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孩子都是天才,哪怕天生有缺陷的孩子,他们都有巨大的潜能等待父母去挖掘。
孩子做事往往会缺乏上进心,得过且过,这主要缘于“我做什么也不行”的否定心理。如果孩子有一样比别人强,不管是才艺还是技能,他就会对自己充满信心,产生“我能行”的信念,拼搏向上。
从理论上来说,挖掘孩子的优势潜能是“补强法则”的一种体现。“补强法则”是美国加州大学的哲学博士詹姆斯·多伯林提出来的。他以哲学家的眼光,根据美国家庭教育和中小学教育的经验和教训提出:当一个人的行为得到满意的结果时,这种行为就会反复出现。比如,有个小女孩穿了一件漂亮的裙子,周围的小朋友都说她穿的裙子好看,那么,她就会喜欢穿这条裙子。其实,这种强化的动因,来自周围人的尊重和赞赏,使主体自身产生了一种愉悦和自豪的体验,而这种体验就会让孩子获得自尊与自信。
教育学家韩凤珍说:“所有难教育的孩子,都是失去自尊心的孩子。所有好教育的孩子,都是具有强烈自尊心的孩子。教育者就是要千万百计地保护好孩子最宝贵的自尊心。这是切断后进生生源的重要手段。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自尊心呢?我想,一个不可忽视的途径,就是给每个孩子创造表现能力的机会。让他们都尝到成功者的喜悦。”
河南安阳的少先队组织,曾在韩凤珍的指导下,开展过“我之最”的活动。活动的宗旨就是让每个孩子都亮出自己的最拿手的“绝活”。这个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许多原先被人瞧不起的孩子,纷纷拿出自己的“才艺”,有的会爬树,有的会剪纸,有的会驯狗,有的会学动物叫,真是各显神通。由于孩子们显示了自己特殊的本领,获得了其他人的好评,体验到了成功的感觉,潜能就不断被挖掘出来。
不管是哪个孩子,必然会有一些特殊的才能,只要父母善于挖掘,孩子的潜能就一定能够挖掘出来。日本一位教育专家曾经说过:“大脑犹如一条毛巾,只要提出一端,便可带动全身。拥有一技之长的人,通常在其他方面也会有优异的表现。就像人的头脑中有如毛巾般的特征,只要有一端被开启,其他的部位也会相对地活跃起来。”
每个孩子身上都蕴藏着不可估量的潜能,我们应当尊重每一个幼小的生命,爱惜生命的每一个内涵。不能开发每一个孩子的潜能是父母教育的失职和悲剧。
——周弘(中国教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