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是不是他派的,不是他一句话说了算的。对此,源赖朝自己也深知这个道理。所以,他这几年在关东虽没从事军事活动,但在文化宣传上还是下了大力气的,具体核心就是:源义仲是我堂弟,他的一切军事行动都是基于我的命令,我,才是源氏正统。
可怜源义仲人粗嘴笨,莫名其妙就被人家收编了。他以为只要他不承认,你源赖朝再怎么说也没用。可是有时候,谎言重复多了是真会变成事实的——只要大家愿意相信就行。
信的第二点,意在制造一个鲜明对比:他源义仲就是一大老粗,治国之策一窍不通不说,还把京城闹得乌烟瘴气;而我源赖朝不同,我是从小在贵族圈里长大的,文韬武略样样齐全。
这样,印象分又大大提升一截。法皇也因此从主观上更愿意相信前一条了。
第三点,终于切入了主题。想要钱吗?把管辖权给我。我是你忠心耿耿的臣子,更重要的是,还能给你带来实际利益。
这一点,真正是说到法皇心坎里去了。关东以及北陆地区(也就是前面那三道),事实上已长年不受朝廷管制,甚至还有不少人等着盼着闹独立。指望这帮人交税,不是做梦就是没事找抽。
法皇很识趣,他连这样的梦都没做过。
可是现在平地一声惊雷响,赖朝爱卿竟然主动提出向朝廷纳税!
这个好消息若是在几年前提出,法皇也许并不会太兴奋,可是这些年京都天灾不断,连年闹饥荒,这时候说要向朝廷交税(交粮),无异于久旱送甘霖,怎是那“贴心”二字可以形容的。
“还是赖朝爱卿最懂朕的心啊!”法皇忍不住由衷感慨。
不过考虑到前线的源义仲还具有一定的威慑力,法皇最终将“北陆道”留给了他。那里一年能下半年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也没什么油水可捞。
就这样,源赖朝轻而易举地获得了东海道、东山道的管辖权。这管辖权对朝廷来说其实没啥实际意义,因为本来也管不着人家,但对源赖朝来说就不同了。
因为他这人做事有个原则,就是凡是要做的事都要做得名正言顺、漂漂亮亮。现在有了朝廷颁布的管辖权,他便获得了一个至高无上的名分,这将使他变成正义的化身,继而为他走出关东、走向全日本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家欢喜一家愁,失去领地的源义仲带着残兵败将,怒气冲冲地从前线赶回了京城。他要当面向法皇问个清楚,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其实,这么多年来,在源义仲的心里一直有一个日本第一的将军,那就是源赖朝。
是的,他恨他,但在他的内心深处,其实对源赖朝还怀有另一种复杂的、特殊的感情。
论出身,源赖朝是源氏正统,人家爸爸是源家嫡长子,而他爸是老二,这在长幼尊卑极受重视的年代是个不小的差距。
论见识,他两岁就被送到穷山恶水的北国,在养父家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而源赖朝被流放前,在大城市“洛阳”生活了12年,11岁就在皇后身边做官,虽然只是个服侍皇后生活起居的从六品小官,但那见识可就大了去了。
论个人能力,他从小就没受过正规教育,长这么大了还不识字,是个标准的文盲,而源赖朝,想都不用想,没两把刷子能到皇后身边当官吗?
还有一点,源赖朝的生母出身名门,也是源义朝的正室,而他自己的生母却是个妓女。
所以,无论从哪个角度比,他都觉得比源赖朝矮了不止一截两截,这就使他产生了一种无可救药的自卑心理。
虽然源义仲自己绝不承认,但他曾经说过的一句话出卖了他。他最初打进京城意气风发之时曾非常自豪地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今天终于能与源赖朝并称日本第一武将了!”
也就是说,在源义仲的心里,能和源赖朝站在同一水平线上是一件非常值得自豪的事情。
这也就是为什么这两年他会拼了老命地打平氏;也是为什么平氏撤退后,他会带上所有兵力马不停蹄赶往京城的原因。因为他心里始终在跟自己较着劲——必须要比源赖朝更早进京。只要他第一个进京,在法皇眼里,他就是赶走平氏反贼的第一功臣;而在百姓心中,他将成为救万民于水火的千古英雄。
源赖朝,我要用事实证明,我源义仲绝不比你差。
是的,其实如果单就带兵打仗的能力而言,源义仲也许已经做到了这一点,只是当代心理学也告诉我们,长期极度自卑的压抑容易使人偏激,而偏激的后果之一,就是遇事不能冷静周全地思考。源义仲的疏忽,就是没有去想源赖朝为什么不打平氏、为什么不急于进京。这个第一,真是那么容易的吗?
胜利有时就像毒品,赢得越漂亮,头脑越不清醒。总之,当时源义仲走了,离开了北陆老家,带上所有兵力,全部家底,春风满面地进京了。
而今,他打了败仗回来,得知老家已被法皇赐给源赖朝,你想想他心里是什么感受吧。愤怒、委屈、不解、憋屈……还有悔恨,后悔当初没在老家安排留守部队啊!
3.在愤怒中爆发
火药桶似的源义仲一路狂奔,目标直指一个地方——法住寺。去那里倒不是因为要烧香拜佛,而是因为“法住寺”是法皇陛下的住所。别忘了,法皇可是个出家之人啊。
他要问法皇两个问题:一、为什么?二、凭什么?
可是这一次,法皇的眼神里只剩下了鄙夷和轻蔑,最后一点点敬意也消失得无影无踪。
回答很狂很暴力:“打了败仗还有脸回来?赶紧给我滚回水岛去!灭不掉平氏就别给我回来!”
