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典”
揣而锐之,不可长保。
——《道德经·第九章》
“古句新解”
锤锻得尖锐锋利,不能长久保全。
老子认为逞强的人没有好下场,主张“守弱”以全身。在强者面前示弱是寻求自我保全的大学问。但古今中外都有很多人不得此中精义,喜欢与强者争锋,到头来只能是自讨苦吃。
聪明是一笔财富,关键在于怎么使用。真正聪明的、有智慧的人会使用自己的聪明和智慧,他们深藏不露,不到火候时不会轻易使用,貌似平常,让他人不眼红。一味地耍小聪明,不管必要或不必要,不管合适不合适,时时处处显露精明,不仅无益于成功,还往往招来祸患。
“小聪明,大糊涂”更是万万要不得的,而韩非恰恰是犯了这个错误才做了冤死鬼。战国末期的著名政治家李斯是秦王谋划国事的重臣,他建议对现存的其他六国采取个个击破的方针,深得秦王赞同。他分析了各国形势,认为韩国最弱,且为秦之近邻,应以此为突破口,“先取韩以恐他国”。秦王赞同李斯的主张,并让他具体谋划灭韩之策。
正当李斯踌躇满志的时候,半路却杀出个程咬金。这个人就是韩非。韩非为韩国贵族,早年曾与李斯同就学于荀子。但两人选择的道路却截然不同:李斯择地而处;韩非却眷恋故国,情系家园,学成归国,渴望力挽狂澜,扶社稷于即倾,振兴韩国。韩非一向学习勤奋,研究法家之学深得要领,能吸取法家的法、术、势三派之长兼收并蓄,融为一体,取长而用。并以此理论为基础,制定了一系列政治政策,如加强君主集权,削弱私门势力,选拔“法术之士”,以法为教,厉行赏罚,奖励耕织,谋求国家富强等等。
他屡屡进谏韩王,但昏聩无能的韩王却根本听不进去,一心只在享乐上。韩非平素不受韩王重用,当韩王得知秦国打算先亡韩的消息后,才想到韩非,于是急忙派他出使秦国,说服秦王,以图存韩。韩非愿为韩王的使者,但以后的事实却使情况发生了陡转急下的变化。
公元前234年,韩非到了秦国,他看见秦国国富民安,一派万象更新、蒸蒸日上的景象,知道这是个英明国君统治下的国度,在秦国英雄可以一展宏图,韩非不禁为之振奋。秦王读过韩非的《内储》、《外储》、《五蠹》等文章,很是敬重和爱惜韩非,于是就把他留在秦国,想日后重用他。但一山难容二虎,李斯与韩非就此结下矛盾。韩非并非等闲之辈,一旦得到秦王重用,李斯地位则岌岌可危。韩非当年就学时,才学在李斯之上,因为口吃,不擅言辩,更促使他致力于著说撰文,日久则文笔日益锋利洗练,远非李斯可比。
韩非曾注解过《老子》,但老子的智慧他半点也没学到。韩非恃才自傲,不能审时度势臣服于李斯,这就使得李斯怕他受秦王重用夺走自己受宠的地位,也怕他破坏自己“先取韩以恐他国”的战略计划,于是下决心要除掉韩非。李斯为除掉韩非,不择手段。他以先伐赵而缓伐韩等为借口,在秦王面前屡屡诽谤谗陷韩非。日子久了,秦王渐渐对韩非心生疑窦。李斯见火候已到,不失时机地怂恿秦王道:“韩非身系韩国公子,终究是心向韩国,必不肯为秦国效力,这是人之常情。日后若放他归国,定然贻害不浅;不如寻他个过错,依法诛杀了事。”
秦王既已对韩非产生疑心,便同意了李斯不放虎归山之议,将韩非拘捕入狱。李斯怕秦王日久会明了真相,重新起用韩非,就急忙派人送毒药给韩非,催促他马上自杀。韩非一入狱,就多方设法上书秦王,申辩其冤情。但李斯对此早有防备,预先已将牢狱各关节都堵住,使韩非哭诉无门,只得被迫饮毒酒自杀。除掉韩非,李斯一方面除掉了一个心腹大患,巩固了自己的地位,另一方面又得以借韩非智慧,为我所用,可谓一石二鸟。
同行是冤家,竞争对手的强弱,将直接关系到自己的命运。可惜当时韩非并不知晓这其中的奥妙。李斯在秦国位高权重,又深得秦王信赖。韩非不识时务,只知进,不知退,面对强手显然缺乏做事的功夫。
唐顺宗在做太子时,好作壮语,慨然以天下为己任。在中国古代太子有能力,服人心,自然也是顺利当上皇帝的一个条件。但如果太子才能胜过父皇,又往往有逼父退位的嫌疑,所以又常会遭到父皇的猜忌而被废黜。聪明的太子因此必须不能表现出太强的才干,造成太响的名气。唐顺宗做太子时,曾对僚属说:“我要竭尽全力,向父皇进言革除弊政的计划!”
他的幕僚于是告诫他:“作为太子,首先要尽孝道,多向父皇请安,问起居饮食冷暖之事,不宜多言国事,况且改革一事又属当前的敏感问题,如若过分热心,别人会以为你邀名邀利,收买人心。如果陛下因此而疑忌于你,你将何以自明?”太子听了猛然醒悟。唐德宗晚年荒淫而又专制,太子始终不声不响,直至熬到继位,才开始进行唐后期著名的顺宗改革。
同为太子隋炀帝之子杨晾就没那么好的涵养了,一次父子同猎,炀帝一无所获而太子满载而归,炀帝本来就感到太子对自己不够尊重,这一次被儿子比得抬不起头来,于是寻了个罪名把杨晾的太子名号给废了。顺宗明时度势终登皇帝之位,而杨晾却争强好胜,功高盖主,终被废黜,可见是否懂得“守弱”,不与强者争锋事关一人的前途命运。
《三国演义》中有一段“曹操煮酒论英雄”的故事。当时刘备落难投靠曹操,曹操很真诚地接待了刘备。刘备住在许都,以衣带诏签名后,为防曹操谋害,就在后园种菜,亲自浇灌,以此迷惑曹操,放松对自己的警惕。一日,曹操约刘备入府饮酒,谈起谁为当世之英雄。刘备点遍袁术、袁绍、刘表、孙策、刘璋、张绣、张鲁、韩遂,均被曹操一一否认。曹操指出英雄的标准——“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刘备问“谁人当之?”曹操说,只有刘备与他才是。刘备本以韬晦之计栖身许都,被曹操点破是英雄后,竟吓得把匙箸也丢落在地下,恰好当时大雨将到,雷声大作。刘备从容俯拾匙箸,并说“一震之威,乃至于此”。巧妙地将自己的惊恐掩饰过去,从而也避免了一场劫难。
刘备在煮酒论英雄的对答中是非常聪明的。刘备藏而不露,人前不夸张、显耀、吹牛、自大,装聋作哑不把自己算进“英雄”之列,这办法是很让人放心的。他的种菜、他的历数英雄,在表面上收敛了自己的行为。他对老子的守弱哲学是心领神会的。
做事切忌只知伸不知屈;只知进不知退;只知耍小聪明,没有大智慧;只知自我显示,不知韬光养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