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的排名则是综合性的,从考试成绩、师资力量、学校声誉到课堂规模等无不算分,牵制因素甚多,因而一般学校进了这个排名后,位置很难大幅度移动。但SOM在1996年作为第19名的学校,2001年跳到第12名,从2000年到2001年间竟一下子上升4位,虽然后来降至第13位,但仍是上升的势头最为强劲的商学院。盛名之下,进SOM变得越来越难了。1995年,申请SOM硕士学位课程的人只有1400,32%的申请者被录取;到2000年,申请者多达2446,录取率降至17%。在同期内,来SOM招募雇员的企业增加了60%。2000年,21%的SOM毕业生就职于咨询公司,39%就职于金融机构,25%投身于IT产业,13%进入制造业,2%服务于非营利机构或公共领域。
在传统的商业领域站稳了脚跟。SOM也进而能够保持和发扬自己的特色。SOM建校的哲学是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做生意,还要教他们如何服务于社会。这一理想在刚起步的小学校会显得大而无当,但如今SOM已经是个一流名校,自然有权威在商学院的教育上发出不同的声音。SOM由于其强调社会公益高于企业赢利的哲学,曾被称为“反商业学院”(Anti-Business School)。但在当今的后安然时代,这种强调企业运营中社会公益的信条正可谓生逢其时。
用管理学与经济学讲座教授Sharon Oster的话来说,“社会企业观”或“社会经营观”(Social Entrepreneurship)是SOM的立足之本。根据SOM的哲学,所谓公共、私营、非营利机构之间的界限是人为的虚假概念,而SOM的教育就是要打破这些传统的界限。Garten院长强调:SOM的长处是在于训练学生理解“企业经营的人性的一面”,即“如何领导,如何与人打交道,如何组织自己的班子和团队,以及如何评估结果”。一句话,企业的领袖同时也是社会的领袖。因而学生不仅要理解企业,更要理解社会。像SOM的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Corporate Governance,就是致力于研究企业在社会中的地位与企业运行的基本游戏规则,以及如何规制在发展中国家的投资。
为了达到这样的教育目标,SOM利用耶鲁大学固有的人文学科优势,借花献佛,突出多学科的训练。领导“国际金融中心”的金融与管理讲座教授WiLLiam Goetzmann指出,他的中心的成员许多来自耶鲁法学院、经济系、历史系、心理系和人类学系。而上述院系都具有美国超一流的水平。SOM为鼓励学生利用耶鲁的这些优势,容许学生在SOM之外的耶鲁各院系选四分之一的课程,并和耶鲁医学院、法学院、护士学院、神学院、戏剧学院、林学院(包括环境科学)等建立了一系列联合学位课程。比如最近SOM的管理与环境联合学位,被Aspen Institute和the World Resource Institute出版的Beyond Crey Prinstripes 2001:Preparing MBAs for Social and Environment Stewardship评为最优秀的课程之一。
这种“社会经营”的理念,使SOM把经营意识扩散到一些人们意想不到的领域,站在了开拓经营思想的前沿。比如,最近耶鲁的一位应届毕业生刚接到伦敦的大学学院(University College)艺术史系博士课程的录取通知,但她突然改变计划,明年将到SOM就读,同时不放弃自己艺术史的博士梦。她在读第一年商学院的同时,将继续艺术史博士课程的研究。这位学生的志趣是当一位博物馆馆长。目前的博物馆产业,正急需既有经营管理背景又有艺术史训练的人才。于是她破天荒地在两个大学同时攻读学位。
除了利用耶鲁的人文优势外,SOM还严守耶鲁的另一传统:小而精。在美国精英教育界,有一句老话:“耶鲁的教育,哈佛的文凭。”其底蕴是:哈佛规模庞大,名声在外,但教育还是耶鲁的好。由于规模小,师生、同学之间容易接近,有一种社区精神。一些耶鲁师生提起哈佛就耸耸肩说:那里有许多诺贝尔奖得主,但和学生有何关系?你反正永远见不到他们。而在耶鲁,你多了不起也得给本科生上课。这些虽是门户之见,却多少反映了耶鲁的特点。据说哈佛法学院因常年被耶鲁法学院压一头,后来花钱请人评估,如何才能取耶鲁而代之。结果评估的结论是:缩小规模!哈佛法学院的学生总数几乎是耶鲁法学院的三倍。有人称一旦跨进耶鲁法学院的门,就一辈子不用愁,但进了哈佛法学院,只有名次进了前三分之一,才敢说这话。既然如此,为什么要多招那三分之二愁眉苦脸的人呢?
