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孩子,把你的手给我
10541300000017

第17章 说得多,不如说得对

个体案例

豆豆的爹地上班很忙,自打豆豆出生起,就主要是妈咪在带他,养育他,照顾他。很小的时候,豆豆最粘妈咪了,对那个用胡子扎自己的人经常表现出厌恶的表情。妈咪觉得这是很自然的事情,孩子当然是跟经常在一起的人更亲密。可是渐渐的,豆豆长大了,表现出了“叛变”行为。

妈咪喊豆豆一次、两次、三次……直到妈咪的温柔召唤变成“河东狮吼”,豆豆才极不情愿的走到妈咪身边;而爹地往往只叫一声:“豆儿!”豆豆就屁颠颠的抱住了爹地的腿。

妈咪给豆豆穿衣服,绝对不亚于一场艰苦卓绝的战斗,往往妈咪这边磨破了嘴皮,豆豆那边却是腰来腿不来,反正就是不配合;而爹地只在豆豆耳边说个笑话,孩子就边笑边自己穿好了衣服,根本不费事!

逐渐的,妈咪心理失衡了,虽然孩子跟爹地亲是好事,可爹地常不在家,管孩子的重任还不是落在妈咪身上,再说了,小东西这么一点大就知道“两面三刀”,可不是一件好事。

“你的儿子就是你的儿子,以后我不管了。”妈咪酸溜溜的跟爹地撒娇,刚才又是爹地出马,才让豆豆乖乖睡觉。

“亲爱的,如果我妈咪天天站在你身后,指导你,说这样打扫不行,那样炖汤不对,还凶巴巴的冲你吼。你会听她老人家的吗?就算我妈咪对你还不错,经常给你做好吃的,给你买衣服。”爹地笑眯眯的看着她。

“那样的话,我就专门跟她做对,她叫我这样,我就偏那样,看她还啰嗦不!”妈咪赌气的说。

“瞧见了吧,你的儿子就是你的儿子,没有基因变异嘛。”

“你是说,豆豆不听我的,是因为我啰嗦?”妈咪恍然大悟。

“亲爱的,你真聪明!”

案例分析

孩子在父母的眼里心目中,总是那么的不长记性,刚才交代的事情,转脸就有可能忘的一干二净;昨天嘱咐过的规矩,今天照样我行我素;上周好不容易改掉的坏习惯,这周就打回了原形……

孩子真是让人不省心啊!

很多原本雷厉风行干练泼辣的人,在当了父母以后,也会沮丧的发现,自己被孩子给“磨”没了性情,变了事无巨细成天啰嗦的人。教育孩子是需要绝对的耐心,可循循善诱一旦变成了喋喋不休的恼人电波,随时响彻耳膜却又无处可逃的时候,孩子不买账不说,父母浪费出去的口水资源,也是非常不经济的亏本买卖。

因为一而再,再而三的啰嗦的背后,是对孩子的不信任、不放心、甚至是极度的否定。

老板每隔几分钟,就讪讪的来到的你办公桌前,监督你的工作,你是充满了对老板关爱的感激呢,还是想一苍蝇拍打死这个妨碍你正常工作进度的“嗡嗡”的噪音源?

很可惜,再讨厌聒噪声的父母,都会不自觉的在孩子耳边努力的创造着丰富的噪音。在这种环境下,孩子的情绪可想而知,自然先是封闭了内心,再用对抗来表示不满,至于唠叨啰嗦背后,真切的关爱、善意的提醒、友好的建议都是被屏蔽了的。

父母好不伤心,孩子好不痛苦。

孩子听不进去的话,就是不对的话,父母就没有必要重复,因为那是无效的教育。只对孩子“苦口婆心”,而不考虑成效的父母,是不负责任的父母。

当父母发现孩子不听话的时候,应该先反思自己,是不是说的不够明白,孩子听不懂?还是要求过于苛刻,孩子做不到?抑或是语气情绪不佳,孩子难以接受?

没有父母愿意把自己的一肚子的好心变成疏远孩子的废话,更不愿意看到孩子厌恶自己,那么下次跟孩子讲道理的时候,就多在方式方法上下下功夫吧,因为光好心有时候不一定能办好事。

亲子指导

对孩子胃口的道理,应该这样讲:

要实事求是:有些父母认为孩子小,所以习惯糊弄孩子,这种父母在孩子心目中难以有威信,自然对于父母说的道理不屑一顾。比如孩子当有不明白的事情的时候,向父母寻求答案,如果父母总是信口开河,或是“自己去问老师。”来打发孩子,时间久了,孩子就不把父母的话当回事。

要是非明辨:总是说孩子的不好,或是质疑孩子的能力,把“你看你又……”“说了你不听……”“你为什么不能……”“你总是这样……”的话挂在嘴边的父母对孩子是不公证的,所以父母还没开口,孩子就知道“父母嘴里没好话”,当然就不听,也不愿意按照父母的指导来做事了。应该多肯定孩子的长处,才能让孩子心里不产生对父母过多的抵触情绪。

要注意孩子的回应:跟孩子讲大道理的时候,如果无视孩子的一脸茫然或是提问,父母的说教无疑就是“对牛弹琴”。应该多用孩子能接受的语言,或者对于孩子的提问表示注意“你这样想真好!”“你觉得呢?”“对待这个问题,你是怎么看的?”当孩子感到被重视的时候,则更愿意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

要注意口吻:父母如果经常使用批判的不耐烦的口吻跟孩子说话,哪怕说的是对的,孩子也只注意到父母对自己的不满,而不是问题本身。如果想让孩子听话,父母首先就该调整好自己的情绪,让道理讲的更客观,孩子才能容易接受,而不是曲解父母在拿自己“撒气”。

要考虑孩子的情绪:孩子跟成年人一样,在心情很不好的情况下,是听不进去道理的。如果父母强行在孩子生气或是情绪低落的时候,跟其讲道理,肯定是吃力不讨好的,不如等孩子冷静下来,用题外话营造好气氛后,再说。

可以让孩子吃点苦头:如果父母的道理已经讲的很明白了,孩子还是不肯听话,那么父母没必要啰嗦,适当的时候让孩子吃点小苦头,对孩子并不见得就是坏事。比如孩子上小学了还没有养成睡觉前收拾书包的习惯,那么父母就别一边啰嗦一边代劳了,让孩子早起的时候迟到一次,受到老师的批评,孩子体验到后果以后,不用说就能改正缺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