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趣味问答(智商总动员)
10535800000012

第12章 文化博览(1)

国家为何又称社稷

社、稷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神,社神管土地,稷神管谷物。祭祀社神和稷神的地方就叫社稷坛。清朝时,皇家为突出设在都城的社稷坛比全国各地的社稷坛更显赫,将位于天安门城楼西侧的社稷坛称为“太社太稷”坛。因为中国古时尤重农业,所以用掌管农业、丰收的神的名字来指国家。祭祀他们的地方也被布置得极具象征意味,象征着国家疆土。

太社之神名叫句龙,是神农氏第十一世孙,能辨别土壤好坏。他曾任土正官,后来人们就尊他为后土,并视他为掌管土地的神。

太稷之神名叫弃,他是其母在一次郊游时踩了地面上一个大脚印而怀孕所生。为免遭非议,弃自幼被弃于郊外。牛羊的乳汁哺育了他,飞鸟的羽毛为他保暖,他便生存了下来。弃精通农耕,并教他人如何获得五谷丰登,终被奉为掌管谷物的神。

社稷坛的坛面铺设着黄、青、白、红、黑五种色彩的五色土。黄,象征居中的黄帝,他统治天下,由手拿绳子掌管四方的土神辅佐。青,象征东方太皞,他由手持圆规掌管春天的木神辅佐。红,象征南方炎帝,他由手持秤杆掌管夏天的火神铺佐。白,象征西方少昊,他由手持曲尺掌管秋天的金神辅佐。黑,象征北方颛顼,他由手持秤锤掌管冬天的水神辅佐。黄土居中,因为最高统治者黄帝居于核心地位。东西南北依次为青白红黑,也即皇帝的四方又各有一个统治者辅佐。这种布置方式,是以道教阴阳五行学说来表明,坛上五色土,象征全国的土地,即“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中国”这一名称是怎么得来的

小朋友都知道自己是中国人,祖国是中国。但在古代,人们所说的“中国”,并不是现在的“中国”。

古代的“中国”,是“中央之城”或“中央之国”的代名词。在我国的文献中,“中国”一词有四种含义:

1.指皇帝所在的都城。

2.指天子直接统治的王国。因天子直接统治的王国,一般都处在各诸侯国的中间,所以叫“中国”。后来又发展为凡是皇帝直接统治的地区都叫“中国”。

3.指中原地区。

4.指国内、内地。清朝就把内地叫“中国”。

历史上“中国”的范围,除了王朝之外,还应包括各民族建立的政权和部落。19世纪以来,“中国”则指我国的全部领土,与古代不同。

“中国”一词的由来,可以追溯到很久很久以前的一个王朝——商朝。由于商朝的国都位于它的东、南、西、北各方诸侯之中,所以人们称这块土地为“中国”,即居住于中间的王国,它同时又是政治、经济中心。

在古代,“中国”没有作为正式的国名出现,因为那时的王朝或政权,只有国号,而没有国名。他们所说的“中国”,是指地域、文化上的概念。

真正以“中国”作为正式国名简称,是从一场近代十分有名的革命——辛亥革命以后,中华民国的建立开始的。从那时起,“中国”才成为具有国家意义的正式名称。今天,“中国”已是中华民族各族人民共同组成的国家了,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为什么中国人自称为“龙的传人”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每一个炎黄子孙都是“龙的传人”。龙成为了一种文化,在中华儿女的心中,占有不可取代的地位。龙这一虚幻的神物,盘旋在人们心中已有几千年之久。

中国龙起源于距今8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人们出于对大自然的崇拜与祈盼五谷丰登的美好愿望,在心中构造了一种拥有马头、鹿角、蛇身、鱼鳞、鹰爪、鱼尾等特征的神兽,并赋予它翻云覆雨、兴风作浪的神力,这就是龙。

在中国古代神话中,人类是由女娲用黄土造出来的。女娲这个人物形象是谁创造的呢?按普遍的说法,女娲最早应是奉蛇为图腾的民族创造出来的。什么是图腾呢?图腾是原始社会氏族的一种标志;图腾信仰是一种非常原始的信仰。而蛇图腾的色彩在女娲、伏羲等的形象上能明显地看出。蛇图腾分布很广,最初主要集中在我国的东南部和西南部;在几千年的不断迁徙中,各民族的文化互相交融,蛇图腾传遍了长江南北,在台湾的高山族、海南的黎族中都有蛇图腾的遗迹或习俗。在奉蛇为图腾的地区,人们一般认为“蛇”是“龙”的原形,“龙”是“蛇”的神性显示。所以在江苏、浙江、安徽一带称家蛇为“苍龙”、“天龙”、“家龙”等等,在广东、广西、福建等地有些民族自称“龙种”、“龙人”、“龙户”,并建蛇庙,祭祀蛇神。

由此可以看出,我们中华民族和龙之间是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的。龙是中国人的象征,中华民族骄傲地认为自己是“龙的传人”。

在中国古代神话中,龙频繁出现,它成为了开天辟地的神,帮助黄帝统一了中国,又力保大禹治水,为千千万万人民造福。

在封建时代,龙象征着皇权、神权,有不可侵犯的威严;而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龙则成为一种吉祥物,飞入寻常百姓的生活。人们舞龙、赛龙舟,在灯谜、对联、图画中,龙成了不朽的主题。

龙,集日月之精华,汇天地之灵气,具百兽之形,兼包容四海、吐纳百川之胸襟,在这新的时代,更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它不仅是中华民族的象征,还代表着中华民族的精神。

汉族是自古以来就有的民族吗

汉族不是自古以来就有的民族,而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在各民族的相互融合中发展形成的。

