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不焦虑的女人:女人唯有放下才能得到静心
10534700000019

第19章 让我们行走在无限可能性之中

以前有段时间,笔者本人也在经受着相当多的煎熬。那是在偶然的一天,听来了这么一个小故事。听完之后,我的心静了下来,又因为之前的种种经历,而对这个故事有了更深的感悟。

在佛陀身边有一个十分上进的弟子,他认为自己很有慧根,因此在修学上很是精进。他不眠不休地诵经,可他越是如此,心头的烦恼就越多,压力也越重。

过了很长一段时间,他觉得自己的修行毫无进展,于是甚为苦恼,为了赶走那烦恼,他便更起劲儿地做功课。可到底还是一无所获,这可真是打击到他了。这时的他,在心中生出许多杂念来,甚至想放弃修行。还好,这件事被佛陀知道了。

这一天,佛陀请他一起欣赏音乐。可是那琴发出的声音却很不好听。这个弟子就说,自己在家时学过音乐,应该能调好琴弦。经过他的细心调整,琴弦终于调好了,这时便能弹奏出美妙动听的乐曲。佛陀便说:“调琴弦,是越紧越好,还是越松越好?”

“世尊!把琴弦调得太紧或太松都不能演奏出美妙动听的音乐。”

“原来是这样啊!你看你现在这颗心,就好比那绷得过紧的琴弦,不仅难以奏出动听的音乐,而且还时刻面临着崩溃。若是你能把心放松,保持那种松紧适度的状态,以这样的心去修行,你一定会有所成就的。”

女人们,你们可听明白这个故事了?即便是要做一个独立自强的女性,我们也不必每天自己逼迫自己,让自己始终活在紧张不安之中。

身边有个朋友,虽然谈不上事业有成,但她生活得很是惬意,平时也在努力工作,开心地生活。就是这样一个普通又平凡的女孩,她的生命状态却让许多女性羡慕:虽然不很富裕,但她的脸上却经常流露出富足的模样;虽然生得不算漂亮,但大家都喜欢与她亲近。我们极少看到她有眉头紧缩、愁云满面的时候。每当有人问她为何过得如此随心自在时,她也说不上个因为所以,她觉得自己从不与人计较,也不与人攀比,就这么简单地生活着,心头压力自然也很少。

曾经有人好心地劝说她:“哎呀,你看你身边的某某人,人家都成为北京一家大型企业的主管了。你看你的某个老同学,人家都快要年薪百万了。你怎么不与她们看齐呢?”

“我就想这样简单轻松地生活着,做自己喜欢的事。我从来不想让自己的心被世俗事务羁绊、绑缚。自己活得随心快乐,这岂不是比百万年薪要实在得多吗?”

之所以无所求,是因为什么都不缺少。财富留得住吗?青春留得住吗?爱情留得住吗?功名地位留得住吗?我们自己心里跟明镜儿似的,什么都留不住!既然如此,我们何苦还要自己给自己以煎迫呢?故事里的那个比丘是为了能及早证悟而让自己陷入一种焦虑、紧绷的状态中。而我们平时追求爱情、追求事业、追求财富,不也是经常让自己的心陷入这样的状态之中吗?

追求有错吗?没错!但追求也只是一种选择、一个目标、一个过程。想要追求的人、事、物没有追求到,在我看来反而是件好事情!因为这样的话,我们的人生便有了无限的可能,你可以做这件事,也可以做那件事;你可以和这个人恋爱,也可以和那个人恋爱。生命是变动无常的,但也正因为这变动无常而给我们带来新鲜感。生命是常变常新的,只要我们的心不黏着、不停留、不作缠缚和执着,我们的生活就会呈现出各种各样的面貌。

现在想想,故事里的那个比丘也真是个死心眼儿。虽说精进修行是件好事,但为何一定要“快速证悟”呢?慢慢地来不是更好吗?其实我们在很多时候也是这样,“死心眼儿”,想不开,以为不论做什么事情都要越快才能越好。

下面这些话,我们是不是经常能听到,或者我们自己就经常这样想、这样说?

“哎呀,这个工作任务太重要了,我要赶快完成它,可我心头压力好大啊!”

“唉,身边其他的女伴都有了归宿,可为何我还没找到那个对的人呢?我要抓紧啊!唉,压力好大!”

“某某朋友刚买了一部新手机,我也要换手机,不然就显得太寒酸了。可是自己的收入比朋友差了一大截啊,唉,好郁闷,压力好大!”

当我们的心思总是放在外部的人、事、物上时,便缺少了对自己心性的观照。只有压力快要摧垮我们时,我们才慌乱起来,希望把那压力给甩开。我们先是自己把自己的心灵捆绑起来,现在又说要把心头压力甩开。可你哪里知道,能释放心灵,给它以自由,为它释放压力,还生命以轻松的,不是别人,正是你自己啊!

“静心禅语”

把心安顿好,贪执物欲只是自添烦恼;

人生不刻意,成败得失心只随缘就好。

安享生活,欣赏自己,一念清净,满心欢喜;

不要贪求,亦不强求,缘来缘去,无可寻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