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不焦虑的女人:女人唯有放下才能得到静心
10534700000028

第28章 在任何时候,都要让自己学着平静

在《金刚经》中谈到人们应该如何生起正信时,佛陀告诉须菩提:“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以是义故,如来常说: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在讲了那么多道理后,佛陀还是很耐心地告诉须菩提,同时也是在告诫后人,千万不要执着于各种各样的相状,当然,也不要执着于空无。不论你的心念执着在哪一边,对你而言,都会将原本自由的心灵给捆绑起来。所以,一切人、事、物的相状都不要去执着,同时,空无、虚空等概念也不要执着。当你眼前看到一处美景、一个美丽的女人、一朵鲜艳的花儿时,你自然可以去欣赏,但没必要因此而恋恋不舍,也没必要在眼睛看到这些人、事、物时非要在脑海里硬生生地刻画下“一切皆空”这几个字——如果你反复地告诉自己“一切皆空”,那么你已经就是“着相”了,已经就是在执着了。

也许你会问,“着相”能如何?执着又怎么样?

说实话,“执着”在有些时候也并非完全是个贬义词。我们活在世间,若是要想成就自己的事业,有时候还真得凭着一股执着的劲儿。这时的执着,可以算是使我们继续前进的驱动力。

但在大多数时候,“执着”就是个贬义词。因为对情爱的执着,我们总想死死地缠着自己喜欢的对象。不论他是否幸福快乐,也不管他愿不愿意,反正我们就是要这么做,只是因为我们自己喜欢。

或者,我们执着一个理念,“只有年轻的女孩子才最美丽”,于是我们强烈地抗拒衰老,有些女人发现自己面部略微有了些岁月的痕迹就开始不淡定了,甚至还会抓狂。此时此刻,她们的面目不管是否年轻好看,至少心上肯定是烦乱不堪了。

又或者,因为我们执着于某件物品上,比如名牌手表或者背包,我们疯狂地想要得到,且不说这些东西是否真的对我们生活有意义,或是我们生活的必需品,反正我们就是要得到。为什么一定要得到呢?为了自己高兴,能满足一下小女人的虚荣心。如果买不起、得不到,我们就会在心中痛苦很久,甚至还要恨天怨地,“怎么自己就没生在一个有钱的家庭”“怎么自己就没找到有钱的男朋友”,各种抱怨涌来,各种烦恼生起,一颗心再也静不下去了。

能在任何时候都淡然平静,这是一种修为,更是一种功夫。一个能随时让自己静下心的女人,她也一定能让自己的生命“活”起来。

当我们的那颗散乱乃至狂乱的心能慢慢地静下来时,这便是在酝酿着生命的能量。我们的心念越是散乱,我们就越是在耗费着自己的心灵能量,所以我们会烦、会累,会狠狠地骂上一句“该死,这无聊的人生!”

我们总是这样,当被物欲迷乱了眼睛时就疯狂地要去占有,即便我们的眼、耳、鼻、舌没有受到外部的任何刺激,我们的心还总是向外驰求,无限制地渴求着各种欲望。一旦欲望不得满足,我们就怨天怨地,我们的心再也静不下来,我们开始烦恼、忧愁、焦虑、恐惧,一刻都不得清净、放松。

“如果可以的话,我真愿意用所有的钱买来一颗平静的心!”这是我身边的一位女性朋友经常发出的感叹。

但我真的想说,平静安宁的心绝对不是用钱就能买到的,也不是你拜了多少名师,就能让心灵安静下来。只有先有了智慧的洞见,然后才能有那平静的心,也才能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让自己平静下来,从“静”中获得力量和处理问题的方法。

佛菩萨之所以是佛菩萨,并非是因为他们有什么“超能力”,而是因为他们本就是已经觉悟了的人,他们能将世间出世间的各种事物以及那背后的道理看得一清二楚。我们生活在世间,或许从没想过成为一个超凡脱俗的人,——毕竟,女人要静心也没必要舍弃掉这尘世生活,但是,我们却不能忽视了自己心灵的需求,我们要守护好自己的心。

当生活中出现了各种难以预料的事情时,我们首先要做的倒不是忙着去应对,而是先让自己的心放平静。这里有个静心的办法,比较具有可操作性,但操作起来却有一定的难度。

我们都有过看电影的经历。大银幕上的各种画面,不论是欢声笑语、温情浓浓,还是催人泪下、揉人肝肠,我们都知道,那些都是假的,都只不过是一些图像而已。虽然我们也可能会随着画面和情节做出情绪上的反应,但这却是有节制的。

