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非公企业党建新起点
10206200000037

第37章 建设与党同心同德的出资人队伍

中共湖南省委组织部

编者视点

建设与党同心同德的出资人队伍,是非公党建工作的重要任务。湖南省坚持团结服务教育引导的工作方针,引导出资人理解和支持党建工作,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推动了非公企业健康发展、出资人健康成长。

湖南省坚持把加强非公企业出资人的团结服务教育引导,努力建设一支与党同心同德的出资人队伍,作为加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促进非公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工作来抓,取得了较好成效。

把出资人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

强化出资人教育培训。将出资人的教育培训纳入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培训计划,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各级组织部门、非公经济组织党工委直接联系一批企业规模和社会影响较大的出资人,加强重点培养,引导他们把人生追求与党的目标统一起来,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近3年来,全省共举办出资人培训班822期(次),培训出资人7.6万人次。

健全党员出资人双重管理制度。对党员出资人实行企业党组织为主,上级党组织和工商联、行业商(协)会党组织为辅的双重管理办法,由上级党组织和工商联、行业商(协)会党组织进行定期联系、定期培训、定期评议,教育引导他们增强党性观念、践行党的宗旨、履行党员义务、支持党的工作,发挥示范带头作用。

鼓励出资人参政议政。利用各级人大、政协、工商联和有关人民团体等渠道,以及聘请担任监督员、评议员等形式,有序引导出资人参政议政、建言献策、反映利益诉求、参与社会事务的管理和监督,切实提高他们的政治荣誉感。省工商联常委、金侨集团董事长任玉奇连续担任第十届、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先后向全国人大会议提交议案和建议96份,其中29份议案被大会主席团立案。

构建出资人综合评价机制。建立健全统战部牵头,劳动保障、工商、税务等28个部门参加的联席会议制度,从思想政治状况、诚信守法状况、企业经营状况、履行社会责任和支持党建工作等方面,对非公经济代表人士进行综合评价,作为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评选表彰的基本依据,树立先进典型,形成良好舆论氛围。

引导出资人支持企业党建工作

全省14个市州、122个县市区依托统战部、工商联组织成立非公经济组织党工委或“两新”组织党工委,搭建交流互动平台,提高出资人对党建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自觉支持在企业建立党组织、开展党的活动。

积极支持企业建立党组织。2011年9月以来,全省集中开展非公经济组织党组织组建活动,全省各级统战部门、工商联组织发出号召,要求工商联常(执)委和会员单位企业出资人带头支持所在企业建立党组织,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推动党组织和党的工作在非公经济领域的全覆盖。省工商联常委、和一投资集团董事长尹德和在董事会上明确提出:“公司的业务发展到哪里,党的组织就要建到哪里。”在两个月时间里,该公司15个分支机构全部建立了党组织。截至2011年12月底,全省集中组建活动中共新建党组织9791家。

积极为党组织开展活动创造条件。省领导多次在企业出资人参加的会议上提出要求,党员出资人要带头参加活动,当好表率;非党员出资人要大力支持,为党组织开展活动提供条件。广大出资人积极响应,迅速行动。开源置业集团组织开展“双培双推”活动,该公司党委委员全部由公司高管担任,集团部门管理人员78%是党员。三一集团董事会将党员优先纳入公司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在培训进修、科研攻关、职务晋升等方面积极为他们创造条件。

积极为企业党建工作提供保障。艾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艾立华向董事会建议,将党组织活动经费列入公司年度预算,按每名党员每月100元的标准定期向公司党委拨付活动经费,并为企业党组织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下拨专项经费50万元。愿景集团、华泽集团、爱尔眼科医院管理集团等企业董事会明确规定,公司党委书记享受副总经理级待遇,并配备专职党务干部,安排岗位津贴。省工商联直属会员单位党委所属的40家企业均安排了专门的党组织活动场所,80%以上党组织活动场所面积超过100平方米。

鼓励出资人积极回报社会

各级党组织积极引导出资人致富思源、富而思进,致力回报社会。

做服务大局、勇于担当的先行者。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抗灾救灾等重大事件和关键时刻,引导广大出资人主动承担社会责任。2008年,湖南遭受严重冰冻灾害,广大出资人迅速组织人财物参与破冰通路等工作,捐款和捐物折资达1.2亿多元。

做诚信经营、义利兼顾的实践者。教育引导出资人正确处理好企业发展与履行社会责任的关系,切实做到遵纪守法、义利兼顾。老百姓大药房连锁有限公司董事长谢子龙,始终秉持“一切为了老百姓”的经营宗旨,所售药品比国家核定零售价平均低45%,累计为消费者让利近100亿元。大汉集团、武陵城集团等企业设立困难职工帮扶互助金,对因患病、伤残以及家庭遭受自然灾害或遭遇重大事故的职工及时进行救助。

做致富思源、共同富裕的促进者。组织出资人广泛参与各项社会公益事业,积极服务社会。2007年以来,在“万企联村、共同发展”活动中,6100多家企业与9500个村开展对接合作,投入资金350亿元,实施项目6500个,带动近50万农村群众脱贫致富。在“十万招工扶贫光彩大行动”中,4万多家企业向贫困地区提供就业岗位近80万个。近5年来,全省共有9600多名出资人通过“光彩基金”捐赠资金40多亿元,支持农村改善基础设施以及修建学校、医院、敬老院等社会公益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