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寒邪致病时时防 冬季是寒冷的季节,在六淫致病中寒邪当令,所以寒邪致病要时时防。寒邪致病一般情况下分外寒与内寒。
(1)外寒:感受寒邪,直中脏腑,或寒邪与风邪、湿邪胶结为患,而成风寒或寒湿之证。
①寒邪直中。阳虚之人,感受寒邪,寒邪直中肌肤,出现阳虚寒盛之象。多见于老年人及体弱者,常在发生于严冬寒邪当令之时,必须及早祛寒温阳,以防寒邪入里。
症状:阵阵恶寒,甚则蜷缩寒战,面色苍白,语言低微,四肢厥冷,头痛鼻塞,骨节酸痛,无汗或自汗,脉浮紧重按无力,舌淡紫色或薄白。
预防:一是做好保暖增温工作,以祛寒邪。增衣加被,严护肌肤不使外露,有必要时加用保暖器,如热水袋、电热器等,室内温度要保持在18℃以上。二是在及时给药的同时,给予适当热饮,如热粥、姜汤等,所用方药温阳散寒,如附子理中汤(附子15克,人参10克,白术10克,干姜6克,甘草5克)急煎服。三是稳定患者情绪,不要紧张、害怕,家人不能手忙脚乱,在积极防寒增温的同时,马上请医生诊治,以探求病因。
治疗:温阳散寒,益气解表。常用桂枝加附子汤(《伤寒论》):炙桂枝10克,白芍10克,附子10克,生姜3片,大枣30克。若寒甚畏风,可合麻黄附子细辛汤(《伤寒论》:麻黄10克,附子10克,细辛3克);气虚面色苍白,自汗不止,加黄芪30克,党参15克,白术10克,防风5克。寒邪深重,即用附子理中汤。
②风寒犯肺。风寒侵犯肌表,肺先受邪,肺主皮毛,肺气失宣,出现肺系症状。常见体质尚可,寒风凛冽的季节,多为病之初期,需马上托邪外出,重在解表散寒,若治不及时,往往由表及里,或变化他病。
症状:恶寒怕冷,咳嗽多痰,痰质清稀,胸闷气塞,脉浮紧,舌淡,苔薄白。
预防:一是寒冬季节尽量少外出,若外出一定要做好保暖防寒措施,如穿上保暖服,戴上围巾、帽子、口罩等。二是加强冬季的锻炼,如跑步、跳绳等暖身运动;体质强壮的要进行耐寒锻炼,如洗冷水澡、冷水洗面,甚至进行冬泳。三是老弱病残之体,尽量注意预防在先,及时做好保暖工作,如室内加温,深居简出等;多留意气象预报,尤其是冷空气来临的消息。
治疗:发汗定喘,止咳化痰。常用华盖散(《和剂局方》):麻黄10克,杏仁10克,桑白皮30克,紫苏子10克,茯苓10克,陈皮5克,甘草5克。肺寒痰多,加川贝6克,象贝10克,姜半夏10克;胸闷气塞,加全瓜蒌10克,薤白10克。
③寒湿入络。寒湿侵犯经络,气血凝滞,不通则痛,常累及肝肾,肝主筋,肾主骨,故在祛风散寒,利湿通络的同时要补养肝肾。常见于素来肝肾虚弱,风湿偏重之体。
症状:腰痛且重,头痛身痛,无汗拘急,腰冷如冰,喜热喜按,脉沉紧,舌淡紫色,苔白或微腻。
预防:一是保护四肢关节及腰部的温暖,如佩戴护腰、护膝等,以防止风寒侵犯,同时起到保暖的作用。二是不要下冷水或穿潮湿的衣服,防止寒湿入络。保持身体干燥、清洁。三是适当地参加运动,尤其是肢体和关节的活动,凡“运动系统疾病,必须加强运动”,这是一般治疗经验。可自己或请按摩医生,做体外按摩运动。
治疗:温里散寒,活血通络。常用五积散(《医方集解》):麻黄10克,肉桂6克,当归15克,川芎10克,白芍10克,干姜5克,白芷10克,苍术10克,川朴8克,姜半夏10克,陈皮5克,甘草5克,枳壳10克,桔梗5克。可加威灵仙15克,海枫藤15克,丹参10克,桂枝8克,桑枝30克。或服中成药大活络丸、再造丸,也可配合汤剂服用。
(2)内寒
①肾虚内寒。肾虚内寒,多因肾阳虚衰所致,阳虚则内寒,故素体阳虚者,复因外寒入侵,则阴寒内盛,表现出种种虚寒迹象。
症状:面色苍白,形寒肢冷,腰膝酸软,或伴阳痿早泄,夜尿频数,带下清冷,脉沉细无力,舌淡无华,少苔。
预防:一是平时多进温补食物,如羊肉、牛肉、狗肉、核桃仁、黑枣等。冬令要进补,如进口朝鲜参、鹿角胶、龟版胶、阿胶等。二是少进或不食冷食,进食宜温热的,但不能太烫,以免损伤脾胃。三是避寒就温,保持身体和室内温暖,在冬季要关好窗户,但要保持空气流通,定时开放和室外活动。
治疗:温肾散寒。常用金匮肾气丸(《金匮要略》):熟地黄30克,山茱萸10克,山药15克,泽泻10克,牡丹皮10克,茯苓10克,附子10克,肉桂6克。加补骨脂10克,干姜6克。若阳痿早泄,加淫羊藿30克,仙茅15克,蜈蚣2条,阳起石30克;带下清冷,加露蜂房10克,川萆薢30克;夜尿频数,加益智仁10克,桑螵蛸10克,白果8克。
②脾阳衰微。脾阳衰微,多因脾气不足,或脾虚失运所致,表现出脾虚湿滞,寒湿中阻,阴寒内盛之证。
症状:面色萎黄,胃纳不振,腹胀便溏,脘腹作痛,痛时喜按喜热,四肢不温,或肢体重滞,小便不利,或肢体水肿,脉沉濡,舌苔薄白或有齿印。
预防:一是做好脘腹部位的保暖,使之不受寒冷,常用护腹或护脘,即使夏天也要佩戴。二是不吃或少吃性寒味甚苦的食物或药物,如苦瓜、苦参、龙胆草、苦胆、穿心莲、苦丁茶等;多进味甘性温的食物或药物,如大枣、山药、玉米、莲子、甘草、饴糖、桂圆、核桃、芡实等。三是饮食有节,不暴饮暴食,不过量饮酒,尤其是烈性白酒,不吃不洁的食物,防止食物中毒。
治疗:温中散寒,健脾益气。常用实脾饮(《济生方》):川朴10克,炒白术12克,茯苓10克,木瓜10克,广木香10克,草果仁6克,附子10克,干姜6克,槟榔10克,炙甘草5克,生姜6克,大枣30克。若腹痛,加高良姜5克,乌药10克;若便溏稀者,加诃子炭10克,石榴皮15克;肢体水肿,加车前子10克(包),泽泻10克,或加炙桂枝6克。
③肺虚寒饮。肺虚寒饮,为肺阳虚弱,阳虚则寒,水湿内凝,湿聚成饮,饮积为痰,痰饮内停,肺为贮痰之器,故常见寒痰积饮之证。
症状:畏寒怕冷,背部尤甚,面色苍白,泻痢喘咳,痰多清稀,或如蛋清,痰多而人瘦,少气无力,语言低微,咳声低祛,或声音嘶哑,脉浮而重按无力,舌淡无华,苔白滑。
预防:一是预防感冒,注意冷暖,一旦感冒要托邪外出,即速用解表之剂以解表,如紫苏茶、生姜红糖茶,并覆被取汗为度。二是多进补肺温阳之品,如当归生姜羊肉汤,它是温肺补阳之名方,平时可经常服食。其他如核桃、白果、肉桂也可入膳作菜肴食用。三是秋冬季时可多食萝卜,以化痰健脾,有“十月萝卜小人参”,“饭焐萝卜地人参”的民谚。说明入冬之后,尤其霜降时节的萝卜是药食兼优之品。
④心阳衰微。心阳衰弱,血脉不充,鼓舞气血无力,造成脉道阻滞。所以,久病体虚,或暴病伤阳,或高年脏气衰竭,出现阳衰阴盛,阴寒内生,寒生又致阳损,导致恶性循环。要打断这种恶性循环,必须温心阳,散阴霾。
症状:畏寒怕冷,四肢不温,面色暗滞,心胸憋闷,胸前作痛,脉细涩而微,舌紫瘀,或有瘀斑。
预防:一是心主神明,主宰人的精神神经的活动,所以,要调畅情志,不要受剧烈的精神刺激,保持乐观、愉悦、轻松、无负担的精神状态。二是胸前、背部、四肢一定要保暖,促使正常的血液循环,不要受冷的刺激,在严冬季节尽量减少外出,若外出一定要做好保暖防寒工作。三是“不能不运动,不能剧烈运动”。这是对心阳衰微者提出的基本要求。运动能促进血液循环,促使血流畅通,鼓舞阳气,排除阴气;但剧烈运动,要损伤心阳,造成心脏负荷过重,会出现心衰,所以不能剧烈运动,如跑步运动、拔河运动、跳高、跳远等,宜选择散步运动、打太极拳等。
⑤肝阳不足。肝阳不足,多因肝虚所致,但肝为将军之官,所以临床上肝虚证,所见不多。肝虚则生寒,故肝阳不足,阴寒内生,反映出一系列的寒象。
症状:面色青灰,胁下坚胀,腹满不欲饮食,时时不乐,恐惧不安,如人将捕之,视物不清,眼生黑花,喜悲伤,不得太息,四末不温,脉沉细而弦,舌淡青紫,苔薄白。
预防:一是“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所以,要护养好脾胃的功能,做好补养脾胃的食养,如用糜粥调养,多进莲子、山药、芡实、小米、玉米、大枣粥。也同时服食花粥,如玫瑰花、茉莉花、六梅花、佛手柑花、豆蔻花粥等。二是疏肝解郁,调畅情志。有良好的心态,做到遇事不怒,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不斤斤计较,多参加文体活动,如唱歌、跳舞、各种体育运动等。三是保暖增温,尤其因肝寒而出现四肢清冷时,或情绪激动,受到强烈精神刺激时,要给予保暖加温,如喝点热开水,手足按摩并保暖等。
治疗:暖肝养血,行气散寒。常用暖肝煎(《景岳全书》):当归15克,枸杞子10克,茯苓10克,小茴香8克,肉桂6克,乌药10克,沉香3克(冲)。若胁下坚胀,加炙鳖甲10克(先煎),地鳖虫10克(打),或加马鞭草30克,以软坚散积;肝郁不舒,情怀不悦,嗳气不舒,加玫瑰花3克,柴胡8克,郁金10克,白芍10克,以疏肝解郁。
2.冬季防治多发病 冬季气候寒冷,又是收藏之季。若有反常之气,冬应寒而反暖,非时之气,则使病邪乘机活动,发生时令温病。或不懂保健养生,冬不惜精,劳欲无度,“冬不藏精,春必病温”。或体质虚弱,或素有宿疾,逢冬遇寒,不御寒邪,则病复作。所以,冬季一是时令温病,即急性传染病,如流感、肺炎、脑炎等;二是常见的多发病,即内科杂病,如支气管炎、胃病、冻疮等。这里主要谈常见杂病。
