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里·里昂惕夫1906年出生于俄国彼得堡,于是1930年居美国。他毕生致力于经济学投入产出理论的研究,并自成体系。由于里昂惕夫发展了投入产出分析方法以及这种方法在经济领域产生的重大作用,他于1973年被授予诺贝尔经济学奖。
里昂惕夫的主要著作有:《美国经济体系中投入产出的数量关系》(1936)、《投入—产出经济学》(1966)、《经济学论文集:理论和理论形成》(1966)、《世纪经济的未来》(1974)等。
里昂惕夫为了能进一步学习经济学,深入研究马克思及其学术思想的形成过程,进而揭示经济生活中更多的问题,他于1927年来到马克思的故乡德国,进入柏林大学博士研究生班继续深造。同年,他的父亲作为前苏维埃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财政部访德代表团的成员也来到柏林,父子在国外相会。这时他较前更为成熟,一边学习,一边在基尔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员。
1928年,他仅用一年的时间,便以优异成绩和卓有成效的研究成果,取得了柏林大学的博士学位。
1927年,中国进入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由于中国共产党犯了“左”倾机会主义错误,中国革命受到严重挫折,处于低潮阶段。蒋介石在南京成立政府。里昂惕夫受蒋介石政府的聘请,到南京就任国民党政府铁道部经济顾问。就任期间,他参与了工程投资预算、国民经济计划、企业管理等工作,同时还利用工作之便,走访了许多工业、银行、管理部门、商业部门。从这些活动中所获得的资料,有助于他去解决关于投入产出初步设想中遇到的疑难问题。
经济计量学,是当代西方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它把经济理论、数学和统计学结合起来,以经济现象的可计量的变化作为研究对象,并把西方经济理论用数学形式表示出来,以便运用数理统计方法,根据实际统计资料进行估算后加以验证,并为经济变量之间依存关系的定性叙述提供了定量资料,以便预测未来和规划政策。经济计量学的主要内容包括四个部分,即建立模型、估算参数、验证理论、预测未来和规划政策。它并没有自己独特的经济理论,各种有关的经济理论都可作为编制模型的依据,并加以验证。
对待日渐兴起的经济计量学,里昂惕夫认为这一学说的关键在于建立经济模型,充分利用模型的作用,达到抑制经济危机的效果。为了更好地研究经济计量学,1930年,24岁的他随父亲来到美国。
里昂惕夫在青年时期的研究工作就开始涉及投入产出分析法的内容。早在1925年,当他还在柏林大学读书时,曾在德国出版的《世界经济》杂志上发表了《俄国经济平衡——一个方法论的研究》的短文,第一次阐述了他的投入产出思想。1930年,他移居美国后,正式从事投入产出方法的研究。
半个世纪以来,里昂惕夫的工作大体经过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30至40年代。这期间,他的工作重点是编制美国的投入产出表,并建立投入产出分析法的理论体系。1930年定居美国后,他同时接到了两份聘书,一份是纽约国家经济研究局请他任助理研究员,一份是哈佛大学聘他任经济系讲师。为了研究工作的需要,他选择了后一职业。
1932年,即他在哈佛大学任教的第二年,他摄取了前苏联制作1923年至1924年经济平衡表的经验,打算设计美国各经济部门之间商品流量的统计估算表。
1936年,里昂惕夫把自己的投入产出模型和投入产出理论的概要公布于众,发表了《美国经济体系中投入产出的数量关系》的论文,获得了广泛的关注。
在以后的20年内,里昂惕夫先后主持和指导编制了美国1919、1929、1939和194‘7年的国民经济投入产出表,为研究美国经济问题提出了新的方向。他也在编制工作中检验和证实了他的投入产出理论。
20年内,里昂惕夫曾于1939年至1945年任哈佛大学经济学副教授,次年晋升为教授。1943年至1945年任美国战略办公室俄国经济顾问,1941年至1947年任美国劳工部顾问。
第二阶段,是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里昂惕夫把投入产出分析看作是经济分析的一个全能工具。所以,他在解决了一国国民经济投入产出表的编制问题后,便进一步探索运用这一方法深入研究不同局部或个别环节的途径。这些问题包括:生产结构、动态分析、成本与价格、计划与预测、地区间的经济关系、对外贸易、不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以及裁军对生产和就业的影响等。里昂惕夫的投入产出分析表反映了他在这些方面的成就。
20世纪50年代,里昂惕夫曾于1953年与切纳里等人合著《美国经济结构的研究:投入—产出分析在理论和经验材料中的探索》,为投入产出理论开辟了更加广泛的适用领域。
20世纪60年代,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危机加剧,联合国秘书长邀请他担任经济顾问。这样,从1961年到1962年,他在联合国工作了两年。此间,他考察了自己确定的理论走向世界的可能性。1961年,他受美国劳工部的聘请,第二次任劳工部顾问。1965年,他刚刚在劳工部卸任,又被美国商业部聘为顾问。
1966年,里昂惕夫将自己的理论系统整理后,出版了《投入—产出经济学》一书。这部书是一个重要的总结。同年,他又发表了《经济学论文集:理论和理论形成》一书。1967年,他又被聘为法国工业通讯员。
第三阶段,进入70年代以后,里昂惕夫的学说有更大的发展。据1979年联合国统计,世界上已有89个国家和地区广泛采用这一理论。
1987年,里昂惕夫曾随美国前总统尼克松来华访问。他很欣赏中国的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经济体制,回国后发表了《社会主义在中国行得通》的评论文章,高度地评价了新中国建国以来的经济恢复和发展。这篇评论轰动了西方世界,对西方国家了解中国起了积极作用。
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里昂惕夫将投入产出方法娴熟地运用于经济学的许多学科,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成就。投入产出方法得到了社会的承认,许多学术机构、政府部门、学者开始使用投入产出方法,编制投入产出表。
1974年,联合国委托里昂惕夫建立全球性投入模型,以研究本世纪最后20多年中世界经济可能发生的变化与国际社会能够采取的方案。《世界经济的未来》一书便是里昂惕夫进行此项研究的一个成果。
里昂惕夫力图利用投入产出分析来帮助实现联合国的国际发展战略和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调整不平等和不公正的国际经济关系,从而缩小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距,保证稳定地加速这一代和未来几代的社会经济发展;并帮助联合国的会员国制定减轻贫困和失业,同时,又保持甚至改善全球环境免除污染计划,达到既定经济目标。
除了诺贝尔经济学奖外,里昂惕夫获得的奖励及荣誉还有:1953年,比萨大学授予他查理—包姆勋章;1967年,美国纽约大学授予他终身教授称号;1968年,法国全国退伍军人协会授予他名誉会员称号,并曾任日本经济研究中心、英国皇家统计学会的名誉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