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二十四节气话养生
10166500000017

第17章 知常达变的认识

1.“变”是绝对的是事物的特殊性 在一年四季中,天地气候的变化有其特殊性。风、寒、暑、湿、燥、火六种为自然界正常气候变化的总称,我们称为六气。春季属风,夏季属暑(包括火),长夏(夏之中)属湿,秋季属燥,冬季属寒。正常的变化对人与一切生物有利,也是必须的,故称为六气,亦即正常之气。若是太过或不及即为邪气,中医称为六淫之邪。这就是“变”,这是事物的特殊情况,或称特殊变化。在《素问·六微旨大论》中记载:“至而不至,来气不及也;未至而至,来气有余也。”这就告诉我们,时令已到而相应的气候未到,此为不及;或时令未到而相应的气候先到,此为太过。这些都是反常的气候变化,“太过”与“不及”这就是事物的变数,为事物的特殊性。如夏应热而反寒此为不及,冬应寒而反热此为太过,这就是六淫之邪的变数。在二十四节气的变化中,我们要认识这种四时六气的变化。由于这种变化,造成了人体发病的外因,所以《素问·调经论》中记载:“夫邪之生也,或生于阳,或生于阴,其生于阴者,得之风雨寒暑;其生于阴者,得之饮食居处,阴阳喜怒。”这里所说的“生于阳者”及“风雨寒暑”,即为外感六淫之邪,为外因;“生于阴者”及“饮食居处,阴阳喜怒”,即为内伤七情,为内因。疾病的发生病因,中医有内因、外因、不内外因(金创虫兽所伤)的三因学说。就四季的二十四节气变化,我们要注意其特殊的变化。

近几年来,由于多因素的原因(人祸为主,如对地球的过度开发利用、人口的急剧增加、环保意识淡漠等),气候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节气的变化更为明显,如2008年2月2日,南方各省、市、区出现的大雪。这是几十年罕见的大雪,由于近几十年来气候变暖,在南方是很少见到下雪的,就是在冬至前后也很少下雪,与20世纪50~60年代相比好像变了天一样,那时冬季下雪四季分明,而近几年的变化却十分异常,所以南方下大雪的现象,就是气候的特殊变化。这种变化是绝对的,一定会随时出现,我们不可掉以轻心,随时随地要有思想准备。只有这样才能战胜自然灾害,不打无准备之仗。

2.“常”是相对的是事物的普遍性 四季二十四节气的常规气候这是相对的,是事物的普遍性,是我们的祖先在长期的观察中,逐步认识形成的,有许多是在与大自然的斗争中取得的,所以是十分宝贵的农耕气象资料。二十四节气的产生和形成,这是天地万物变化的普遍性的反映。它有一定的规律,变化有常。如人们对霜雪的出现,在江南一带有“清明断雪,谷雨断霜”,“吃了端午粽,还要冻三冻”,“冬冷不算冷,春冷冻死犊(即小牛)”的民谚。这些民间谚语,对二十四节气生动形象的描述,使人们能了解每一个节气的变化,经过漫长的岁月逐步形成了节气的普遍性,但这是暂时的、相对的,我们要认识它,遵循它。如二十四节气中有“春捂秋冻”之说,就是告诉我们,春天气候多变要防寒,不能盲目下装脱衣服,在《摄生消息论》中说得更明白:“春季天气寒暄不一,不可顿去棉衣,老人体弱气怯,风冷易伤,时备夹衣,遇暖易之,一重渐减一重,不可暴去。”所以,王安石有诗云:“春日春风有时好,春日春风有时恶,不得春风花不开,花开又被风吹落。”生动地描绘了“春天孩儿脸,一日变三变”的特点。春天的这些特点就是春天节气的普遍性。但这是相对而言,如清明时节,应是清洁明净之时,在《帝京岁纪胜》记载:“万物生长此时皆清净明洁,故谓之清明。”但唐代诗人杜牧《清明》诗云:“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时的清明并非清净明洁,而是春雨蒙蒙,路途泥泞,行人东倒西歪如断神魂,所以要买酒解忧愁,只得问这里惟一碰上的牧童了。这样的气氛使人也不想外出踏青赏春光了,人烟稀少,只有牧童在放牛……你说这是清明节吗?所以每个节气的物候是相对的,只有变才是绝对的。清明诗的描绘,就说明了这样的道理。

3.知常达变才能顺应四季的常与变 懂得和认识“常”与“变”,才能顺应四季二十四节气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使人体免受疾病的侵犯。在本书的每一季节,所介绍的“应时保健”与“节令养生”中,就自始至终贯串着四时二十四节气的常与变的气象物候,来应对,去顺应,去顺从,以顺其自然。并介绍如何去适应,以及防治疾病的种种方法。如春季的麻疹,历代中医药文献记载很多,防治麻疹的方法也十分丰富,如笔者住地三代麻科传人王老先生,年逾八旬,几十年来用中医药治疗逾万人,并将家传治麻疹的经验,编著了《中医麻疹诊疗》一书公开出版(中医古籍出版社)。麻疹这样的春季传染病,至今由于防疫工作的深入人心,麻疹疫苗的推广,所以发病率大大减少。这从“常”至“变”的变化,必须顺从它,所以在春季“应时保健”一节中,另设“应时接种,预防疾病”一题,进行“麻疹疫苗”等多种疫苗接种的介绍。目的是要知常达变,顺应自然,以防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