在5000多年前的原始社会里,国家还没有出现,人们都是按部落来划分的。那时,在中国的黄河流域,居住着许多部落。后来这些部落被一个叫黄帝的领袖,统一成了一个大部落。这个部落开始扎根在黄河流域,并以农业为基础,逐步发展畜牧业、手工业等。这个部落就是华夏族,它就是汉民族的前身。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建立了庞大的秦帝国。然而,秦帝国的统治很短暂。秦始皇死后,他的儿子胡亥继承了皇位。胡亥无能而昏庸,很快就断送了秦帝国的基业。

取代秦的是汉帝国。汉帝国吸取秦灭亡的教训,开始下功夫治理国家。在汉朝时期,统治者鼓励人民发展农业、畜牧业、手工业等,很快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

同时,汉帝国还努力加强与少数民族的关系。

由于政治清明、社会安定,汉帝国逐渐强大、兴盛起来。此时,远方的少数民族见汉朝繁荣、发达、富饶,都很尊敬它,而汉帝国的人民也自豪地称自己为汉族、汉人。

汉族就在这一时期逐渐形成了。

汉族的文明成就很高,比如四大发明、文化思想、瓷器、冶炼技术、丝绸等,都很先进,为世界文明的进步,作出了伟大的贡献。

汉族非常重视和少数民族的关系,它与少数民族互通有无、互相学习,共同创造了中国灿烂、辉煌的历史。

如今,汉族是我国人口分布最广的民族,也是人口最多的民族。同时,汉族还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

“丝绸之路”是如何开辟出来的

2000多年前,中原大地上出现了一个统一的国家,这就是历史上所称的汉朝。虽然汉朝已经建立了60多年,但是它的北方边疆地区,经常遭到匈奴民族的侵略。致使北方边境有很大的安全压力。为了对付匈奴,汉朝打算派人出使西域,联合那边的一些国家、共同对付匈奴。

究竟派哪个大臣出使西域呢?后来,一个叫张骞的人被选中了。张骞,生于前175年。成年后,由于忠心耿耿、智勇双全,很快获得了朝廷的赏识,做了皇帝身边的随从。张骞很喜欢学习,这次派他出使西域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他对西部的地理有一定的了解。

公元前138年,张骞带着100多名随从,从汉朝的都城长安出发,向西部走去。然而,走出没多久,张骞他们就被匈奴人俘虏了。张骞想方设法,历尽辛苦,10年后才逃出匈奴,来到西域,但西域地区没有人愿意与汉朝结盟,共同夹击匈奴。

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以失败而告终。然而张骞是一个很有抱负,且意志坚定的人。他说:“我不愿意躺在床上,过安逸、享乐的生活。”他主动请求皇帝,再次派他出使西域。

终于,在公元前119年,张骞又带着一支人马向西进发了。这一次,出使西域的人马比上次多数倍。同时,张骞他们还带有上千头牛羊,以及价值数千万的金币、丝绸。这一次出行很顺利,张骞他们跨越了甘肃,穿过了新疆的戈壁和沙漠,一直西行,到达了目的地。

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终于打通了中国和西部各国之间的道路。后来,这条路又不断地向前延伸,而中国的丝绸和别的特产就沿着这条路,一直运到了遥远的伊拉克、伊朗等国。自然,这些国家的特产也经过此路,输入了中国。于是,人们就把这条运输过中国的丝绸,传递过各国人民之间友谊的道路,称为“丝绸之路”了。

孔子作过《春秋》吗

《春秋》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编年史,也是儒家的主要经典,记载了以鲁国为主的春秋时期的历史,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说到《春秋》,往往必要谈到孔子,孔子与《春秋》的关系,也可以算作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大悬案。

自古到今有孔子作《春秋》的说法,而且最早的提出者也很权威,即亚圣孟子。孟子认为,春秋时期社会动乱,邪说暴行屡屡出现,孔子十分担心,就作了警世的《春秋》。后世历代学者大都遵循此说,现代也有学者认为,孔子从大量历史资料中,精取春秋时期错综复杂的史事,在当时社会动荡变革的历史背景下,着《春秋》以安定天下的秩序。

另有一种观点,认为《春秋》并非孔子所作,但经过了孔子的整理。孔子创立私学,为了讲课方便,对各国文献加以编辑整理,形成了包括《春秋》在内的6种教本,孔子本着“信而好古”的原则,保持原有的文字,进行了删节。

还有一种观点则坚信孔子既没有着作过也没有删订过《春秋》,原因是,《论语》载孔子生平的言行很详细,孔子对《诗经》的论述很多,而对《春秋》却只字未提。孔子时代,《春秋》还是鲁国秘藏的国史,孔子不可能也没必要对这本秘藏的国史进行笔削。另外,孔子不可能在自己着的书中自称孔子。《春秋》中还记载了孔子的卒年,孔子无论如何也不会预计到自己的寿辰的。因此,充其量是孔子曾把《春秋》作过教材,并被孔门弟子流传下去。

看来,孔子是否作过《春秋》至今还不能轻易下结论。

中国文字从何起源的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但它到底古老到什么程度,具体起源于何时,又是文化史上极富争论性的一个问题。

从战国时代,我国学者就开始注意汉字起源的问题了,其中对后世影响最广的一种说法就是仓颉造字说,但仓颉是什么时代的人,却也众说不一。司马迁、班固、韦诞、宋忠、傅率都说他是黄帝的史官;崔瑗、曹植、蔡邕、索靖说他是古代的帝王;徐整说他是在神农、黄帝之间;谯周认为他在黄帝之世,等等。仓颉造字的方式,有人说是统一了文字的书写方式,流传后世,有人说是发明了象形之文。此外,有人把结绳记事作为汉字的起源,有人把八卦视为汉字的起源,也都是一家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