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孟子原来这样说
10242400000029

第29章 认清身份,摆正位置

“原典”

有官守者,不得其职则去。有言责者,不得其言则去。我无官守,我无言责也,则吾进退,岂不绰绰然有余裕哉?

——《孟子·公孙丑下》

“古句新解”

有官位的人,如果无法尽职尽责就应该辞官不干,有进言职责的人,如果所言不被采纳,就应该辞职不干。既于我,即无官位也无进言的职责,那么我的进退去留,岂不是非常宽松而有自由回旋的余地。

在这里,孟子论述了与孔子一样的观点“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这一观点运用到现代职场中也就是不越位、不错位。做好自己分内的事,不要过多干涉其他人的工作。这是职场中的伦理学,这一观点对于现代企业管理而言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条守则。

凡事皆有度,万事不可过。也就是说做任何事情都要遵守规则,不可超越自己的本分。著名的历史学者李亚平先生在他的《帝国政界往事·大宋实录》中说:南宋岳飞掌握重兵后,曾主动建言皇帝赵构设立太子。这属于武官干政,干涉了皇帝的家事,触痛了赵构的心病,令他大为不快。岳飞这个举动越位得太离谱了,这为他后来的惨死埋下了祸根。

目前企业里有很多优秀员工,这是一群让人敬佩的群体,他们的专业技能来自于不断地总结和自我提升。但是也许就是因为如此,自我崇拜的萌芽就会滋生,一些人在企业中开始“嚣张”,对企业的其他员工颐指气使,一副老子天下第一,无所不知的姿态。这些“嚣张”之人就是忘记了自己的身份,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这些人的结局一定不会太好。因为他们的越位会弄得顶头上司尤其是那些心胸狭窄的上司很不高兴,于是,上司将会处处给你“使绊子”,或不动声色地给你“穿小鞋”。恐怕许多人都有过这种经历。因此,身在职场就要学会摆正自己的位置,在自己的职位角度上去有节制地出力和做人,切忌轻易“越位”。

蒙牛前董事长牛根生是位商业传奇人物。1998年从伊利第一副总裁的位置上被解职,走投无路的情况下他创办了蒙牛集团,6年时间把这家公司做到了全国第一。有意思的是,7年后,解牛根生职的伊利董事长郑俊怀进了监狱,而被解职的伊利前副总裁牛根生则被评为“2005年新中国十大经济人物”。这时,面对媒体的牛根生已经没有了怨恨,他说:“什么事情就怕打颠倒。我被撤职,现在看主要责任在我。我是企业二把手,但做了‘水大漫桥’的事。现在我已经是一把手了,如果我的副职也做了‘水大漫桥’的事,我很可能也容忍不了。”

水大漫桥,也就是越了位,是缺乏位置感的表现。缺乏位置感,就会丢饭碗。职场中的越位通常有以下几种:

决策越位。在有的企业中,职员可以参与公司和本部门的一些决策,这时就应该注意,谁做什么样的决策,是有限制的。有些决策,你作为下属或一般的普通职员可以参与,而有些决策,下属还是不插言为妙,“沉默是金”,你要视具体情况见机把握。

表态越位。表态,是表明人们对某件事的基本态度,表态同一定的身份密切相关。超越了自己的身份,胡乱表态,不仅是不负责任的表现,而且也是无效的。对带有实质质问题的表态,应该是由领导或领导授权才行,而有的人作为下属,却没有做到这一点。上级领导没有表态也没有授权,他却抢先表明态度,造成喧宾压主之势,这会陷领导于被动,这时,领导当然会很不高兴。

工作越位。这里面有时确有几分奥妙,有的人不明白这一点,工作抢着干,实际上有些工作,本来由上司出面更合适,你却抢先去做,从而造成工作越位,吃力不讨好。

答问越位。这同表态的越位有相同之处。有些问题的答复,往往需要有相应的权威。作为职员、下属,明明没有这种权威,却要抢先答复,会给领导造成工作中的干扰,也是不明智之举。

场合越位。有些场合,如与客人应酬、参加宴会,也应适当突出领导。有的人作为下属,张罗得过于积极,比如同客人认识,便抢先上前打招呼,不管领导在不在场。这样显示自己太多,显示领导不够,往往让领导不高兴。

在工作中,“越位”对上下级关系有很大影响。下属的热情过高,表现过于积极,会导致领导偏离“帅位”,大权旁落,无法实施领导的职责。

所以,聪明的职场中人要有“适当地放低自己,方能海纳百川”的胸怀,而不要去做那些出力不讨好的事。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我们调整心态,不自吹自擂,回避公众的恭维,对待同事要克服和改掉狂妄自大、自视甚高、一意孤行的毛病,不断自我反省、自我修炼、自我检讨。正如吉姆·柯林斯在《从优秀到卓越》一书中所说:“第五级经理人(卓越的经理人)朝窗外看,把成功归于自身以外的因素;当业绩不佳时,他们看着镜子,责备自己,承担责任。”只有具备这样高尚的品质,才会衍生出许多有利于企业发展的举措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