(1)内外结合疗冻疮:冻疮,看似小病,其实给人带来冬季生活、工作、学习和休息的许多不便。在防治冻疮上,一强调预防为主,未生先防;二必须内外合治,外治为主;三加强运动,促使气通血活,尤其发病部位,要加强按摩。临床上按照轻重程度分为3度:Ⅰ度,局部刺痛,颜色苍白,日久局部出现青紫或紫红,按之有凉冷感,遇热色泽转为红肿,并出现瘙痒或疼痛。Ⅱ度,受冻较重,受冻时间过长,组织损伤加重,在红斑的基础上,出现大量水泡,破烂后形成糜烂面,有大量的渗出物。Ⅲ度,受冻严重,时间又长,组织坏死严重,形成溃疡。
症状:冻疮是冬季的常见皮肤病,发生于人体的暴露部位,如手、足、面部、耳、鼻等部位。在长期受寒(温度在10℃以下)的情况下,受冻的皮下动脉收缩,日久血管麻痹而扩张,静脉出现瘀血,局部血液循环不良,皮肤出现红肿、青紫、发痒或疼痛,甚至组织营养不良,发生坏死,出现溃疡。
预防:一是入冬之后要注意保暖,尤其是曾经生冻疮的部位,必须要保护好,不要外露皮肤,做好防护,一般生冻疮的部位,每年基本一样,如去年右手生冻疮,今年也常在右手。二是坚持体育锻炼,改善血液循环,提高抗寒能力,如跳绳、跑步等,或摩擦局部皮肤,或冷水洗面、手、澡。三是坚持冷水洗手、洗足、洗面及皮肤各个易生冻疮的部位,洗后要予以按摩或涂上防冻油之类。四是穿戴衣服等要宽大、舒适,透气性要好,如鞋、祙等,要求不挤压皮肤,保持干燥、清洁。
治疗:冻疮的治疗需内外合治,以外治为主,也不可忽视内治,并根据不同情况,分别处理。同时,釆用中西两法配合治疗。
①外治法。未溃:辣椒100克加水煎,取水趁热时,外洗患处。或用温水(50℃左右)洗患处。已溃:蛋黄油外涂患处;或用狗油涂患处。或请西医外科;清创、消毒、保护等处理。未溃或已溃:芫花、甘草各等份,水煎外洗,洗后局部消毒后保护。此方应用效果较好。无论未溃或已溃皆可用之。
②内服方。以桃红桂枝四物汤为主方:桃仁10克,红花6克,炙桂枝10克,白芍10克,川芎10克,当归15克,熟地黄30克。若反复不愈,面色苍白,四肢不温,加黄芪30克,防风6克,白术10克,葛根30克;若红肿疼痛,加金银花30克,连翘15克,赤芍10克,牡丹皮10克。
(2)防治皮肤瘙痒症:冬季气候寒冷,机体为防止体温的发散,皮肤及皮下的毛细血管收缩,皮脂腺与汗腺的分泌与排泄因此减少,加上气温低,水分蒸发少,气候寒冷而又干燥,使皮肤变得干燥而粗糙,或因寒冷内衣过紧,压迫皮肤,或又某些织品料子的过敏,导致皮肤瘙痒。
症状:全身性瘙痒,多见于冬季或夏季,常由一处开始,逐渐扩展到全身,阵发性发作,夜间加重,常因饮酒、温度剧变,寒冷刺激,情绪变化等因素而诱发或加剧。由于搔抓,可出现条状抓痕,或血痂、湿疹及苔藓样病变,也可继发感染。
预防:一是内衣要清洁、干燥、宽松、舒适,最好穿纯棉织品,不穿人造或化纤织品。保持皮肤的正常温度,不要受寒冷的刺激。二是冬季使用电热毯及其他制品的加热器防寒,温度不能过高、过热,若温度过高,体液消耗太多,使皮肤干燥,从而导致瘙痒。三是多进含维生素A的食物,如动物肝脏、瘦肉、胡萝卜、菠菜、豆制品等。饮食宜清爽可口,少食辛辣、热性、刺激性的食物,如辣椒、浓茶、咖啡、白酒、香烟等。四是冬季也要适时洗澡,洗澡时温度不要太高,时间不能太长,不要用碱性太强的肥皂,洗澡后擦些润肤霜之类的护肤物品。
治疗:内外合治,中西结合为总的治疗原则。外用以止痒为主,可用中西药外用药,如炉甘石洗剂、复方樟脑酊、1%薄荷脑软膏、1%冰片乳剂等。也可用中药水煎外洗:苦参30克,百部15克,地肤子30克,蛇床子30克,野菊花30克,防风15克,水煎熏洗。1日1次,连用1周。口服镇静剂或抗组胺药,如地西泮(安定)、氨苯那敏(朴尔敏)、地塞米松等。中药要辨证论治,如养血润肤、祛风止痒,活血解毒。方如黄芪赤风汤(黄芪、防风、赤芍)、银花解毒汤(金银花、地丁草、赤苓、牡丹皮、夏枯草、连翘、水牛角片)、桃红四物汤(桃仁、红花、当归、川芎、白芍、熟地黄)等,在这些方子的基础上,可加茺蔚子、地肤子、全蝎、僵蚕、蜈蚣等。
(3)谨防脑血管意外:脑血管意外的病症,一般包括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栓形成、脑梗死等。中医泛称中风。常因高血压、动脉硬化,或用力过度、情绪紧张激动及糖尿病、高脂血症等所引发;为非外伤性的脑实质性的病变。2009年9月30日各大报纸上,报道了著名笑星、小品演员赵本山因劳累、紧张,又喝了酒,突发“脑出血”的新闻。52岁的赵本山与徒弟们到上海拍摄《乡村爱情Ⅲ》,于9月30日深夜24时左右,突然发病,被送至上海南汇中心医院后,又转往上海华山医院,随后赵本山进行了近1个半小时的手术治疗,手术一切顺利。赵本山在中秋节(10月3日),在医院与大家分享月饼。这则报道,一是说明了入冬前后,脑血管意外的疾病开始上升,9月30日为秋分与寒露节气的交接时刻,气温下降明显,所以发病率就上升。二是过度劳累和紧张是发生脑血管病的诱发因素;饮酒之后,又加劳累,使脑血管受到沉重压力,不胜重负,造成血管破裂。三是人到50岁之后,脏腑功能远不如前,《内经》所谓“四十之后,阴气衰半”,所以,要做到摄生保健。看来,今后赵本山小品中经常出现的“突然摔跤”等的表演是不适合了。脑血管病在冬季寒冷时节发病率高,病死率及致残率也很高。其症状严重而变化无常。就中风来说,一般指两种情况,即出血性中风与缺血性中风,其症状如下:
症状:出血性中风包括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缺血性中风包括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脑血栓形成,一般多在安静的状态下发病,可出现偏瘫、失语、偏盲,或出现耳鸣耳聋,头晕复视,语言不清等。脑出血,一般在动态下发病,常由情绪激动,或突然用力而发病,初起即有剧烈头痛,继则恶心呕吐,甚至昏迷,起病急骤,可以导致死亡,或能及时救治,可留住生命,但致残率高,出现半身不遂、失语症或精神障碍等后遗症。
预防:一是注意生活起居。在日常生活中处理好起居动静的关系,一般患有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者,每天坚持一定的运动量,但不可过度劳累,做到劳逸结合。经常测量血压,随时随地调整休息与劳作,平时不要忘记服药。二是严格控制情绪的波动。高血压或脑梗死发展成中风,与情绪的剧烈变化关系十分密切,所以保持情绪的稳定,做到精神舒畅,心态平衡是很重要的,不要与人争吵,要做到遇事不怒,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三是做好先兆症状的预防。防微杜渐,见微知著,老年人若有一时性的头晕目眩,视物不清,语言障碍,站立不稳,肢体麻木等,要马上测血压,及时去医院诊治。四是注意饮食调节。对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或老年人,饮食应以清淡素食为主,少进或不食高糖、高脂肪、高盐饮食;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少食动物性食物,尤其是动物内脏。
治疗:一是一旦中风,一定要抢时间,记住“时间就是生命”这句话。立即通知120急救中心救治。二是注意绝对休息,头部稍高,不要多搬动,室内要安静、有序,千万不要惊慌失措。三是到医院后,要积极配合医生检查和抢救,做好各类后期准备,如陪护员、各种护理器具与物品等。四是待病情稳定,脱离危险后,可进行中西医综合治疗,如中医的辨证论治,针灸推拿,各种理疗及民间中草药等。
(4)注意风寒侵犯肺:冬季寒风凛冽,肺首当其冲,肺为华盖之脏,所以在冬季要注意风寒犯肺。肺系疾病主要是肺、气管及支气管的病变,也就是呼吸系统的疾病。因此防治冬季多发病中,主要是急慢性支气管炎和支气管哮喘。其一般症状为,“咳、喘、痰、炎”4字。
症状:咳嗽多痰,胸闷不舒,痰黄或黏而稠,咳唾不爽,气喘痰鸣,呼吸急促,甚则不能平卧,脉弦滑,舌淡瘀,苔白腻。
预防:一是谨防风寒,保持肺不受寒,尤其背、胸、肩部要保暖,入冬之后要严加注意,尽量减少外出,若外出一定要穿戴好衣帽等防寒服装。二是在夏天“冬病夏治”(每年伏天约7月中旬进行)时,进行扶正治疗,一般是外治穴位药贴疗法。三是在饮食卫生方面做到清淡、清洁。不食腥荤发物、油脂、高糖、高盐食物,多进新鲜蔬菜、水果及含维生素类的食物,少吃腌、腊、霉制品,可进精细蛋白质食物,如纯鲜牛奶、鸭蛋、鹅蛋、鳗、龟、鳖、淡水鱼等。四是加强肺活量的锻炼,多做扩胸运动、深呼吸、跑步运动,早晨在阳光明媚的地方、多植物的树林中活动,以吸收新鲜空气,吐故纳新,或长居深山老林,进行静养修身。五是冬令进补,请中医辨证施补,以补益肺肾为主,如琼玉膏、龟鹿二仙膏、十全大补膏等。也可进哈士蟆、蛤蚧、冬虫夏草、雪莲等冬令滋补品;不要听信广告等媒体宣传的所谓保肺的保健品和食品。
