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河是中国华北地区流入渤海诸河的总称,亦称海滦河水系。它是中国华北地区主要的大河之一。由北运河、永定河、大清河、子牙河、南运河五条河流自北、西、南三面汇流至天津后东流到大沽口入渤海,又称沽河。其干流自金钢桥以下长73千米,河道狭窄多弯。海河流域东临渤海,南界黄河,西起太行山,北倚内蒙古高原南缘,地跨京、津、冀、晋、鲁、豫、辽、内蒙古八省区,流域面积为31.78万平方千米,占全国总面积的3.3%,其中山区约占54.1%,平原占45.9%。
1.海河的五大“家族”
海河水系由北运河、永定河、大清河、子牙河和南运河五条河流组成,下面分别加以阐述:
(1)北运河
北运河为海河北支,源于北京市昌平县北部山区,上游名温榆河,自西北而东南,至通县与通惠河相汇合后始称北运河。其水自青龙湾河、筐儿港减河汇入潮白新河或永定新河,注入渤海。全长约180千米,流域总面积2.96万平方千米。北运河是7世纪初隋朝开凿的南北大运河的最北段。北京城近郊区的河流,如北面的清河、南面的凉水河等几乎全注入北运河,是北京最主要的排水河道。
历史上北运河称“御河”,是一条通向北京的重要漕运河道,它是海河干流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防洪、引滦输水任务。天津市于2001年实施北运河综合治理工程,工程总投资4.7亿元,修建滦水园、北洋园、御河园、娱乐园4座主题公园,新建橡胶坝1座、桥梁3座、码头18个,新增绿地90万平方米,河道水面和绿化总面积达210万平方米。经过综合治理后的北运河,河水清澈,堤岸翠绿,泄洪畅通,环境幽雅,旅游资源丰富,成为一条亮丽的风景线。
(2)永定河
永定河属海河西北支,上源为桑干河和洋河,分别源于晋西北和内蒙古高原南缘,两条河都流经官厅水库,出水库后始名永定河,至屈家店与北运河汇合,其水经永定新河由北塘入海。全长650千米,流域面积5.08万平方千米。
(3)大清河
大清河为海河西支,是上游五大支流中最短的干流。它上源北支,由涞源县境的北拒马河和源于白石山的南拒马河组成,南支则由漕河、唐河、大沙河和磁河等十余条支流组成,均源于太行山东麓并汇入白洋淀,出淀后始名大清河,至独流镇与子牙河汇合。全长448千米,流域面积3.96万平方千米。
(4)子牙河
子牙河为海河西南支,由发源于太行山东坡的滏阳河和源于五台山北坡的滹沱河汇成,两河于献县汇合后,始名子牙河。全长730余千米,流域面积7.87万平方千米。
(5)南运河
南运河为海河南支,上游有漳河与卫河两大支流,流域面积37584平方千米。漳河源自太行山背风坡,经岳城水库,在徐万仓与卫河交汇,流域面积19220平方千米。卫河源自太行山南麓,由淇河、安阳河、汤河等十余条支流汇集而成,流域面积15229平方千米。漳河和卫河在徐万仓汇合后称卫运河,卫运河全长157千米,至四女寺枢纽又分成南运河和漳卫新河两支,南运河向北汇入子牙河,再入海河,全长309千米;漳卫新河向东于大河口入渤海,全长245千米。
2.海河的突出矛盾
海河流域北部的燕山、西部的太行山和山西高原,高度都在1000米左右,东部为海拔50米以下的冲积平原,山地和平原之间的地形突然转折,落差较大。发源于山西高原的几条支流,因高原面上覆盖着疏松的黄土,被侵蚀后大量进入河流,所以这些河流的含沙量都很高。永定河号称“小黄河”,它的平均含沙量达44千克/立方米以上,超过了黄河。这些河流穿过太行山进入平原时,河道突然变缓,挟带泥沙的能力骤然下降,大量泥沙便堆积下来,使河床不断淤高,形成高出于周围平原3~4米的“地上河”。泥沙淤积也使河道的断面愈来愈狭窄,排泄洪水的能力愈往下游愈小。海河水系上游水量大和下游排洪能力差的矛盾是突出的。下游河道很难排泄上游的水,河水往往漫溢出河道或决口,或因改道而造成水灾。
