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立冬之后话食疗 立冬(在11月7~8日)表示进入冬季,冬季分为初冬与隆冬两个时段。初冬,日平均气温由10℃逐渐下降到6℃。人们已经开始着初冬装,落叶树已早早意识到冬季的到来,叶黄素、胡萝卜素开始大显神通,树叶由绿转黄,有的变红,随着气温的继续下降,它们在瑟瑟的西北风中纷纷飘落,这就是“落叶对根的情谊”。再过2~3周就进入隆冬季节。隆冬,日平均气温由5℃~6℃逐渐下降到0℃以下,大地开始冰冻,可以见到“坐看青竹变琼枝”的景象。这时人们需要大热能的食物进补,以抵御寒邪;同时,冬令进补贮藏能量,使来年身体健康。中医所谓“冬不藏精,春必病温”。就是说冬季养精蓄锐,春天就少患病。在进补中有一个基本规则:“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神补”。即除了精神健康外,冬季食补非常重要。为何冬令食疗很重要,其理大致有如下几点:
(1)顺应自然,冬宜藏精:根据《内经》中“秋冬养阴”的基本养生原则,冬季宜滋补阴精为主。所谓阴精,就是指有形之物质,如肾精(阴)、肝血(阴)、肺阴(精)、心阴(血)、脾阴(精),即犹如人体的“燃烧之油”。在四季中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冬季要贮备一些物质,以备来年的需要,所以冬季从顺应自然的角度,要进补一定的营养物质,这主要是食物,用食物来强身健体和治病疗疾,这就是食疗的作用,也就是冬季食疗的意义。
(2)冬为收藏,食源丰富:秋冬季是收获和贮藏的季节。许多植物从春天开花到夏季的繁华,目的是到秋冬季结果成熟。动物也是这样,春天交配繁殖,经过夏秋季的饲养,到秋冬季的成熟,供人食用。所以冬季的食物,营养特别丰富而且完备,无论植物、动物都已完全成熟,所以每到冬季,食物比其他季节丰富而质量好,这些高质量的食物可供我们食用和治病。如很多坚果,都在冬季成熟而供人们食疗,如核桃、银杏、花生、栗子等,其他季节即使有也不成熟,不能食疗。
(3)气温下降,不易变质:冬季气温大都在10℃以下,一般冷到0℃或0℃以下,有的达到——10℃~20℃,甚至更冷。在这种情况下许多微生物不能生长繁殖,所以食物不易受细菌感染而变质或腐败,这时用食疗治病保健就安全有效。因此,冬季食疗是最佳时机,如冬令膏方的制作其中除大量的滋补药外,还有许多有补养作用的食物,如桂圆肉、芝麻粉、核桃仁、冰糖,这些物质在春、夏、秋季的常温下,常常霉变或腐败,或不易成膏,只有冬季才能保持其原来质量,也能冻结成膏。
(4)药食兼顾,防治结合:食物和药物没有绝对的分界线,有许多食物本身就是中药,药物可以治病,食物选择得当同样可以治病。所谓“药食同源”和“寓医于食”。冬季是一年中最后的季节,经过春、夏、秋季的漫长劳作,冬季是应该修正的时候了,需要药食补养,同时冬季又是食源丰富的季节,故进行适时的食疗进补是养生保健的好办法。冬季由于长期劳作的消耗,有的又有慢性疾病,所以冬季是防病治病的好季节,为此冬季的食疗保养显得十分必要。如某些肺气肿病人,中医辨证多为肾不纳气之证,冬季补肾是最佳时机,在食疗中用乌龟炖核桃仁,或鹿肉炖鸭子或冬虫夏草炖老鸭等,都是很好又很有效的食疗方,在民间广为流传。所以,在冬季选择药食兼优的食物,配合滋补强壮剂来防治疾病的食疗方法值得推广和运用。
(5)老幼皆宜,全家调养:食疗的优点之一是把“良药苦口”,变成“良药可口”;把“难以入口”,变成“爱不释手”。许多小孩不愿意服中药,其中主要原因是“苦”,苦难入口;许多老年人不愿意服中药,其中原因是“弱”,胃弱不任苦药。若用食疗方法,就改变了以上的困惑。如脾虚贫血,四肢乏力,精神疲惫,用中药治疗,即使是十全大补汤,入口也带苦味,而改用莲藕炖大枣、桂圆冲鸡蛋、山药糯米百合粥、花生(带衣)赤豆粥,不仅能改善贫血症状,而服用美味可口,健脾和胃,老幼皆宜,全家可以调养。
食疗,在冬季又如何操作?选择何种食物?这里大有学问,必须用科学知识与传统经验相结合进行冬季调养。
①选定时间,不可误时。冬季食疗多以滋补为主,如冬令膏方之类,一般需在入冬之日为宜,即立冬之日起,立冬在11月8日或7日,农历在十月节。有的在入秋就开始进行食补,但宜在秋分之后为宜,即深秋季节,10月,农历九月节。在这里一定要看气温的高低,气温一定要低,以作为进补的时间,一般气温在18℃以下,可以考虑食疗,最佳为0℃左右为宜。其实,最好的食疗进补,应该天气越冷越好,常选择冬至节前后为最佳时间,不可误时。有的人不注意时令节气,当自己感到有乏力等症状时,才想到要食疗进补,来问医生,但时间已过立春,这时不宜进补了,要在冬季进补,千万不能忘掉节气。人与植物一样,是世界上有生命的东西,受节气的影响很大。如种晚稻,立秋后种的晚稻是没有收成的,这一点许多老农都知道,所以种晚稻一定要赶在立秋之前。人也一样,冬至服别直参(进口朝鲜参)有补气扶正的作用,而到立春服之,就会上火,出现烦躁,甚至鼻出血。
②选材精良,严防假冒。食疗的选材非常重要,直接关系到疗效和健康的大问题。严防假冒伪劣的食料与药料进补。当今社会上都会出现假冒伪劣产品,如冬虫夏草,其假冒的冬虫夏草可以以假乱真,有用淀粉类精工细作的、有以泽兰地下茎制作的。同时,在冬虫夏草中插入竹木干、掺入泥沙、缠上金属丝等,这些奸商们无所不用其极。为了防止假冒伪劣产品进入我们的食疗方中,选材一定要精良。为此,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不要贪便宜,往往许多假冒伪劣产品以价格便宜为诱惑,使你动心。二是要到正规的商店或专卖店去买,即使发现假冒伪劣产品,也可以投诉有据,不至于出现无处投诉的境地。三是在买之前要咨询有关中药师和中医师,不要买了之后,付了钱后,再请人鉴定真假。四是不买地摊货,可以告诉你,凡地摊货都没有好东西,况且是药材,尤其是贵重药材,凡贵重价高的东西都会有人造假。
③精工炮制,继承传统。食疗虽然是食物但作为治疗疾病,就要像药物那样进行精工炮制,与普通的食物有所不同,有的要炒过、煨过,有的要进行特殊的加工,如莲子如用于健脾补血,必须带皮去心;花生如用于止血升血小板,要用带皮的花生,并不宜炒吃,应该煮熟吃。炮制原是中药饮片的精加工,如熟地黄,由地黄九蒸九晒后制成;何首乌必须蒸熟后再炒制成制何首乌,否则生何首乌食之会引起腹泻。食物虽没有像中药那样炮制,但为了提高冬季进补的食疗作用,也必须精工炮制,继承传统的食疗经验。所谓传统的经验,就是流传在民间或中医药师的食疗应用经验,如11月之后的河蟹是菊黄蟹肥,小儿食用能助长生长发育(用200克左右的雄蟹清蒸食用)。但必须注意不能同时食柿子,以防止不良反应(胃柿石之类)。
