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不焦虑的女人:女人唯有放下才能得到静心
10534700000013

第13章 真正的慈悲,便是放下自我

记得以前听过这样一个故事,大意是说有这么一位心地慈悲的国王,帝释天见他对人十分仁慈便要试一试他。帝释天用自己的神通变化,使这国王舍弃了江山国土、财宝珍玩乃至最后连王位以及妻子儿女都舍弃了。国王在经历了种种磨难之后,依然没有生起任何嗔恨之心,连帝释天最后都发出慨叹,认为这个国王德行出众。故事最后自然是一个大圆满的美好结局,善良仁慈的国王不仅得到了曾经失去的一切,而且还有所觉悟,踏上了修行之路。

当然,这也只是一个故事。事实上,我们很难在现实生活中做到像这位国王一样,舍弃掉财富不说,还把至亲骨肉也给舍弃了。做不到也不要紧,因为这个故事并不是让我们狠心舍掉亲人,而是告诉我们,真正的慈悲,是放下自我,放下对自我的贪恋和偏执。

“须菩提!于意云何?佛可以具足色身见不?”

“不也,世尊!如来不应以具足色身见。何以故?如来说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是名具足色身。”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可以具足诸相见不?”

“不也,世尊!如来不应以具足诸相见。何以故?如来说诸相具足,即非诸相具足,是名诸相具足。”

(《金刚经》第二十品《离色离相分》)

“须菩提,你意下如何?佛可以依庄严圆满的身相来证见吗?”

“不可以,世尊!如来不能依据庄严圆满的身相来证见。为何呢?如来所说的庄严圆满的身相,并不是真正的庄严圆满的身相,只是假名为庄严圆满的身相。”

“须菩提,你意下如何?如来可以依据所具备的种种圆满无缺的庄严外相来证见吗?”

“不可以,世尊!如来不能依据种种圆满无缺的外相来证见。为什么呢?因为如来所说的圆满无缺的庄严外相并非实有,只不过假名为圆满无缺的庄严外相而已。”

有多少人,是因为佛菩萨那庄严美好的身相而俯下身躯,跪拜在佛菩萨的面前?有多少人,读诵经典就是为了追求福报,比如让自己交好运、除霉运,一生一世都所求有应?佛陀却说,那庄严圆满的身相也好,所谓的福报功德也好,那都是“空”的,都不能执迷地追求。

当然,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有所追求,比如追求爱情、财富、事业等。但是,我们先要把心量打开,如果只是做一些表面上的仁慈行为,这不仅是欺瞒众生,更是欺瞒自己,最终你会在悔恨和痛惜中度过余生。

故事里那位慈悲的国王,其实他看透了世间万法的本质,所以才能慈悲若此。如果我们能看透,便也可以做到慈悲。真正的慈悲也绝对不是用你舍弃掉多少物质来作为衡量的标准。如果你用一元钱给乞丐买了食物,你出一点力帮朋友解决了问题,这都是慈悲的表现。慈悲无分大小,只是不刻意而为就好。

古时候有位禅师说得很好:“宇宙有多大多高呢?其实宇宙不过区区五尺高而已!我们这堂堂六尺之躯,若想在宇宙之间生存,那么只有低下头来,把心量打开,让慈悲充盈心间!”

所谓的低下头来,其实正是告诉我们要时刻检省自己的内心。大度、包容、温和而充满善意,这样的女性很有魅力,她们不仅让自己的生命中充满了喜悦,也让身边的人感受到慈悲的力量。

当然,真正的慈悲来自于对事物空性本质的认识。如果没有这种体认,那么心中的“慈悲”也会成为一种执着。任何执着,都不能让我们超然自在,不要觉得你心中装着众生,这样就是大慈大悲了。佛菩萨心中能装众生,但也能放下众生,这更是一种至高的境界!

