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不可思议的发现(走进科学丛书)
10506600000053

第53章 奇怪的偷银贼

动物会吃金属吗?会的,清朝康熙年间(1662-1722)吴震方写了一本叫《岭南杂记》的书,书中就记载了一则昆虫吃金属的故事。

1684年,一个官方银库发现银子少了几千两。“这还了得!”官员勃然大怒,以为是被盗贼偷走的,于是到处寻踪觅迹,捉拿盗贼。但几个月过去了,仍一无所获。上级官员要追查,又不能及时破案,这个官员终日惶恐不安。

不过,没过多久,“盗窃案”终于破了。原来,一个役吏在一堵墙壁下发现了一堆银白色的细粉,他对此感到奇怪,就用手扒开细粉,啊!原来是个白蚁窝。人们挖开白蚁窝,发现了许多白蚁。看着这数不清的白蚁和这些白色细粉,人们自然把它们与白银失窃案联系起来,怀疑白蚁就是偷银窃贼。于是搜遍官府的每一个角落。把所有的白蚁“捉拿归案”,并“绳之以法”——将它们投入炉中,处以火刑。白蚁被烧死以后,炉火将白蚁体内的白银熔炼了出来。经过称量,只比原来少了约1/10。案件终于被侦破了。

无独有偶,在外国也曾发现过类似事件。在某国的王宫里,发现有150两银子被盗,掌管仓库的司库被怀疑。其他人又没仓库的钥匙,于是司库有口难辩,被处以死刑。虽然司库被斩,但白银仍照样被盗——半个月后,又发现少了100两银子。这使国王更加怒不可遏,结果新司库和全体保卫人员一起被斩。

人是斩了,但此事在王宫里引起了一片恐慌,因为盗贼是如此高明,以致严密把守和大门紧锁也无济于事。一个个司库被杀之后,无人敢干这个差事。在这种情况下,国王只好以黄金千两为赏,招贤捉拿盗贼。一位穷学士揭下招贤榜后,很快捉到了盗贼——不用说,读者也知道它是谁。

那么,白蚁为什么能蚕食白银呢?当然,清朝官吏和外国穷学士当时是不清楚的。后来科学研究表明,白蚁能分泌一种叫蚁酸的物质,白银遇到蚁酸后会生成粉末状的蚁酸银,这就是白蚁能蚕食白银的原因。蚁酸又名甲酸,是最简单的脂肪酸,存在于蜂类、蚁类和一些毛虫的分泌物中,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

动物界不但白蚁会蚕食金属,其他许多动物都会蚕食金属或啮咬金属。例如蝙蝠蛾的幼虫就是很典型的一个。在20世纪60年代,日本通讯架空电线上的铅质金属保护层屡遭破坏,造成电话通讯故障达二三百次,占了全日本全年通讯故障的1/5。经过调查研究,发现破坏线路的就是这种蝙蝠蛾幼虫。这种幼虫仅米粒大小,但头部有一对大牙,锋利无比,它具有特殊的生理机能,以啮食铅为生,能在10-13天内咬穿1.5毫米厚的铅质电线、电缆保护层,以致造成线路故障。

不但动物要“吃”金属,植物也要“吃”金属。1998年,英国科学家发现了一种能在富含铀的岩石上生长的地衣,这种地衣能将铀“吃”进体内。虽然地衣能“吃”金属已广为人知,但靠吃“铀”而繁茂生长的地衣则是第一次发现。伦敦历史博物馆和诺丁汉大学研究小组在英国康沃一座废铀矿土石堆上的这一发现,可能会弄清耐放射性的生物机制和诞生新一代的生物监测器与污染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