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诱人的海洋
10422300000025

第25章 来自海底的传说——美人鱼

小问号

“美人鱼”,环绕在她的身旁有着许许多多的美丽传说。有的故事说,她总是在一个暗淡的黄昏出现在海上,舞动着魅惑的身体,隐隐地哼着忧伤的歌曲。太多太多的水手经不住她的诱惑而葬身海底,仿佛是中了来自大洋深处的魔咒。也有的故事说,她曾经是一位可爱的小女孩,为了逃避战火,被迫逃到了海底。当军队再一次来临时,她游出了海面,却全身长满了鱼鳞,手里拿着战斧和盾牌。她已经不再是一位娇弱的公主,而是一位捍卫正义的英勇战士。听着这些动人的故事,人们不禁发出了一连串的疑问:在这个变化莫测的世界上,美人鱼是否真实地存在过?是否真如古籍中所记载或传说中的故事一样?还是只不过是人们对海洋中类人生物的幻觉?

美人鱼总是与大海在一起,而且中外史籍早有载录。“海人鱼,东海有之,大者长五六尺,状如人,眉目、口鼻、手爪、头皆为美丽女子,无不具足。皮肉白如玉,无鳞,有细毛,五色轻软,长一二寸。发如马尾,长五六尺。”这就是我国古代《太平广记》中所记载的美人鱼。在司马迁所著的《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第六》也有人鱼的影子闪现,“始皇初即位,穿治郦山,及并天下,天下徒送诣七十余万人,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满之。令匠作机弩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宋代的《祖异记》一书中有过精彩的描写:“红裳双袒,髻发纷乱,腮后微露红鬣。命扶于水中,拜手感恋而没,乃人鱼也”。

在国外,也有人用着相似的笔调对人鱼做过记载。早在2300多年前,巴比伦的史学家巴罗索斯在《古代历史》一书中就有对美人鱼的描写。17世纪时,英国伦敦出版过一本《赫特生航海日记》,其中写到:“美人鱼露出海面上的背和胸像一个女人。它的身体与一般人差不多大,皮肤很白,背上披着长长的黑发。在它潜下水的时候,人们还看到了它和海豚相似的尾巴,在尾巴上有像鲭鱼一样的许多斑点。”自然科学家老普利尼在他的不朽著作《自然历史》中写到:“至于美人鱼,也叫做尼厄丽德,这并非难以置信……她们是真实的,只不过身体粗糙,遍体有鳞,甚至像女人的那些部位也有鳞片。”

同时,国内外一些媒体也做过相关的报道。1990年4月,《文汇报》的报道所举的事实极具说服力。文章中写到:“一队建筑工人在索契城外的黑海岸边附近的一个放置宝物的坟墓里,发现了这一难以相信的生物。这是一个3000年前美人鱼的木乃伊遗体。她全身的长度达173厘米,具有黑色的皮肤,下身有一条鱼尾巴。据科学家的推测,她的年龄有100多岁。”1991年7月2日,新加坡《联合日报》中的一篇文章为人鱼的真实存在又加了筹码。文章中有着详细的诉说。科学家在南斯拉夫海岸发现了迄今为止世界上首具完整的美人鱼化石。从对化石的研究发现,这是1.2万年前的美人鱼,牙齿锋利无比,双颚强健。美国的奥干尼博士对此进一步解释道:“它在一次水底山泥倾泻时被活埋,然后被周围的石灰石所保护,慢慢转为化石。化石显示,美人鱼高160厘米,腰部以上像人类,头部发达,脑体积相当大,双手有利爪,眼睛跟其他鱼类一样,没有眼帘。美人鱼,好像并不是传说或虚构出来的生物,而是世界上确实存在的一种生物。”

人们为书籍或媒体中记载的美人鱼的形象所着迷。科学家们为了证实美人鱼的真实存在,有的试图从理论的角度进行推测,有的用对化石的分析来证明,在新奇发现和艰辛探索的征程上留下了一道道深深的足迹……

挪威华西尼亚大学的人类学家莱尔·华格纳博士认为,美人鱼确实存在,“无论是历史记载还是现代目击者所说,美人鱼都有共同特征,即头和上身像人一样,而下半身则有一条像海豚那样的尾巴。”新几内亚人士也相信人鱼的存在,美人鱼和人类最相似之处就是它们也有很多头发,肌肤十分嫩滑,雌性的乳房和人类女性一样,并抱着小人鱼喂乳。英国海洋生物学家安利斯汀·爱特博士则认为,“美人鱼可能是类人猿的另一变种,婴儿出生前生活于羊水之中,一出生就可以游在水里,因此,一种可以在水中生存的类人猿动物存在,并不是一件十分奇怪的事。”

为了推动对人鱼的真实存在的探索,早在18世纪中叶,英国伦敦就办过美人鱼标本展览。随后,在美国纽约也举办了同样的展览,引起了社会上的强烈的反响。但展览中的人鱼的标本同样也暴露出了很多问题,有的不过是猴子与鱼的简单结合罢了。于是,引来了许多持相反意见的科学家的指责,很多人对美人鱼是否存在表示怀疑。挪威生物学家埃利克·蓬托皮丹在《挪威自然史》中说:“他们赋予美人鱼优美的嗓音,告诉人们她们是杰出的歌手。显然,稍有头脑的人绝不会对这一奇谈怪论感兴趣,甚至会怀疑这种生物存在的可能性。”

也有的科学家提出,美人鱼只不过是人们在海洋中航行时眼前出现的幻觉。即使不是无中生有,它们的底片也只是一些海洋中的类人型的生物。神话传说中的美人鱼的形象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我国的科学家的发现似乎可以作为这类科学家们辩解的最好材料。我国的一些生物学家则把美人鱼解释为一种名叫“儒艮”的海洋哺乳动物。这种动物在20世纪70年代初我国的南海曾多次被发现,并且曾有照片出现在展览会上。我国的科学家并且分析了“儒艮”与传说中的美人鱼有着许多的相似之处。它背上长有稀少的长毛,在大海上伴着波浪的潮气,仿佛是美人鱼的飘散的秀发。它仍旧用肺呼吸,每隔十几分钟就要浮出水面换气。儒艮妈妈在为小儒艮哺乳时将头和胸部露出水面,也就有了海面上的美人鱼总是怀抱着孩子的景象。

科学家们对美人鱼的存在仍在争论不休。美人鱼不仅以其美艳的外表,更因为背后的许多未解之谜诱惑着人们。她们并没有随着传说的古老而走远,却像海浪一样不断地翻滚着、摇曳着、走近着……

“小档案”

海底是否还有另一个人类世界?1938年,人们曾在爱沙尼亚的朱明达海滩上,发现鸡胸、扁嘴、圆脑袋的“蛤蟆人”飞快跳进波罗的海里。1958年,美国国家海洋学会的罗坦博士在大西洋5000米深的海底,拍摄到一些类似人的海底足迹。1963年,美国海军潜艇在波多黎各东南海演习时,发现了一条怪船,时速280千米,其速度之快令当今世界最发达的美国也赞叹不已。1968年,美国摄影师穆尼在海底附近发现了像是人形的怪物,脸像猴子,眼睛比人类也大得多,脖子比人长四倍,腿部有有神秘设备,游泳的速度极快。迄今为止,关于海底是否有类人生物仍是一个争论不休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