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二十四节气话养生
10166500000003

第3章 科学的气

现代科学研究认为,天地气候环境的变化,主要取决于气温、气压、湿度、气流、降雨量、太阳黑子运动、宇宙射线、星体活动、人为活动等,多种气象因素造成各种不同的气候变化,从而影响人体的正常活动。这些气象变化形成二十四节气的变化。现作具体介绍。

1.气温的变化 四季的变化,最显著的是气温的变化,春温、夏热、秋凉、冬寒。人从气温的变化知道季节的变更,从春天气温慢慢升高,人感到温暖,风和日丽;到夏季气温最高,人感到暑热难当,赤日炎炎;夏至一阴生,阳热渐退,进入秋凉季节,秋风阵阵,凉风习习;到了冬季气温最低,寒冬腊月,感到寒风刺骨。

人体最适宜温度,冬季不低于18℃,在夏季不高于28℃。气温过低过高,体温调节会发生障碍,从而导致各种季节性疾病的发生。如夏日气温过高,常发生中暑,出现高热、烦躁、头痛,甚至昏迷抽搐;冬季气温过低,常发生伤寒,如急性肺炎、冻伤等病症。所以,气温变化直接影响人体健康,剧烈的气温变化可导致疾病的发生。

2.湿度的变化 湿度是指空气中的水分多少。湿度是可以测定的,最常见的是相对湿度,它为空气中的绝对湿度与最大湿度之比,它能表示空气中水蒸气的饱和程度。湿度的测定可用湿度计,医疗市场有售,也常与温度计配套。

湿度太低气候干燥,如秋燥季节,气候干燥,燥邪主令,人体体液缺乏,咽喉干痛,干咳少痰,皮肤干裂等。湿度太高,气候潮湿,如长夏季节(夏季的第二个月为长夏),湿邪当令,出现高温、低压、高湿度,汗液排泄不畅,常见烦热头痛,疲倦乏力,四肢重滞,舌苔浊腻,脉濡缓。人体最适宜湿度在气温15℃~20℃时,相对湿度为45%~55%;气温25℃时,相对湿度为20%。

3.气流的变化 空气的流动形成气流,适度的气流使空气清洁、新鲜,对健康有益。由于各地的气温不同,气压存在差异,空气便由低温高压区向高温低压区流动,流动的方向可以是垂直的,也可以是水平的,呈水平方向流动时称为风。“风为百病之长”,所以要时时避风,尤其是大风、寒风、疾风、暴风雨。因为大风暴来临时,空气中含氧量下降,电离层受到破坏,容易造成压抑、紧张、胸闷和疲劳感。同时,也会带来病邪,造成疾病的流行。温和的、轻柔的风,有利于调节精神,使人心情愉悦,轻松舒适,也带给你清新的空气,所以要保持空气新鲜,必须空气流通,有气流的变化。

4.气压的变化 大气压,是包围在地球表面上的大气层,以其本身的重量对地球表面产生的压力。气压的高低与地面温度关系密切,温度增高时,空气密度下降,气压也随之减小;反之,则气压升高。人体对气压的变化非常敏感,一般来说,气压越低,空气密度越小,含氧量也越少,人常觉得气闷不适,呼吸困难,缺氧紫绀,甚至发生高山反应或航空病等。

气压的变化,在四时变化中也十分明显。夏日气候湿闷,气温高,气压低,所以胸闷不舒,常易中暑。而秋季天高云淡,秋高气爽,使人心旷神怡,疾病明显减少。

5.雨量的变化 雨量多少各地不同,但一年二十四节气的雨量多少,直接影响着农事。同时,也对人体健康和疾病直接相关。夏季雨水过多,会造成洪涝灾害,灾害频生,则疾病流行;春天的雨水是万物生长发芽的基本条件,所以立春之后的雨水节,杜甫有诗云:“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有雨才使草木苏醒过来,人因此也开始“生”气升发。

“春雨贵似油,夏雨遍地流”。夏季雨湿太过常也导致疾病,如风湿病、湿热病、湿毒疮等,多因雨湿太过所致。雨量过少,干旱之地,燥热伤阴,也常致病,如皮肤干裂,口干舌燥,大便秘结等燥邪之病,多发生于干旱少雨之地,如西北地区、沙漠之域。

6.特殊性变化 天体特殊性变化,主要表现在太阳的黑子运动、星球运动、宇宙辐射等。它还包括各种自然灾害,如大地震、山体滑坡、气温升高后的冰山运动、地面下沉、海平面上升等,皆可发生气候的特殊变化,出现气温的异常。这也是当今世界各国需要重视和研究的问题。正是由于这些特殊性的自然灾害,造成二十四节气的异常变化,如近年来江南大雪,北方少雪等非常现象就是气候的特殊性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