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当权不过如此
1050100000010

第10章 出奇制胜 (3)

谁说不是呢?连张居正这样精明的领导人都连连发出“奈何奈何”的感叹,就是在死胡同里钻不出去的感觉吧?

高拱复出,虽然不是首相,但是实际上他是核心。这个不奇怪,我们中国有这个传统,排在第一位的未必是核心。

既然高拱是核心,那他就不得不将筹边视为己任,立即着手改革军事领导体制和干部制度,周密部署防务,并且确实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根本问题,也就是战争状态,还是持续着。

突然间,转机出现了。

这个转机,有两个要素。一个是具有偶然性的突发性事件;另一个,具有远见卓识、谋略过人的超一流的政治家在决策层有了较大的发言权。如果没有前者,后者无从着手;如果没有后者,前者也是枉然。

那么,什么偶然事件呢?说起来,这样的事情,中国人尤其是汉民族,比较难以相信。可是,在当时的鞑靼部落,却真实的发生了。

有一个非常美丽的女子,都叫她“三娘子”。这个女人国色天香、聪慧过人,被许配给了首领俺答的孙子把汉那吉为妻。可是,作为祖父的俺答,似乎垂涎三娘子的美貌,硬生生夺孙所爱,据为己有!简单说,就是爷爷和孙子争风吃醋。把汉那吉拿他的祖父没有办法,又不甘心,一气之下,跑到宣府,叩关降明。

这样的事情,过去也曾经发生过。也和俺答有关。上次,是他的儿媳妇,因为和自己的“警卫员”通奸,被老公发现了,于是就跑到大同叩关请降。当时高拱、张居正者辈,权不我操,只有旁观的份儿。彼时是严嵩当国,对这件事的处理不太妥当,引起了不少议论。高拱和张居正当时也私下议论过,对当局那样的处理,“为之齿冷”!

那么,遇到了同样的问题,他们该怎么办呢?根据上次的教训,这个把汉那吉,不啻是烫手的山芋!

但是,现在不同了。就在九个月前,高拱被隆庆皇帝请回中央,虽然不是内阁的“一把手”,然则他的权威性和影响力,却超过了内阁的首相,是核心。现在,历史不仅不会重演,还要创出新局。

当时,主政大同地方的“一把手”方逢时、军区司令员(总督)王崇古,报告了情况,提出了建议,即接收把汉那吉。报告一上来,高级干部莫衷一是,但是主流意见是:敌情叵测,不能贸然收留把汉那吉,否则后果难以预料。

但高拱找到张居正,两人商量的结果是:奇货可居,将有大用。于是,高、张二人排除阻力,决定加封把汉那吉为指挥使,并“厚其服食供用”,以诚相待,结得其心。接着高拱又命边臣让把汉那吉穿锦衣、坐花车、骑好马,前呼后拥在街市行走。为此,高拱和张居正,都频频给第一线的军政干部写信,指导方略,解释政策。

消息传到边外。那个夺了孙子媳妇的俺答,被自己的正房老婆逼着要孙子,正急得抓耳挠腮,得知中国厚待其孙,深受感动,遂决意与中国和好,请求“封贡”。

收到“国书”,帝国的中央,一片哗然!反对派援引宋朝讲和之例,力言不可。

张居正则毫无保留地站了高拱的立场上。并且,很可能给高拱出谋划策,建议他如何对付强大的反对派。毕竟,这方面,是张居正的长处。高拱运筹帷幄,排除阻力,大胆决断;张居正精心谋划、大力襄助,共担风险,终于达成了他们预期的目标。

以此为契机,双方实现了“封贡”和“互市”。中国朝廷以“天朝上国”的地位,授封俺答为“顺义王”,俺答则承诺归顺服从上国,并每年向朝廷进贡马匹若干,以此换取开放边贸,允许他们以牛羊马匹换取粮食、茶叶等物品。此外,俺答还不得不同意把中国通缉的几名大汉奸交出,事实上是用来交换其孙子把汉那吉。从此,基本结束了明朝与蒙古鞑靼各部近二百年兵戈相加的局面。

自此以后,鞑虏之患特别是最强大的俺答部落的侵扰之患,基本上解除了。而在“互市”的边境地带,外长城上的大境门,见证了当时繁荣的景象,一个边陲商埠——张家口,也可算作间接的成果,为和平、繁荣作证。

不用说,高拱本人对取得这样的效果,是很满意甚至自豪的。这也是高拱和张居正两个好朋友携手合作、同心协力处理的最重要的一件事。但是,高拱可能未必知道,张居正私下里在散布,这件事的成功,完全是他个人的功劳。按照对张居正非常推崇的专家韦先生的话说,张居正“颇有将封贡互市的实现,完全居为己功之意”。这些,都是张居正当时写给有些人的信里,明明白白透露出来的。他甚至还不谦虚地说,办这件事,三计只用其一,就达到了这个效果。

这是个不祥的讯号:张居正不认为他只能做高拱的副手;而且已经不愿意继续做高拱的副手了。

张居正的信所表达的意思似乎是在说明,高拱有什么了不起啊?不就是做了那件事吗?你以为真是他高拱做的?没有我张居正,这件事,办不成!而办这件事对于我,实在是小菜一碟儿,我不过是牛刀小试一把而已!