治疗:治疗原则为“发时治肺,平时治肾”或谓“发时治标,平时治本”。①治标。即治肺。外感风寒:疏风散寒,宣肺止咳。用杏苏散(《温病条辨》):杏仁10克,苏叶10克,半夏12克,茯苓12克,陈皮5克,甘草5克,前胡10克,枳壳10克,桔梗5克,生姜6克,大枣30克。肺热喘咳:解表清肺,止咳平喘。用麻杏石甘汤(《伤寒论》):麻黄10克,杏仁10克,石膏30克,甘草5克。痰湿咳嗽:健脾燥湿,化痰止咳。用二陈汤(《和剂局方》):姜半夏10克,陈皮5克,茯苓10克,甘草5克。
②治本。即治肾。肺肾两虚:补肾纳气,化痰清肺。用都气丸(《医宗己任编》):即六味地黄丸加五味子。熟地黄30克,山茱萸10克,山药15克,牡丹皮10克,泽泻10克,茯苓10克,五味子6克。尚可加川贝6克,沉香3克(冲),怀牛膝12克,代赭石30克,旋覆花10克(包)。肾不纳气:补肾填精,降逆平喘。用青娥丸(《和剂局方》):核桃30克,补骨脂10克,杜仲10克。加紫石英30克,沉香5克(冲)。
(5)需防腰痛关节病:腰痛及诸多的关节病变,在冬季因气候寒冷,寒邪侵犯腰部及经络、筋脉、肌肉、骨骼而常发生疼痛或酸痛等病变。同时,腰为肾之府,冬令主水,故肾虚腰痛常发生在冬季。临床上分虚实两端,其症状各不相同。
症状:腰痛多肾虚,然而常多夹实,尤其伴随着诸多的关节疼痛者,其邪实更为明显,所以临床辨证分虚、实两端。虚证:腰或关节以酸痛为主,得热得按,则酸痛稍差,遇劳则发,全身无力,肢体酸软,脉沉细无力,舌淡无华,苔薄白。实证:腰及关节疼痛不止,局部拒按,按则疼痛加剧,有时出现红肿热痛,活动有碍,甚至局部变形,气候变化非常敏感,脉弦滑,舌质苍老,苔白或腻。
预防:一是适量运动,尤其是腰部及关节的运动。可主动运动,即自我健身运动,如跑步、腰部旋转运动、四肢关节运动等。也可被动运动,即由医生或旁人的被动运动,如推拿按摩、器械按摩,因为有些病人自己无法运动,如关节僵硬,手关节强直等。二是改善居住环境,不能久居湿地。要做到住宅区的干燥、整洁,空气流通,不受风寒湿邪。三是保精养肾,做到冬令藏精惜精。对于老年人来说,要深居简出,不熬夜,不费神,养精神,慎起居。对于青年男女来说,要节制房事,做到有度、有节。
治疗:虚则补之,实则泻之,虚实并兼,祛邪扶正,标本同治。虚证:补肾强骨,活血通络。用右归丸(《景岳全书》)加减:熟地黄30克,山药15克,山茱萸10克,当归12克,枸杞子15克,鹿角胶10克(另烊),杜仲10克,菟丝子10克。加补骨脂10克,威灵仙15克,络石藤30克,全蝎5克,地龙10克。实证:祛风止痛,通经活络。用甘姜苓术汤(《伤寒论》)加减:甘草6克,干姜6克,茯苓10克,白术10克。加海枫藤30克,千年健10克,鬼见羽10克。
(6)调养脾胃防胃病:冬天气候寒冷,气血因受寒而致凝滞不行。同时,饮食多冷,造成脾胃受寒,运化失调,出现消化吸收不良,故在冬季尤需调养脾胃防胃病。尤其素有脾胃病的患者,如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慢性消化不良症等,多在冬季发病。
症状:胃脘当心而痛,嗳气不舒,上腹胀痛,有的嗳腐吞酸,嘈杂如饥,得食、得热、得按则缓解,大便不调,面色萎黄,四肢乏力,脉濡缓或沉弱,舌淡无华或有齿印。
预防:一是做到饮食有节,把好入口关。不暴饮暴食,尤其对于美味可口的饮食,一定要适可而止,但也不要过饥或挨饿。请记住一首诗:“爽口物多终作疾,快心事过必为殃;知君病后能服药,不若病前能自防。”这首诗告诉我们,爽口美味之食物多食过食,最后一定要导致疾病,过度快乐的事,一定要有遭殃,即所谓“过喜伤心”;知道得病后能服药,还不如在疾病发生前做好预防工作。二是保持情绪的安宁。不受或少受精神刺激,因为剧烈的精神创伤,往往带来脾胃功能的失调,所以在进食用餐的时候,不要打骂小孩,相互不要争吵……三是餐后按摩脘腹,适当活动,但不能剧烈运动。有谚曰“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因此,饭后半小时散步是值得提倡的。四是冬季保护胃脘部温暖。对于素有胃病的人,入冬一定要做好保暖工作,佩戴护腹,尤其在睡觉时不要受凉。饮食宜温热的食物,但也不能过烫,以免灼伤胃黏膜。
治疗:脾胃虚寒,宜温中散寒为大众治法。然而脾虚失运,食积不消,湿滞不化,又为虚中夹实之变,所以应标本兼治,扶正祛邪,虚实并治。虚证:脾胃虚寒:得食得热痛缓。益气健脾,温中散寒。用黄芪建中汤(《伤寒论》)加减:黄芪30克,炙桂枝10克,白芍15克,生姜5克,大枣30克,饴糖10克。加高良姜5克,香附10克。胃阴不足:胃中嘈杂如饥,舌红少苔。增液养阴,和胃止痛。用一贯煎(《柳州医话》)合芍药甘草汤(《伤寒论》):北沙参15克,麦门冬10克,当归10克,生地黄15克,枸杞子10克,川楝子8克,白芍15克,炙甘草5克。实证:食积不消:嗳腐吞酸。消食导滞,开胃化积。用保和丸(《丹溪心法》):山楂15克,神曲10克,莱菔子10克,半夏10克,陈皮6克,茯苓10克,连翘10克。肝气犯胃:嗳气频频。疏肝和胃,理气止痛。用柴胡疏肝散(《景岳全书》):柴胡10克,白芍10克,香附12克,枳壳10克,川芎10克,炙甘草5克。瘀血作痛:胃中有块,舌有瘀斑。活血化瘀,散积止痛。用失笑散(《和剂局方》)合丹参饮(《时方歌括》):蒲黄10克(包),五灵脂10克(包),丹参30克,檀香6克,砂仁5克。
3.冬吃萝卜地人参 萝卜,自古以来为人所推崇。传说三国时期,曹操占领了荆州后挥师沿江而上来到塘上坝。因水土不服和战后的疲劳,数百名将士得了时行感冒,发热、头痛、不食,在坝上有个种萝卜的老农叫唐满,将自己地里萝卜送到曹营,病得厉害的将士吃了萝卜,病都好起来了,几天后个个康复如初,无病的人吃了萝卜,也人人添劲提神。所以,将士们称萝卜是“人间之良药也”。萝卜,因此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失的果蔬,也成为人们保健养生之品。出现了一个又一个的故事,道出了一句又一句的民谚。
“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十月萝卜小人参”、“饭焐萝卜地人参”、“冬吃萝卜值人参”……这些民间谚语,道出了萝卜的药食作用。在《琐琐药话·芋头与萝卜》中(2008年6月金盾出版社出版)讲述了一个有趣的故事:“从前有个势利、刻薄的妇人,家有二子,长子为前母所生,次子是亲生儿。每到秋冬季对自己亲生儿子百般溺爱,给予香糯可口的芋艿做菜,做点心;而对前母所生儿子的则千般磨难,除了上山砍柴等苦力外,每天给予萝卜做菜代饭。她这样做,满以为自己亲生儿子会长得又高又胖,但久而久之,事实却适得其反。前母所生的长得壮实高大,健康无病;而自己亲生儿子却日见面黄肌瘦,腹胀便溏,嗳气不食,终于卧床不起,求助医生救治。医生详察病情后,认为是多食芋艿之故,需萝卜消导食滞,于是嘱其母,给予其儿每日服食萝卜,才得救治。”这个故事一直流传在民间,教育那些为前娘后母者,要一视同仁养儿和亲生儿。其实,这里还有一个医学上的科学道理,这就是——萝卜营养好,强身又治病。
与萝卜密切相关的还有萝卜的其他部分的药用价值。如萝卜子、萝卜叶、萝卜枯根,其中萝卜子,是一味传统的中药,在《琐琐药话·莱菔子的临床异用》中有专篇介绍。萝卜茎叶,中药中叫莱菔英;枯萎的萝卜,中药中叫地骷髅,所以,萝卜是药食兼优之品。古有萝卜当人参,说的是药店奸商,用萝卜晒干制造伪药假人参,欺诈百姓。这其中也说明人参的补益作用和人参的珍贵。而正确认识萝卜,其实它的补益之功,犹胜于人参,关键的问题是取用萝卜的节气。当今社会,可以看到萝卜四季皆有,但萝卜要作为“地人参”、“小人参”必须是秋冬季的萝卜。具体指“霜降”(10月以后)之后的萝卜。也不是在北方又长又大的萝卜,在江南一带以皮薄肉细,汁多味甘,少带辣味,或无苦辣味,鲜食脆嫩,熟食鲜糯,个不大,如拳头大小,呈圆形,长于黄土的为佳。在北方还有一种水萝卜,其甘甜鲜美有“赛过梨”之称。在当时人们把它当作水果食用,在清代的吴其濬写道:“回炉永昼,忽闻门外有卖水萝卜赛过梨者,无论贫富耄幼,奔走购之,惟恐其越过街、越过巷也。”说明当时水萝卜深受人们的喜爱。这种萝卜专供生吃,新鲜生萝卜,清火养阴,消痰化积,是人人皆宜的水果和蔬菜。专家研究发现,生吃萝卜能抗肿瘤,因为生萝卜中含有双链核糖核酸,具有抗肿瘤、抗病毒的活性物质“干扰素诱生剂”,这种物质熟食时就被破坏,只有生吃、细嚼时这种成分才能释放出来,对胃癌、食管癌、鼻咽癌等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白萝卜、青萝卜、水萝卜(又称心里美萝卜)都含有这种成分。若是熟食就需饭焐,这时的萝卜可以说是“赛人参”了;饭焐萝卜,是将萝卜与大米饭一起蒸煮而食用,方法是把萝卜切块,在煮饭时架在饭上,待开饭时把它取出,放入盐或酱油、麻油、味精等调味品,拌匀后,佐餐食用,是非常鲜美、可口、保健的菜肴。这样的熟萝卜,健脾益气,补而不滞,老幼病残者皆宜,而且操作简单,为常见的农家菜肴。用“饭焐”,一是萝卜得饭中谷气,谷气健脾;二是得饭中之气减萝卜消削之气,以增萝卜的补养之力;三是饭熟则萝卜也熟,能正确掌握蒸煮时间,不至于太熟而流失营养,减少鲜味。所以饭焐是最好的传统方法。