④科学营养,注意平衡。科学营养,就是现代所谓的营养元素,包括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微量元素、无机盐、纤维素及水等物质。这些营养素是人体所不可缺少的东西,一旦缺乏,就会发生病变,如维生素C缺乏,会出现坏血病,牙龈会出血;缺少硒元素,人体要提早衰退;缺乏锌,小儿发育不良,毛发枯黄;人体纤维素摄入过少,容易发生便秘,出现面疮等。但在科学营养中,要注意“科学”二字,其精髓是“注意平衡”。不能缺乏营养,但也要注意“过犹不及”,有的父母为了使儿子健康成长,盲目补钙,过量服用维生素AD丸,造成中毒;有的不管小孩的消化吸收功能,大量的所谓营养补品填鸭式的进食,结果造成消化不良,从而损伤了脾胃功能,适得其反。
⑤辨证施补,量体裁衣。人是在变化的,随着病因、体质、气候、地域、季节等因素的变化,一种病可能出现不同的症状和证候,不同的病可能出现相同的症状和证候。根据不同的病情需要分别配制食疗方案,这就是辨证施补的原则。辨证施补一般两种情况:一是同病异补;二是异病同补。同病异补是指相同的疾病,因证不同,而进行不同的食疗补养,称为同病异补。如同是胃脘痛,有的因脾胃气虚,疼痛绵绵,喜按喜热,可用黄芪大枣粥;若胃阴不足,疼痛灼热,口干舌燥,可用芦根薏苡仁粥。异病同补是指不同的疾病,证候相同,而釆用相同的食疗补养,称为异病同补。如久泻、脱肛、子宫下垂、胃下垂等,虽为不同的病症,但均因脾气下陷,中气不足的证候,均可用补气升阳的食疗方药,如参芪粥、归芪鸡、虫草鸭,还可用黄芪大枣山药粥、莲子百合羹等。
在辨证施补中,还要根据不同的年龄、性别、体质的变化、地域的不同,进行针对性的处理,这就是量体裁衣的辨证过程,如同样是阴虚血亏证,女性多用阿胶配大枣之属;男子多用龟版胶配龙眼肉之类。
2.天寒地冻说冬泳 冬泳不是所有人都适宜的,也不是一种简单的运动,它需要有长期锻炼的过程和一定的身体素质。但冬泳对健身非常有利,尤其长期冬泳的人,身体都十分健康,很少感冒,有的通过长年累月的游泳,战胜了许多慢性疾病。笔者曾见到一位2型糖尿病患者,离休之后,每天坚持游泳,现在血糖一直正常。2009年10月见到一位76岁的老年人(系部队离休高干),身体健康,从北京来到绍兴,沿途游览上海、杭州各地,无需人陪伴,步履轻快。自说每年身体检查,没有任何疾病,并告知一年四季坚持游泳,做到每天游2000米。他矍铄有神,轻劲多力,身材小巧,喜欢吃绍兴的干菜毗猪肉。
冬泳,泛指冬季的游泳运动。它包括室内游泳与室外游泳。室内游泳,即室内游泳池里进行游泳,有专门的游泳场馆,内有较好的设施,并保持一定的恒定温度,一般保持22℃以上的室温和水温,所以适合于老年人,以及室外游泳因温度太低而不能适应者游泳。室外游泳,是在冬季在天然的江河湖海中游泳,入冬之后气温在10℃以下,甚至在冰天雪地,温度在0℃以下进行游泳,有的在——20℃~——30℃也照样下水,耐寒性很强,这些冬泳爱好者全国组织成冬泳团队在各地畅游。在室外大自然中的冬泳是锻炼身体的最佳方法,但非一日之功可以做到的。
在“夏季节令·应时保健”中有“游泳与健康,安全为第一”有关游泳的专篇介绍,这里主要谈谈冬泳的保健养生问题。
(1)循序渐进,从小锻炼:冬泳应该循序渐进,从小锻炼,才能慢慢适应。新闻媒体报道,有一位冬泳老人,为了培育儿童的游泳水平,釆取从出生之后才6~7个月的孙女儿作为培育标本,不加任何训练,套上一个救生圈,直接投入浴缸中让其自己划水的方法,小孩几次之后能自己游泳了。后有人采访他,他说:“许多动物天生就会游泳,无人调教,人也一样。而且人在母体中,在胞宫的羊水中已能自由浮动,这犹如在水中游泳一样,所以可以说小孩天生会游泳。”由此可见,从小进行游泳锻炼,人人皆宜,作为父母或长辈要重视小孩的游泳训练,使他(她)们从小学会游泳,一年四季进行游泳锻炼,这样冬泳就成为儿童们的必修课,也是建立一支冬泳队伍必须从小抓起的道理。
(2)提高素质,耐寒锻炼:冬季的游泳,必须要具备一定的身体素质,其中最重要的是耐寒训练,在严冬季节,冰天雪地的时候,照样能够下水游泳。从小锻炼是最主要的,但往往是许多中、青年及老年人,要冬泳必须进行一段时间的耐寒锻炼。一般的方法如下:一是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参加各类体育活动,使自身素质有一个全面的、耐受力强的、经得起各种恶劣气候考验的身体,犹如登山运动员一样的体质。二是增加营养,有一定的能量贮备。保证运动时的能量供应,这主要要摄入较多较精细的蛋白质和糖类及脂肪,但脂肪要适量。人体要显得壮实,有一定的皮下脂肪层,这样也能起到保温作用,也能有足够的能量贮存。三是一定的意志磨炼,坚持不懈。冬泳的耐寒锻炼,往往从洗冷水脸、冷水澡、冷水擦身等开始,在冬季这样做会很不适应,甚至会感到难以承受,出现皮肤疼痛、颤抖等,这就要坚持不懈,几次或几十次之后会慢慢适应,不能见难而退。但真正无法承受的也不能勉强,以致对身体的损害,需量力而行。
(3)室内冬泳,长年可游:冬季的室内游泳,严格地说不能称作冬泳。但因此在冬季游泳,而且与夏季的游泳比较言之,室外气温很低,室内游泳池中的水温,也比其他季节要低,一般在22℃左右,所以也可以说冬泳。同时,也是一种游泳运动,因为值得提倡室内冬泳,这样做到长年游泳,无疑对身体健康有很大的帮助。室内冬泳,对老年人及相对体质较弱的人是一种冬季运动,它能全身得到充分活动,肺活量、心脏的功能,血液循环都能得到较好的改善。而且安全性高,气候变化少,气温、水温恒定,清洁卫生,基本上适合所有人群的游泳,并可以每天及全年游泳。
(4)老弱病残,谨慎冬泳:在20世纪90年代,一次环城河冬泳比赛时,我们去做医务工作,以保护参赛者的健康,防止意外。当时气温15℃左右,天气晴朗,也少风。其中一位65岁的冬泳老人(原是搬运工人退休),突然在脱掉上衣时出现全身发抖,唇舌紫绀……即给予保暖处理,并检查心脏,心跳很缓而弱,即令停止下水,急送医院。后诊断患有高血压、冠心病。所以,老弱病残者要谨慎冬泳,原则上不宜参加冬泳。但在媒体上也有报道,尤其是残疾青年,他(她)有坚强的毅力和意志,也在冬泳比赛中大显身手。如残疾人运动会中的冬泳比赛可见一斑。但老、弱、病者,一般不宜冬泳,尤其是室外冬泳。如冬季要游泳,可去室内游泳馆进行冬泳活动。
(5)注意安全,防止意外:注意安全,防止意外,在冬泳中更为重要。因为冬季气温低,气候恶劣,风大浪急,所以,存在许多危险因素,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必须引起重视。最主要的是量力而行,其次关注气温变化,做好各种安全措施,如救护工作、安全设备、及时观察群体情况,一旦发生意外,要能马上拉得出,做到救护到现场。
3.小雪大雪与健康 小雪、大雪在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分别为农历十月中与十一月节。冬季西伯利亚的寒潮袭击,是对人们健康影响最大的不正之气,每年冬季有4~5次。寒潮一到气温骤降,往往一下子能下降10℃以上,大风和冰冻不仅给农作物和人们的生活带来一定的危害,更严重的是许多疾病因寒潮到来而不请自到,主要是两大系统的疾病:一是呼吸系统的病症;二是心脑血管疾病。它常常侵犯老年人和小孩及身体羸弱者。
