书城教材教辅课堂只做简单的事
10541900000001

第1章 从课例看“状态”

已是开学上课的第三天。我听完一位年轻老师的课后,她说,实在不好意思,还没进入状态呢。

是啊,要快快进入状态啊。不过,没关系,慢慢来。我说。

话虽这么说,但听话听音,显然,这位青年教师对自己这节课没有反映自己最好的状态而出现了不安、惶恐、自责,而这种品质,则是青年教师成长最为重量级的核心要素。

下面,我从旁观者的角度,对这节课,谈几点看法。先说两个亮点。

先进教学法常尝试

我校目前推广的是“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在《一夜的工作》第一课时教学中,教师能引导学生就课题展开联想,提出了有价值的问题。

生1:这一夜的工作是什么?

生2:这一夜的工作有什么意义?

生3:这一夜总理是怎么做的?

生4:总理为什么要工作一夜?

生5:这一夜的工作对我们有什么启发?

生6:这一夜的工作内容是什么?

关注学法亦重要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学生阅读并探究以上问题之后,老师说,对于同学们刚才的读书方法,我有点意见,大家应该默读,这样更有利于思考。

我想,老师在此处的这个提醒是很有必要而及时的。思考只有在静的状态下才会进入到深层界面。

再说几点不足:

课前有空白

一节课有四十五分钟或四十分钟,高质量的课往往是从铃响之后便开始的。这节课,老师迟到一分钟左右,学生静待老师。没有出现课代表组织大家读书或者开展一分钟口头作文训练之类的活动。这是这节课的败笔之一。

双基训练有待提高效率

老师让学生听写完生字词后,并没有组织学生自查或互查。这就大大降低了检测的效率。

课堂有冗繁之嫌

一节课,重点应醒目突出。这节课,一路行来,似婴儿走路磕磕碰碰、拖泥带水。特别是后半段,学生注意力分散之际,教师还沉浸在细碎的课文分析之中,效率基本为零。

拖堂是大忌

因为前面的课不精彩,没重点,所以就造成了拖堂。拖堂,基本是教师自个言说,没有什么效率可言的,所以说,能不拖堂就不拖堂。这样,才是为教之本。

综合评之,这节课未进入状态之故,原因还在教师备课欠佳上。我想,只有将教材研个烂熟,才会出现常教常新、常教常胜之效果。

所以说,备课这一环节,教师是千万不能放松和降低要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