当今社会,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计划生育的普及,独生子女增加,随之带来的对小孩宠爱、溺爱,出现了许多“小胖墩”。这个问题成为家长和医学界关注的课题。为此,吃萝卜和饭焐萝卜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方法。我曾遇一位家长的咨询,其10岁的儿子,家里人(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宠爱有加,喜食甘肥香酥之食,经常进出肯德基、麦当劳……出现越吃越胖,越胖越吃的恶性循环,学校的体育运动不愿意参加,一动则气喘吁吁,还经常感冒……故为其着急。我听了之后,并作了一番解释之后,告之以“吃饭焐萝卜”的方法。后经一年的调理,小孩大有改观,体质壮实,精神饱满,轻劲多力,很少感冒……其母告之:“萝卜比人参还管用。”由此可见,萝卜形似参,其用赛人参。
萝卜的茎叶,又称莱菔英。近年来的五行蔬菜汤,由白萝卜茎叶(青)、胡萝卜(红)、牛蒡根(黄)、白萝卜(白)、香菇(黑)组成。因为有5种不同颜色的蔬菜,而五色又分别属金、木、水、火、土五行,所以称它为五行蔬菜汤。它起源于日本,风行于中国台湾,现在流行到内地,引起人们的关注。此汤中萝卜占了2行,如果胡萝卜也归萝卜一类的话,占了3行。这也说明了萝卜的保健养生作用。五行蔬菜汤中以萝卜为主,其中白萝卜的功效大家知道;其茎叶即俗称萝卜叶,有的往往弃之不吃,其实根据测定,萝卜叶与萝卜相比,其蛋白质含量高1.9倍,纤维素高1.4倍,胡萝卜素高9倍,维生素C高2.7倍,所以要提倡食用萝卜叶。
胡萝卜,主要是其特有的胡萝卜素,有健脾益气、补肝明目、润肺止咳、下气导滞的作用。
牛蒡根,日本号称“元气之素”。最近几年把它作为瘦身、美容、增进体力的圣品。在国内外非常风行,牛蒡熬成的汤,称为“喝的抗生物质”;牛蒡含有很丰富的多糖类“旋风花粉”,它能够使排尿顺畅,增强肾脏功能,目前为许多强精保健饮料和食品所应用。中医把生命之源归为“肾精”,所以牛蒡汤可称为补肾汤。日本人把它称为东洋参。在日本家家户户作为日常生活的蔬菜,其胡萝卜素含量比胡萝卜高150倍,蛋白质、纤维素含量为根类植物之首,植物纤维有助于清除体内垃圾,故誉为“大自然的最佳清血剂”。同时,牛蒡中的木质纤维素具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其所含的牛蒡酚是广效的抗癌物质;其特殊的菊糖,适宜于糖尿病患者服用;其所含的精氨酸,能促使性荷尔蒙的分泌,有助于增强体质和壮阳补肾。所以引起当今人们的重视,在五行蔬菜汤中占有一定地位。
香菇所含有的磷、钾、铜的量占五种蔬菜之首。其含有的核糖核酸和双二硫化物,能增强人体的抗肿瘤、抗病毒的能力;其所含的香菇多糖是调节人体免疫细胞的促进剂;其所含的40多种酶,能矫正体内酶的缺乏。
综上所述,五行蔬菜汤是调养五脏,补养气血,扶正祛邪,标本同治,药食兼优的天然保健剂。
根据笔者在绍兴市老年大学教课时(2008年),学员服用五行蔬菜汤的一般方法介绍如下,以供参考:
(1)剂量:白萝卜250克(洗净切片),萝卜叶250克(洗净切碎),胡萝卜125克(洗净切片),牛蒡根125克(洗净,刮去表皮,切段),香菇3只(水发后切碎,约10克)。
(2)用法:加水适量,以诸物浸没为度,加热,煮沸后炖20分钟左右,以萝卜熟为度,即可喝汤吃诸物。每日1次,可长期服用;亦可连服1~2个月,以观效果。可内服,也可外洗;可淡服,也可加适量调味品做菜食用。
(3)应用:体虚多病者可作为保健剂。据有关资料介绍对以下疾病有“惊人”的效果:失眠(包括各种睡眠障碍)、胃及十二指肠溃疡、高血压、高脂血症、高胆固醇、癌症的预防、癌症术后的康复治疗、糖尿病、肝病、过敏性疾病、哮喘、便秘、中风、脑血管病、肌肤干燥、青春痘、月经不调、手足不温等。读者不妨验证一下,5种蔬菜无毒无害,而每一种蔬菜都有很好的保健功效。是否有“惊人”之效?用后才知道。
笔者认为,要正确地、理性地认识各种各样的保健剂和社会流行的东西,不能盲从,一定要根据自己的体质和健康状况择善而从,千万不要盲目跟进,更不要听信别人或托儿的游说;在要动心买的时候或服用的时候,或向你推荐要钱的时候,一定要先去讨教医生或家人,不要买了之后再去请人验真,那已经晚了!或者已经上当受骗了!这样的情况屡见不鲜,尤其是老年朋友们一定要当心。
4.糯米补肺又暖胃 糯米,为禾本科植物糯稻的种仁。在冬季的各个节气或节日,总少不了它,因为糯米是制作各种美味食品的主料,如年糕虽是用粳米制作,然而加入糯米,即变成了糯米年糕,其身价和美味就提升了许多,如美味香糯的桂花年糕,必须用糯米制造。因其含糊精多,黏性强,胀性小,所以入口香、黏、软、柔,人们称其为糯,又是米的一种,故曰糯米。《本草纲目》中说:“糯稻,南方水田多种之,其性黏,可以酿酒,可以为粢,可以蒸糕,可以赘饧,可以炒食,其类多也。”因此,糯米主要是食用,一般作副食品,很少作主食。但它还有很好的医疗保健作用。
(1)补肺益气功独擅:糯米也常入药,著名方剂——补肺阿胶汤(《小儿药证直诀》)方:阿胶10克(麸炒),牛蒡子10克(炒),杏仁12克,甘草6克,糯米30克(炒),鱼腥草30克(原方为马兜铃今改,以防止对肾脏损害)。本方养阴补肺,宁嗽止血,主治肺虚火盛,咳嗽气喘,咽喉干燥,干咳少痰,或痰中夹血之证。其方中糯米,一与甘草培土生金,益气健脾、润肺止咳、二与阿胶补血止血,养阴补肺。笔者变通此方为食疗方:糯米50克,甜杏仁30克,核桃仁30克,罗汉果10克(煎取药汁去渣后用)炖粥服食。它有益气健脾,化痰止咳,补肾润肺之功效。用于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症见咳嗽气喘,胸闷痰多,乏力疲惫,动则喘甚,脉弦滑,舌苔白腻,或无苔)有一定疗效。若小儿咳嗽不愈,可用下方:鲜梨1只,川贝5克,白萝卜1只,陈皮5克,炙甘草6克。加水煎取500毫升药液,去药留液,加糯米50克共熬粥,服用。此方香甜可口,小孩容易接受。
(2)四季飘香保健佳:糯米,性味甘温,补中益气,暖胃健脾,补肺止咳。因此,人们常用它制成汤圆、元宵、糕点、粽子,并加入辅料成为人人喜爱的保健食品。可以说每逢佳节、宴席、婚庆喜事,每道点心等,都少不了糯米为伍,做成的风味小吃、应时糕点,皆为四季飘香的保健佳品。
春天的清明麻糍:用嫩艾苗、糯米煮熟后,共捣做成黏糯、清香的糯米麻糍。其中艾叶温经散寒,芳香开胃,配以糯米暖胃益气,则对于脾胃虚寒者服之更宜,如胃脘遇寒则痛,得食则安者可以服用;青年女性月经不调,经来冷痛,月经涩少者,亦可常食用。清明麻糍中加入适量的金橘饼(切碎),不仅增加香甜之味,同时,能疏肝理气,和胃化食,减少糯米的黏凝之弊。
夏日的八宝粥:糯米、桂圆肉、赤小豆、薏苡仁、莲子、大枣、蒟蒻果冻、绿豆。此八种食物合而炖粥,具有祛暑化湿、健脾和胃、益气养血之功效,对防治疰夏(夏季常见的病症,以纳差消瘦、乏力倦怠、口淡无味,体检无殊为主症)有很好的作用。其中莲子、大枣、糯米健脾益气,桂圆肉、赤小豆养血补血,薏苡仁、绿豆、蒟蒻(此俗称魔芋,即中药中的南星),清热解暑、利湿解毒;同时也是老年人的保健粥。若体弱多病者四季可以服用。
秋天的重阳糕:糯米捣糕后,嵌入栗子肉、核桃仁再蒸熟、切块,即成传统的重阳糕,是每年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的主要风味小吃。此糕补肾健脾,对于肾虚脾弱,腰酸背痛,四肢乏力者,有一定的调养作用。重阳节是老人节,因此,重阳糕也是晚辈孝敬长辈的主要礼品,其中栗子、核桃仁是补肾健脾,壮腰健身的佳品,配以糯米制成香甜、软糯、可口的糕点,很适合老年人服食。
冬天的糯米食品,更是琳琅满目:年糕(糯米桂花年糕)、汤圆、元宵皆由糯米粉制成,其中馅子有肉类、水果、蔬菜、蜜饯等,可以根据保健防病需要来选配馅子,如桂花温胃止痛,平素胃寒者,常用桂花白糖作馅;核桃仁补肾壮腰,金橘饼疏肝理气,开胃消食,若加糖、油做馅,对平素脾肾两虚而胃纳不佳者最适用;其他如甜杏仁健脾化痰,黑芝麻补肾黑发,花生仁补血止血,芹菜清胃化浊、降脂化痰,枣泥健脾养血等,皆可供我们选用。一年四季的粽子,更是人人喜爱的美食,各种各类、各式各样的粽子,也是人们日常的点心和主食,尤其春节、端午节是家家必备之食品。
(3)糯食过量防呆胃:《本草纲目》中记载:“糯米黏滞难化,小儿、病人最宜忌之。”《本草逢原》记载:“糯米若作糕饼,性难运化,病人莫食。”《得配本草》中还说:“多食昏五脏,缓筋骨,发风气,生湿热,素有痰热风病及脾病不能传输者,食之最能发病成积,病人及小儿最宜忌之。”这些古人的告诫,似乎糯食有害,其实不然,这些记载,总结起来三条:一脾胃虚弱,运化无力,食不消化者,不宜食;二小儿、病人、体弱者,不能食;三有风、痰、湿、热病症者,不可食。而三条归一,即脾胃虚弱而有病者不宜食。因为糯米性黏难以消化,但不能因噎废食,可以通过变更或配伍来消除其弊端,除弊兴利。