实际上,从高拱复出之日起,张居正就已经留了后手,预为铺垫了。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张居正并不是真的因为他和高拱曾经的“期约”而盼望其复出的,这只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他早就急于“更上一层楼”了,而且念念不忘这一点。所以,张居正不会不慢慢为其真实目的做些铺垫。

比如,刚开始,高拱是很感谢张居正的,也是想和他齐心协力共同实现他们曾经的愿景的。所以,高拱遇到重要干部的任免,就会找张居正商量。

顺便说一句,那个时候,内阁是没有人事任免的职责和权力的。重要干部任免,不需要甚至可以说制度上是不允许内阁干预的。

但是,高拱是领导核心,又是吏部部长,涉及重要干部的任免,他愿意咨询谁,别人也没有办法。我们有理由相信,名将谭纶、地方官王宗沐、殷正茂、张学彦等的任命,高拱一定征求了张居正的意见,甚至,其中也有的可能就出自张居正的推荐。

这下好了,渐渐的,到张居正那里活动的人多了起来。当然,那些到张居正那里活动的人,去拜访堂堂的阁老,又是当下领导核心的铁哥们儿,是不会空着手去的。

为什么他们要找张居正活动呢?因为找高拱,不好办,那老兄不怒而威,又两袖清风,谁敢找他活动啊?而张居正,是领导核心的铁哥们儿,家庭负担挺重,也需要些外快,只要去找,他还真见!

有道理。但是,这还不是全部。事实上,当时官场都在传,张三李四,他们为什么得到各自的位置,那是张居正向高拱推荐的结果。还有,王五赵六为什么丢了官,是高拱不满意,张居正再三向他说明情况,希望再给他们一次机会,可是高拱就是不听。

这个传言真真假假、假假真真,反正受到提拔的人觉得张居正是恩人,以后要报答人家;遭到撤职或者降级的人,感到还是张居正这位领导不错,尽管事情没有办成,但是心里还是热乎乎的。

子曰:没有不透风的墙。实际上这话好像不是孔子说的,不过孔子的话挺让人信服,既然不知道谁说的,就当是孔子说的算啦!我的意思是说,官场上的传言、张居正接受跑官人的贿赂等等这些情况,高拱慢慢也就知道了。

其实这不难理解。即使是高级领导干部,谁没有一些耳目啊?况且,那个时候,像高拱、张居正这样的领导,都当过科举考试的主考、副主考,门生都有几个。他们地位不高,上蹿下跳的本事挺高,或者替领导兼老师散布点消息,或者打探点情况,屁颠儿屁颠儿跑去报告,再正常不过。

高拱倒是没有因为这些事质问或者批评张居正,可能是考虑面对的对手挺多,工作不少,还要这位贤弟大力襄助,就别太和他较真儿了吧!不过,从此以后,高拱也就不再就干部问题,和张居正共同研究了。

但是,官场上,示恩收恩,或者给哪个人抹点儿黑,机会多的是,只要想做文章,素材绝对大大的有。关键就是看你的良心允许不允许你那样做了。

当然,这事有人会做的。不然,不就风平浪静了吗?那摸鱼的人不就傻眼了吗?

两利俱存独持其柄

张居正的权力之路,注定要和徐阶、高拱这两个人,紧密纠缠在一起。而且,恰恰是张居正处理和徐阶、高拱(尤其是他们下台后)的关系的做法,对他的人性、人品、人格是最大的检验!

好了,回到高拱刚刚复出、张居正为了更上一层楼正在慢慢铺垫这个时期。徐阶的事情,这时摆到了高拱和张居正的面前。本来,随着徐阶的下野,他已经退出了政治舞台,上层的矛盾纠葛,应该不再和他有什么瓜葛了。可是,事情却不是表面上那么简单。

所以,现在,我就不得不回过头来,讲一下退休老领导徐阶他老人家了。

当高拱复出的消息传到遥远的苏州,曾经久历官场、宦海沉浮近半个世纪、年近七旬的退休老人徐阶,惴惴不安起来。学生兼接班人张居正给他传递过来的讯息,更增添了这位老领导的烦恼。说烦恼可能过于轻描淡写了,退休老领导徐阶,这时可能死的心都有!