第一次寒潮常在霜降前后,即10月上旬至11月中、下旬,农历九月节与十月节之间。这次寒潮相对弱一些。第二次寒潮即在小雪与大雪之间,这股寒潮常常引起冬季呼吸系统与心脑血管病的发生,所以与人们的健康关系密切。如何在小雪、大雪这两个节气变化时做好防治工作,现分述如下:
(1)呼吸系统疾病
①风寒感冒。风寒感冒,是外感风寒引起的感冒,以发热恶寒为基本特点。常见头痛身热,无汗或自汗,鼻塞流涕,或兼咳嗽,脉浮紧,舌淡苔薄白。治宜辛温解表。常用杏苏散(《温病条辨》):杏仁10克,苏叶10克,前胡8克,枳壳8克,姜半夏10克,茯苓10克,陈皮5克,桔梗5克,甘草5克,生姜6克,大枣15克。若风寒甚,恶寒怕冷,加麻黄10克,桂枝10克,或荆芥8克,防风6克。也可用生姜红糖茶(生姜10克,红糖15克开水冲泡,趁热饮服,盖被微微出汗为度)解表散寒,或紫苏红糖茶也可,方法同前。若风寒化热入里,宜用清热解表之品,如加金银花15克,连翘10克。若发热甚者,可加石膏30克,柴胡10克。
②上呼吸道感染。上呼吸道感染,其实多从风寒感冒转化而来,又称为时行感冒,发热重,有传染性。表现风热感冒症状,发热重怕冷轻,口干欲饮,咽喉肿痛,咳嗽痰黄,脉浮数,舌红苔黄。治宜清热解毒,辛凉解表。常用银翘散(《温病条辨》):金银花30克,连翘15克,荆芥5克,薄荷6克,桔梗5克,竹叶10克,牛蒡子10克,芦根30克,甘草5克。若咳嗽痰黄,加鱼腥草30克,山海螺15克,象贝10克,杏仁10克。气喘者,加麻黄10克,石膏45克,广地龙10克。
③急性支气管炎。上呼吸道感染后若治不得法,或误治、失治,往往出现急性支气管炎。表现为咳嗽多痰,痰黄而稠,口渴咽干,甚至气喘胸闷,脉数而滑,舌红苔干而燥色微黄。治宜清肺化痰,清热解毒。常用普济消毒饮(李东垣方):黄芩10克,黄连6克,连翘10克,板蓝根15克,马勃6克,玄参10克,薄荷5克,僵蚕10克,升麻10克,柴胡10克,桔梗5克,牛蒡子10克,陈皮5克,甘草5克。痰多而黏者,加胆星10克,天竺黄10克,浮海石30克。气急而喘者,加黄荆子10克,麻黄10克,地龙10克,白果10克。
④慢性支气管炎。急性支气管炎常转变为慢性支气管炎,一般病程在6个月以上,多称为慢性支气管炎。以咳嗽多痰,痰白而黏,胸闷气急,或动则气喘为基本症状。治宜清肺化痰,健脾利湿。常用六安煎(《景岳全书》):姜半夏10克,茯苓10克,陈皮6克,甘草5克,杏仁10克,白芥子10克。若肾虚气喘,动则喘甚,加沉香3克(冲),紫石英60克,补骨脂10克,核桃5枚。脾虚湿滞,痰多而稀者,加苍术10克,薏苡仁30克,象贝10克,鹅管石30克。慢性支气管炎饮食调理很重要,在冬季多吃萝卜,如饭焐萝卜。饮食宜清淡,做到少盐、少油、少糖,少吃海鲜、鱼腥、发物等。
⑤支气管哮喘。支气管哮喘是一种顽固性宿疾,常因体质虚弱,肺有伏痰,阻塞气道所致。常见咳嗽气喘,喉中哮鸣,痰白而稀,胸闷气塞,不能平卧为基本症状。治宜标本兼治,即发时治肺(治标),平时治肾(固本)。治肺,应宣肺豁痰,利气平喘,发时用小青龙汤(《伤寒论》):麻黄10克,细辛3克,白芍10克,五味子6克,桂枝10克,干姜5克,甘草5克,姜半夏10克。若气喘不能平卧者,加葶苈子10(包),桑白皮30克,沉香3克(冲)。痰多气塞者,加青礞石30克,浮海石30克,鲜竹沥30毫升。治肾,应补肾纳气,调补阴阳,平时用都气丸(《医宗已任编》):六味地黄丸加五味子。若肾阴虚,用六味地黄丸加龟版;若肾阳虚,用肾气丸(六味地黄丸加肉桂)加附子。
⑥肺气肿。肺气肿是由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肺系疾病逐渐引起细支气管狹窄,致使其以下的支气管、肺包囊及肺泡过度充气而破裂所形成,因呼气期气道不畅,所以又称阻塞性肺气肿。其临床特点,主要是呼吸困难,动则气喘,胸闷气急,甚至出现桶状胸,唇舌紫绀,出现缺氧状态,脉沉细无力,舌淡瘀或紫绀。治宜补肾纳气,祛痰化瘀。常用皱肺丸(《证治准绳》):款冬花10克,紫菀10克,百部12克,贝母10克,知母8克,秦艽10克,阿胶10克(烊冲),杏仁10克,糯米30克。也可用人参蛤蚧汤(《卫生宝鉴》):人参6克(用进口朝鲜参),蛤蚧30克,杏仁10克,茯苓10克,贝母10克,桑白皮30克,知母10克,甘草5克。在临床上在上述两方中可加活血化瘀之品,如丹参、当归、水蛭、红花、桃仁。
(2)心脑血管疾病
①高血压。高血压病在夏季一般比较安全,进入冬季之后,尤其在小雪与大雪寒潮袭击时,往往血压会升高,所以随时随地注意血压的高低,是冬季不可忽视的问题。在冬季患有高血压的人群,必须做到定期测量血压,正常人的血压为收缩压小于18.7千帕(140毫米汞柱),舒张压小于12千帕(90毫米汞柱)。世界卫生组织提出,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为:收缩压大于18.7千帕,即140毫米汞柱,舒张压大于12千帕,即90毫米汞柱。防治高血压应做好以下几点:一是注意劳逸结合,生活要有规律,保持乐观心态,适当参加运动,低脂、低盐、低糖饮食,减肥,戒烟酒,尤其烈性酒。二是不要忘记服降压药及有关高血压病的辅助治疗药物,如降脂、维护血管药等。三是老年人要经常测量血压,最好家庭自备血压计。也可服用中药平肝阳、清肝火、化痰瘀的中药,如甘菊、夏枯草、决明子、苦丁茶、钩藤,泡茶代饮;或用明天麻、羚羊角、珍珠粉等服用。四是素有高血压患者,一旦中风,如口眼斜,语言不清,甚至昏迷不醒等,家人要保持镇静,马上打120救助,争取时间,送医院抢救。
②冠心病。冠心病,全称为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造成血管管腔狭窄或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引起的心脏病,故也称缺血性心脏病。临床可有心电图改变,可见STT缺血性改变,可伴发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等,严重的可导致猝死。对冠心病的防治要认真对待,不可疏忽大意!缓解期,避免各种劳累和精神刺激,合理调节饮食(与上面高血压病防治基本一样);服用心血管医生给予的药物,不可自行服药或听信旁人服药,因为治疗心脏病的药物有一定针对性,即所谓靶性,用得不好也可能会出现危险。发作期,立即休息,输入氧气,马上给予急救药物,如救心丸、消心痛、心律平等平时常备身边的药物,并急送医院救治,或打120急救中心救助。
