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青少年应该知道的爬行动物
10541000000007

第7章 蛇行天下—蛇的地盘

蛇类其实是一种美丽而文静的生物,人类所以对它们心怀恐惧,都是因为对它们了解不够,因而产生这个生物界悲惨的误会。不少人“谈蛇色变”,主要是因为蛇的外形吓人,并且蛇类中包含许多毒蛇,对人类的生命构成威胁。但客观地讲,蛇对人类还是功大于过的。蛇的全身是宝:蛇皮可用来制皮革和乐器;蛇毒可以制作药酒;蛇胆和蛇蜕可以入药,用来治疗各种神经痛、小儿麻痹等多种疾病;蛇肉还是著名的美味佳肴,在我国南方的某些地方,蛇肉常常是他们餐桌上的美食。

最早的蛇类化石发现于白垩纪早期,但蛇类的出现可能还要较早一些,大概在侏罗纪时期。这时地球上出现了很多品种的蜥蜴,所以生物学家认为蛇类生物是起源于侏罗纪中叶时期,是由某些蜥蜴品种演变而成的。蛇类交配后,繁殖方法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卵生,另一类是胎生。也有少数的蛇是卵胎生。如今地球上蛇类约共有十大家族,约48属2700种。

蛇类的栖息环境可分为水生性和陆栖性两种,水生性可再分为淡水和海水。陆栖性蛇科又可分为地面性、树栖性和穴居性三种。蛇是冷血动物,本身是没有温度的,它不能通过自身生理去调节体温,它的体温随着身边环境温度改变。因此在冬季低温时,一般蛇类会把身体埋于地下以找寻温度较理想的位置进行冬眠,在地下蛰伏三个月之久,不吃不喝;直到来年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温度回升之后,蛇类才结束冬眠,回到大地繁衍生息。

蛇类多以活动物作为食物,无脊椎类动物如蚯蚓、昆虫;甲壳类、蛞蝓、蜗牛;脊椎动物如两栖类,鸟类、鱼类、爬行类及哺乳类都是它们的食物。一般的无毒蛇在进食时会用身体先把猎物缠绕窒息而死,然后再吞食。毒蛇摄食时,首先对猎物突然咬一口,注入毒液然后放开,等待猎物中毒死亡后才慢慢吞食。但它们两者都有着一个共通点,就是在进食时多由猎物头部开始。蛇的食欲较强,食量也大。嘴可随食物的大小而变化,遇到较大食物时,下颌缩短变宽,成为紧紧包住食物的薄膜。蛇常从动物的头部开始吞食,吞食小鸟则从头顶开始。这样,鸟喙弯向鸟颈,不会刺伤蛇的口腔或食管。蝮蛇有判断捕获物头、尾的能力。喜欢偷食蛋类的蛇,有些是先以其身体压碎蛋壳后才进食。但也有些蛇类,能把鸡蛋或其他更大的蛋整个吞下去。在吞食时,先以身体后端或借其他障碍物顶住蛋体,然后尽量把口张大将整个蛋吞进去。有趣的是,非洲和印度的游蛇科中的一类食蛋蛇,具有特殊适应食蛋的肌体结构。它们颈部内的脊椎骨具有长而尖的腹突,能穿破咽部的背墙,在咽内上方形成,当把蛋吞进咽部时,随着咽部的吞咽动作进行“锯蛋”把硬蛋壳锯破,并且凭借颈部肌肉的张力,使蛋壳破碎,同时把蛋黄、蛋白挤送到胃里,剩下不能消化的蛋壳碎片和卵膜被压成一个小圆球,从嘴里吐出。

1.蛇的概述

(1)蛇类的家族

蛇的种类很多,因此其分类方法也很多。根据外貌特征、生活习性、生存分布等均可进行分类,蛇类共有十大家族。

蟒科:其中包括有23属,约有159个品种。主要分布在除南极洲之外的各大洲,它们也是地球上最巨大的蛇类种。

肓蛇科:本科分有5属约200多个品种。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及温带地区。

细肓蛇科:共有一个属和50多种。分布于非洲、东南亚西部、美国南部及南美洲。

针尾蛇科:有7属约40多种。分布于印度及斯里兰卡。

筒蛇科:有3属共11种。分布于南美及东南亚。

闪鳞蛇科:只有一属和两种分布在中国及东南亚。

眼镜蛇科:有44属共约有180多种。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亚洲、非洲及美洲。其家族成员都是剧毒毒蛇,毒性分别含有神经毒和血循毒,可以破坏神经系统和血液循环系统。

