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二十四节气话养生
10166500000018

第18章 反常气候的应对

1.追本溯源,从源头抓起 近几年来气候的反常频繁发生,给人类带来了灾难。如2003年夏季,在江南各省、市、区的持续高温,创历史记录,使江河枯竭,人畜缺水,大地干裂,五谷无收,人们生活困难;2009年8月8日的莫拉克台风,袭击台湾,不仅风大浪急,而且暴风骤雨,造成泥石流、山洪暴发,冲塌了大量的住房和高层建筑,造成数百人的伤亡,给人民生命、生活、生产带来了严重的威胁。反常气候给人类带来的灾难,已引起世界各国领导人的重视。近几年来,联合国和各种世界组织,正在进行研究每年发生的恶劣气候问题的对策。如何防治反常气候,必须追本溯源,从源头上抓起,从根本上来解决。

大家知道,宇宙空间是一个统一的天体,相互影响,共同生存。太阳、地球、月亮、星星等的自身变化直接影响周围的一切,如太阳的黑子爆炸,可使地球上无线电终止、使农作物停止生长。日食、月食,使许多动物发生异变,地球气温发生剧变,如2009年7月22日的日全食,一下子气温下降了十多度,7月21日上海市的气温38℃,7月23日气温仅23℃,给一切生物带来了严重的不适应,对人们的健康也有一定影响。这是天灾,在当今世界的科学技术水准下,是不可避免和战胜的。但人类已经开始向太空进行探测,如美国、俄罗斯、日本及中国,开始对月球进行实地探索。我国嫦娥1号发射成功,并把地球上的生物带入太空,如经过太空后带回家的植物种子,其生长发育的情况就发生了变化。现今美国进一步在探测月球上是否有水存在的问题。这些对太空的研究和探测,无疑为预防天灾开了先河。

人类生活在地球上,地球犹如行舟之水,“水能行舟,也能覆舟”。地球给人类以一切生存条件,它承载着世界上近60亿人口,给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和物质,几亿年如一日的侍候着人类及地球上的一切有生命的东西(人、动物和植物)。但人类没有或缺乏反哺之情,对地球资源过度开发和利用,尤其环境保护的意识淡漠,许多原始森林、古老山地、地下资源、河流水源,无限制的开发利用,人口无限制增加,自然界的平衡受到破坏,工厂、矿山及有烟工业的迅猛发展,大气污染、气候变暖,出现了“蝴蝶效应”,使地球不能承受,故发生了气候的反常,这是人祸。

天灾、人祸,是造成反常气候的根本原因,所以从源头抓起,战胜天灾,防止人祸,责任在人。人类要长期与地球共存,就要保护好地球,也就是保护自己,否则,人类与其他物种一样,也会在地球上消失!我们做任何事情,无论大小,一定要有“可持续发展”的构想,不能只顾当前,不顾一切地利用、开发地球的资源,严防“吃子孙饭”。如当前地球的水资源缺乏,我们如何解决水的问题,如何节约用水,如何利用水等,必须人人关注。

2.积极预防,科学应对 一旦气候反常,出现灾害性天气,如何应对和解决,这本身是一个科学性问题,要解决问题,也只有科学应对。在没有科学头脑的时代,人们硬着头皮拼,叫“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这种精神是可嘉的,但头脑是简单的、不科学的。历史上有“大禹治水”的故事,大禹之前,他的父辈治水,用硬拼的方法,洪水到那里,他们堵塞到那里,结果泛滥成灾。而大禹治水,用科学头脑,用疏通河道的科学方法,以“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忘我精神,与天奋斗,结果战胜了洪水猛兽,天平地成,百姓得以安居乐业。所以,大禹治水的故事和精神一直传承到今。

积极预防反常气候的出现,一旦出现,需科学应对,并要落实到每一个人。预防首要的问题是防止“人祸”的产生。如何防止人祸?一要与自然环境和谐统一。有高度的环保意识,对天地赐予我们的天然资源要合理利用和开发,如地下的矿产资源,有的地方为了洗沙找黄金,不顾一切,男女老少齐上阵,挖河淘金,把天然的清澈见底的河水,变成了污泥浊水,粒粒可见的沙石河床,挖得千疮百孔,小鱼不见了,河边杂草丛生,久而久之,使本来原始味十足的山村,变成了尽是白花花沙石堆积如山的山落。这样人为的破坏环境,造成了气候反常,出现夏日难耐,冬风凛冽,而原来冬暖夏凉的气候不见了。二要改造环境,还其原来面目。当前政府部门对过度毁坏山林,变成耕地的一些地方,实行“退耕还林”的方法,提高绿化率和森林覆盖率,以改善自然环境,使这些地方的气候发生了很大变化。有的在原始森林地区,建造了化工厂,严重的污水排放,使青山绿水,变成了沙土浊水,许多动物和植物无情死亡。如此状况,政府部门通过调查研究,搬迁出山,还其原来面目。三要合理利用,减排节能保护环境。为了提高人民的生活,发展经济,促进生产这是必不可少的。由于地方工业和农产品加工,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需要,在农村应运而生,工厂的建立,需要大量能源以开动机器。因此地方工业和加工产品中的废料、污水、废气的处理一定要做到环保部门的规定要求,做好“节能减排”,严防偷排和浪费能源。

3.全球合作,为人类作贡献 气候的反常现象,并非局限于一个国家,它是一个全球性问题。尤其近几年来,世界各地都或多或少发生自然灾害,有的是旱涝灾害,有的是台风、飓风,有的是地震、海啸等。这些自然灾害往往会影响周边国家,所以气候环境的变化不是孤立的,而是共同影响的。因此,世界各国需联合起来共同保护环境,抵制各种灾害性气候。为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和平幸福,我国发扬国际主义精神,利用各级慈善机构和红十字会,对受灾的地区和国家进行经济救助和灾后重建,为人类作贡献。所以对反常气候的应对,需要全球合作,不分政治、种族、信仰,共同抗拒灾害。如2008年5月12日,中国四川的汶川大地震,得到世界不同制度和种族的许多国家的援助,使灾区人民减少损失和痛苦。2009年8月8日的莫拉克台风,给台湾人民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和伤亡,中国内地和世界各国积极捐赠钱物,帮助台湾人民重建家园。

全球合作来抵制气候反常,预防天然灾害,是当今世界共同关注的大问题。无论从科学发展的角度,或从时代发展的要求,以及人类文明的进步,都要求生活在这个地球上的人相互关心、共谋发展、共享幸福,一切的“各人自扫门前雪,不管它人瓦上霜”时代一定要过去,世界各国和谐发展,使全球经济和自然环境来个大改观。南宋爱国诗人陆游有诗云:“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洲同。”而后,毛泽东主席仿陆放翁诗云:“人类今闻上太空,但悲不见五洲同。”他们都希望世界大同。这个“同”,笔者认为有两大含义:一是用一种适合于人类统一的思想,把人类共同统一在一个大家园中;二是把不同思想、信仰、种族的人类,共同生活在一起,同舟共济,同甘共苦,形成一个五彩缤纷的共同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