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不焦虑的女人:女人唯有放下才能得到静心
10534700000035

第35章 心向菩提,一念成觉

很多时候,我们的心思太过放在“我”这个层面,因此而生起烦恼无数。佛陀多次讲“无我”,并不是否定这个物质存在的“我”,而是教我们不要对这个有生有灭、渐趋衰老的皮囊投入的心思太多。比如,女性每天要梳洗打扮,其实这样做本也没什么不妥,把自己打扮得干净整洁、美丽动人,在社交场合上这是一种礼仪,也是对他人的尊重。可是,我们若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装扮这副皮囊上,却从不观照自心,不改掉贪、嗔、痴等习气,不踏实修行,这岂不是在浪费生命吗?

如果有多余的时间,我们完全可以用在培养自己的菩提心上——这颗菩提心于我们来说万分重要,可世间女子往往乐于把时间耗在打扮自己、谈情说爱、争风吃醋上,却不愿在自己的这颗心上下功夫,如此想来,真是可悲!

这颗菩提心,本也不神秘,它是我们深层意识里对生命真谛的探求之心。在世俗生活中,我们一样也很需要这颗菩提心。没有这样的菩提心,我们便会执着于自身,用美丽的衣服装饰它,用可口的饮食满足它,如果这个肉身稍稍有些不满足,我们便痛苦无比,难以自拔。烦恼不能断除,如何能谈静心?女人若总是活在忙碌焦躁之中,一时半刻都不得安宁,让自己的心永远在烦恼中煎迫,那么这样的生命是没有任何质量可言的,纵使自己有再多的财富、再美丽的容貌,也不会有丝毫的幸福感。

这颗菩提心也不是让我们抛弃现实生活,活在虚幻之中,即便我们身在俗世,我们也依然需要它。有了这颗菩提心,我们当下每一个念头生起时,便可觉知它,善的、正向的念头,我们要保持它并使其不断增强;如果生起邪恶的念头,那么我们就需要当下掐断它。

有了这颗菩提心,我们便不会任由心中的那些念头扰乱你的清净,也不会放纵自己的欲望,耗费生命,在空虚无聊中度过一生。有了这样的菩提心,我们便可对念头进行选择,击破那充满“负能量”的心念,斩断烦恼的根源。

在大乘佛教里十分看重发大菩提心。小乘佛法的修行者只是自度,让自己得到安乐解脱,而不曾想过度化众生,使一切众生得到安乐解脱。大乘佛法则认为,若要证得菩萨果位,必须首先生出度脱众生之心。

菩提心,便是无量之心,有了这颗菩提心,佛法的一切正见才算有了落脚点。我们所熟知的那些大菩萨的修行,也都是从发菩提心开始。

一发菩提心,念念想的便不再是如何满足我们的肉身需求和各种欲望,而是扩宽了心量看待世界、看待众生,当然,我们对自己也宽容了许多。我们不再急匆匆地生活,而是学着放慢脚步,在必要的时候“放自己一马”,自己不与自己为敌,那么这整个世界上便再没有你的对手和敌人,整个世界与自我、整个众生与自我,也是圆融一片的。

有了这样的心念,何愁不得心静?有了这样的心念,何愁不能在俗世生活中喜悦快活地度过一生?又何愁不能做那红尘里的自在人呢?

“静心禅语”

破开对小我的贪执,放宽心量,得大安宁;

种种计较不再执迷,回归众生,得大自在。

一念向善,身心安乐清净,世间难得;

将心放宽,不作人我分别,是佛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