蝰科:共16属和180多种。分布于亚洲、欧洲、非洲及美洲,也是一个毒蛇家族,毒性与眼镜蛇科相同。

游蛇科:约有300属共有1400多种。除南极洲之外,地球上各地都有分布。

海蛇科:有16属,49种。分布在太平洋及印度洋沿海地区,本科蛇类有剧毒。

(2)无脚的行走

众所周知,蛇类是种无脚动物,但却会行走,这种无脚的行走就是正宗的爬行。蛇的行走千姿百态,或直线行走,或蜿蜒曲折而前进。这些行走姿态是由蛇的结构所决定的。蛇全身分头、躯干及尾三部分,头与躯干之间为颈部,界限不很明显,躯干与尾部以泄殖肛孔为界。蛇没有四肢,全身被鳞片遮盖,有保护肤体的作用。

实际上,蛇不仅能爬行,而且爬行得相当快。蛇之所以能爬行,是由于它有特殊的运动方式:第一种是蜿蜒运动,所有的蛇都能以这种方式向前爬行。爬行时,蛇体在地面上作水平波状弯曲,使弯曲处的后边施力于粗糙的地面上,由地面的反作用力推动蛇体前进,如果把蛇放在平滑的玻璃板上,那它就寸步难行,无法以这种方式爬行了,没有摩擦力的推动作用,蛇类只能静止以观了。当然,不必因此为蛇担忧,因为在自然界是不会有像玻璃那样光滑的地面的。第二种是履带式运动。蛇没有胸骨,它的肋骨可以前后自由移动,肋骨与腹鳞之间有肋皮肌相连,当肋皮肌收缩时,肋骨便向前移动,这就带动宽大的腹鳞依次竖立,即稍稍翘起,翘起的腹鳞就像踩着地面那样。但这时只是腹鳞动而蛇身没有动,接着肋皮肌放松,腹鳞的后缘就施力于粗糙的地面,靠反作用力把蛇体推向前方,这种运动方式产生的效果是使蛇身直线向前爬行,就像坦克那样。第三种方式是伸缩运动,蛇身前部抬起,尽力前伸,接触到支持的物体时,蛇身后部即跟着缩向前去,然后再抬起身体前部向前伸,得到支持物,后部再缩向前去,这样交替伸缩,蛇就能不断地向前爬行。在地面爬行比较缓慢的蛇,如铅色水蛇等,在受到惊动时,蛇身会很快地连续伸缩,加快爬行的速度,给人以跳跃的感觉。

蛇类的爬行大致有这三种类型,尽管没有四肢,单蛇类无脚的行走依然是“我行我速”。

(3)蛇的生活习性

蛇属爬行纲,蛇亚目,是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有些毒蛇固然可怕,但只要注意提防,也并不那么危险。蛇类以食鼠为主(也食蛙类、鸟类等)。蛇类形状色泽奇特、浑身被鳞、头颈高翘、躯尾摆动、快速行进、寻偶鸣叫、泅水过渡、实在难以逗人喜爱。蛇类喜欢荫蔽、潮湿、人迹罕至、杂草丛生、树木繁茂、有枮木树洞或乱石成堆、具柴垛草堆和古埂土墙,并且饵料丰富的环境,这些都是它们栖居、出没、繁衍的场所,也有的蛇栖居水中。

它们喜栖于墓洞中,有冬眠的习性。到了冬天盘踞在洞中睡觉,一睡就是几个月,不吃不喝,一动不动地保持体力。待到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后,蛇就醒了,开始外出觅食,而且脱掉原来的外衣。蜕皮时,蛇的新旧皮之间会分泌出一种液体,这种液体有助于蛇的蜕皮。从蛇蜕的外衣直径和长度可测出蛇的重量甚至判断出蛇的名称。蛇蜕的皮是一种有名的中药。蛇蜕皮后不久,活动量增大,觅食量增加,身体状况逐渐恢复。随着气温逐渐上升,才到发情期。寻偶时,雌雄蛇发出的鸣叫声清晰明亮,“嗒嗒嗒”如击石声。