③脑出血。脑出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的出血。其发病率和致残率、死亡率都很高。常以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为主要病因。发病突然,发病前常有血压高,头痛,头晕,呕吐,继则出现昏迷等神经系统症状,多有脑膜刺激征,若不积极抢救,常导致死亡;若病情缓解,则多出现偏瘫、偏身感觉减退、偏盲的三偏症。对脑出血的防治与前述的冠心病一样,要突出“争分夺秒”地进行抢救,争取时间,就是争取生命,但也不能手忙脚乱,或手足无措;尽量保持安静,避免搬动,防止继续出血;加强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等救助措施;调整血压,使用必要的降压药,降低颅内压,使用止血药;必要时进行开颅手术治疗,以清除脑中血肿,手术前必须做脑CT定位,决定手术治疗,必须尽快进行,不能延误时间;手术或经多管齐下的治疗后,出现半身不遂,或语言障碍等恢复治疗期,可配合中医药辨证论治,也可配合针灸推拿及各种理疗,也可使用民间中草药治疗。在治疗中护理是非常重要的,防止压疮(褥疮)的发生是很重要的一关,许多患者经抢救后保住了生命,但最后因护理不当,发生压疮久治不愈,继发感染而死亡。
④脑血栓形成。脑血栓形成,多因脑部动脉粥样壁病变而导致血栓形成,使脑部供血不足,出现缺血性坏死。临床上多见于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患者,常发生在睡眠中,主要表现为半身不遂。脑CT检查可明确诊断。脑血栓形成的致残率很高,主要是偏瘫。致死率相对比脑出血要低。在防治上,一进行病原性治疗,追本溯源,积极治疗原发病,如高血脂引起的要降脂,高血压要降压,高血糖要降糖。二对症治疗,如抗凝治疗,溶栓治疗,脑代谢活化药,钙通道阻滞药,高压氧舱治疗等。同时,用中医药治疗也很有效,如用活血化瘀配合治痰祛浊的痰瘀同治疗法,用补阳还五汤(清代王清任《医林改错》:黄芪、当归、川芎、赤芍、桃仁、红花、地龙)配合导痰汤(制胆南星、姜半夏、茯苓、陈皮、甘草)。笔者1979年创《痰瘀相关论》之后,对疑难杂症的治疗开拓了思路,其中在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方面,订出了痰瘀同治方:丹参、川芎、桃仁、红花、三七、地龙、水蛭(化瘀),石菖蒲、天竺黄、胆南星、川贝、全瓜蒌、莱菔子、陈皮(治痰)。随证加减,辨证论治收到满意疗效。
4.冬至为何吃馄饨 冬至,又称冬节,或冬至节。古时冬至视为“亚岁”,有“冬至大如年”之说,为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重要节气。民谚有“冬至馄饨夏至面”之说。为何冬至吃馄饨?这里有何趣闻和节事,对保健养生有何意义?现作简介,以增加节日的情趣。
馄饨是一种小吃,也是北方最常见的食品,其实它与饺子是同一类食品,在古时是同一码事,后来人们对食品的加工越做越细,花样不断更新,于是出现了馄饨与饺子的区别。它们都是面食制品,北方多吃饺子,而把饺子作过年过节的一种食品,有的地方作为地方小吃,其形式和花样繁多,如常见的有水饺和烤饺。在南方多吃馄饨,是日常小吃,主要用汤水煮沸即吃的一种面食制品,它花样也很多,味道鲜美,常用肉馅。馄饨与饺子虽为同类品种,但也有区别,主要的区别有3点。一是饺子的面皮比馄饨厚,约是馄饨的2~3倍。二是馄饨以肉馅为主,很少用其他馅料,而饺子有各种馅料,不仅肉类,也有蔬果类等。三是馄饨常作为副食品食用,很少作为主食,但饺子可是北方地区的主食,而且是上等主食,又是过节的食品。
馄饨,原取“混沌”的谐音,古时开天辟地之前,为“混沌”世界,如像一个未孵化前的鸡蛋,为混沌状态,一旦小鸡出来就出现了另一个世界。曹植在《七启》中有“夫太极之初,浑沌未开”。这里的“浑沌”即“混沌”。因为馄饨为食品,所以后来出现了一个今天的“食”字旁的“馄饨”。这里说明馄饨是一种高等、崇拜的食品。因为,冬至人们习惯称为过小年。每到冬至人们都要做些好吃的东西祭祀祖先,以告慰一年里的保佑。宋代《梦梁录》中记载,“冬至岁节,士庶所重,如馈送节仪,及举杯相庆,祭享宗烟,加于常节”。在《东京梦华录》中也说:“京师最重此节,虽至贫者,一年之间,积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衣,备办饮食,享祀先祖。”说明自古以来,人们把冬至当作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上至达官贵人,下至平民百姓,都要祭祀祖先,而常以吃馄饨为主要的节日食品,以区别于吃饺子。又说,馄饨小,面条长,以示日照长短。因冬至前日短夜长,夏至前日长夜短,故曰:“冬至馄钝夏至面。”
馄饨,在南方非常普通又普遍的麦制食品,它也是一种保健食品,非常适合老年人与小孩及体弱者食用。
(1)制作简单:精细麦粉加水及少量盐,反复搅拌,然后用手揉搓,再用擀面杖压制成极薄的面片,成面片之后切成5~6厘米正方的面片,然后包上鲜肉馅,即成一只馄饨。
(2)食用方便:把水烧开后,在沸腾的时候,迅速将包好的馄饨投入沸水中,待馄饨浮起,立即盛入有汤料的碗中,即可食用。
(3)注意事项:①在沸水中不能过长,馄饨一浮起,馅料一熟,一定要迅速捞起,否则易碎而稀烂,不能完整入口,味道也就逊色。②馅料一定要现做现用,馅料新鲜,则新鲜美味,一般以纯精的鲜肉(猪瘦肉)为料,加入少量盐,其他调味品一般不加(姜、葱之类),每只馄饨馅料3~5克,不能太大,否则不易熟。③一起锅,盛入碗后趁热食用,冷了或时间长了,馄饨糊了,不可口了。所以,过去街头巷尾挑着馄饨担,卖馄饨的小商贩们,挑着烧着的小灶热气腾腾,一边叫一边卖,或敲击竹筒,召唤顾客买,而老年人或小孩,即付钱后,站着或坐着,卖馄饨者,即刻现烧现卖。④需备汤料,一般碗内放的汤料有小葱、紫菜、小虾皮、精盐、味精等,可任选1~2种,或全部都可。若喜好辣椒、胡椒之类也可。放入汤料后,即可把沸点的馄饨连汤水一起盛入碗中,即可让顾客食用了。
(4)保健应用:①适合老幼病弱者食用。上面介绍的是最常见、最简单的馄饨做法和食法。这种馄饨,俗称小馄饨。还有一种大馄饨,形如饺子,但做法不同。大馄饨皮子比小馄饨厚1倍,馅料要大好几倍,如浙江湖州的大馄饨是较著名的一种。但常说的馄饨是指小馄饨,外面是薄的面皮,俗称皮子,内是鲜肉馅,再加汤料。这样的制作、调配,非常适合老弱病人及儿童服食。因为它味鲜美,易消化,量不多。还有一些老年病人,多喜欢用小馄饨作点心,不至于食不消化,有的只吃面皮子和汤,不吃肉馅,这样更有助于消化吸收。②增减食用极易消化。素来脾胃功能失调、消化吸收不良的脾胃疾病,如胃下垂、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慢性结肠炎等,可以食用小馄饨。同时,可以增减只数,可以减少馅料,或不吃馅料,也可改变汤料的内容物。③自己制作安全卫生。目前市场上可以买到馄饨皮子,一般可以不要自己制作,鲜肉馅市场上也可买到,自己制作又十分方便,所以很安全卫生,尤其小儿、老年人食用容易又简单,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小儿断奶之后,家人常用小馄饨给小孩补充主食。老年人在上午10时或下午3时,作为点心。
