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非公企业党建新起点
10206200000032

第32章 把优秀人才凝聚到党的旗帜下

中共上海市张江高科技园区综合委员会

编者视点

高科技人才思想活跃,主体意识强。张江高科技园区针对他们的思想实际和生活诉求,秉承“以心换心、以情换情、以服务换信任”理念,在生活上体贴入微,在事业上悉心扶持,让他们感受到心贴心的温暖,真正把党组织看做是自己的“娘家人”。

张江高科技园区是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共有非公企业2160家,职工18万多人,其中归国留学人员近万名,享受国务院津贴200多人,两院院士18人,入选中组部“千人计划”39人。园区综合党委坚持“以一流党建凝聚一流人才,以一流人才建设一流园区”的理念,着力发挥党组织在人才队伍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探索出一条具有高科技园区特点的党建新路子。

引领优秀人才聚集到党的旗帜下

针对高科技人才思想活跃、主体意识强的实际,园区综合党委通过创新组织设置、丰富组织生活、畅通联系沟通渠道,建立健全党建工作机制,实现对各类人才的思想政治引领。

创新组织设置,夯实政治引领的组织基础。将园区划分为9个片区,建立片区党组织。将支部建在产业链、项目、生产流水线、科研团队上,推进党的组织和工作全覆盖。园区基层党组织数从园区综合党委成立之初的8个发展到目前的260个,党员达到8800多名,确保人才流动到哪里,党的组织和工作就覆盖到哪里。

搭建沟通平台,丰富政治引领的载体。在把握各类人才的需求点和兴趣点中寻找思想政治引领的切入点,建立与企业高管和各类人才的沟通机制,开辟党员服务中心、党代表接待室,举办高级管理人员、高科技人才和归国党员骨干培训班,引导各类人才增强对党的政治认同度、对政策法规的认知度。一位归国党员参加培训后说:“在国外漂泊20多年,没想到一回国就参加了党组织的活动,感觉很温暖。”

加强党群联动,拓展政治引领的途径。坚持党群共建,形成以党组织为核心,工会、共青团和各类协会等群众组织为基础的党群一体化工作机制。建立高新企业家联合会、体育协会、双语俱乐部等贴近各类人才需求的社会组织,在党群共建中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扩大党在人才队伍中的影响力。

凝聚各类人才于党的温暖大家庭中

坚持“以心换心、以情换情、以服务换信任”,把党建工作有效渗透到园区企业之中,落实到各类人才心坎上,努力打造温馨家园。

帮助缓解职场压力,打造白领心灵家园。针对各类人才社会交往时间少、职场压力大的实际,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心理健康讲座等活动,丰富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为解决大龄青年的婚恋问题,举办40余场青年联谊会,7000余人参加,成功牵手百余对。不少来自外地的青年感言:“党组织是娘家人,我们感到很温暖,在张江工作不孤独。”

围绕生活点点滴滴,提供无微不至的关怀。通过“阳光驿站”等党群服务平台,积极为人才解决户籍、出行、用餐等问题,提供子女入学、亲子教育、法律咨询等服务。针对白领青年子女入托难的问题,协调教育部门建立了“张江亲子教育基地”,组织多场教育咨询和培训。许多白领青年说:“心安之处便是家,张江不是冷冰冰的职场,党组织为我们营造了温馨家园。”

组织社会公益活动,为人才展现自我提供舞台。把党建工作和开展社会公益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每年组织园区人才参加地铁志愿服务5000多人次,组织走进农民工子弟学校、走进西部贫困山区助学、募捐献爱心等活动,先后资助贫困学生2143名。

助推一流人才干出一流事业

针对高层次人才创业愿望强烈的特点,园区综合党委充分发挥牵头协调作用,积极为各类人才成长创业提供各种服务。

营造有利于人才创业的环境。大力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氛围。上海沪江网创业之初面临融资难的瓶颈,园区综合党委多方协调,推动沪江网与广发银行、招商银行开展银企合作,获得了亿元授信,为企业快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目前沪江网已成为国内最大的外语学习门户网站。

完善激励人才创新的机制。综合党委提出“一名党员一项专利”的目标,开展“党员人才工程”,鼓励党员带头创新。白鹭医药公司的137名党员先后获得148项发明专利,外方高管高兴地说:“共产党员个个是不可多得的创新人才,是推动公司发展的顶梁柱。”在党员的带动下,园区创新人才先后获得8757项国家专利授权。展讯、微创等海归人员创办的企业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党员骨干占核心研发团队的60%。

搭建人才参政议政的舞台。探索在高层次人才中发展党员的新机制,由区委组织部和园区综合党委直接联系培养313名非公企业主、高级管理人员及高层次人才加入党组织。从企业高级管理人员、行业领军人物、杰出人才中推荐了55名“两代表一委员”人选,畅通各类人才参政议政的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