蛇类的产卵期一般在4月下旬到6月上中旬,因品种而异。所产蛇卵一般粘结成一个大的卵块。蛇经常处于饥饿或半饥饿状态。一般以“守株待兔”方式捕食,躲在暗处等待食物的出现,但有时也主动出击。蛇也捕食鸟卵,它们悄悄地爬上屋檐近侧的墙壁,游到家燕巢边,不断伸舌,惊走了亲鸟。当蛇发现其卵时,先行攻击,缠绕,待平安后,再行张开嘴巴,囫囵吞枣。

(4)我型我酷—毒蛇的类型

不少人容易将蛇跟毒联系在一起,因而产生恐惧。那全世界的毒蛇多吗?据统计,全世界的蛇类中有毒者约占20%。有毒的蛇类,依据其毒牙的位置及形式,主要分成三大类:管牙类、前沟牙类、后沟牙类。

管牙类:其头呈三角形,背部通常呈褐色调并带深色斑块,所有蝮蛇科蛇类皆是属此。其毒牙长且大型,呈中空的管状,位于上颔前方两侧,平时藏于肉质鞘中,使用时才会往前伸出。除平常使用的一对毒牙外,其后方并常有1~2对备用牙,毒性多以出血性毒为主。若根据颊窝的有无,又可将它们分成二亚科,尾蛇亚科和蝮蛇亚科。尾蛇亚科包括百步蛇、龟壳花、青竹丝、菊池氏龟壳花、阿里山龟壳花等,蝮蛇亚科包括台湾省仅有锁链蛇这一种。颊窝是响尾蛇亚科特有的热感受器,借此,蛇类可察觉环境中细微温度差异,帮助它们捕食或避敌。至于锁链蛇,尽管它不具有颊窝,但因其颜面神经末梢对于温度变化极为敏感,它仍可透过类似的机制来捕食,在蝮蛇亚科中算是特殊。

前沟牙类:其头呈椭圆或圆形。外表常具有较明显甚至鲜艳的纵行或环状斑,有警示的功能,所有眼镜蛇科蛇类皆是属此。仅具有一对固定表面具凹沟的毒牙,位于上颔前方两侧,但不如管牙类哪般大,毒性多以神经性毒为主。

后沟牙类:其毒牙仅比一般齿稍大,位于上颔后方。这类毒蛇毒性通常不如蝮蛇科或眼镜蛇科蛇类那般强。黄颔蛇科有部分成员具此类型毒牙,包括水蛇、唐水蛇、茶斑蛇、大头蛇和台湾省赤链蛇。虽然这类蛇中毒时通常仅会肿胀,对生命不构成威胁,但对一些体质较敏感的人仍可能引起较严重的过敏症状。

(5)有毒蛇和无毒蛇的区别

蛇分有毒蛇和无毒蛇,那么,怎样识别有毒蛇和无毒蛇呢?

一般人单凭头部是否呈三角形或者尾巴是否粗短,或者颜色是否鲜艳来区分有毒蛇和无毒蛇,这是不够全面的。虽然毒蛇头部呈明显的三角形,但也有的毒蛇,头部并不呈三角形。而无毒蛇中的伪蝮蛇,头部倒是呈三角形的。五步蛇、腹蛇和眼镜蛇的尾巴确实很粗大,但烙铁头的尾巴就较细长。很多色泽鲜艳的蛇,如玉斑锦蛇、火赤链蛇等并非是毒蛇,而蝮蛇的色泽如泥土或似狗屎,很不引人注目,却很毒。因此区别有毒蛇和无毒蛇主要根据以下几点:

毒腺:有毒蛇具有毒腺,无毒蛇不具有毒腺。毒腺是由唾液腺演化而来。位于头部两侧、眼的后方,包藏于颌肌肉中,能分泌出毒液。当毒蛇咬物时,包绕着毒腺的肌肉收缩,毒液即经毒液管和毒牙的管或沟,注入被咬对象的身体内使之发生中毒,无毒蛇没有这一功能。

毒液管:是输送毒液的管道,连接在毒腺与毒牙之间,只有毒蛇才具有毒液管。

毒牙:毒蛇具有毒牙,它位于上颌骨无毒牙的前方或后方,比无毒牙既长又大。

(6)变色龙和变色蛇

各类陆生的脊椎动物都有色变的个体。在爬行动物里面,避役能因环境背景颜色的不同而变色,所以有“变色龙”之称。蛇在亲缘关系上是避役的“堂弟弟”,变色的本领虽不及它的“堂兄”,但也有不少种类是有色变的个体的。

