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不可思议的发现(走进科学丛书)
10506600000006

第6章 毒药事件

1997年9月5日,上海《新民晚报》刊登的一则“紧急告示”引起了广大市民的注意:凡服用过批号为970729的中药“尿石通合冲剂”的病员,请速与医院或药厂联系。

这是怎么回事,难道这药中有毒?市民议论纷纷。而后,经过新闻媒体的陆续披露,市民才渐渐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事情是从8月中旬起陆续发生的。

某医院收治了一位中年女士。据送她来院的家人说,这位性格温和的女士下午在办公室里动作失控,不知怎么一上班就打碎了茶杯,又推倒了书架,还将办公桌上的资料撒了一地。同事看她不大对头,送她回家,她又在公共汽车上胡言乱语,说这是接新娘子的彩车。现在虽然已恢复到接近正常状态,但她对已发生过的事茫然不知。

某中学一位初中女生惊恐地对老师说妈妈“不大正常”:昨天晚上,妈妈早早就入睡了,哪知半夜12点就起来为女儿做蛋汤、烧泡饭,就像在发夜游症似的。而且还大声叫女儿:“7点了,快去上学!”她被闹醒后一看,还不到1点呢。

最荒唐的莫过于某精神病院的反映了:一位平时极有教养的老人,在晚上突然“中了邪”,竟会粗暴地抓住塑料袋塞进嘴里,一个劲地咀嚼,还对前来劝阻的家人露出要打人的凶相。

次日上午,家人将他送进精神病医院时,他显得很正常,对子女送他来这个地方感到莫名其妙。

真是活见鬼了,是谁在闹鬼?经过曼陀罗籽分析后,人们发现,做出这些荒诞不经的怪事的人有着一个共同点:他们都是肾结石患者。再一调查,又发现了一个共同点:在做怪事之前,他们都服用过批号为970729的中药“尿石通合冲剂”。

看来,这药有问题。经过对服用过这种药的病员的调查,发现尽管有些人服药后还不到“不正常”的地步,但也有头晕口麻、视觉模糊等反应。幸好吃过这个批号药的病员并不多,后果并不严重。上海药品检验所对这批中药进行了细致周密的检验分析后得出结论:这批中药里混入了曼陀罗籽,闹鬼的就是它!

曼陀罗是一种颇有名气的植物。它也称“风茄儿”,属茄科植物,为一年生有毒草本。它原产热带、亚热带地区,在我国南方并不罕见,夏秋季间开白色花,有人叫做“洋金花”。据当代研究,在古代,人们曾用曼陀罗的花、籽或叶花做麻醉药或蒙汗药。

从古书记载看,中国人用麻醉剂大约是世界上最早的。古书《列子》记载说,战国时名医扁鹊在给鲁公扈和赵齐婴做“换心”手术时,先给他俩喝了“毒酒”,等他们麻醉后再做手术。相比之下,三国时期名医华佗的“麻沸散”比扁鹊的“毒酒”名气更大,《后汉书·华佗传》说,对那些需要施行外科手术的人,华佗先让他们以酒服下“麻沸散”,使他们麻醉失去知觉后再做手术。

“毒酒”和“麻沸散”里究竟是些什么东西呢?古书上记载得太简单,也没写清楚。到了现代,人们研究出它们的主要成分就是曼陀罗,曼陀罗的花、籽和叶中含有莨菪碱、东茛菪碱和微量阿托品。江苏徐州医学院曾以曼陀罗花为主药,配制成麻醉汤剂用于临床,效果不错。

人们还研究出,我国古代小说中常提到的“蒙汗药”,其主要成分也是曼陀罗。一些开黑店的强盗,常将蒙汗药掺进酒内,过路客商不知有诈,误饮后昏睡过去,财物被抢不说,还会送掉性命。《水浒传》里就记述了武松和两个差役在十字坡孙二娘的店里喝酒,孙二娘悄悄地在酒里下了蒙汗药,武松差一点丧命的故事。

那么,为什么误服了含有曼陀罗籽的中药后,病人没有麻醉过去,而是反常兴奋了呢?这跟服用的量有关。由于混入的曼陀罗籽的量并不多,所以它对人体起的主要是兴奋和致幻作用。这就像南美洲一种金虎尾科的植物,被当地人用来做迷信占卜或麻醉剂饮料。人服了以后,会产生兴奋的感觉,并引起知觉障碍,周围的环境好像波浪式地在活动着,闭起双眼遐想,脑中会出现种种生动逼真的形象来。而如果大量服用的话,那就会麻醉过去,昏睡不醒了。

最后,人们还有一个疑问:曼陀罗籽是怎样混进这批中药里去的,难道有人特意下毒?调查的结论是:这是无意中混进去的。原来,这种中药的原料中有一味是冬葵子,原料的供货单位误把少量曼陀罗籽混入了装冬葵子的口袋之中。这两种种子均是绿豆大小,灰黑颜色,是极难分辨的。幸好混入的曼陀罗籽并不多,所以误服的病员只要停药后就都恢复了正常,如大量混入的话,还不知道要闹出什么更大的事情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