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衣食住行指南针
10409300000097

第97章 怎样睡好觉

人体对睡眠的要求

一般情况下,人体对睡眠的要求是青壮年一夜睡7~9小时,少年幼儿增加1~3小时,老年人减少1~3小时,这是不同年龄段对睡眠量(时间)的要求。上床半小时内即能入睡,整夜不醒或醒一次,不是间断多醒或早醒;不梦少梦,不是多梦或噩梦;睡眠深沉,不是似睡非睡,或易受环境干扰、惊醒,这是对睡眠质量的要求。但是,这只是一个平均数。每-1个人每天所需的睡眠时间差异很大,这与人的性格、健康状况、工作环境、劳动强度等许多因素有关,与每个人的睡眠习惯也有一定关系。

睡眠障碍会诱发疾病

人的一生约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人的睡眠直接关系到人的生存质量和生活质量。长期患睡眠障碍,将导致人体生理机能紊乱。有为数不少的高血压病人和心脏病患者是由于睡眠不好引起的。

轻微或偶发性的短暂失眠,对工作或学业并不会造成明显的影响。持续睡眠时间低于生理的需要(约6~8个小时),达两三天以上,会造成明显的影响。最先受到影响的是注意力、精细操作能力、高智力思考及记忆力,学习效率及创造性思考力也会显著减退。而当睡眠严重不足时,还有可能诱发精神错乱。此外,人体长期睡眠不足或处于紧张状态,会使神经内分泌的应激调控系统被激活并逐渐衰竭而发生调节紊乱。睡眠障碍除了失眠外,还包括呼吸暂停综合征。

现代人为什么会睡不好

中国睡眠研究会副理事长张熙教授认为,“现代社会的生活快节奏以及由此带来的生活习惯的改变容易导致人们睡眠节律紊乱。”首先是心理压力。现代社会人与人的交往更加密切,一个人总是处于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网络中,如何处理好上下级关系、家庭关系、朋友关系、客户关系、邻里关系等,成为人们每天必须面对的问题。这成为心理压力的主要来源之一。同时,现代社会中娱乐场所也相应增多,如酒吧、夜总会、网吧等,使人们特别是城市人口的夜生活更加丰富。有一部分人不到半夜根本睡不着觉,这种情况医学上称“睡眠时相延迟综合征”,是睡眠障碍的一种。

人们害怕“丢饭碗”和渴望“晋升”的心理而产生的工作压力也易导致睡眠障碍。为胜任工作,人们往往“三班倒”、时常熬夜赶工、为工作应酬而酗酒、为保持工作状态而饮用大量咖啡等,这都会带来不同程度的睡眠节律紊乱。专家建议,面对现代生活快节奏,人们尤其需要重视睡眠,要把握“适度”原则,它包括饮食适度、工作适度、娱乐适度等,这样才能有一个健康的心态,进而保证睡眠质量。

警惕睡眠的五大误区

1.睡眠越多越有益于健康。目前有一些上班族喜欢在双休日“补觉”,但发现在双休日还没有平时的精神状态好。睡眠的时间长短跟健康的睡眠关系并不大,每个人的睡眠时间是不一样的,个体差异很大,睡眠质量比睡眠时间更重要,最重要的是保持生活的规律性。

2.饮酒可以催眠。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人在睡前喝点酒,认为这样能很快入睡,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在睡眠中,酒中的有害物质在体内积存,毒害身体,还伤害视网膜,会使身体适应能力下降。

3.不需要午睡。午睡对于协调生理时钟和24小时周期是有帮助的。但午睡时间不可过长,以15分钟~30分钟为宜。研究表明,午睡可以防止早衰,使心血管病的发病率减少30%。但午睡并非人人适合,体重超标20%、血压过低、循环系统患有严重障碍病的人,往往会由于午睡引起大脑局部供血不足而发生中风。

4.晚上做梦就表明没有休息好。梦是一种普通的生理现象,每个正常人在睡眠过程中都会做梦,每晚大约做4次梦。但如果第二天精神状态很好,就不能认为没有休息好,不必在意做没做梦。

5.安眠药不可以长吃。安眠药所带来的睡眠并不能代替真正的自然睡眠。这是因为95%以上的催眠药会缩短深睡眠。迄今为止尚未找到无毒副作用的外源性安眠药,服用安眠药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能不吃安眠药的就尽量不要吃安眠药。

怎样睡眠才算健康

评价睡眠质量好坏的标准不是睡眠时间的长短,而是看第二天的精神状态。只要第二天感觉精力充沛,没有觉得不舒服,这就表明睡眠质量高,是健康的睡眠。体育锻炼对失眠只有好处。体育锻炼能作为失眠患者的辅助治疗,但是不要睡前剧烈运动,否则,大脑容易兴奋而导致失眠。老人晨练以后不睡回笼觉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