水赤链蛇是我国东南部常见的一种无毒蛇。背面灰黑色,体侧灰色、具有黑色斑纹,腹面是红色与黑色交互排列的半环状斑纹。可是在浙江却发现了一条橙色的水赤链,色彩鲜艳,非常美丽,头部及体背面为橘黄色。腹面是粉红色和灰白色交互排列的斑纹,和正常的个体相比,好像是另一种蛇。竹叶青是毒蛇,生活在树林及竹林中,它也会因环境的不同而变色。至于同一种蛇,其体色深浅的变化就更不足为奇。

蛇也有变为白色的,在广州、湖南都发现过白色的眼镜蛇。日本产的一种锦蛇,也有白色的。在饲养条件下,这种白蛇的体色还能遗传给后代。

银环蛇的色变,花样比较多。早在1962年,我国台湾省就有过报道。又有人把近年来的新发现作了总结和分析。在正常的情况下,这种毒蛇的背面是黑白相间的半环纹,白环之白如银,所以叫做银环蛇。但在色变的个体中,有的是浅棕黄色和白色的半环纹相间。有的通身黑色,只有体前段和后段留下几个白色半环纹。也有白色半环纹全部消失,只是在背脊上残留30多个白斑。此外,还有其他一些色变的样子。这些色变如不仔细察看,往往会发生分类上的差错,有人在海南岛采到一条银环蛇色变的标本,把它定名为黑环蛇,作为国内新纪录发表出来。

蛇的色变,是由于皮内色素细胞的伸张或收缩而产生的,尤其是和细胞内的黑色素多少有关。如果多了,体色就变黑,少了就变浅,甚或成为白色。有时是暂时性的色变,有时由于环境条件和蛇体生理状态的改变,而成为较久的或永久性的色变。

(7)雄雌之辨

蛇和其他高等动物一样,有雌也有雄。但在外表上,两性差别不大,不容易辨认。一般说来,雄蛇的尾部较长,逐渐变细,雌蛇尾的基部较粗,向后突然变细,不仔细观察,是难以识别的。真可谓的“两蛇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也有一些蛇有明显的雄性特征,像水赤链蛇、乌游蛇及铅色水蛇等。雄蛇的头部腹面及两侧具有许多疣粒,这是雄蛇在求偶时用来抚摩雌蛇,引起性感的。至于蟒蛇,要分辨它的雌雄,那就比较容易,因为雄蟒残留的后肢比雌蟒明显得多。

分辨蛇的雌雄,主要看它的交接器。雌蛇的交接器就是它的泄殖肛腔,没有什么特殊的构造。而雄蛇的交接器则是一对袋状的半阴茎,位于尾基内部,袋的内壁上长了许多小棘,棘的大小、形状及数量因蛇的种别而有所不同,半阴茎的样子,也有种的差异。

在打蛇或用火烧蛇的时候,蛇往往由于尾基部的肌肉受到强烈刺激而收缩,把半阴茎压出体外,有人以为这是蛇的脚。这完全是误解,蛇是没有脚的,它是没有脚的爬行动物。

(8)蛇的生命期限

蛇的寿命究竟有多长,在自然界是很难观测的。在饲养条件下,记录下来也不多。

蝮蛇、美洲黑蛇可活5年以上,束带蛇、银环蛇可活6年,夜蝰、北美水蛇可活7年,渔游蛇可活9年,绿曼巴、眼镜蛇、眼镜王蛇可活15年左右,鞭蛇、白头蝗、响尾蛇可活13~14年,皇蛇、非洲岩蟒可活15年左右,印度蟒活16年,西部菱斑响尾蛇、岩蟒、铜头蝮可活18年以上,马达加斯加蟒、草原响尾蛇可活19年以上,食鱼蝮、网蟒可活21年,黑斑眼镜蛇、欧洲长吻蝮可活22年,王蛇可活23年,蟒蛇可活25年以上,黑唇眼镜蛇可活29年,这是最长的记录了。

生活在天然环境中的蛇,由于天敌的存在,没有活到应有的寿命就死亡了。由于捕食不易,难以获得充分的营养,寿命也可能比饲养条件下要短些。但有人认为蛇的寿命一般可活到20年以上,体型大的比体型小的生活得时间还要长些。