如何解决,在制作上多做易消化吸收的粥、羹、汤等流质或半流质的糯米食品;配伍上,多配理气和胃,消导化滞之品,如金橘饼、橘饼、山楂、桂花、玫瑰花、茉莉花、豆蔻等。这样消除或减少其黏腻之性,照样可以服食;在食用量上,少量分次,少食多次,常言道“少食多滋味,多吃坏肚皮”。吃任何食物都是这样,吃糯米食品更需要注意。古人的告诫要听,更要一分为二地去认识,因此,笔者认为,只要掌握一个“度”,知道一个“脾”,明确一个“黏”,食用糯米食品,对我们健康是有益的。
5.冬令进补话膏方 冬令进补除了食补外,许多人在立冬(11月7~8日)之后就要进补了。一般进补的方法,多请中医师进行辨证施补,制成膏方,慢慢服用。冬令进补内服膏方,为冬季进补的常见和常用的剂型。每到立冬,各地医院,尤其中医院都开展膏方门诊,为病人或需要进补的人群,进行量体裁衣的处方,并由中药房由专人为之加工熬制而成。何谓膏方?膏方又称膏滋、膏剂、补膏,是一种高级营养滋补和治疗预防综合作用的成药。它是在大型复方汤剂的基础上,根据人的不同体质、不同临床表现而确立不同处方,选用相应药物进行配伍,熬制浓缩后掺入某些辅助原料,制成一种稠厚呈半流质或冻状的剂型。全过程必须选料精良,制作精细,严格规程,保证质量,包装精美。现介绍中医膏方的有关内容,以供冬季进补时注意。
(1)适应人群:在冬令进补中适应用膏方主要有3种人。一是亚健康状态者。他(她)们平时无慢性疾病,但容易感冒,所谓弱不禁风,一有气温变化,往往感冒不断,长期劳累或工作压力过重,不能胜任紧张而劳累的工作和学习,还有年老体弱者。二是慢性疾病已经基本稳定,或久病体虚的患者,或为增强体质而巩固疗效的人,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哮喘气管炎的稳定期、高血压、糖尿病、慢性肠胃炎、慢性肝炎、慢性肾炎、贫血、男子性功能障碍、妇女月经不调等。三是病后的康复治疗。有些手术后,正气未复;癌症放、化疗后,正气受损;大出血后,气血两亏;产后身体虚弱,小儿营养不良,或先天不足等。
总之,合理使用膏方其适合所有人群,使少年儿童助长发育、增长智力,使中青年增强体质、美容养身,使老年人抗衰防老、延年益寿。但不同人群有不同的膏方,切忌一方都能服,要遵行中医辨证施补的原则,因人、因时、因地、因病进行施补。
(2)服用季节:膏方,原则上在冬季服用,在晚秋也可服用,尤其白露至霜降(9~10月)也是进补用膏的时候。冬季为什么是服用膏方的季节呢?一是天人相应,天地人和。一年四季的变化,秋冬季是收藏的季节,所谓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在《内经》中早有明训。人体为适应外界气候寒冷的变化,必须作出相应的调整,人体消化功能旺盛,食欲增强,体内需要大量的营养物质贮藏,以供给人体的正常消耗,并为来年作好物质准备。所以,《内经》中说“此冬气之应也,养藏之道也”。二是“冬令进补,翌年打虎”。长期以来人们在生活、劳动中体会到冬季进补的好处,而冬季又是休闲的时节,所以有时间来调养自己身体,因此长期以来的经验证明,冬令进补是最有效的方法。所以,至今人们一到冬季就会想到膏方。三是气温下降,不易变质。冬季由于气温下降,许多微生物不易生存和繁殖,尤其是有害的细菌会明显减少,而膏方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非常适合细菌生长繁殖。所以,冬季膏方不易变质。由此可见,凡气温高时,即使是冬季也不一定用膏方,而秋季若气温明显下降,也可使用膏方。
非冬季节是否可用膏方呢?冬令膏方,一般指的是滋补类膏方。就膏方的形式,一年四季皆可用膏方,从治疗的角度,在滋补的同时,配合理气、活血、调中、化浊、通腑、通经、安神、固涩、化痰等制成膏剂,缓缓调治。如慢性咳嗽的痰饮病,用人参蛤蚧散配合琼玉膏,加上理气之品,再加上化痰健脾药制成的膏方,故一年四季皆可服用,非冬季一定要用膏方,关键问题是身体的需求,对证施补。
(3)膏方制作:膏方的制作比较复杂,一般由中药房定制,自己制作也不困难,掌握好浸泡、煎熬、浓缩、收膏、存放等几道工序。现介绍如下:
①浸泡。把按处方配齐的药料检查一遍,把胶类药拣出另放。然后把药物全部放入煎锅中加水浸润药物,令其充分吸收水分,稍后再加水高出药面约10厘米,浸泡24小时。
②煎熬。浸泡后的药料上火煎熬,先用大火煮沸,再用小火煮1小时左右,转为微火以沸为度,约3小时。此时药汁渐浓,用纱布过滤取出头汁药液,再加清水后再上火煎熬,方法同前,此为二汁。待至第三汁后,滤净药汁,倒弃药渣。将三种药汁混合一起,静置后再过滤进行浓缩处理。
③浓缩。把过滤净的药汁倒入锅中,进行浓缩处理,先用大火煎熬,使水分大量蒸发,并随时撇去浮沬,让药汁慢慢浓稠,再用小火进一步浓缩,并不断搅拌,以防药汁粘底烧焦,待药汁滴在纸上不散开为度,这时可暂停煎熬。这就是经过浓缩的清膏,然后进行收膏。
④收膏。把已经炖烊化开的胶类药(如阿胶、龟版胶等)与糖类(如冰糖、蜂蜜、饴糖等)、药粉(如贵重药品鹿茸、海马、蛤蚧、冬虫夏草、朝鲜参、西洋参、枫斗、胎盘粉、珍珠粉、琥珀粉、三七粉、肉桂粉等)和其他辅料(如核桃仁粉、龙眼肉、大枣泥、金橘饼、杮霜等)共同放入清膏中,在小火上慢慢熬炼,并不断用铲搅拌,直至能拉扯成旗或滴水成珠(把膏汁滴入水中凝结成珠而不散)即成。
⑤存放。收好的膏,冷却后存放在清洁干净并经过消毒的瓷器内,先不加盖,用消毒纱布将容器遮盖上,放置一夜,待完全冷却后再加盖,存放阴凉处或冷藏箱里。
(4)服用方法:服用膏方有一定的要求。
①每日2次,早晚服用。早上起床,漱口刷牙后,空腹服,晚上在睡觉前服用。服用后稍饮一点温开水,以清洁口腔,并濡润肠胃。
②空腹服用,提高疗效。空腹服用,胃肠空虚,吸收力强,不受食物干扰,达到充分吸收的目的,若脾胃功能强,则更能发挥补膏的作用。
③因人制宜,虚不受补。对脾胃功能差的,吸收能力弱的,久病体虚的,要注意“虚不受补”的问题。可在补膏中加入疏理气机之品,如豆蔻、陈皮、山楂、金橘饼等;或把膏剂冲淡、稀释;或减少每日每次的药量,做到细水长流,少食多次。
(5)注意事项
①存放器皿,要有选择。存放补膏的器皿,一般用瓷质或搪瓷材质为好,不用铁、铝、铜质的器皿;当今有用塑料制品作为存放的器皿,但必须无毒、专供食用的塑料制成。目前对膏方的保存还在不断的改进和创新,如收膏后按每次量,分装在特制的塑料袋中,或玻璃瓶中,经消毒灭菌处理后,可长期保存,并随时可以食用。
②防止霉变,注重冷藏。膏方制成后,食用时间较长,虽然冬季气温较低,但若保管不当,或遇到暖冬,或气温突然回升,往往会出现霉变。所以,一定要注重冷藏,放在阴凉处,或冰箱中冷藏。若放置时间过长,应让其隔水高温蒸烊,切忌直接将膏锅放在火上,以防焦底。为了防止霉变,每天服用膏方时,应有固定的汤匙,以免把水及其他杂质带入膏中。
③服用补膏,注意忌口。服用膏方有一定的忌口。如人参类的补膏,忌萝卜、绿豆等。针对不同体质也有不同的忌口。一是阴虚体质,忌辛热食物,如狗肉、牛肉、姜、大葱、辣椒、大蒜等。二是阳虚体质,忌寒凉食物,如苦瓜、柿子及生冷之品。三是脾胃虚弱,忌食黏腻厚味、不易消化之物,如肥肉、海鲜、高糖、高蛋白食物。
④不良反应,及时告知。服用膏方要以平和为原则。在一般情况下通过辨证论治,根据个体的素质,对症配方,不应该出现不良反应,但个别情况也可能出现,如有的食后腹痛、腹泻、纳呆、呕吐等,有的出现便秘、发热、齿痛等上火现象。这些不良反应,要及时告诉医生,或去医院诊治,并马上停止服用,待适当调整后再服。
⑤冬令进补,不能盲从。冬令进补,并非人人皆宜,有的人根本不需要冬天进补,所以不要盲从,随意跟进,尤其老年人或多病体弱者,一到冬季就想进补,盲目买补膏,或吃补药,要知道并非人人可补,有的“虚不受补”,有的“补后上火”,有的“补品如毒药,人参要烧炭”。因此,补前要了解自己,补非万能。
(6)膏方选粹
①成品膏方。成品膏方是古代传统的以膏滋剂型的一类滋补剂。可在膏方中配合应用,或单独应用。除滋补膏方外,还有一些是治疗其他病症的膏剂,如夏枯草膏、益母草膏、鸡血藤膏等。
二冬膏(《张氏医通》):天门冬、麦门冬、冰糖,熬制而成。用于肺阴不足,干咳少痰,咽喉燥痛,声音嘶哑。每日2次,每次10克,开水调服。
八仙膏(《万病回春》):藕汁、萝卜汁、梨汁、姜汁、甘蔗汁、白果汁、竹沥、蜂蜜,熬制而成。用于津液亏损,口干舌燥,吞咽困难。每日2次,每次20克,开水冲烊,慢慢咽下。
滋荣养液膏(《薛生白医案》):女贞子、陈皮、桑叶、熟地黄、白芍、黑芝麻、旱莲草、枸杞子、当归、菊花、黑豆、南天竹叶、玉竹、茯苓、潼蒺藜、炙甘草,共煎熬成膏。用于肝肾不足,头晕目眩,腰膝酸软,失眠多梦,健忘呆傻。每日2次,每次10克,开水冲服。
