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不焦虑的女人:女人唯有放下才能得到静心
10534700000023

第23章 正见,带你走出颠倒生活

在说“正见”之前,我们不妨先谈谈与之相对的另一个词,“妄见”或说“妄想”。这妄想从哪里来的呢?它是根、境、识三者在因缘聚合下的产物。我们的身体有六根,即眼、耳、鼻、舌、身、意,因为有这六根便又生出六识来,即色、声、香、味、触、法。所谓的妄心妄念,便是这六根六识于外部环境因缘和合而生。比如,作为一个女人,你看到某件衣服很漂亮、很时髦,于是你就想:“哎呀,这衣服假如穿在我身上,那我该有多迷人啊!”于是你就会生起一种感觉,自己很迫切地要把那衣服买下来。若是如愿以偿,那就会满心欢喜,若是不能如愿,便生起种种抱怨。

“须菩提!若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诸须弥山王,如是等七宝聚,有人持用布施。若人以此般若波罗蜜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他人说,于前福德,百分不及一,百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金刚经》第二十四品《福智无比分》)

“须菩提,若是有人用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须弥山堆积成的七宝来布施,另一个人却以这部《般若波罗蜜经》,哪怕只是其中的四句偈,进行读诵、受持,并向他人宣讲,那么,前面那个做布施的人所得到的功德,还不及后面那位的百分之一,百千万亿分之一,甚至用算数和譬喻都不足以来比拟。”

类似这样的教诲,在《金刚经》中还有许多。“若有人以满无量阿僧祇世界七宝持用布施;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发菩提心,持于此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人演说,其福胜彼。”如果有人用充满无量多的、不可胜数的世界的七种宝物来做布施,而另有其他的善男子善女人发无上正等正觉菩提心,要寻求彻底的解脱,或是受持、读诵,为他人讲说《金刚经》,哪怕仅仅是其中的四句佛偈,那么所获得的福德都要远远胜过前面那位以七宝做布施的人。

也正是因为这些叙述,所以有很多女性朋友纷纷发问:“这部经书真的有这样大的功德吗?既然它能让人有那么大的福报,是不是说,这部《金刚经》就如同那护身符一般,可以保佑我们事事如意、一切顺利呢?”

佛陀所说的“受持、读诵《金刚经》所受福德不可计数”其实是告诉我们,这部经书所阐述的真理能够改变我们以往所固执的各种成见,打开我们的心量。一个女人,若是她心量大了,又能放下偏见、放下执着,那么她便是那尘世间的伟丈夫啊!对于这样的女人而言,哪里还需要什么护身符呢?

有些女孩子每天总是在“如何嫁得好夫婿”“怎样成为女强人”“如何才能让自己变得更完美,让更多的人喜欢自己”等问题纠结不已。诚然,这些问题其实都代表着个人的价值取向,也没有对与错的区别,因为诸如择偶标准、对生活做出何种要求这些本就不能简单地用“对与错”来加以规定。

只是,有多少女性在这些原本无关痛痒的问题上纠缠了太久,以致自己给自己找了无数烦恼,过着一种颠倒梦幻般的生活,这岂不是用自己幻想出的问题捆绑住了自己吗?

在这些问题上纠缠得太久,原本聪明的女孩子也会变得糊涂。更何况,即便是你真的嫁得贵婿,成为事业有成的女强人,变得人见人爱、完美无瑕,但到了那个时候,许多新问题又出现了,许多新的烦恼也会生起,自己也会变得越来越贪心,永远不满足,因此自己的那颗心便更加难以安静下来,永远在无休无止的欲求之中备受煎熬。

那么,身为女性,我们如何能静心?如何走出那颠倒梦幻般的生活?《金刚经》中有这样一句话,颇为耐人寻味。须菩提站起来,走到佛陀面前,恭恭敬敬地问道:“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

须菩提长老的意思是,世尊啊,那些皈依佛法、生起善心的男子女人既然已经产生追求正觉的心愿,那么他们如何做,才能保持着自己的菩提心,而不使其退失呢?如果他们心中生起妄念,又该如何做,才能降伏这些妄念呢?

佛陀告诉须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当生如是心。我应灭度一切众生,灭度一切众生已,而无有一众生实灭度者。”佛陀还告诉须菩提,一切有生命的存在这都是“众生”,无论是胎生、卵生、湿生、化生,乃至有形体无形体的这些都是众生。真正发起菩提心的人,他们心中如果还有自我与他人的分别相状、不同生命存在之间的分别相状,那么这便不是菩萨了。

唯有泯除了对一切相状的执着,打破了对一切假相的妄念,这才能让心真正地清净下来。而正念,便是对治颠倒妄想最有力的武器!让自己的心头常生正念,自然不会再陷入诸如“如何嫁个好夫婿”“如何过一种人人艳羡的生活”这些微不足道的问题之中。心中有了正念,我们想的却是“无论嫁给谁,自己都能幸福”“无论他人如何评论我们,我们都一样圆满自足,自得安乐”。

《金刚经》教给女性的静心智慧,就是让女性打破对一切对立相状的执着,没有了对立,没有了烦恼,能不心静吗?

比如我们说“嫁得贵婿”“做女强人”,其实这些概念都有一个与之相对的概念。我们固执地认为,没车没房没存款的男人嫁不得,我们也固执地认为,没有事业的女子一定不幸福,我们也因为受到“女人不结婚就一定过得痛苦”等固有观念的影响而焦虑烦躁。可是现在想来,在这些观念的指导下,我们过的必然是一种有限的生活。只有打破这个有限性,我们的心才能活起来,我们的人生也才是灵动而多姿的。

女人生活得幸福不幸福,那是一种心境,既然是心境何必要牵扯到外物上来。更何况是我们心中先有对立和分别,才生出种种烦恼来,这岂不是也恰好说明“烦恼从心来,还从心头灭”的道理吗?

“静心禅语”

从固有观念中解脱出来,心灵才是活泼自由的;

从分别对立中看到平等,生命格局才是宏大的。

生起正见,断绝偏见,人生方可步入正途;

心平气和,长养智慧,静心安心诸事随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