从馄饨的产生到现在,人们把它当作保健食品来用,说明这是自从盘古开天地之后的一种美食,从混沌世界变成开天辟地的清晰世界,这是一种突变,用今天科学的话说,是宇宙爆炸的结果。所以,不要小看这小小的馄饨,尤其在冬季严寒季节里,吃一碗热气腾腾的小小馄饨,一定会感到非常舒畅。它是冬季美味、保健、新鲜的小吃。
5.冬至之日防病变 冬至在12月22日或23日,农历为十一月中。冬至人们为何这样重视,因为它为冬之末,为至阴之时,即阴气最盛之时,同时又是阳气开始升发之时,所以有谓“冬至一阳生,夏至一阴生”之说。正是因为这阴阳的交替,季节的突变,给人的健康带来很大的影响。民间谚语:“重病难过冬至节,过了冬至可过年。”所以民间流传“冬季是老年人的关口”。其实是疾病的关口。这时容易出现疾病由轻变重、由重致亡。所以,冬至之日防病变。
冬至这天开始数九,民间叫“交九”,冬季开始,转为隆冬数九之际,冬至后一个月内便是一年中最冷的“三九”时节。民谣曰:“三九三,冻破砖”,“三九四九冻死猫狗”。同时,寒潮袭击,再加上风雪交加的恶劣气候,人常因风寒之邪的侵袭,而使人体由无病发生疾病,由小病转化成大病,由轻病变化成重病。所以,冬至前后,凡病者要特别注意疾病的变化。如何防止疾病的变化,主要做好以下几点:
(1)注意气温的变化,尤其是寒潮的到来:冬季的寒潮袭击,气象部门应有预报,因此凡有病者,必须随时随地留意气候的剧变,及时做好防寒保暖的工作。尤其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等呼吸系统疾病,它们对寒潮非常敏感,在冬至前后又是寒潮频发时期,所以要特别注意。其次是心脑血管病,由于冬至前后气温日日下降,人体的外周循环受寒冷刺激毛细血管收缩,造成血压升高,所以稍不注意会导致中风,如脑出血、脑梗死、冠心病患者会出现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等。有的病人,因寒冷可随时发生胃痛;脾虚者,可因胃肠道受寒导致腹泻等。所以冬至前后,对这些因寒而发病的人一定要注意气温的变化。
(2)冬至前后的变化,尤其是冬至这一天:冬至这一天,不要认为无所谓,这是阴阳交替,节气交接的时刻,整个天体的变化是很大的,它包括气温、物候、动物、植物、地表变化、地下层变化、宇宙空间的变化等。所以这些变化,人一时难以适应,尤其是病人,“病人者不平也”、“平则不病,不病则平”。在自然变化过程中,是由平衡到不平衡,由不平衡到平衡的循环往复的变化,而冬至这一天的变化更为急骤和剧烈,因此要特别注意这一天疾病及人体生理和病理的变化。每个节气的时间准确到分,如2009年的冬至为农历11月22日01:47,公历12月22日。所以要这样精确,目的是节气有明显的时间性。
(3)轻病人不要外出,重病整天日夜观察:节气的变化,影响人体各方面的变化。在大自然中气候的变化多端,如六气(风、寒、暑、湿、燥、火)的变化,正常的变化我们称为六气,太过或不及称为六淫。六淫就要侵犯人体,如冬季应寒而反暖,称为不及;而若严寒不解,天冰地圻,封冻日久,此为太过。在冬季的冬至节气,本是寒气当令,而又是最冷的时节,故体弱多病之人,一般轻病人最好不要外出,以避外邪。而重病在身者,由于冬至寒邪较盛,易伤阳气,人以阳气为本,“有阳气则生,无阳气则死”。而重危病人,最易伤阳,所以一定要做好整天日夜观察病人和病情的变化,最少要做到冬至前后观察7~10天。家有老年人或有患病的,家人必须要注意这个节气对疾病的影响。
(4)注意24小时变化,旦慧昼安夕加夜甚:24小时的整天日夜变化规律,《内经》早有明言:“旦慧,昼安,夕加,夜甚。”8个字的意思是:旦慧,早晨一般病情稳定,自身感觉良好;昼安,白昼病情变化不大,比较安和;夕加,在夕阳西下之时,病会加重;夜甚,在夜半时分,一般在夜间24时之后,至凌晨3~4时之前,病会急剧加重,这时一些重危病人往往要进行抢救。所以,重病死亡多发生在此时,人不能离步,严密注意观察,及时做好一切的抢救准备。临床观察也证明了这个事实。
(5)注意生命体征,呼吸脉搏血压的变化:在冬季的冬至节气中,对重危病人的严密观察和积极救助,是减少死亡率的重要工作。如何来观察和检查,尤其在“夕加,夜甚”时的护理工作非常重要,一般注意的生命体征是呼吸、脉搏、血压三方面的变化。可以通过我们的中医诊断方法与西医的现代检测仪器进行分析检测。中医四诊:望、问、闻、切。望诊,主要是面色与眼神;问诊,通过家人了解病情严重程度;闻诊,有否特殊气味;切诊,主要是脉搏的情况,以了解心脏的盛衰。现代检查,主要有血压计、心电图机和脉搏描述机,以及其相关检测仪器,如B超、CT摄片等。
6.九九消寒谈锻炼“九九”,为从冬至节开始数九,依次为每九天为一九,直到惊蛰前2天九九结束,共成时81天。数九的气候特点,各地有生动的描述,如华北地区的《九九歌》中记载:“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这首《九九歌》把每“一九”的物候特点、气温的变化作了生动扼要的概括。除闰年外,“九九”的始末日期是不变的。“消寒”,消为消遣、休闲娱乐之意。消寒,也就是,旧时数九记录九九天气变化的一种习俗。因为记录的方法多种多样,生动活泼,带有娱乐性,极为有趣,又在寒冬,所以出现了消寒图、消寒画、消寒句、消寒对联等。在《帝京景物略》中记载,“冬至日人家画素梅一枝,为瓣八十有一,日染一瓣,瓣尽而九九出,则春深矣”。这就是消寒图。每天在梅花上染上一瓣,红梅染尽则九九八十一天到。九九消寒句,是取9个字,每字皆9画,组成一个句子,每日划一笔,9天填成一字,81天全部填成一句话,即九九出,如“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九九消寒对联,其方法与上消寒句相似,不同的是每天在上、下联上各划一笔,消寒对联的组成也是每个字9画,上下联各9个字,要求对仗工整,所以比消寒句要难得多,但能提高大家的兴趣。这些活动不仅带有很好的娱乐性,而且能开发人的智力,提高文化的素养,是值得提倡的冬季休闲娱乐活动。冬季除了这些消遣的、带有情趣的消寒活动外,冬季的锻炼也是不可忽视的保健活动。
冬季的锻炼与冰雪密切相关。有谓“夏练三伏,冬练三九”。三九起于1月9日,四九为1月18日,为二十四节气小寒与大寒之间,气温均在——4℃~5℃,民谚云:“三九三,冻破砖。”在这样严冬季节正是锻炼的最佳时机,所以冬要练三九。而这时冰天雪地,又是滑雪活动的难得之际。冬季滑雪与春天的踏青、夏季的游泳、秋天的登高为四季节令性群众体育活动。