SOM秉承这一精英精神,严格控制规模,每年录取200个学生,而哈佛商学院一年要收900人。由于人数少,一堂课的平均规模只有25人,大课不超过80人,小课可以只有8个人,同学之间关系密切。学校在这种小巧温馨的气氛中,强调同学之间的合作和团队精神,而不是竞争意识。这也更适合SOM所寻求的为社会服务而非为个人利益争斗的教育目标。
除此之外,SOM还领导着全球化的大潮,从人员到训练越来越国际化。其学生中,三分之一是外国人,其中亚洲学生占学生总数的17%。在过去4年中,从中国(包括大陆、香港、台湾等)招收的学生,每年有15人左右。而SOM和耶鲁的全球化研究中心、国际关系中心合作密切。
“9·11”后,美国意识到不能无视第三世界的苦难,加大了对外援助的规模。而如何经营对第三世界的援助,远远不能用营利与非营利、“私营”和“公共”这类传统的概念所界定。SOM则正好在打破这些框框、培养综合性人才方面领先于世。
不过说到底,“社会经营”的理念最终还是使SOM在“非营利组织”的管理方面独领风骚。即使《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仅把SOM排在全美第13位,也不得不承认在“非营利组织”这一项中,SOM的教育品质为全美第一。过去有两个传统的观念:一个是“非营利组织”与生意无关,但正如Garten所指出的,“目前许多非营利组织希望通过投资企业来获得资金,补充慈善事业的经费,但苦于缺乏必要的经营才能而功败垂成”。SOM则是将经营观念推进到“非营利组织”的旗舰。今年SOM又从Goldman Sachs Foundation和Pew Charitable Trusts得到450万美元的重金,以资助其“非营利组织”的课程,可谓如虎添翼。另一个传统观念是读商学院两年的花费可以轻易达到8万美元之巨。为了偿还这笔债务,毕业后只能去高薪的金融业中拼杀。SOM则试图改变这一偏见。60%的学生目前接受各种各样的财政资助,SOM试图说服未来的学生:你可以在非营利机构工作,同时有体面的收入,并能够在10年之内还清上学的债务。同时,SOM还设置偿还贷款的免除计划,为那些毕业后从事公共事业和就职于非营利部门的学生在财政上“保底”。
在社会责任感中做生意!这是SOM的基本信条。这一信条在后安然时代已变得越来越有感召力。SOM的影响力,也因此会与日俱增。
附:关于耶鲁商学院的关键数字(以2002级学生为准):
GMAT平均分数:696
大学平均分数:35
TOEFL平均分数
纸卷:646
计算机卷:277
平均年龄:28
平均工作经验年限:5
入校前工作经验
企业:70%
政府:15%
非营利及公共机构:15%
学生构成
男:72%
女:28%
美国少数种族:18%
国际学生:33%
毕业就职去向
咨询:21%
金融:39%
IT产业:25%
制造业及其他:13%
非营利及公共部门:2%
中等年收入
咨询:$146000
金融:$120000
IT:$105000
制造业及其他:$99000
非营利及公共部门:$66000
学费(2001—2002):$28930
主要雇主
金融业:
Charles Schwab & Co.
Citigroup
Credit SuiSSe First Boston
CSFBdirect
Deutsche Bank
FleetBoston
GE Capital
Goldman,Sachs & Co.
ING Aetna Financial Services
J.P.Morgan Chase & Co.
Lehman Brothers
Merrill Lynch
Morgan Stanley
Saiomon Smith Barney
咨询业:
Booz Allen & Hamilton
Boston Consulting Group
Braun Consulting
McKirisey & Co.
IT业:
Compaq Computer Corp.
IBM
Intel
市场、制造及消费产品产业:
American Express
Bristol-Myers Squibb
Proter $ Gamble
United Technologies Co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