那么,张居正传达给他的前恩师的是些什么讯息呢?综合起来,就是他可能对徐阶说,高拱这个人,有仇必报,他对徐阶赶他下台的事耿耿于怀,念念不忘,摩拳擦掌,准备秋后算账啦!

当然,这些讯息,不仅徐阶知道,而且整个朝野都知道了,一时间,谣言四起,人心惶惶!惊魂未定的老领导徐阶,有一种大祸临头的感觉。

为什么说徐阶惊魂未定呢?那就不能不说说海瑞了。

海瑞骂皇帝,痛快了一场,坐牢了半年。被骂的皇帝呜呼哀哉,海瑞光荣出狱,以举人出身,得以破格升迁。随后,又被任命为应天巡抚,相当于省里的“一把手”。这个天不怕地不怕的人,一到任就大刀阔斧展开了整治豪强大户的运动。而且海瑞处理政务、审判案件有一个基本原则,就是穷人和富人闹纠纷打官司,必是富人没理,受处理的是富人而不能是穷人。

贫富不均,为富不仁,那是最容易引起老百姓反感的了。所以海瑞此举,自然受到老百姓的热烈拥护。加之这位仁兄骂皇帝的事迹早就流传天下,海瑞一到,老百姓都说盼来了青天!响应海瑞号召也就特别积极,举报信就像雪片一样,飞到了海领导的办公室!其中,举报最集中、反映最强烈的,就是老领导徐阶!

事实摆在那里了:徐阶家族,在乡里大治产业,光田地就达到二十多万亩!老领导本人还听任子弟横行乡里,引起当地百姓的憎恨。

可是,徐阶可是海瑞的救命恩人啊!当年,倘若不是徐阶尽力维护、悉心调处,以嘉靖皇帝的性格,痛骂他的海瑞,早就命丧黄泉了!

这是不是很棘手?海瑞难办了吧?老实说,提出这个疑问,又是一般人的想法!海瑞也不是一般人啊!

不过海瑞的不一般,和张居正有很大不同,他的不一般皆摆在桌面上,晒在阳光下,体现在严格执法上。所以,海瑞发表了公开讲话,说:“法之所到,不知其为阁老尚书家也!”用现在的话说,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不管你是什么总理、部长,都不能法外开恩!

光听海瑞这些话,其实未必就说明他不一般。领导干部新到任,往往说些非常冠冕堂皇令老百姓感激涕零的话,这不是什么新鲜事。可是,海瑞这个人,向来是言行一致,说到做到的。

言行不一、说完拉倒,可能还没有麻烦,真要说到做到,那就容易出问题了。先是,海瑞以强硬的态度,命令徐阶把其家族二十多万亩田地,退出来至少一半以上!徐阶迫于压力,不得不退出一小部分。

原以为给海瑞个台阶下就行了,没有想到海瑞这位老兄不依不饶,命令徐阶要继续退田!徐阶当然就不高兴啦!过分了吧?以怨报德啊你?

拒绝执行!徐阶下了决心!

海瑞寸步不让,跟我玩这个?看谁玩过谁?他下令动用强制措施,对老领导家族“痛裁之”!老领导徐阶震惊之余,“大不堪”!

但是,以徐阶的声望、在中央的人脉——门生故旧何其多哉?他会善罢甘休吗?“你以为退休的领导就可以随便欺负吗?”徐阶很可能这样想,“太小看退休老人了吧?!”

接着,海瑞的麻烦就来了。当然,不会是因为海瑞欺负退休老领导这个理由,随便找点什么破绽,没有捏造点也未尝不可,比如工作不够稳妥啦,脱离实际啦,鱼肉缙绅啦,沽名钓誉啦,都是“罪名”,反正一时间参劾海瑞的参折,不像雪片,也差不多像春天的杨絮了!

从中央传来的消息,对海瑞也很不利。这个时候,赵贞吉已经入阁了,内阁里的四个人,无论是李春芳、赵贞吉、陈以勤还是张居正,都对徐阶有感情,海瑞如此欺负老领导,他们一定会碰头通气的。于是,要调动海瑞工作的事,被纳入了议事日程。或者说,已经定下来了,只差办手续了。

海瑞手下的干部也不干了!想想看,有几个干部会是真正的穷人呢?你这个领导,偏向穷人也就罢了,可是不能走极端吧?现在中央要换马,大家都巴不得,还会真心实意为这样不得官心的领导卖力吗?

海瑞的处境,很快就变得艰难起来,可以用进退维谷来形容。

高拱就是在这个时候,在张居正的催促下,冒着严寒,不顾雪厚路滑,日夜兼程赶到首都上班的。

或许有人要问,你说这些,这和张居正有关系吗?是啊,我也这样问。老实说,这事,以讹传讹久矣!谜底到现在还是没有揭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