滑雪,在北方千里冰封,万里雪飘,银装素裹世界里,人们纷纷云集冰场,在那晶莹剔透、明亮如镜的冰面上翩翩起舞,或飞翔如鹰,或电驰急奔,或打冰球……冰雪给人们带来快乐、健康、美丽,这就是冰雪运动,是冬季锻炼身体的最佳运动。滑冰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在《宋史·礼志》记载,“幸后苑观花,作冰嬉”。冰嬉,即冰上运动。说明宋代已经有了单独的冰上运动,到明代出现了“冰床”,到了清代冰上运动非常盛行,在《京帝岁时纪胜》中说:“积雪残云,景更如画,冰上擦滑者,所着之履皆有铁齿,流行冰上,如星驰电掣,争先夺标取胜,名曰溜冰。”在《燕京岁时记》中更有进一步的描写:“技之巧者,如蜻蜓点水,紫燕穿波,殊可观也。”当时不仅有速度滑冰、花样滑冰,还有其他冰上运动,如冰上抛球、冰上蹴鞠、冰上摔跤等。可见古时滑冰运动的技巧相当高超了,如速度滑冰方面,已经有扁弯子式、大外刃式、跑冰式等多种名目。清代还有专门的管理局——冰鞵处。它是管理滑冰事宜的政府部门,负责军队的冰上训练和宫廷每年一度的北海八旗军队的冰上表演活动。据记载,北海的漪澜堂,就是乾隆皇帝和慈禧太后观摩八旗军表演冰上比赛的地方。当时的冰上比赛规模很大,每次参加的人数多达1600多人,分成红黄两队,冰场上设有彩门,1000多滑冰能手游龙而过,极为壮观。花样滑冰式样繁多,如童子拜观音、猿猴献桃、醉卧春、凤凰展翅、鹞子盘云、朝天蹬等各种花样。还有双人飞、双人蝶花舞等舞蹈表演。
滑冰运动,对人体保健作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①培养勇敢顽强的精神。滑冰运动是一种高难度、高消耗的运动,人体需承受很大的艰苦训练。它不是一般的运动,不能一次就会,需多次反复的学习和锻炼,才能健步如飞,才能做出各式各样的技巧动作,有的一练就是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如北京有一对张氏兄弟,两人密切配合用各种步法和舞姿表演冰上舞蹈,与世界上第一个把舞蹈与滑冰结合在一起的美国冰上芭蕾舞大师杰克逊·海因斯在时间上是一致的。这对兄弟所以取得如此成绩,非一日之功,是艰苦卓绝锻炼的结果。所以,滑冰运动能培养勇敢顽强的精神,造就一代精英。②提高自身的耐寒能力。在冰天雪地的世界里,如雄鹰展翅地飞翔,没有一定的耐寒力是不可能的。它主要表现在动作的轻松、快捷,丝毫没有拖泥带水的感受,全身如赤裸的包裹一层的运动装,这种运动服装,虽也有一定的保暖作用,但比普通的冬装要差得多,所以需承受零下十几度,甚至几十度的气温,必须要有很强的耐寒力。通过长期的训练或锻炼,他(她)们的肌肉发达,脏腑功能增强,阳气旺盛,阴气内敛,所以耐寒力强了。③全面增强机体的功能。滑冰运动是全身运动,在与寒冷的抗争中,全面增强了机体的功能。主要是心、肺功能,并增强了腿、臂、腰、腹肌的力量及韧带的柔韧性,使各关节更加灵活。由于是大运动量的活动,所以心脏需大量的血液供给,这就促进了血液循环,增强了心脏的功能;同时,也需要大量的氧气消耗,为了供给足够的氧气,必须加速呼吸,从而提高了肺活量和肺的呼吸功能,在冬天的冰雪世界里,空气清新,所以对肺脏大有保养作用。心肺功能的增强,也使肾、肝等脏腑组织器官功能得到相应的增强。④加强人体的平衡能力。人穿上溜冰鞋后,体重支撑在仅1~3毫米的刀刃上,由于支撑点窄,滑行速度快,又不断变换身姿,这样必须有强大的神经系统的调节能力,使各肌肉群张力得到适当的分配,使平衡器官在万变姿势中,随时随地准确进行平衡调节,所以滑冰能加强人体的平衡能力。在调节人体平衡中,视觉分析器官和前庭分析器官等平衡器官得到充分锻炼,使人体更加灵活,反应更加敏捷,动作更加协调。有人曾对花样滑冰的运动员进行测试,让他们坐在转椅上急转500转,然后再测试体力和智力,结果这些受试者几乎与受试前没有多大的差别。而一般人,只要转50转就会发生强烈的反应,如呕吐、头晕、心惊、眼震颤等。由此可见,滑冰运动能使人体的平衡能力大大提高。
在滑冰场上风大天寒,同时又是高运动量、高难度的运动,所以在滑冰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做好运动前的准备:为了使冰上运动安全,使人体得到充分锻炼,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在运动前做好充分准备工作。①在运动前一定要进行热身运动,让关节、韧带、肌肉、神经等得到活动,消除因寒冷所致的僵硬状态,使血液循环更加畅通,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提高,使各部分预先进入工作状态,以保证冰上运动更好更顺利进行。特别是踝关节要活动得发热,足部活动自如后才能进场活动。②冰鞋的大小一定要适合自己的足形大小,不能过大过小。过小,影响足的血液循环,容易擦伤或冻伤双足;过大,会影响动作而发生扭伤。冰鞋的各部件一定要拧紧,防止松动或断裂等意外。③在运动前补充充足的营养,尤其是高热能的食物,如蛋白质、糖类、脂肪及水等。
(2)预先知道气候变化:“朔风卷地河水凝,新冰一片如砥平”的时候,才是使你尽情地领略滑冰的大好时机。若是暴风大雪,或寒风凛冽,刺骨难忍,或气温零下二十几度,这不是滑冰的时候。所以,为了使你的冰上运动有更多的安全感,得到充分自由的锻炼,应该了解天气的变化,多听气象预报,一天之中了解气温的变化及特殊气象现象,做到避开恶劣气候,选择好天气,有个好心情。
(3)了解冰层的厚薄度:在滑冰场上,尤其是野外天然的冰上运动,如江、河、湖、海等地滑冰,一定要了解冰层的厚薄,防止冰层的塌陷,发生意外事故。不要盲目,不顾一切地去滑冰。在滑冰时最好是结伴而行,不要一人运动,以便有事时可以相互照顾。
(4)有良好的体育道德:良好的体育道德,这是每一个运动项目都应做到的。在冰上运动中尤其显得突出,主要是防止故意伤害事故和故意撞击的不良行为的出现。有些青少年,不懂得体育道德,在冰上运动中为了表现自己的才能,有的为了与对方比高低,不顾一切撞击对方,造成伤害事故;有的还抢道滑行,不知避让,也会出现相互的损伤。所以,良好的体育道德是非常重要的。
7.小寒大寒说雪飘 小寒、大寒为二十四节气中最后的2个节气,小寒在翌年的1月5日或6日,农历为十二月的十二月节;大寒在翌年的1月20日或21日,农历为十二月的十二月中。小寒大寒是气温在一年中最低的节气,全国各地普遍降雪。我国地域广大,入冬之后,除了北方及西北高原、崇山峻岭有降雪的天气,其他许多地方降雪尚早,南方诸省几乎很少下雪,但到了小寒大寒全国普降白雪,正如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雪》中写道,“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所以,在小寒大寒是观雪、赏雪、玩雪的最佳时节!雪,这是冬季的气温特点,是大自然的宠儿,自古以来,博得文人墨客的偏爱,留下了许多咏雪的佳句名篇。就是下里巴人也写出了诙谐风趣的打油诗,唐代就有这样的咏雪打油诗:“江上一笼统,井上一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它生动地勾画出一幅活生生的瑞雪图。
