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不焦虑的女人:女人唯有放下才能得到静心
10534700000011

第11章 唯有放下“我”,才能得到“静”

前不久,有朋友问:佛陀在《金刚经》中所说的“无我”的道理,在这个充满激烈竞争的现代社会中是否还适应呢?她认为,假如我们对什么都是一副无所谓、不争取的心态,那岂不是没办法生活了吗?

《金刚经》里的“无我”,可不是让我们对什么事情都抱以无所谓的态度,“无我”是让我们摆脱对自我的偏执、对他人的偏见,摆脱自我的贪爱,以及因偏执自我而生出的贡高我慢心。以上这些,都是烦恼习气,任何一种,都足以让女人们活得苦不堪言。而一旦学会了慈悲,懂得了“无我”的道理,这些烦恼习气就将慢慢去除掉,我们的心也就慢慢地不再受其控制。这样的人生才是自在的人生,这时候,女人才能静心安心。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肉眼不?”

“如是,世尊!如来有肉眼。”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天眼不?”

“如是,世尊!如来有天眼。”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慧眼不?”

“如是,世尊!如来有慧眼。”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法眼不?”

“如是,世尊!如来有法眼。”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佛眼不?”

“如是,世尊!如来有佛眼。”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恒河中所有沙,佛说是沙不?”

“如是,世尊!如来说是沙。”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一恒河中所有沙,有如是沙等恒河,是诸恒河所有沙数,佛世界如是,宁为多不?”

“甚多。世尊!”

佛告须菩提:“尔所国土中,所有众生若干种心,如来悉知。何以故?如来说诸心,皆为非心,是名为心。所以者何?须菩提!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金刚经》第十八品《一体同观分》)

佛陀问:“须菩提,你怎么看?如来是否有肉眼,能够见到世间一般的形相?”

须菩提答:“是的,世尊!如来有肉眼!”

“须菩提,你怎么看?如来是否有天眼,能够看到极远极细微的事物?”

“是的,世尊!如来有天眼!”

“须菩提,你怎么看?如来是否有慧眼,可以洞悉万法的空相?”

“是的,世尊!如来有慧眼!”

“须菩提,你怎么看?如来是否有法眼?”

“是的,世尊!如来有法眼!”

“须菩提,你怎么看?如来是否有佛眼,能够见到世间以及出世间的一切事物和真相?”

“是的,世尊!如来有佛眼!”

佛陀又问:“须菩提,你怎么看?像恒河中所有泥沙,佛所说的泥沙是泥沙吗?”

“是的,世尊!如来所说的是泥沙。”

佛陀又问:“须菩提,你认为如何?譬如一条恒河中所有的沙粒,每一粒又是一条恒河,这么多恒河的所有沙都是一个佛土,那么这数目是不是很多呢?”

须菩提回答:“是的,很多,世尊!”

佛陀告诉须菩提:“你所处如许多的国土中的所有众生,所有种种不同的心念,如来都完全知晓。为什么呢?如来说的种种心,并非是真正的心,只不过是心的假名罢了。为何这样说呢?须菩提,过去的心不可得到,因为它已经过去了;现在的心也是如此,未来的心也是如此,它们都不可得到。”

人的心念在分分秒秒之中便成为过去,因此说没有什么心念能够停留、能够得到,因此,我们更应懂得慈悲——对自己好,对他人也好,这种“好”不会成为我们的一种负担。我们也要学会舍得,舍弃那执着的念想,得到安详平静的内心感受。

现在有些人,不是在学着慈悲和舍得,而是在贪欲中越陷越深。想想最近几年,由于人类不加节制地过度开发大自然给人类带来了多少自然灾害,我们就该想到,人的贪欲如果不加控制,那最终毁灭的还是自己!

《金刚经》中“破执去贪”的智慧,便是教给我们先要生出慈悲心来,唯有放下“我”,放下对这个“我”的贪恋,才能减少过多的欲望,也才能减少因欲求不满而带来的种种烦恼。

“贪得必失”的道理我们都懂。曾经有位美丽的姑娘与一个小伙子谈恋爱。姑娘自恃美貌青春,便向男方索要了许多财物以做聘礼。开始时,小伙子因为深深迷恋姑娘的美貌,于是就尽量满足姑娘的要求,很快地,他便负债累累。最后,姑娘因遭遇意外而毁容,小伙子也毫不留情地走掉了。有人问他,为何不陪伴姑娘度过一生,他从前不是很爱她吗?小伙子却说,当时虽然喜欢她的美丽,但更受不了她的贪心,如今她美貌全无可贪心未减,他自己也看透了,他对姑娘的迷恋彻底消失了。

女人啊,你贪得太多,终究会一无所有。佛陀否认贪欲,但佛陀并没有说我们完全不要去追求。无所追求和贪欲过旺一样都是不可取的。佛陀既说“无所得”,但佛陀也说“有担当”。因此说,一个女人对自己的生活有追求和减少贪欲根本就不矛盾!

在追求的同时,有智慧的女人往往会放下对自我的偏执。比如,她们因为觉悟到“无我”而将自己从充满束缚和偏颇的意识中解放出来;她们又因觉悟到“放下”,而把心灵从贪、嗔、痴中释放了,回归到一种自在又圆满的状态中。此时此刻,她们的内心十分安详平静。并且这种安详平静的力量作用于身边的其他人,也作用于自己的生活。她们的心中豁然闪出光芒,在那光芒闪烁的当下,她们正处于一种圆满自足的幸福之中!

“静心禅语”

不贪不执不奢求,人生便是好时节;

求财求名求福报,不过徒然增烦恼。

无所住,无所得,保持心灵的自主安然;

无热恼,无烦躁,心无缠缚才能得安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