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北新桥往北,是雍和宫大街。文庙、首都图书馆都在这一带,街面上绿柳红墙,在繁华的北京城中算得个幽静所在,透着股墨馨书香的味儿。一天清晨,马路西侧高挑起一方丈把长的绛红色锦旗,上书“幽州书屋”四个大字。锦旗微飘,在绿荫间格外醒目,吸引来无数的求知者。
“幽州书屋”,名字起得别致、雅气,堪称一绝。“幽州”乃北京之古称,而“书屋”则主要出售老舍等作家的“京味”作品,更是别有意蕴。“幽州书屋”四字系老舍先生的夫人胡絜青所题,配以门额上冰心女士所题“求知”二字,相得益彰,烁烁夺目。书屋内,人多却静。木黄色的天花板、书柜和造型大方的枝形吊灯,把个仅仅十余平方米的书屋装点得庄重纯朴而亲切自然,颇似老舍先生的文风。迎面墙上,悬挂着“老舍研究会”代表委员柴垣芳太郎先生题写的“为研究老舍共同努力”的横幅。两侧壁上,骆宾基、端木蕻良、于是之、苏叔阳等著名作家、艺术家为“幽州书屋”开业而题写的条幅更是风采不凡。
书柜旁,两三位容貌端庄,衣着整洁的男女青年售货员满面春风地接待着顾客。用书柜隔开的仅三四平方米的“经理室”里却有四五个工作人员在争论不休。他们时而激烈争辩,时而愁眉苦脸——在为老舍先生的书籍供不应求而作难。据他们讲,老舍先生的一些名作有时来不及在书架上摆放整齐,就被闻讯而来的顾客们争购一空。当前最热门的是长篇小说《四世同堂》,工作人员到处搜罗来几批,但如今书架上只剩几套法文版的了。顾客们的殷切期望,竟使他们寝食难安。无论是否买得到书,顾客们进得书屋来都会有一番美好的感受。对历史,对今天,对老舍先生的高尚品格,对现代中国人肩上的重担,当会有些更深沉的思索。
自“幽州书屋”出来,归家途中,吟拙诗一首以自勉:
室雅何须大,
求知不厌多。
嗜学无止境,
老舍是楷模。
少年应发愤,
为己更为国。
胸有万卷书,
人生尽趣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