2.常见的蛇类

已知世界上现有蛇类2200多种,分别隶属10科,其中有毒蛇600余种,而对人有致命危害的毒蛇主要有195种。在我国各省都有蛇的分布,但大部分蛇种集中在长江以南、西南各省,已知现有蛇类174种,有毒的占48种,其中陆地常见的主要毒蛇有10种,海生毒蛇10余种。

(1)印度眼镜蛇

这种蛇是印度弄蛇把戏中的品种。印度人吹着笛子,它们便翩翩起舞。印度眼镜蛇最显著的特征是它头部至颈部的皮褶,每当进行猎食或感应到危机时,印度眼镜蛇都会展开两侧的皮褶以威吓对手。主要分布在印度大陆(除了印度东北大陆),另外在斯里兰卡、尼泊尔、不丹、以及孟加拉国等地区也能见到它们的踪迹。印度眼镜蛇的皮褶范围宽阔,皮上有明显的曲线眼形纹,形态有如眼镜。一条成年的印度眼镜蛇长度为1.35~1.50米,有的个体可以长达2米。皮褶上的眼镜纹会根据蛇种躯体颜色的不同,而有着多样的变化。它们栖居在低海拔地区,喜好较为干旱的农垦地、果园、杂草与灌丛混生的山坡地及季风林底层。

印度眼镜蛇凶猛,有地盘意识,对物体移动敏感,攻击性强,遭人干扰时易怒,捕食猎物迅速准确,完全符合蛇类的攻击风格“稳、准、狠”。

印度眼镜蛇是卵生动物,每年约四月至七月之间产卵。雌蛇每次可产12~30枚蛇卵,产在地下的巢穴中,孵化期为48~69天。刚出生的印度眼镜蛇身长约20~30厘米,而且出生不久就已经具备完善的毒腺。

(2)金环蛇

又叫带佛蛇、黄金甲、南鞭、金蛇等。它的头呈椭圆形,尾极短,略呈三棱形,尾末端钝圆而略扁,通身呈黑色与黄色相间的少数明显的棱骨;黑色环纹和黄色环纹差不多等宽,黄色环纹在体部有23~28环;肛磷完整,尾下鳞片为单行,腹部为灰白色,体长100~180厘米。金环蛇通常栖息在丘陵、山地,喜欢潮湿地区或水边,怕见光线,白天往往盘着身体不动,把头藏于腹下,但是到晚上十分活跃。金环蛇捕食蜥蜴、鱼类、蛙类、鼠类等,并能吞食其他蛇类及蛇蛋。性温顺,行动迟缓,其毒性十分剧烈,但是不主动咬人。

金环蛇卵生,5月底产卵,每次产卵多达11枚。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广西、广东、海南、福建、江西、云南;国外分布于越南、泰国、印度、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老挝、缅甸等国。

(3)孟加拉眼镜蛇

孟加拉眼镜蛇又叫单眼斑眼镜蛇、泰国眼镜蛇、泰万。一般长度在100~150厘米之间,有时候达到230厘米。主要分布在北部印度、阿萨姆、尼泊尔、孟加拉、缅甸、泰国、马来亚、越南、老挝、中国等。

这种蛇的外形与舟山眼镜蛇很相似,颈部膨扁时,项背的“眼镜”状斑仅有单个圆圈,或在此基础上的饰变。孟加拉眼镜蛇个体体色多为棕褐色,腹面色稍浅,呈黄白色,背面无横纹。它们主要以鼠、蛙、鸟、蜥蜴等脊椎动物为食物。

(4)尖吻蝮

尖吻蝮就是所谓的五步蛇,属于脊椎动物门眼镜蛇科。五步蛇是一种剧毒蛇,被这种蛇咬后不出五步就会昏倒,因此又称“五步倒”。其毒性与眼镜王蛇相当,属国家二级濒危保护动物,蛇体细小,盘成圆形,头在中央,尾含口内,状如古代铜钱大小,故又名“金钱白花蛇”。蛇头略粗于体,长方圆形,黑褐色。背部有一条隆起的脊棱,周身由黑褐色和白色细密片组成的横环纹带,黑褐色的节带较宽,节带45~61节,腹部灰白色或黄白色,黑褐色的节带,颜色浅淡,气微腥。主要产地在湖北浠水县蔡河、关口、望城等区。