在古印度佛陀住世时,罗睺罗经常跟随舍利弗一起听讲佛陀言教。不过,罗睺罗因为年岁尚轻,难免有情绪暴躁的时候,因此,舍利弗尊者总是要耐心地开导他。

有一天,舍利弗尊者和罗睺罗一同来到王舍城托钵乞食,不料他们却在这里遇到一个恶人,这恶人用各种难听的话辱骂罗睺罗。罗睺罗当时就气得涨红了脸,舍利弗却让他静下心来。恶人见状,便用木棒打破罗睺罗的头,那鲜血顿时就流了下来。

人们当时都吓坏了,尤其是舍利弗,他既心疼被打伤的罗睺罗,但也担心他会与那恶人动起手来。

当然,罗睺罗没有动手。舍利弗尊者便夸奖他,说道:“真是赞叹,在这世界上,再没有什么比忍下屈辱更勇敢的了。”

罗睺罗却说:“我眼前什么也没有,我的心上也是如此。我又何须忍下什么呢?”

也许听者会觉得奇怪,难道刚才那个口出恶言的人不是实实在在的人吗?罗睺罗被打伤的头,不是还在滴着鲜血吗?他怎么说“眼前没人,心头也无事呢”?

这个便是“空”的智慧,不执着的智慧啊!

慈悲不是要我们硬生生地强压下火气,也不是要女人学做那柔柔弱弱的小绵羊。事实上,纵使心中有万千慈悲,在某些场合上女性拿出应有的威严和力度,这也是一种魅力,佛法中还有“金刚怒目”一说呢。

罗睺罗所谓的“眼前无人,心上无事”,便是他看透了世界的本质、人生的本质。

在《金刚经》里,佛陀宣称,如若有菩萨说这样的话“我当灭度无量众生,即不名菩萨”。如果有菩萨声称自己要灭度世间众生的烦恼痛苦,救度一切世间众生,那么他便不是菩萨了。为什么呢?因为彻底脱离开对一切法的执着,这才是真正的菩萨。“是故,佛说一切法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人我之间的有限性被打破,时间空间的隔断性被打破。这是一种虚空的境界,遍布虚空的便是那大慈大悲的心。

在罗睺罗看来,别人用恶语骂他也好,用木棒打他也罢,那种动作、那种存在,都已经成为“过去式”了。既然这些动作和存在如同流水一般,在时间的长河中流了过去,那何必还要在心中紧抓着不放呢?

生活里,即使你做得再好、再到位,还是会有人成心与你过不去,甚至用污言秽语来扰乱你的清静。可是,女性朋友们,如果我们静下心来仔细想想就会觉悟到,其实并非是别人的行为扰乱了我们的清静,而是我们心上的执着,让自己变得不安宁、不清静。

我们太看重“我”了,所以才会觉得那么累,那么烦。但凡我们能减少一点对“自我”的执着,对人我的分别,我们的生活也不会如此乏味、如此沉重了。且看佛陀在给四众讲法时,总会说到“所有一切众生”,他便是告诉我们,若要真修行,若真要心内清净,便要放大自己的心量。如何放大?让自己的心量,如同虚空一样,能包容下世间所有种种。罗睺罗做到了,但我知道,有智慧的女子也可以成就这样的大丈夫行。

在是非面前忍耐三分,在争执面前退让一步,换作其他角度来看,这都是另一种方式的前进啊!与爱人拌嘴了,我们一定要争出个是非对错吗?与闺蜜产生误会了,我们一定要追究个谁是谁非吗?与同事发生矛盾了,我们一定要等别人开口先道歉吗?

我们再对着镜子问问自己:“你的心量就那么小吗?你的面子就那么重要吗?”佛菩萨的庄严身相都不过是空性,更何况是我们那么一点点所谓的面子呢?

“静心禅语”

人生百年匆匆过,何必如此看重“我”?

我执过重惹灾祸,心如虚空能包容。

面对纷争,淡然一笑,无须太过当真;

一切相状,无非虚幻,不必挂在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