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诱人的海洋
10422300000023

第23章 谁导演了“海洋霸主”的悲剧——鲸的“群杀”之谜

小问号

鲨鱼是海洋里最凶猛的鱼类,鲸类则是世界上最庞大的哺乳动物,也堪称“海洋霸主”。其中,蓝鲸是鲸类中的“巨人”,身长可达30余米,体重超过170吨,身躯相当于33只非洲大象,仅它的舌头就比一头大象还要重。在纷繁复杂的大自然之谜中,鲸的“群体自杀之谜”无疑是最让人伤心、不解、惊叹的。一般来说,动物只有衰老、他杀或自相残杀才会死亡,可是,这种生活在海洋中的哺乳动物,往往是几十头冲向海滩,像巨大的船只突然在滩头搁浅,实施“群杀”(集体自杀),其场景十分悲壮、骇人听闻,让人十分痛惜又无可奈何,这一奇怪现象便成了许多生物学家关注的热点。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保护动物是人类的神圣职责。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鲸的“自杀”?是它自身的免疫系统出了问题,才有了“厌世”情结?还是人类的工业污染让它在大海里难以安居,头疼欲裂,才不择手段地自编自演这幕悲剧?目睹此景,人类思绪难平,食不甘味……

关于“鲸的自杀”,我们有时可以从电视里看到这种悲壮的场面:退潮了,海边浅滩上躺着鲸的尸体,就像搁浅的船一样,没有人去驱赶,也没有去捕捞……那庞大的身躯永远定格在浅滩上,像一个个沉重的惊叹号,猛烈地敲击着人类的灵魂:人类既忍受着一种无法忘记之苦,又饱尝着无力拯救之痛啊!那一幕幕悲剧,海洋难以承载,却还在上演:

1946年10月,800多条虎鲸冲上了阿根廷马德·普拉塔城海滨浴场,结果全部“壮烈牺牲”,这一举动可谓“悲惨壮烈”。

1963年以来,仅在南非,就至少有160多条不同类别的鲸自行搁浅。人们设法阻挡它们冲上海滩,或将它们拖回大海,种种努力总是徒劳,鲸还会重新冲上沙滩,仿佛有一种神秘的力量在驱使着它们一起走向“同归于尽”。

1976年,美国佛罗里达州的海滩上,突然有250条鲸游入浅水中,当潮水退却后,它们却留下来了。美国海岸警卫队员立即带领数百名自愿者实施营救,有的人用消防水管向鲸喷水,希望能延缓它的生命,有的开来了起重机,试图把它拖入大海的深处,可是鲸太重、太庞大了,竟然拖累了起重机,把起重机拖翻了……

世代栖息在大海里的鲸群为什么会突然之间一反常态冲向海滩呢?这一奇怪的现象引起了无数科学家的思考。

有的认为,鲸的自杀与体内氮气细胞有关。科学家在研究潜水员的生理特征时偶尔发现,在潜水完毕后或一些人在高压室内工作后,由于上升过快或减压不当,体内就容易残留氮气或氦气,无法由血液循环送出体外而形成气泡,造成身体不适或急性障碍。鲸喜欢潜到深水中捕捉食物,特别是抹香鲸,常常潜到水下3200多米深的地方捕食。如果它们突然迅速浮上浅海,体液中的氮气就会涌出形成气泡。这些气泡一旦纠结在组织中压迫到神经,就会阻塞毛细血管,导致其肌肉缺氧,甚至引起骨骼局部组织坏死,留下多处小凹洞。因此,一些海洋研究专家认为,“群体自杀”是鲸觅食时升水过快时付出的代价。

有的认为,鲸的自杀与人类的干扰有关。一些科学家指出,海生哺乳动物神经非常脆弱,如果遇到人类的海上军事演习,潜艇活动产生出的水底噪音等,都会惊吓它们,使它们异常加速,突然浮上水面,从而造成了它们的搁浅死亡。

有的认为,鲸的自杀是中毒造成的。日本学者岩田久人在搁浅致死的动物尸体中,检测到了高浓度的三丁基锡、三苯基锡等有机锡毒物。这些毒物主要来自于潜艇或轮船所涂刷的涂料。在研究中还发现,鲸喜欢沿着船舶航线游戏追闹,它们的神经系统和内脏受到了溶解在水中的有机锡涂料的毒害,慢慢失去了辨别方向的功能,因此造成了搁浅的不幸。

有的认为,鲸的自杀与太阳活动有关。阿根廷学者对发生在1997年马尔维纳斯群岛海岸约300头鲸群体自杀事件分析后,提出了这样的观点。他认为,当时太阳黑子的强烈活动引起了地磁场异常,发生了“地磁暴”,极大地破坏了鲸的回波定位系统,使它们不约而同地犯下了“方向性”错误,把浅滩当成了深海,快速游动、加上巨大的惯性,想“刹车”也来不及了。于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最后成了一具具“鱼干”……

有的认为,鲸的自杀是它的声纳系统出了问题。美国动物学家认为,鲸类是一种眷恋性很强的水生哺乳动物,具有定向声纳系统。如果它遇到了危险,可以通过声纳系统向同伴求救。由于鲸类亿万年种群生活方式所造成的保护同类的本能,若是有一个同伴没有脱险,整个鲸群都会不忍离去,最终出现群体搁浅自杀的悲剧。日本的科学家还提出,是某种寄生虫扰乱了鲸类的听觉神经,导致了声纳系统失灵。

对于鲸类动则上百头的自杀场景,人们不免会生发一种怜悯之情,也曾采取多种方法去救援,往往无济于事,难以让悲剧落幕,可是最让人惊奇的是小小的海豚居然能够救走鲸群。当海豚来到搁浅的鲸群中,慢慢地穿行其间,并用身子轻轻地触碰着它们,仿佛在低语着什么……不久,奇迹发生了,鲸群顺从地跟随着海豚们向深海方向游去。无疑,这又是鲸自杀的谜中谜。

至今,对于鲸类为何会群体自杀,科学家们还是没有统一的说法,无法找到这幕悲剧的真正导演者。

“小档案”

鲸喜欢群栖,通常结成大群在海洋中游动。它是回到了海中去的哺乳动物,并且在适应海洋生活的漫长过程中,身体变成了鱼类的形状。鲸的后肢已经完全消失,前肢变成了鳍状肢。它依靠庞大的尾裂片来推进自己在水中快速游动。它的鼻孔有瓣膜,潜水时能自行闭合,阻止海水流入,可以长时间潜入深水中,像抹香鲸能潜到3000多米深,逗留时间长达75分钟。鲸辨别方向不是靠它的眼睛。鲸的眼睛与它的身体极不相称,一头巨鲸的眼睛只有小西瓜那样大,而视觉极度退化,一般只能看到17米以内的物体,一头巨大的鲸还不能看到自己身体那么远的距离呢。鲸观察物体、寻觅食物主要依靠高灵敏的回声测距本领,它是通过超声波的回声来准确判断自己与障碍物的距离的,误差极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