十全大补膏(《中成药手册》):黄芪、肉桂、当归、川芎、熟地黄、白芍、党参、白术、茯苓、炙甘草,浓煎收膏。用于气血两亏,面色苍白,四肢无力,头晕目眩。每日2次,每次10克,开水冲服。
稚儿膏(《中成药手册》):太子参、党参、南沙参、生地黄、制何首乌、白术、当归、白芍、扁豆、穞豆、山药、仙鹤草、五味子、浮小麦、陈皮、甘草、大枣,煎熬成膏。用于小儿厌食,面黄肌瘦,夜寐不安,盗汗不止。每日2次,每次5克,开水调服。
葆春膏(《中成药手册》):生晒参、黄芪、熟地黄、鸡血藤、当归、桑椹、灵芝、淫羊藿、珍珠粉、枇杷叶,煎熬成膏。用于气血亏虚,心悸失眠,肺虚干咳,潮热盗汗。每日2次,每次10克,开水冲服。
桑椹膏(《实用中国养生全书》):桑椹、冰糖,共熬成膏。用于肝肾阴虚,须发早白,年老肠燥,大便秘结。每日2次,每次10克,开水送服。
杞圆膏(《虚弱的药补与食补》):枸杞子、桂圆肉、阿胶,共熬成膏。用于阴血不足,肾精亏损,腰膝酸软,面色苍白,心悸不宁,津枯便秘。每日2次,每次10克,开水送服。
参枫膏(《虚弱的药补与食补》):枫斗、西洋参、鳖甲胶、蜂蜜、冰糖,共熬成膏。用于气阴不足,肾阴虚损,潮热盗汗,口舌干燥,纳食不佳。每日2次,每次10克,开水送服。
健身长春膏(《实用中国养生全书》):红参、黄芪、白术、茯苓、甘草、熟地黄、当归、川芎、枸杞子、制何首乌、女贞子、桑椹、陈皮、姜半夏,共熬煎成膏。用于气血两亏,肝肾阴虚,头晕耳鸣,神疲乏力,失眠健忘,心悸怔忡。每日2次,每次10克,开水送服。
②调补膏方。调补膏方是根据中医传统膏方的基本药法,结合历代医家的临床经验遴选而成,可供医患配制膏方时参考。
补气养血膏方:黄芪200克,党参200克,炒白术200克,茯苓150克,熟地黄150克,赤芍150克,川芎80克,炙甘草150克,大枣300克,龙眼肉200克,当归200克,制何首乌200克,扁豆200克,山药200克,莲子200克,薏苡仁250克,淮小麦300克,枸杞子200克,女贞子200克,旱莲草200克,桑椹200克,黑料豆250克,胡桃肉200克,酸枣仁200克,柏子仁200克,炙远志80克,鸡血藤250克,夜交藤250克,桔梗100克,陈皮100克,广木香100克,佛手柑100克,合欢皮100克,川牛膝200克,淫羊藿200克,谷、麦芽各250克,阿胶200克用黄酒300毫升浸泡炖烊,冰糖500毫升,蜂蜜500克,趁热一起冲入药汁,然后收膏。本方适宜神疲乏力,面色苍白,头晕耳鸣,短气心悸,容易感冒,脉细无力,舌淡无华少苔者食用。
温补肾阳膏方:黄芪200克,党参200克,仙茅150克,淫羊藿300克,锁阳150克,阳起石300克,肉苁蓉150克,巴戟天150克,补骨脂150克,桑寄生250克,淮牛膝150克,熟附块100克,肉桂100克,杜仲150克,狗脊300克,鹿茸50克,胡桃仁250克,覆盆子300克,菟丝子150克,五味子100克,蛇床子125克,韭菜子125克,川断150克,桑螵蛸150克,香附150克,沉香60克,当归150克,陈皮150克,女贞子250克,枸杞子150克,龟版250克,谷、麦芽各200克,神曲200克,川芎150克,桂枝125克,吴茱萸100克,金樱子250克,芡实250克,鹿角胶250克用黄酒500克浸泡烊化,冰糖500克,趁热一同冲入药汁中收膏。本方适宜精神萎靡,面色灰滞,四肢不温,腰酸背痛,大便溏薄,小便清长,男子阳痿,早泄,女子带下清稀,脉沉迟无力,舌胖而有齿印者选用。
滋养肝肾膏方:熟地黄200克,山药200克,山茱萸150克,龟版250克,枸杞子200克,鳖甲250克,麦门冬200克,菟丝子200克,川牛膝200克,杜仲200克,北沙参200克,女贞子200克,旱莲草200克,石斛250克,制何首乌250克,白芍200克,五味子120克,酸枣仁200克,当归200克,桑椹子300克,骨碎补300克,狗脊250克,紫河车120克,金樱子300克,芡实300克,陈皮150克,佛手柑120克,合欢花100克,桃仁200克,龙眼肉250克,茯苓250克,夜交藤300克,甘菊125克,泽泻200克,知母150克,黄柏150克,石菖蒲200克,磁石500克,阿胶300克浸入黄酒500毫升中烊化,冰糖500克,趁热一起冲入药汁中收膏。本方适宜精神萎靡,形体消瘦,腰酸背痛,遗精阳痿,健忘心悸,五心烦热,失眠盗汗,头晕目眩,耳聋耳鸣,女子月经稀少,脉细弦,舌红少苔或干裂者选用。
益气养阴膏方:太子参300克,麦门冬150克,五味子60克,北沙参125克,玄参125克,玉竹125克,天花粉125克,扁豆150克,山药200克,女贞子200克,旱莲草200克,石斛250克,党参150克,白术150克,茯苓200克,陈皮60克,姜半夏60克,广木香30克,砂仁30克,炙甘草50克,酸枣仁300克,夜交藤300克,合欢皮125克,柏子仁150克,枳壳100克,菟丝子250克,制何首乌150克,穞豆衣250克,糯稻根250克,浮小麦250克,生、熟谷芽各150克,竹茹60克,泽泻125克,阿胶500毫升入黄酒500克浸泡烊化,冰糖500克,西洋参粉60克,趁热一起冲入药汁中收膏。本方适宜面色苍白,少气懒言,神疲乏力,自汗盗汗,五心烦热,口舌干燥,尿少便秘,失眠多梦,脉细弱无力,舌淡少津或舌裂者选用。
补益心脾膏方:当归125克,白芍150克,熟地黄200克,砂仁30克,丹参125克,桑椹125克,制何首乌125,仙鹤草125克,党参150克,黄芪300克,茯苓150克,白术120克,山药150克,姜半夏60克,陈皮60克,炙甘草60克,淮小麦60克,酸枣仁125克,合欢皮125克,夜交藤200克,龙齿250克,珍珠母300克,远志60克,香附100克,佛手柑60克,广木香60克,旱莲草300克,侧柏叶150克,茜草根150克,八月扎125克,路路通125克,大枣250克,生姜30克,阿胶500克浸入黄酒500毫升烊化,吉林白参粉60克,趁热一起冲入药汁中收膏。本方适宜面色无华,心悸健忘,失眠多梦,脘腹不舒,大便时溏,纳食无味,脉濡缓而沉细无力,舌淡无华少苔者选用。
调理冲任膏方:益母草250克,艾叶炭125克,炮姜炭125克,地榆炭100克,侧柏炭100克,仙鹤草250克,桑寄生150克,川断150克,黄芪300克,党参250克,白术250克,茯苓200克,甘草200克,当归200克,白芍250克,生、熟地黄各250克,龙眼肉200克,枸杞子200克,女贞子250克,茅根炭100克,槐花炭100克,血余炭100克,菟丝子250克,淫羊藿300克,大枣250克,广木香100克,陈皮150克,砂仁60克,三七粉60克,酸枣仁250克,丹参200克,穞豆衣250克,制何首乌250克,桑椹300克,阿胶500克用黄酒500毫升浸泡烊化,冰糖500克,三七粉60克,趁热一起冲入药汁中收膏。本方适宜月经不调,经来如崩,经色淡而质稀,面目水肿,四肢懈怠,精神疲惫,腰酸背痛,夜寐不安,心慌悸动,脉芤或沉细如丝,舌淡无华苔薄白或无苔者选用。
6.冬令坚果宜多吃 坚果是指带有坚硬外壳的干果。冬季是坚果的收获期。坚果含有植物的精华,坚果多是植物种子,种子是繁殖后代,传种接代的载体,所以种子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冬天宜多吃这些坚果,以补肾养精,健脾养血。坚果,多在秋冬季收藏季节成熟,其营养成分丰富而完全,所以更具有一般食物所没有的营养素,因为它承担的自身生存的责任,这是所有有生命的东西的天然造化。为此,坚果对人体的补养作用,显得更重要和突出。在秋冬季的坚果中常用的有核桃、花生、银杏、香榧、松子、榛子、栗子、椰子、薏苡仁、莲子、夏果、开口果、美国核桃、腰果等。现重点介绍如下:
(1)核桃仁:为胡桃科植物的果仁,又称胡桃、羌桃、万岁子。它含有的脂肪酸高达60%~70%,主要成分为亚油酸甘油酯,还有少量亚麻酸、油酸甘油酯,这些不饱和脂肪酸不仅能提供营养,又有助于提高血清白蛋白,同时能降低胆固醇,防止心脑血管疾病。它的蛋白质含量达15%~20%,在诸多的果品中名列前茅。还含有丰富的铁、钙、磷等微量元素,因此有很高的营养价值。核桃仁在中医药中为滋补食品和治病良药,具有补益肺肾、强筋健骨、养心健脑作用。核桃仁日常应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①补益肺肾治喘咳。慢性、虚性、老年性支气管炎和哮喘,在未发时用之,核桃仁、别直参、甜杏仁(三者之比为100:5:30),共研细炼蜜为丸,每日3次,每次5克。
②强筋健骨疗腰痛。肾虚腰痛,过劳则发,夜间为甚,检查无殊,民间用红糖老酒沽核桃服食,即会饮黄酒者,在饮酒时黄酒中加适量红糖,加热后饮之并用核桃仁下酒。核桃仁可生吃,也可盐水拌炒后吃。还有古方青娥丸(《和剂局方》):核桃仁250克,补骨脂125克,杜仲250克,用蒜泥为丸。每日2次,每次6~10克。
③养心护心是妙品。研究人员发现,在健康人身上,核桃仁养心护心,降胆固醇的作用十分明显,对比数字都高于鱼类。每日摄入量为42克,就可以起到养心护心的效果。一般可生吃,也可以炒熟或煮食,每日取大者5~8粒去壳后食用。
