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非公企业党建新起点
10206200000038

第38章 创新流动党员管理服务

中共深圳市委组织部

编者视点

如何将流动党员纳入党组织有效管理,使他们能及时接受教育、参加活动?深圳市创新“五型”管理模式,搭建“四个平台”,发挥好“四个作用”,使流动党员成为特区建设的生力军。

深圳外来人员占85%,外来务工人员占就业人口的75%,其中外来务工党员12.2万名,他们绝大多数在非公企业工作。深圳市将流动党员管理服务作为非公企业党建的重要内容,着力在管理模式、服务平台和活动载体上抓创新、求实效,不断提升管理服务水平,促进了经济社会健康和谐发展。

创新管理模式,构筑党员精神家园

流动党员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流动性强、分布广,深圳市因地制宜,探索灵活多样的管理模式,将流动党员纳入党组织有效管理,无论流动到哪里,都能及时接受教育、参加活动。

以非公企业为依托,实行“同企型”管理。对在同一企业就业的党员,直接纳入企业党组织管理。全市5048家规模以上企业,有4963家单独建立党组织,对流动党员实行单位管理。

以行业协会为依托,实行“同业型”管理。根据从事出租车、饮食、物流等行业业务相近、利益趋同的实际,建立了17个行业党支部,对流动党员实行行业管理。

以同一地籍人员聚居地为依托,实行“同乡型”管理。务工人员普遍以老乡带老乡,聚居在一起,形成地缘色彩浓厚的“同乡村”。深圳市以地籍为纽带,建立了26个流动党组织,让政治过硬、有号召力的流动党员担任党组织书记,管理流动党员512名。

以驻深办为依托,实行“同管型”管理。与四川、湖南、贵州、江西、湖北等省的驻深办、劳动管理服务站、商会联系,坚持“两地支持、双重管理、互助联动、资源共享”,建立21个流出地和流入地“同管型”党组织。

以劳务中介机构为依托,实行“挂靠型”管理。务工人员通过劳务中介机构找工作,档案也存放在中介机构。深圳市于2003年在市人才市场成立党委,现有支部317个,管理流动党员1.4万名,覆盖6000多个非公企业。

创新服务平台,增强党员归属感

流动党员来到深圳,人生地不熟,深圳市倡导“来了就是深圳人”的理念,引导他们融入企业、融入城市,共享幸福。

搭建信息采集平台,让党员身份“亮”出来。借助出租屋管理和居住证信息采集两个系统平台,增设“政治面貌”采集栏,调查了解党员底数,加大宣传和服务力度,将2.4万名流动党员及时纳入党组织管理。

搭建网络党建平台,让党员力量“聚”起来。流动党员中大部分是网民,他们“8小时在睡,16小时在线”,深圳市利用现代信息手段,创建“网上支部”、“网络课堂”,引导党员参加网上组织生活,增强党组织活动的吸引力。市人才市场党委已有8373名流动党员在网上支部注册,每天点击量超过5000次。

搭建权利保障平台,让党员队伍“活”起来。积极为流动党员参政议政、发挥作用“搭梯子”。市、区党委换届中,集装箱拖车运输协会党总支书记许晓明当选盐田区委委员,四川达州流动党员支部书记邱兴堂当选罗湖区委候补委员,充分激发了流动党员发挥作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搭建关怀帮扶平台,让党员心里“暖”起来。专门制定流动党员便利服务若干措施,免费提供专场招聘、政策咨询、优秀党员优先办理入户等8项服务;采取党费拨付、党员捐助等形式设立505万元党员关爱金,帮助3500多名党员解决实际困难,让流动党员感受到组织的温暖。

创新活动载体,充分发挥党员作用

深圳市把流动党员作为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创新活动形式和载体,引导流动党员服务企业、服务群众、服务社会。

发挥“领头羊”作用,助推企业发展。推动企业党组织和董事会“定责共建”,明确党组织、党员和出资人的责任、义务,从制度上保证党组织和党员充分发挥作用。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百多尔服装公司资金周转困难,30多名党员倡议“与企业共患难”,带领266名职工缓领工资,帮助企业渡过了难关。

发挥“调解员”作用,改善劳资关系。通过劳务中介机构党组织,引导出资人党员和务工党员加强沟通联系,共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新路程人才市场实行“双会员制”,为企业会员提供舒缓职工心理压力、协调劳资关系等免费培训讲座,为求职会员提供就业信息等服务。

发挥“助推器”作用,提升服务水平。通过行业协会党组织引导流动党员模范遵守行业规范,以良好的职业道德服务群众。出租车行业党员自发组建“爱心车队”,到医院、车站免费接送家境困难和老弱病残孕人士,每年高考期间免费接送考生。

发挥“黏合剂”作用,促进社会和谐。引导流动党员从他乡融入当地,共同参与社会管理和经济建设。针对“同乡村”大多属“城中村”,环境较差、人员复杂、管理困难的实际,组织流动党员加强与老乡的联系、沟通,初步形成了“以外管外”、自我管理的和谐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