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老子原来这样说
10328800000058

第58章 要学会韬光养晦

“原典”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道德经·第五十六章》

“古句新解”

挫掉其锋芒,消解其纷乱,调和其光辉,混同于尘垢。

据《史记》中记载,孔子曾经拜访过老子,向他请教礼。老子告诫孔子说:“一个聪明而富于洞察力的人身上经常隐藏着危险,那是因为他喜欢批评别人。雄辩而学识渊博的人也会遭遇相同的命运,那是因为他暴露了别人的缺点。因此,一个人还是节制为好,不可处处占上风,而应采取谨慎的态度。”

此外,据《庄子》的记载,当杨子去请教老子时,老子也谆谆告诫他不要太盛气凌人,而是要谨言慎行。

唐代杜审言是杜甫的祖父,唐中宗时他做修文馆学士,为人恃才自傲,曾对人说:“我的文章那么好,应该让屈原、宋玉来做我的衙役,我的字足以让王羲之北面朝拜。”杜审言此语有些太自不量力,所以惹来后世人们的嘲笑。这样骄傲自夸只能是显示了他的见识短浅,并没有人认为他的才华真的有那么高,骄矜的结果只能是贻笑大方。

历史上和现实生活中的这种例子比比皆是。做人应该有锐气,但锐气不代表锋芒。锐气可以展现自我的内心,但锋芒却给别人压力。要想在事业上一展才华,可以用一点“心机”巧妙展露,要记住时机没有成熟之前,千万别锋芒太露。孔子说:“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可见人不知我,心里老大不高兴,这是人之常情。

尤其是年轻人,总是希望在最短时期内使人家知道自己是个不平凡的人。想让全世界的人都知道,当然不可能,使全国人都知道,还是不可能,使一个地方的人都知道,也仍然不可能,那么至少要使一个团体的人都知道吧!要使人知道自己,当然先要引起大家的注意,要引起大家的注意,只有从言语行动方面着手,于是便容易露出锋芒。

锋芒是刺激大家的最有效方法,但若细看周围的人们,那些有经验的却完全相反。他们都像老子说的那样“和光同尘”,毫无棱角,言语如此,行动亦然,个个深藏不露,好像他们都是庸才,其实他们的才能远在新人之上,好像个个都胸无大志,其实颇有雄才大略而愿久居人下者,但是他们却不肯在言语上,在行动上露锋芒,这是什么道理?因为他们有所顾忌,一露锋芒,便要得罪旁人,被得罪了的人便成为他的阻力,成为他的破坏者。四周都是阻力或破坏者,哪里还能实现扬名立身的目的?作为一个人,尤其是作为一个有才华的人能做到不露锋芒的话,既能有效地保护自我,又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华,不仅要战胜盲目骄傲自大的病态心理,凡事不要太张狂太咄咄逼人,更要养成谦让于人的美德。

所谓“花要半开,酒要半醉”,凡是鲜花盛开娇艳的时候,不是立即被人采摘而去,也是衰败的开始。人生也是这样,当你志得意满时,切不可趾高气扬、目空一切、不可一世。无论你有怎样出众的才智,都一定要谨记:不要把自己看得太了不起,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重要,不要把自己看成是救国济民的圣人君子,要学会收敛起你的锋芒,夹起尾巴。

某先生在年轻时代以兼有三种特长而自负,笔头写得过人、舌头说得过人、拳头打得过人。在学校读书时,已是一员狠将,不怕同学,不怕师长,以为谁都比不上他。初入社会,还是这样的骄傲自负,结果得罪了许多人,不过他觉悟很快,一经好友提醒,便连忙负荆请罪,倒是消除了不少的嫌怨。但是无心之过仍然难免,终究还是遭受了挫折。俗语说久病成良医,他在受足了痛苦的教训后,才知道做人锋芒太露,就是自己为自己的前途安排荆棘,自己把自己的成功路堵死。

锋芒对于一个人,只有害处,不会有益处,额上生角,必触伤别人,自己不把角磨平,别人必将用力折你的角,角一旦被折,其伤害之多,自不言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