④健脑安神增记忆。按中医的认识,“以形补形”,其形似脑,补益脑髓,临床应用证明其有很好的健脑安神之功。它是迎考学子的健脑安神、增强记忆的营养补品。复习迎考,许多家长为了儿女们考出好成绩,动透脑子要为他(她)们补充营养,一些商家也因此推出了许多保健品,如金×力、三×浆……几十年来笔者推荐3种保健食品,实践证明其效果好,营养全,健脑髓,强身体,且原汁原味,香甜可口,价廉物美。这3样食物是:核桃、桂圆、鸡蛋。可单味食用,也可配合使用,也可加糖之类的调味品。
(2)花生:为豆科植物落花生的种子,又称为落花生、花生仁、长生果、大红袍。以肉质肥大、色白、气香、味略带甜者为佳。花生仁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卵磷脂等,故有“植物肉”和“绿色牛奶”之称。其性味甘平,有养血健脾、止血润燥、增乳生血之功效。在冬季花生大量上市之际,适当选用,对身体健康大有禆益。
花生的食用方法很多,常见的有炒、煮、炸,有生吃,但大多是熟吃。不同的吃法其作用不同,如取其养血健脾的宜清水煮后吃,或多吃新鲜的嫩花生;如取其润肺化痰的宜生吃,或水煮食用,不能油炸,或炒食,否则反易生痰;如取其润燥兼通便的宜油炸食用。花生的食用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①养血止血有疗效。贫血症或出血症,如血小板减少症、月经过多,可用桂圆花生汤(《中国药膳学》):带衣花生仁250克,大枣30克,桂圆肉20克煮熟后连汤一起食用。笔者治疗血小板减少症,单用花生衣30克,炒茜草15克,仙鹤草30克,大枣30克,平地木30克,黄芪40克,水煎服,有较好的止血和升血小板的作用。在止血作用上,花生衣优于花生米,在养血上花生米更好。
②花生品种有差异。不同品种的花生其保健作用是不同的,所以目前全国各地都有自己的优良品种,并打出品牌。如有山东的大壳花生,可专供水煮食用,浙江新昌的小京生,专供炒食,炒花生香酥可口,一直以来作为御品。目前花生的品种中还有黑衣花生,又称黑色花生,其补血作用更好。因此,在选购时必须要有所了解。
③花生味美需适量。现代研究发现,花生除上述作用外,它含有的儿茶酚具有抗衰老的作用,花生仁中含有人体不能合成的8种氨基酸及20余种营养素。花生人人皆可食,人人喜欢吃,对少年儿童能提高记忆力,对中老年人有滋补保健作用,对青年男女有美容养颜的作用。而其味又十分可口,所以许多人会多吃或贪吃,因此要注意“适量”二字,在《本草求真》中记载:“第此体润质滑,施于体燥坚实者则可,施于体寒湿滞,中气不运,恣啖不休,保无害脾滑肠之弊乎!”这就告诉我们凡脾胃虚弱,体质不坚者不可多食,一定要适可而止。
(3)银杏:又称白果、灵眼、鸭脚子、佛手指。它是秋冬季收获的佳果,药食兼优,含有丰富的双黄酮。这种物质有明显的降低血清胆固醇、扩张冠状动脉的作用,对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脑血管病有很好的防治作用。同时,对多种类型的病菌有抑制作用,如结核病菌、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因此常可治疗妇人带下症。它还有收缩膀胱括约肌的作用,对小儿遗尿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中医学认为,其性味甘苦涩平,生食有大毒,熟食能减毒,有补益肺肾、定喘化痰、止带化浊、收缩小便的功效。其临床应用大致如下:
①膀胱失约遗尿症。小儿遗尿,4~8岁,每次3~5粒,炒熟趁热去壳食用,不能多食,严禁生食。连服2~4周。成人遗尿或夜尿频数,白果10克,金樱子30克,芡实30克,水煎服。连服1个月。
②妇人肾虚带下症。带下不止,腰酸背痛,面色苍白,月经涩少,用白果10克,川续断10克,狗脊15克,龟版10克,臭椿皮30克,水煎服。
③肾虚气喘不纳气。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动则气喘,咳喘不止,用白果10克,姜半夏10克,炙麻黄10克,桑白皮30克,沉香3克(冲),紫石英60克,熟地黄30克,龟版15克,水煎服。
④防治心脑血管病。白果有降脂、降低胆固醇的作用,所以能防止血管硬化,为很有保健功能的药品和食物。如三高症患者可常食用。目前超市可现成买到真空包装的白果肉,可做汤或各类菜肴的辅佐品,如芹菜炒白果、紫菜萝卜白果汤,都是很好的保健菜肴。
(4)香榧:是红豆杉科植物榧的种子,又称玉山果、榧子。秋冬季收获,冬季上市,是珍稀果品。宋代何坦诗云,“味甘宣邵蜂雏蜜,韵胜雍城骆乳酥,一点生春留齿頰,十年飞梦绕江湖”,“银甲弹开香粉坠,金盘堆起乳花圆,乞君东阁长生供,寿我北堂难老仙”。这首诗赞美了香榧的美味,人们的向往,食之使人健康长寿的写真。苏东坡的《香榧》诗写出了它不仅是美味食品,同时也是治病的良药,诗云:“彼美玉山果,餐为金盘玉,驱攘三彭仇,已我心腹疾。”这些诗意,说明自古以来,人们是把它作为一种药食兼优的珍果和美味。香榧,性味甘平,有杀虫消积、润肺化痰、健脾益气的功效。其保健作用主要有两大应用:
①杀虫消积健脾胃。自古以来把它作为杀虫剂使用,尤其是小儿虫积,能驱杀蛲虫、绦虫等各种肠道寄生虫,用香榧30克,打碎,加水煎后空腹服,每日1次,连服2~3日。或香榧30粒,炒熟勿焦,空腹带衣咀嚼服食,连服3日,如虫未见排出,1周后再服1次,并用槟榔20克煎汤送服。
②补气养血是珍果。香榧,以香、松、微甘为佳,以壳薄、果形长为上品。香榧树龄很长,有千年榧树,所以它结之果,含有多种人体所需要的营养元素,除含有钙、磷、铁外,还含有脂肪酸中的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的甘油酯、甾醇等,这些都对人体有很好的保健作用。一般是炒食为主,老年人、小孩可研碎食用。它是春节中高级礼品(市场价上市新品每公斤为200~300元)。
(5)松子:为松科植物红松的种子,又称海松子、松子仁、新罗松子。主要产在黑龙江小兴安岭及吉林的长白山地区。其性味甘温,有养血熄风、润肺化痰、润肠通腑的功效。它是冬天的常见坚果,也是春节中高级果品。其保健功效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①滋肾补血以黑发。肾虚血亏,头发枯黄,或头发早白,用松子仁250克,黑芝麻125克各炒香,研细后加白糖适量,每日1次,每次15~30克开水送服。长期服用,效果更好。
②肠燥便秘以润肠。老年性习惯性便秘,多因肠燥所致,可用生松子仁10克,每日3次咀嚼服用。连服1~3个月,不仅能通便润肠,而且能使肌肤润泽,全身轻松有力。
③调养肝肾强筋骨。肾主骨,肝主筋,凡关节酸痛,行动无力,腰膝酸软,可用松子仁15克,当归15克,杜仲10克,水煎后,加黄酒10毫升与药汁冲服。在冬季许多原有关节病变的人可以常服,有很好的防治作用。
(6)榛子:为桦木利植物榛的种仁,又称平榛子、棰子等。果形似栗,外壳坚硬,卵圆形,为冬季常见食物和果品。它含有人体所需要的8种氨基酸和多种微量元素及无机盐,其含量比其他坚果都高,并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促使胆固醇的代谢。同时,有软化血管、防止血管硬化的作用,所以对心脑血管病有一定的防治作用。榛子性味甘平,有调中健脾、养肝明目、活血养血之功效。在保健养生中主要有以下作用:
①病后体虚养气血。病后脾胃虚弱,胃纳不佳,少气乏力,精神不振,可每天吃炒熟的榛子,早晚各吃30克左右,细嚼慢咽。连服1~2周。
②脾虚泄泻宜熬粥。脾虚便溏,食欲缺乏,少气无力,口淡无味,用榛子30克,粳米60克,桂花少许熬粥,食时加糖适量,每日服食,有很明显的开胃健脾的效果。
③“三高症”者可常食。三高症即高血压、高血糖、高脂血症,是心脑血管病的根本原因。榛子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是防止血管硬化的主要物质,所以是老年人和三高症患者的理想果品。应多食用,但也应适当食用。
(7)栗子:原产我国,有3000多年的栽培历史,又称板栗,为秋冬季的坚果类食品。板栗的品种很多,著名的品种有京东板栗,为河北的名特产品;湘西板栗,为湖南土家族、苗族的特产。全国大部分地区出产板栗,以华北、东北和西南地区为最多。
栗子,性味甘温,有补肾壮腰、强筋健骨、健脾益气、厚肠止泻的功效。根据现代研究发现,其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和维生素及不饱和脂肪酸,特别适合于老年人及心脑血管病和骨质疏松者食用。其保健作用主要如下:
