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诱人的海洋
10422300000024

第24章 “白色的死神”——噬人鲨

小问号

噬人鲨,广泛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和温带海洋。在大洋洲海域最为常见。大的长达12米,普通的长6~8米,是地球上最大的食肉动物之一。它可以轻松地将巨大的海龟吃掉,即使对同一家族的其他鲨鱼,也决不嘴下留情。因为全身白色,所以被人们称作“白色的死神”。那么,它到底有哪些凶猛之处呢?在大洋中那么久的时间,又积累了哪些斗争的谋略呢?身上有哪些倔强的性格?又还有什么未解的谜团呢?

噬人鲨在地球上已经生存了1亿年之久,在艰苦的斗争环境的磨砺下,“适者生存”的大自然法则造就了它与众不同的身体构造。噬人鲨的外形修长,骨骼为坚韧的软骨,尾鳍宽大而有力,有时也可用来攻击敌人。噬人鲨仿佛是为海底战争而生的勇士。它的嗅觉灵敏异常,在大海中无时无刻不捕捉着一丁点的血腥味。它的牙齿非常锐利,像一把把利刃。齿上又生出锯齿,仿佛一把把锋利的锯子。再凶猛的动物也可以轻易地将它磨成肉酱。牙齿的数量众多,长成好几排,最多的可以达到7排,有时总数可以达到大约1.5万颗。要是居于前排的旧牙齿因为磨损或者咬噬坚硬的食物折断了,长在后排的牙齿就会自动顶替坏牙的位置。牙齿的力量也十分强大,据科学家推算,噬人鲨上下颌的咬合力竟然有两吨。锋利的牙齿像是训练有素的战士,一时也不敢放松警惕,任凭环境的变化,也毅然坚守自己的岗位。它一生中可以6次长出新牙来,这样就仿佛是上了好几重的保险,在与敌人搏斗的时候可以使出所有的绝招,全力进攻。

在诡秘多变的斗争中,噬人鲨练就了一整套斗争的谋略。由于在海里不是经常有猎物,经常是三四天才能够饱餐一顿。为了自己的战斗力具有持久性,不让敌人在自己疲弱的时候有机可乘,借机报复。噬人鲨常常在自己吃饱的时候也并不放弃与其他动物的斗争。而在自己身体中专门辟出了一部分空间用做“俘虏室”。在这里可贮存三四十条一斤多重的鱼,十几天甚至一个月都不会坏。这样,在没有食物的时候也不会惊慌失措,同样可以镇定地应对各种难以预测的生活窘境。

噬人鲨生性好斗,常常不计后果,鲁莽的行事也会演变成悲剧。例如,有一艘军舰在大洋上航行时,发出了一枚深水定时炸弹,这枚炸弹刚刚扔下海,就被突然蹿过来的一条噬人鲨吞进了肚里,不一会儿,炸弹就在噬人鲨肚子里爆炸了。再比如,有一种叫做加布林鲨鱼的噬人鲨,只在深海活动,凶猛异常。它性格非常贞烈,宁死不屈。当它被渔民们围入网中时,会拼命地挣扎,但如果是耗尽了全身的体力仍然不能够脱身时,就会通过自身类似鱼鳔的肌体压强变化而膨胀起来,最后自行爆炸成碎片。所以直到现在,世界上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捉到过一条完整的加布林鲨鱼。爆炸后的加布林鲨鱼的碎片像是打碎了的一件瓷器,断口完全可以拼接在一起,分毫不差。这一场景,真让人感慨万分,颇像古代书籍中忠君的将士,宁可自杀,也不会向敌人屈服,“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在世界上,因为种种原因,人们对噬人鲨是否袭击人还持有不同的看法。科学家们为了支持噬人鲨吃人的观点,有的利用理论推断证明,有的则举出例子,起到事实胜于雄辩的效果。生物学家在旧金山的岛上进行观察研究发现,噬人鲨在袭击猎物之前会收缩胸鳍,把身子拱起,仿佛是弯曲的海蛇的形状。当噬人鲨发起攻击时,会把眼睛向上翻,被一层保护膜蒙住。像是很酷的“冷面杀手”,辨声杀人。科学家发现这是由神经末梢在起导航的作用,通过接受微弱的电磁场引导鲨鱼向目标攻击。而这时,把人误认为其他的动物猎杀就一点儿也不奇怪了。也有的科学家做了详细的噬人鲨袭击人的记录。据记载,在美国加里福尼亚州旧金山沿海,50年来,频繁地发生噬人鲨袭击船只、冲浪板和游泳者的事件。1916年,在美国的新泽西海岸,噬人鲨袭击了5名游泳者,其中4人丧命,一人被咬去一条大腿。1953年,一艘渔船在加拿大的布鲁顿角附近航行时,突然遭遇一条噬人鲨袭击。随即,船身遭到凶猛的攻击。最后,大水涌入船中,船上的人全部遇难。从1980~1984年间,旧金山附近就有12人遭到噬人鲨的攻击。有潜水员遭到袭击的;也有人在冲浪板上运动时,被噬人鲨掀翻落水的;也有的落水人很不幸,常常会被咬掉手臂或是被截断大腿。

人们对噬人鲨尽管还有许多的疑问,但其凶残的形象给人们留下了难以忘怀的伤痛记忆确是不争的事实。惊悸之余,人们对着浩瀚的海洋,望着熔铸在其中的噬人鲨那些倔强勇猛的画面,心中也平添了几多感叹。

“小档案”

在噬人鲨的生活中还有一个奇特的现象,引起了科学家的极大关注。它的身边经常会围绕许多小鱼。过去有些科学家认为,这些小鱼是为了吃噬人鲨剩下的残渣。后来发现,这些鱼都是自己单独找东西吃的。于是,科学家借此推断,这些小鱼在噬人鲨附近游弋,很可能只是为了借着主人的威风来躲避其他敌害的袭击。噬人鲨贪婪残暴,但它对身边的小鱼却很友好,在十分饥饿的情况下都不去吃这些小鱼。它们之间的感情仿佛是妈妈与自己的孩子一样。这让人不禁猜想,也许它们还有许多感人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