尖吻蝮生活在海拔100~1400米的山区或丘陵地带。大多栖息在300~800米的山谷溪涧附近,偶尔也会进入山区村宅,出现在厨房与卧室之中,与森林息息相关。炎热天气,尖吻蝮进入山谷溪流边的岩石、草丛、树根下的阴凉处度过夏天,冬天在向阳山坡的石缝及土洞中越冬。尖吻蝮喜欢吃鼠类、鸟类、蛙类、蟾蜍和蜥蜴,尤以捕食鼠类的频率最高。

(5)眼镜王蛇

眼镜王蛇多栖息于沿海低地到海拔1800米的山区,多见于森林边缘近水处,昼行夜伏。在我国,眼镜王蛇主要分布在华南和西南地区。它的主要食物就是与之相近的同类—其他蛇类,所以在眼镜王蛇的领地,很难见到其他种类的蛇。其他蛇类要么逃之夭夭,要么成为眼镜王蛇的腹中之物。

眼镜王蛇有沟牙,头部呈椭圆形,颈部能膨大,但无眼镜蛇状斑纹。眼镜王蛇的体色乌黑色或黑褐色,具有40~54条较窄而色淡的横带,尾部为土黄色,腹部为灰褐色,有黑色线状斑纹。

眼镜王蛇有剧毒。当它受惊发怒时,颈部便会膨扁,能将身体前部1/3竖立起来,突然攻击人畜。毒性为“混合性毒”,一条成年蛇一次排毒量为300多毫克,对人畜危害极大。

眼镜王蛇为卵生,一般在6月产卵。眼镜王蛇的肉具有通经络、祛风湿等功能,且又体大味美,深受美食家们的青睐。而且,眼镜王蛇的皮可制革,制作高级工艺品。

眼镜王蛇,在蛇的王国中是所向无敌的,世界最大的前沟牙类毒蛇,一直被人类视为世界上最危险的蛇。但长期以来,眼镜王蛇被人类捕捉杀戮,被人类作为餐桌上的美味、工艺品(蛇皮)以及药物(蛇胆和毒液)。凡在野外被人类发现的眼镜蛇王,均遭捕杀,少有幸免。目前,其种群数量已急剧下降,野外也很难看得见,处于濒危状况。现在,国内的部分动物园及养蛇场虽有饲养,但其饲养的眼镜王蛇皆为野外捕捉。由于多种原因,至今尚没有在饲养下正常产卵孵化的报道,所饲养的蛇,往往在一两年内死去。因此,通过繁殖以增加种群数量的目的一时难以达到。在这种情况下,保护眼镜王蛇的自然生态环境,遏止或杜绝对野生眼镜王蛇的捕杀,是眼镜王蛇唯一生存下去的希望。

(6)海蛇

海蛇在内陆不常听说,但很多人都听过能够呼风唤雨的海底蛟龙和诱人上当的人面蛇身的美女蛇的故事。其实“蛟龙”和“美女蛇”就是海蛇,是居住在海洋中的杀手。

海蛇身体扁平,尾呈桨状,适于在水中生活。鼻孔开口于吻背,有瓣膜司开闭。有些种类的躯干比头和颈部粗,在咬猎物时能保持身体稳定。在蛇类演化的早期阶段,地球上就出现过巨大的海蛇,这些大海蛇只存在很短的时间就灭绝了,仅留下少数化石,作为它们昔日曾存活在世上的见证。

现存的海蛇约有50种,它们和眼镜蛇有密切的亲缘关系。大多数的海蛇都聚集在大洋洲北部至南亚各半岛之间的水域内。这些海蛇之所以能在海中大量活下来,是因为它们都有像船桨一样的扁平尾巴,很善于游泳。同时也在于它们都有毒牙,能杀死捕获物和威慑敌人。海蛇喜欢在大陆架和海岛周围的浅水中栖息,在水深超过100米的开阔海域中很少见到它们的踪影。海蛇潜水的深度各不相同,有的深些,有的浅些。

海蛇和陆生蛇一样,也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海蛇的肉味鲜美,是海味中的极品。海蛇以鱼虾为食,因此它的肉含有极高的蛋白质,营养丰富,是老年人的滋补品。海蛇皮可以制琴膜或装饰品。蛇毒可以制成治癌药物“蛇毒血清”,还能治疗坐骨神经痛、风湿等症。总之,海蛇浑身都是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