海河流域年平均降水总量只有300~600毫米,但年内分配很不均匀。夏季降水量往往占全年的50%以上,以至于各条河流的年径流总量都不大,年内分配极不均衡。海河多年平均径流总量为226亿立方米,只有闽江的36%,而海河的流域面积要比闽江流域大3.3倍。在全年的季节分配上,有一个突出的夏汛,一个比较明显的凌汛和一个很长的枯水期。夏汛期在7~8月,这段时间流量可占全年径流总量的50%~60%,个别丰水年份甚至在79%以上,河水陡涨陡落,造成洪水来势比较凶猛。而在秋冬枯水期,发源于太行山麓的一些小河又往往断流。
此外,由于华北地区降水的年际变化大,河流各年径流量的大小相差悬殊,各河最大年径流量比多年平均流量大2.6~3.2倍,而最小年径流量只有多年平均流量的18%~40%,最大年径流量比最小年径流量要大6.5~15.7倍。这就使得多水年易涝,而枯水年易旱。
海河严重灾害的产生,除了上述自然原因以外,还有政治上和社会上的原因。新中国成立前,历代统治者对海河非但不加治理,甚至进行破坏,使得海河的灾情愈来愈严重。另外,低洼地区排水不畅,常形成大片盐碱地。洪、涝、旱、碱四大灾害,严重地危害着海河流域的人民。
3.如何治理海河
人们在实践中认识到,要想根除洪、涝、旱、碱这四害,让海河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就必须从治水开始。海河整治工程是以“上蓄、中疏、下排”的方针综合治理中国整个海河流域各项水利工程的总称,其范围包括海河水系和滦河水系。
“上蓄”就是在上游蓄水之意。在各河上游,新建和扩建了大批水库,对整治河道起了很大作用。目前海河流域已有大中型水库80多座,小型水库1500多座,总库容110多亿立方米。山区人民还植树造林3000多万亩,打坝淤地、修筑梯田300多万亩,使河北省控制水土流失面积达34000多平方公里,占水土流失面积的54%,这就大大减少了泥沙进入河道,从而减轻了下游的负担。
“中疏”就是在中游进行疏通。在各河中游,对河道进行了整治。对过去容易改道、决口的河流,如子牙河水系、大清河、永定河等,都加固了大堤,共修防洪大堤4000多公里,疏浚了270多条支流河道和15万多条渠道,有的河段(如大清河中游)进行人工裁弯取直,保证了洪水畅通排出。
“下排”就是加大下游的排水能力。为了解决各河上游水量大与入海口泄洪能力的矛盾,在各大支流的下游,增开了几条大型入海河道,对原有的入海河道也加深、拓宽,提高排洪、排涝能力。但在洪水季节,低洼地的积水无法进入高出于地面3~4米的“地上河”和排洪河道,因此,必须开挖排涝河道,使积水能及时排出。这些工程的完成,使海河水系排洪能力比治理前提高了5倍以上。
多年来,海河的改造已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海河的“性格”也已经开始改变,历史上危害严重的洪涝灾害威胁已基本上得到了解除。特别是自1983年9月引滦入津工程建成以来,又弥补了由于防洪排涝措施不完善而导致的下游可利用的水资源逐年减少的缺陷,初步改变了天津城市严重缺水的状况。因而流域内的工农业生产蒸蒸日上,海河流域人民已在华北大地上绘出了一幅幅美丽的图画。
然而,要实现完全根治海河的光荣使命,还需要进行长期的艰苦奋斗。已建成的许多水利骨干工程还有待于经受特大洪水的考验;抗旱的标准还不够高,还要利用各种条件增加水源;各河的河道淤积问题也需解决,要经常疏浚,并尽可能地恢复和发展海河的航运,以促进海河流域经济的发展。总之,今后仍要继续坚持全面规划、统筹兼顾、从长计议、综合治理的方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