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不焦虑的女人:女人唯有放下才能得到静心
10534700000024

第24章 挣脱心灵的枷锁

曾经听过这样一件事:某位朋友与爱人协议离婚,因为财产上的纠纷,两个人反目成仇,以致在大庭广众之下也相互辱骂不休。不仅以往很美好的感情荡然无存,而且曾是那么相爱的两人最后反而成了老死不相往来的仇家。朋友说,一定要打官司,一定要赢了他,一定要争取更多的财产,一定要让他在单位永远抬不起头来……

果然,几个月下来,一切事情的结果都如她所愿。但她却说自己真的感觉很累,特别累。有人说她矫情,因为她已经得到自己想要的财产了,现在她有钱而且又是自由身,还可以开始新的生活。但我这朋友却说,为了这场官司,投入了这样大的人力、财力,而且还耗费了很大精力。最后虽然赢了官司,得到了财产,但自己并不是那赢家。在这件事情上,没有谁是赢家,对于双方来说都已经心力交瘁,无论如何都快乐不起来。如果人都已经累到这地步了,那要那么多财产,又有何用呢?

我们总是偏执地认为自己什么都对,一切错误都是对方的,所以,才有了各种理不清的矛盾,才有了原本可以不打的官司。世俗的观点一定是对的吗?法官的裁决一定是对的吗?其实一旦有了对错的观念,我们便把自己关入了局限中,关入了牢笼中,人世间的纠纷原本有许多是可以避免的,心灵上的负累,原本有很多也是可以舍去的。

不过,正因为饱尝心灵上的折磨,她这才开始打算换一种活法,虽然已经不年轻,但仍然不妨碍她寻找生命的真实意义,更何况对于想要觉悟的人来说,无论什么时候要收拾起自己的心念,都不算晚!怕就怕的是那些一辈子都生活在享乐之中的女人,她们的生活在别人看来风平浪静,但也正因为如此,她们反而会缺少那种观照心念的意识,所以,她们在面对人生中的挫折波动时往往更是难以承受。

当我们有了敏锐、清醒的觉悟,我们才能挣脱心灵上的枷锁,才能缓解心灵的疲劳,释放身心压力。这种觉悟,并不是先天出生就带有的,也不是某些人可以有、某些人不可以有。所有一切众生都能得到这样的觉悟,从烦恼痛苦中实现超越和解脱。这样的觉悟,从苦痛中来,从烦恼中来,佛门有言“烦恼即菩提”,所以说,我们无须对烦恼恐惧,也没必要对生命中的境遇恐惧。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帮助我们尽早地觉悟。想到这里,我们难道不应该对生命中出现过的所有一切人、事、物生出一种感恩的心吗?

在《金刚经》里,须菩提这样对佛陀说道:“世尊,是实相者,即是非相,是故如来说名实相。”这便是一种至善的觉悟!实相非相,所谓的实相,也不过是一种假相,只不过有那么个名称罢了。

可是,世间女人往往不明白这个道理。当我们贪恋着、执迷着色、声、香、味、触、法带来的各种感受时,我们便生起了种种贪欲、妄念。如果贪欲得到满足,我们就会继续沉溺在欲望满足的欢乐中而难以自拔。只是,人们欲壑难填,你买了高档香水,便渴望起大品牌的珠宝,当你拥有了这些,又觉得洋房别墅才是自己的最爱。于是,我们不断地渴求,一旦这种欲望难以实现时,我们就会苦痛不堪。追求欲望的人,就好比喝下海水来解渴,结果非但不能解渴,反而喝得越多,越觉得嘴巴干。

人生这一辈子实在很短暂,我们其实也可以享受生命,过一种简单却真正幸福欢喜的生活。我们太容易被这花花世界迷惑,最初时我们只是因为迷妄而贪欲横生,到了后来却是因为贪欲难满而生出更多迷妄的念头。这就是一个痛苦的轮回啊!而我们,却不能自知!更有甚者,一旦进入了这样的恶性循环里,就会不断地放纵自己的贪欲,伴随着贪欲而起的还有妒忌、嗔恨、怨怼等。如此一来,心上全是毒,哪里还能静心安心?

执着于外相,放纵自己心头的贪、嗔、痴,放纵自己的妄念。这到何时能解脱?所以《金刚经》里又说:“离一切诸相,即名诸佛。”一旦挣脱心上的枷锁——不论是对某个人还是某件事物的执迷,我们的心才能从人世间跳脱出来,从一个比较高的维度上回过头去,再来看看世间的境缘,我们便不会有被凡尘琐事绑缚的感觉了。这个时候,我们的心不仅是通透的,它也是充满智慧和力量的。那种沉静下来的力量便足以让我们去应对世间的一切事务。

在纷繁多变的世事面前,能够保持内心平静、安然不动的有几人?正因为这种安然不动的境界太难得,所以佛陀告诉须菩提:“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不惊,不怖,不畏,当知是人甚为希有。”佛陀所宣说的任何一个最彻底的解脱智慧,我们实际上都不应该执着于它。因为不做任何执着,便是最高层次的解脱。

当我们能够洞察一切事物形相的本来面目就是无常变化的,那么自然也就不会对任何境相、任何感受再去执着了。你会对那水中的月亮念念不忘吗?你会对着镜子里的鲜花恋恋不舍吗?既然你知道那水中之月、镜中之花不是实际存在的,那么为何不能把生活中的不愉快当作水中月、镜中花呢?它们在本质上都是一样的啊!

《金刚经》让我们树立起正知、正见、正念,有了这正确的心念知见,才能有正确的行动,从而摈弃掉那邪知、邪念。更何况这部经书启发的是人们的般若智慧,所以才说受持读诵这部经书有很大的福德。其实,这福德正是因为我们自己从心内生起了正确的心念,所以才能有所领悟,因为有所领悟才能获得解脱。

“静心禅语”

谁能于无常面前安然不动?

谁能于纷繁之中心无挂碍?

一切境相无非因缘所生,

破除假有才能彻见真相。

缘起有、性空无,心上不做黏着;

得奥义、舍名相,无住无得无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