宋代,韩琦在《咏雪》诗中写道,“六花来应腊,望雪一颜开”。腊月雪对农作物很有好处,农民有谚曰:“今冬麦盖三层被,明年枕着馒头睡。”“若要麦,见三白”。这里所说的“三层被”和“三白”就是指三场雪。在寒冬腊月的小寒大寒时节,飘下几场大雪,对农田保暖、保墒、防旱、防治和消灭病虫害大有好处。所以,人们一直来有“瑞雪兆丰年”之说。雪,除了对农作物有很大的好处,给人们带来丰收的希望,同时也给人们带来健康。汉代刘熙说:“雪,洗也。洗除瘴疠虫蝗也。”说明早在20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已经知道雪与人类健康的关系。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腊雪甘冷,无毒,解一切毒,治天行时气瘟疫,小儿热痫狂啼,大人丹石发动,酒后暴热。”这一切说明,雪是保健养生,防治疾病的天然药品,故是人们的健康之友。雪的效用大致如下:
(1)清热解毒,灭虫除害:“梅花喜欢漫天雪,冻死苍蝇未足奇”,一场大雪“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把细菌、病毒及一切害虫,统统冻死在雪下,使来春疾病自然减少。这是腊月雪的物理效应。而腊月雪,为农历十二月里的雪,也就是冬雪,即小寒与大寒间下的雪。春雪就不同了。所以,在中医药中把冬雪列入中药中,在《本草纲目》记载:“腊雪密封阴处,数十年不坏,用水浸五谷种则耐旱不生虫,洒几席间则蝇自去,淹藏一切果实不至蛀蠹。”清代赵学敏在《本草纲目拾遗》进一步说明,“春雪有虫,水亦变败,所以不收也”。这些论述说明雪具有清热解毒、灭虫除害之功效。从现代科学来看是否真有道理?回答是肯定的。因为不同时期的雪融化后,其化学成分、有毒有害物质(细菌、微生物等)的含量是不同的,所以其功效也就不同了。农业专家们对雪于植物的催生作用进行实验证明,用雪水浸的稻种比用普通水浸的稻种发芽率要提高41%。用雪水灌溉的温室的黄瓜,能提高产量20%……雪水为什么有如此作用?这是因为雪水比一般水所含的“重水”要少得多,“重水”对生物有抑制作用,所以有人称“重水”为“致命水”。
(2)为人造就动静环境:雪,是冬季运动的必然条件,许多冰上运动离不开雪。没有冰雪就不存在冬季的冰雪运动,这是动的环境;也有动的诗篇,如飞扬大雪“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山舞银蛇,原驰蜡象”。雪还给人造就静的环境,请读柳宗元的《江雪》诗:“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所以,雪为人们造就了动静环境。运动,这不仅在冬季锻炼中保健了身体,同时,雪的静观调养了人们的情趣。这动静结合的自然环境,给我们肉体和精神都得到养生和保健。
(3)改善环境净化空气:下雪的过程是净化空气和环境的最佳时机。在雪的形成过程中要吸纳尘埃,所以在下雪后,空气中的尘埃就明显减少,大大地净化了空气,使空气中的负离子增加,所以在下雪天要多去观雪景,以吸收新鲜空气。下雪之后地面被雪覆盖,泥土的尘埃也因此而减少,尤其西北地区,天气干燥,尘土飞扬,下雪之后,大地一片洁净。就是室内的尘土也因此而得到清除,民间在下雪之后,把雪搬入室内,以清洁室内地面和家具的尘埃,作为清洗剂使用。
(4)保暖防寒,保护生物:下雪对动、植物都有保暖作用。主要是疏松的雪层中含有大量空气,起到保温的作用,所以农民把下雪比喻为给农作物加被保暖,入冬之后若没有雪的保暖,许多农作物要被冻死。动物也一样,到了冬天许多野生动物在洞穴口封雪保暖,有的动物在雪底下冬眠,所以冬季保暖防寒,雪有很大的作用。在冬季由于雪积于房顶,承重过大,在农村往往在大雪之后,要把积雪去掉,以防止房屋的倒塌,但从保暖的角度,积雪有一定的保暖作用,若房屋坚固不宜把积雪去掉。
(5)养阴生津,解渴润燥:人们喜欢把晶莹的雪融化后用来泡茶,诗人辛弃疾对雪水烹茶颇感兴趣,有“细写茶经煮香雪”之诗句。“试将梁苑雪,煎动建溪春”,“夜扫寒英煮绿尘”,这些千古佳句,都是对雪水烹茗的生动写照。《红楼梦》中“贾宝玉品茶栊翠楼”一章中,所写的妙玉用梅花上的雪水泡茶款待他们,使宝玉“果觉轻淳无比,赏赞不绝”。这个故事说明雪水泡茶的养阴生津、解渴润燥的作用。在历代本草中记载,“腊月雪,煎茶煮粥有解热止渴”之功效。同时,对于瘟疫雪,有辟邪解毒、清热生津的作用。尤其对冬季的温热病有更好的清热生津之功效,所以常用雪水来煎药,在古代方药中应用很多。
任何事物都会“物极必反”,雪也会给人类带来灾难,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雪灾。若雪量大而连续不断,积雪成了阻碍交通,压垮建筑,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由此造成严重的雪灾。同时,在茫茫雪原中从事野外工作,或外出游览,由于紫外线的作用,还会引起“雪盲”,使眼睛发生创伤性的伤害,出现眼皮红肿、灼痛、流泪、怕光、视物不清,甚至失明,所以在雪地工作一定要保护好眼睛。
8.冬季六节话养生 冬季六个节气是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立冬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节气,它表明冬季真正的开始。这时阳气潜藏,阴气开始盛极,草木凋零,蛩虫伏匿,万物活动趋向休止静止状态,并以冬眠的方式养精蓄锐。
(1)立冬:立冬节气,为11月上旬。如何养生保健十分重要,因为这是冬令进补的开始,人不像动物会进入冬眠,但“冬不藏精,春必病温”(《内经》),所以为了来年的健康,一定要进补。自古以来,冬令进补成为一种习俗。如何进补,一要顺应冬季养生的基本规律,即以敛阴护阳的基本原则。精神调养上要做到精神的安宁,避免烦躁,使阳气不外露;在起居上要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不要扰动阳气;衣被要适当,不能过厚,但也要保暖,以防汗液外泄。二防止寒邪伤人,保护人体元阳,做到“秋冬养阴”。多进温补之食,用性温味甘的药食调养身体,如枸杞子、核桃、桂圆、山药、大枣及牛肉、牛奶、狗肉、羊肉、乌龟、鳖、禽蛋等。三冬令膏方进补,根据人的生长规律,“少年重养,中年重调,老年重保,耋耄重延”的基本补养原则,进行辨证施补并配制膏方。膏方必须在中医师的指导下配制,并由中药调剂部门精心制作。不可盲目进补,更不要滥补,一定要看自己的身体健康情况来定,也要注意气温情况,一定要气温在10℃左右进补,有时候虽进冬季,但气温仍高,此为“至而未至”,不能进补。