落魄的凤凰不如鸡,战败的武士被人欺啊!
其实法皇这次之所以敢这么爷们儿,除了源义仲刚打了败仗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他已经得到消息,赖朝爱卿要派兵来护驾啦!有赖朝爱卿撑腰,朕还怕你不成?
到了这个时候,源义仲的脑筋终于灵光了一把。
灭平氏?法皇,你可以侮辱我的粗鲁,但你不能侮辱我的智商!等我灭完平氏,你再叫源赖朝把我灭了是不?
火药桶终于被点着了。
11月19日,源义仲带兵包围了法住寺,干掉守护法皇的侍卫以及亲法皇官员100多人,捉住了正打算从后门逃跑的法皇,二话不说就扔进牢房。
可怜法皇刚从平清盛的牢里放出来两年多,这么快就“二进宫”,皇上当到这份上,心不宽还真活不下去。
不过这一次法皇在牢里并不孤单,因为和他一起被关的,还有他4岁的小曾孙——后鸟羽天皇。原来,自打之前的安德天皇被平氏掠走后,考虑到国不可一日无君,朝廷便立了他4岁的小弟弟为帝,也就是这个后鸟羽天皇。而且由于天皇的标志性宝贝“三种神器”也被平氏一并掠走,这个4岁的小朋友还开创了没有神器而当天皇的先河。
在法住寺之变发生前,眼看赖朝爱卿的援兵还没赶到,法皇不放心把这小曾孙放在皇宫里,遂命人把他接到了法住寺,结果源义仲赶来时,爷孙俩就正好被一锅端了。
当然,事实上即使不把天皇小朋友接到法皇身边,结果也是差不多的。
因为法住寺是第一目标,皇宫就是第二个。
源义仲身边有个忠心耿耿的家臣,名唤中原兼光,他随后奉命带另一批人闯入了宫中。此人进宫除抓了一大批皇子皇孙外,还干了一件至今让人十分费解的事——他一路走一路看,见到年轻女子就抓过来扒人家衣服,扒光之后也不干别的,就往旁边一扔,接着找下一个宫女,然后接着扒。就这样,宫里半数以上的宫女、妃子都享受过此待遇。
对于他这种奇特的行为,很多史书纷纷予以谴责,却没有哪本作出过详细的解释。那么中原兼光同志到底为什么这么做呢?现在有人猜测说,可能是因为源义仲想抓光所有皇子皇孙,把法皇的血脉彻底从皇宫里清除出去。但除了已经抓到手的这些,保不准哪个后妃或者宫女的肚子里还有没出生的漏网之鱼,所以特派中原兼光到宫里一个一个排查,而扒衣服就是为了检查肚子。毕竟以前人穿的衣服太多,只有扒光衣服才能看个清楚。
要说这种猜测对不对,老实说我也不知道,但我觉得很有可能,所以拿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
总的来说源义仲是大闹了皇宫和法住寺,把法皇和新任天皇扔进了大牢,又把大批皇子皇孙赶出宫,杀了100多号亲法皇贵族。不过至此他还是余气未消,又把这些人的脑袋都砍下来,扔到了京都附近的河边上。
河是京城百姓经常取水的地方,扔到河边上,就能让更多的百姓看到头颅一天天腐烂、发臭的样子,人们一边取水,一边看着这些腐烂的头颅……不说了,说得我自己都恶心。
该关的关了,该杀的杀了,下一步要做什么呢?经过一番苦思冥想,源义仲作出了一个差点改写日本历史的决定——自己当天皇。
妈的,反正都到了这一步,老子一不做二不休,干脆也过把当天皇的瘾!
而接下来,他的行为相当地令人发指——不是发指的残忍,而是发指的愚蠢。到底怎么个蠢法,您做好思想准备慢慢看吧。
当天皇就要有天皇的样子,那么天皇是个什么样子呢?源义仲及其手下以前都没见过天皇,眼前可供参考的,就只有4岁的后鸟羽天皇了。可一想到这,源义仲犯愁了。原来,天皇小朋友留着一种很怪异的发型,头发剪得短短的,刘海齐齐直到眉梢(大家可以想象一下西瓜太郎),一个30岁的大老爷们儿梳这种头,还真有点羞于见人。其实天皇是年纪小,才梳那种儿童发型的。
天皇样子惨了点,那就当法皇?不过这想法马上又被打消了,因为法皇要剃光头(和尚嘛)。
咳,算了,把自己作弄成那副模样,老子可不干。干脆,不当天皇了,给自己封个官吧。嗯,一定得封个最大的,可是,什么官最大呢?
翻开官吏名簿,源义仲又一次犯愁了。这次倒不是因为没有他满意的官,而是因为他不识字。
不过他仍然执著地翻着,希望找到个把认识的字。
别说,工夫不负苦心人,还真给他找到两个。有一个官名的前两个字他认识,这两个字就是——法皇。
哈哈,以“法皇”开头,这官肯定小不了,就是它了!
于是,源义仲把自己任命为——法皇厩舍别当。
看到这个官名,大家一定是一脑袋雾水吧?别急,我一解释你就恍然大悟了。
在我们熟悉的文学作品《西游记》里,有一只猴子在玉皇大帝那里也当过这个官,那时,我们中国古人给它取了一个朗朗上口、言简意赅的名字——弼马温。
没错,“法皇厩舍别当”就是给法皇管马的。
主子不识字,主子身边可有识字的,所以源义仲并没有被大家笑话太久。他很快又给自己封了个新的职位——征夷大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