在生活中,我们倒是也可以这么来。把自己当作局外人、旁观者,不论发生什么事情,我们都告诉自己“这只不过是一组跳动的画面而已”——在佛家来看,也确实如此。“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既然是泡影梦幻,你又为何恼火?为何焦急?你不恼不急不烦躁,心便渐渐地静了下来。这心上一静,外界的种种,便不再对你有所影响。这时候的你,纯然地从繁杂事务中跳脱出来,也只有这时,你的心静了下来,你才能沉稳地应对繁杂的事务。

这个道理,凡是略有灵心的女子便都不难理解。关键是,我们往往懂得了一个道理,却很难真正地落实到生活里。比如我们在看电视时,遇到那搞婚外情的劈腿男,或许还能保持内心的沉稳冷静,但如果这倒霉的事情落在自己头上,我想,大部分女人都很难再保持内心的清静平和。

可是你有没有想过,当你面对这样的事情,甚至比这还复杂、还糟糕的事情时,你必须先让自己静下来。世间一切的人、事、物,看起来似乎是随意发生的,但其实这些人、事、物的背后无非是各种因缘条件的聚合而已。这些因缘条件,我们无法控制,既然如此,那就不要控制。虽然我们无法控制外部的人、事、物,那就控制自己,控制那颗心不要黏着在外境上,要学着“跳出来”。而从那繁杂糟糕的人、事、物的网子中“跳出来”,说到底还是需要一种不黏着、不执着的觉悟。

我们姑且还是拿爱人劈腿有婚外情这事来作为例子——因为我始终觉得,相比于其他事情来说,这种事情尤其能扰乱女性的身心。爱情能让女人感到多幸福,当她们的爱情被破坏时她们就能有多绝望,身心就能有多烦乱。

爱情很美好,但它的发生发展也需要内因外缘。爱情同世间其他的人、事、物一样,都是一种“有为法”,所以它有发生的时候,自然就会有消失的时候。对于一些女人来说,她们的爱情可能会伴随她们一生,直至生命结束;可对于另一些女人来说,她们的爱情生活就比较曲折坎坷了,甚至尚未品尝到爱情的甜蜜幸福,最美好的年华便一去不复返了。

不论我们自己的爱情生活属于哪一种,幸福或不幸,我们都要明白,长久存在的爱情自然有其长久的因缘,短暂、波折、坎坷颇多的爱情,自然也有一定的因缘在。我从来不相信“命定论”,但我却始终相信,生活中出现的那些波折和坎坷恰恰是我们生命状态得到提升的机缘。

伴侣在外面拈花惹草,这确实很让女人恼恨、痛苦。可我们也可以选择不痛苦、不恼恨的活法啊!每个人都有选择生命状态的平等性。说直接一点儿,你得知伴侣在外面的种种行为之后,你可以选择因执着而产生烦恼、怨恨的生活,也可以选择因明了因果而做到自在放下的生活。如何做决定,那选择权在你的手上、你的心上,这种选择权也并非是神灵赋予的。

我们所信奉的爱情真理,还有那些所谓如何降服伴侣的经验谈,无一不是虚妄的。这个世界最大的真相就是:一切的人、事、物有存在的时候就必然会有不存在的时候,当内因外缘起了变化,你所执取的那些人、事、物便已经不再是以前的那些人、事、物了。爱情如此,爱人如此,万事万物都是如此!

那些爱情格言、婚姻圣经,并非说得完全不对——佛陀不会执取对与错的两边,告诉我们什么是完全正确的,什么是完全错误的。他只是想说,那些经验谈,也只是一种参考,而不是终极的真理。在世俗生活层面上,那些经验谈也许还能起到一些作用。可一旦涉及心灵问题上,就真的很难再给我们指导了。

不去固执地坚守,心境便能打开。不论是什么,都应该成为我们生命中的一个过程,而不是结果。爱人不在了,那就不在了,因为你还可以再爱;财富失去了,那就失去吧,因为你还可以再积累。当然,我和你一样,不想让爱人离开,也不愿意自己挣来的血汗钱化为乌有。但是,各种情况都会发生,我们本身就生活在一个多变的世界里,而这个多变的世界便是一种“有为法”,《金刚经》里所谓的“梦幻泡影”便是针对这有为法、针对这因缘和合而生的世界而说的。

“静心禅语”

莫让外物变化,搅扰了内心的平和;

莫让执迷妄念,束缚了心灵的自由。

因缘变化,本就非人力可以把握;

唯有自心,才是我们人生的依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