(2)小雪:小雪节气,表示降雪开始的时间和程度。一般在11月22日或23日。雪是寒冷天气的产物。北方雪花飘,南方还刚刚寒风四起,寒潮时袭。小雪节气前后天气以阴冷晦暗为主,人们心情会受到直接的影响,尤其患有抑郁症的人群,要重视精神上的调节。人之七情,即喜、怒、思、忧、悲、恐、惊,为人的精神活动在外的表现,也是人们正常的生理和心理现象。一般情况下不会致病,当受到突然、长期强烈的刺激,才会影响到人体的生理、心理,使脏腑气血逆乱导致疾病。所以,中医学认为,“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悲(忧)伤肺,恐(惊)伤肾”。故在小雪时节要防止精神上的忧郁和困惑。为此,在小雪节气抑郁症要加重,必须调节自己的心态,保持乐观的心情,节喜制怒,经常参加一些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听轻音乐,多看喜剧和滑稽戏,多交朋友,看些小品、相声等使人快乐的表演等。还可种花养草,或观鱼养鸟等。清代外治专家吴尚先在《外治医说》中记载:“七情之病,看花解郁,听曲消愁,有胜于药治。”在饮食上多进有疏肝解郁的蔬菜、水果,如常用黄花菜作膳,如百合黄花菜汤、黄花菜炖豆腐等;也可多食用香蕉、金橘,以及各类花茶,如玫瑰花茶、茉莉花茶等。
(3)大雪:大雪节气,在12月7日或8日。这时天气更冷,气温下降,下雪大而常,所以是人们进补的最佳时节。故需知道大雪时进补的要点,要善养生,懂得其真谛。何谓“养”,养为保养、调养、补养、护养、培养的意思;何谓“生”,生为生命、生存、生长、生活的意思。通过养精神、调饮食、练形体、适寒温、节房事等的养生保健,使身体健康,精神抖擞,延年益寿。如何在大雪进行养生?一要调养适度。做到恰到好处,不偏不倚,不可太过,也不可不及,如有的人听说步行有益身体,不管严寒、风雪,不顾自身的体质如何,结果感冒不断,有的甚至得病伤身;有的则养之太过,冬季闭门谢客,终日不出门,关在家里,与世隔绝;有的饮食十分挑剔,这个吃得血糖高,那个食之得高血压、高血脂,不敢多走一步路,不敢多喝一些水……慎之又慎,结果身体越来越虚弱。二要养不过偏。一到冬季,尤其大雪的严冬时节,全家进补,不仅食补,还进药补,无论老人、小孩、青年都吃补品。尤其人们生活水准提高之后,人人希望健康长寿,却又误解了只有补才会身体健康。其实,虽然冬季进补是大好时机,但进补非人人皆宜,有的“虚不受补”,一补就便溏泄泻,胃纳不佳,舌苔浊腻;有的吃人参就上火,流鼻血,甚至全身发热,要用药来解。这些情况在冬季进补时,笔者在临床上经常碰到、听到。
(4)冬至:冬至节气,在12月22日或23日。这是一个关键节气,因为人的生命活动开始由盛转衰,由动转静,由阳转阴,所以,要注意这个节气的特殊性,更应当科学地运用冬季的养生之道。冬至的养生之道主要有几点必须做到:一静神少思。做到精神畅达乐观,不为琐事烦恼,做到大事不糊涂,小事不计较,与人为善,不要为名利而四处奔波,投机取巧,弄巧成拙。二合理用脑。在家里看书报、杂志、电视、电脑等,也要劳逸结合,在室内外进行适时运动或静观其变,如冬至前后的窗外雪景等。三心态平静。外面下雪,里面安静,静静地观赏,使自己的心态保持刻意的平静,这是冬季精神调养非常重要的一条原则。因为,一到冬季往来的人少了,活动的地方小了,似乎显得很孤单,所以常会出现浮躁不安,不知所措,这就要调节心态的平静。如何调整心态,可以忆往昔,翻翻过去时代的旧照片,整理过去的旧稿、旧作,看看国外的风景名胜图片、书籍,还可以玩赏自己的收藏等。或登楼梯运动,室内原地跑步,还可跳舞、舞蹈、唱歌、听轻音乐(欢快、轻松的乐曲,如梁祝、春江花月夜等)。四做到小劳。“小劳”是唐代孙思邈提出的养生之道。就是人体要经常进行劳动、运动、活动,但不能过度、剧烈,而使人疲劳,所以应“小少”的劳动,做到劳而不倦,微微出汗,稍有心跳和呼吸加快,但无人体不适,如扫地、擦桌、整理物品等。人不能不动,要利用各种机会进行适当运动,有谚曰:“冬天动一动,身体少病痛,冬天懒一懒,多喝药一碗。”说明冬季运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五节欲惜精。冬季是藏精、保精和养精的季节,所以冬季惜精非常重要,尤其冬至之后,阳气开始发动,阴气盛极之时,肾阳萌动,性欲也随之而动,所以要注意节制房事,少思寡欲,以防损伤肾精。唐代孙思邈说:“男子贵在清心寡欲以养其精,女子应平心定志以养其血。”
(5)小寒:小寒节气,在翌年的1月6日或5日,为数九寒天,天寒地冻,人体需要大量的热能,所以除日常生活中增加营养外,还需要药食同补。因此,应重点了解如何进补的养生保健方法。一要以温补阳气为主,兼顾滋阴。所谓温补阳气,主要是肾阳和肾气,在补肾温阳的同时,不可忘记滋阴,这是阴阳互补的关系。明代张景岳是中国医学史上的温补大家,他有精辟的见解:“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所以,在温补当中不可忽视,如用附子、肉桂要配熟地黄、白芍,用枸杞子、山茱萸配川断、杜仲等。二要以饮食调养为先,兼顾药补。在小寒时节,大都室内取暖,所以一边取暖,一边食养,是最好的时机。食物中以“血肉有情之品”为主,即以动物性食物作为食补的主体,如乌龟、甲鱼、淡菜、鳗鱼、狗肉、羊肉、牛肉、鹿肉、鸭、鹅、鸽子,以及禽蛋、牛乳、羊乳及乳制品等。在食用动物性食物时,配合一些新鲜蔬菜,水果。
(6)大寒:大寒节气,在翌年1月20日或21日,为寒冬腊月的最冷时节。这个节气一过即是春天的到来时刻,在养生保健上重要的是防寒。自然界气候的趋势开始出现“变化多端”,但以寒邪袭击为主要的气象。所以,自古以来人们十分注意防寒保暖,有谚曰:“大寒大寒,防风御寒,早喝人参黄芪酒,晚服杞菊地黄丸。”人们在大寒节气,已经总结出了养生保健的药食方法。防寒方法很多,内修身体以温阳散寒,外防风寒以保暖增温。其内修之法,即与小寒时节一样以温补肾阳、药食兼容为主。外防风寒需做到:一外出务必避风寒,从头到脚不外露,佩戴好帽子、口罩、围巾、保暖衣服和鞋袜。二房内要保持18℃以上的室温,破漏房屋要修好,严防风寒从孔而入。三照顾好老弱病残及一切弱势群体。在大寒季节各政府部门、慈善机构及一切有爱心的人士,要特别关注他(她)们,使他(她)们安度大寒,而共同迎接春天的到来。
§§第六章 四季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