①补肾壮腰止腰痛。在《千金方》中记载:“生食之,甚治腰脚不遂。”《图经本草》也记载:“果中栗最有益,治腰脚宜生食。”所以,凡肾虚腰痛,乏力肢酸,夜间为甚,伴重垂下滞感,可每日早晨起床后生吃大栗子3~5粒,去壳及衣,细嚼慢咽,与唾液充分融合,呈白色乳糜状,人称琼浆玉液。连服1周,能改善腰痛。
②健脾厚肠止腹泻。在《名医别录》中记载:“栗子,主益气,厚肠胃,补肾气,令人忍饥。”这些记载说明栗子有健脾厚肠止泻的功效。凡小儿、老年人体弱脾虚,经常便溏,或五更泄泻者,可每日吃大板栗5~8粒,可煮熟后吃,或炒熟后吃。
③调补肺肾疗喘咳。栗子补益肺肾,止咳平喘。所以,它对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是较好的食品,一般用食疗方法,用栗子肉150克,猪瘦肉250克,生姜10克,加盐适量,做膳食用。主要是补肾纳气,止咳平喘,需经常服用,作为调养佳肴,在发病时一般不服用,以防碍邪,宜平日服食。
(8)椰子:为棕榈科植物的椰树成熟的果实,又称胥余、胥耶、越王头等。其外壳坚如木,可作各种器具。其内容物为椰子汁和椰蓉均可食用。它含有丰富的B族维生素、微量元素钾、镁和生长激素,长期饮用能补充细胞内液,增强新陈代谢,滋润肌肤,提高抗病力;其肉汁可杀灭肠道寄生虫,疗效可靠,无不良反应,是理想的杀虫剂。椰子的保健作用大致如下:
①生津养阴止烦渴。椰子汁液,甘平性寒。每100克椰子肉中,含有51.8克水分和其他多种营养素。所以,能增液养阴,生津止渴。凡热病伤津,口渴烦热,唇舌干燥者,取椰子1只,吸吮其汁,每日3次,饮服,或加适量开水饮用。
②杀虫健脾疗儿疳。《本草求原》中记载,“清疳积白虫,小儿青瘦,合白蜜食”。其杀虫的效果确切、安全、无毒副作用,并且香甜可口,小孩容易接受,且有健脾开胃的作用,所以是治疳杀虫的理想食物。
③椰子油、壳亦药用。椰子的油是椰子肉所榨取的油,具有清热杀虫、解毒利湿的功效。一般外用治疗疥疮、顽癣,对冻疮、神经性皮炎也有治疗效果。其壳也供药用,与油有同样效果,只是比油作用稍弱一些,但取壳容易,取油难些。方法是椰子壳打碎后,水煎熏洗,以治疗癣、湿疹等皮肤病。
(9)甜杏仁:杏仁分两种,即苦杏仁与甜杏仁。苦杏仁以清肺化痰,止咳平喘为主,多作药用,以祛邪实。甜杏仁以补肺润肤,止咳平喘为主,多作食品,以补肺虚。甜杏仁有国产与美国进口的,目前国内市场上以美国杏仁为佳品,常作坚果食用,在秋冬季节进行盐水烘焙之后,香酥可口。杏仁是医中良药,杏花称为“中医之花”。相传,三国时期,董奉隐居庐山,为人治病,不收诊金,但使病愈者植杏树以报,积年愈者无数,杏树蔚然成林。后人遂以“杏林春满”、“誉满杏林”来称颂中医。由此,杏花就成为中医之花了。杏树入药主要是杏仁,其功效和主治大致如下:
①祛邪止咳苦杏仁。一般中医所用的杏仁,多指苦杏仁,又称光杏仁。常以祛邪、止咳化痰为用,如外感咳嗽,用桑杏汤(《温病条辨》):桑叶10克,杏仁10克,北沙参10克,焦山栀8克,象贝10克,梨皮30克,水煎服。
②补虚润肺甜杏仁。慢性咳吐,少痰干咳,或痰少而稠,咳唾不爽的一类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常以甜杏仁入药或为食疗,如制成杏仁霜、杏仁露食用,或直接食用焙熟的甜杏仁,每日食用30克左右。
③杏子果干能抗癌。据报道,某岛国盛产杏子,每年有大量杏子干出口,岛上人们历来有吃杏干的习俗,后来专家发现,发生癌症的病人很少,经分析研究发现与吃杏干密切相关。后来又对杏干进行分析研究证明,杏干有抗癌的作用。所以,建议多吃杏和杏干是有一定保健作用的。
(10)莲子:为睡莲科植物莲的种子,外面有坚硬的外壳,去壳才能得到莲子肉,供人食用,所以它是一种坚果食品。莲子在前面“夏季节令”的“夏日荷花艳,全身皆是药”中已有介绍,现重点列述莲肉的保健作用。
①补脾益气以统血。莲子肉,健脾益气,补气摄血。《本草纲目》记载,“治女人带下崩中诸血病”。就取其健脾统血之功效。笔者用于脾虚月经过多,经来如崩者,用墓头回30克,水牛角片30克(先煎),黄芪30克,水煎服。并以莲子(带皮、莲心)60克炖酥后同服。长期调治其效明显。
②脾主四肢强脚骨。小儿行迟,脚弱无力,老人年高肾虚,行动困难,或骨质疏松,用莲子肉(去心)30克,栗子肉60克,炖猪蹄1只,分2~3次,食其全部。此为食疗方,也可加调味品,如盐、糖之类。
③莲心清心疗失眠。莲心含有多种生物碱及苷类,其中莲心碱有明显的强心、降压和平抑性欲的作用。高血压患者,常服莲心茶有平肝降压的作用,一般用莲心2克,甘菊5克,枸杞子6克,开水冲泡,每日1次,味淡弃之。青年相火旺盛,遗精不止,可常食带心莲子炖粥,有辅助治疗作用。若与知柏地黄丸、金锁固精丸同服,每日3次,每次5克(约20粒)则效果很好。
7.常吃鹿狗牛羊肉 冬季气温明显下降,风寒盛剧,所以需用温热助阳之品以散寒。用草木之品,如姜、附之属,常需配合血肉有情之品,则药专效宏,补肾助阳、温中散寒之功效更为卓著。其中冬季常用的血肉有情而又补肾温阳的肉食以鹿、狗、羊、牛为最佳。现具体叙述如下:
(1)鹿肉:为鹿科动物梅花鹿和马鹿的肌肉。人工饲养之后,当今鹿肉已作为肉类上市,以供人们食用。其性味甘温,有益精血、补肾阳、强筋骨之功效。鹿肉含有雌二醇、雄酮、维生素A,能增强心脏功能,扩张外周血管,增进食欲,改善睡眠,增强新陈代谢,提高机体耐受力,促进生长发育,升高血红蛋白,改善肝、肾、脑的功能,具有抗虚弱、防衰老的良好作用。《名医别录》记载,“补中,强五脏,益力气”。《食疗本草》记载:“补虚羸瘦弱,利五脏,调血脉。”《随息居饮食谱》记载,“强筋骨”。其保健功能大致如下:
①产后缺乳。鹿肉250克,洗净后切块,加水煮烂,稍加盐以调味,任意食之。或与猪蹄1只同炖食之。有很好的生乳效果。
②男子阳痿。阳痿早泄,属肾阳虚者,出现精液清冷而稀薄,腰酸背痛,四肢不温,用鹿肉125克,干姜10克,加茴香、盐同炖,待肉酥烂,即可食用,连服1周。
③冬季畏寒症。素体阳虚,身体羸弱,或年老体弱者,用鹿肉250克,附子10克,肉桂6克,加盐适量,煮食。入冬(立冬之后即11月开始)之后,每周1次食用。无论男女老幼凡入冬尤觉怕冷者都可食之。
(2)狗肉:为人们喜爱的冬季肉食品,又称地羊、黄耳。我国食用狗肉和驯养狗的历史悠久。它是由狼驯化而成的,故至今仍有狼狗之称。在汉初与刘邦一起打天下的樊哙“以屠狗为事”。说明食用狗肉己有2000多年的历史。狗肉,性味甘咸温,有补虚壮阳、安和五脏、益气养血之功效。其临床上的治疗作用,多是其附属品,如狗肾、狗胃、狗骨等。狗肉主要是食用,以保健身体。其保健功能大致如下:
①补肾壮阳,温肾祛寒。入冬之后,老年体弱,腰痛足冷,四末常清者,用红烧狗肉常食或佐餐食用。狗肉1000克,桂皮10克,茴香6克,加适量酱油,先用大火煮沸,后用小火炖烂,即可食用。每日吃100~200克。
②温中健脾,温胃止痛。素有胃病者,遇冬或受寒,则食欲缺乏,畏寒疼痛,可用狗胃1只,洗净后,纳入胡椒粉6克,糯米250克(淘洗后填入狗胃中),加适量盐,加水煮烂,切块后食用,其中糯米饭可分次食用。
③性功能障碍者食用。凡肾虚阳痿早泄,或作强无能,举而不坚,性欲减退者,除食用狗肉外,可取狗外肾(即狗阴茎及睾丸)加花椒同炖食用,每次1具。狗肉,宜食清炖狗肉,狗肉冷却后,切块用花椒盐(花椒与盐比例为1:10,即1克花椒、10克盐同在锅里炒干后研细)蘸食。
(3)羊肉:羊,是我国三大肉用家畜(猪、牛、羊)之一。羊,分山羊与绵羊2种。其蛋白质含量高于猪肉,而低于牛肉;脂肪含量介于猪、牛肉之间;含钙和铁高于牛肉和猪肉;胆固醇的含量是肉类中最低的。羊肉对人体有温阳防寒之功能,历来是人们冬令进补的重要肉食。羊肉含有丰富的优质完全蛋白质,其他营养成分也十分全备,故食之能增强体质和抗病力。其性味甘微辛而温,有补中益气、补肾壮阳、安心宁神之功效。羊血,有解丹石之毒的功效;羊肝,有养肝明目之功效;羊角,有平肝熄风之用。其保健作用如下:
①温经补血。妇人经来腹痛,畏寒怕冷,四肢不温,用当归生姜羊肉汤(《金匮要略》):当归15克,生姜10克,羊肉30克,水煎服。此方可改为食疗方:羊肉100克,生姜20克,加盐适量同煮,待羊肉熟后去姜吃羊肉。
②补肾益精。男子精冷或精稀而少者,宜常吃涮羊肉、烤羊肉串、烤全羊,不但美味而且强身健体,尤其能补益肾精,提高精子的质量,促使生育。或羊肉100克,与枸杞子20克同炖,待羊肉酥烂时食之,有很好的生精助孕的作用。
③养血祛风。羊肉是西北地区的特色美食,其香味四溢,色白肉嫩,入口不腻,民间有“煲羊肉”与“煲羊头”,均用生姜、大枣为作料调配而成。大枣养血补血,调和脾胃,与生姜、羊肉共奏养血祛风之功效。因此,有治疗头风头痛之作用。同时,根据“以脑补脑”的中医认识,煲羊头有养血祛风治头风的功能,民间广为流传。
(4)牛肉:牛,为反刍偶蹄类哺乳动物。养牛驯化的历史非常悠久,早在公元前3000多年的伏羲氏就教民养六畜,六畜排行居二为牛。牛的品种主要有黄牛、水牛、牦牛。牛自古以来作为肉用,以后逐渐驯化为使役和乳牛。牛肉为人们日常生活中服食的基本肉类,不仅营养丰富,而其性味甘温,有健脾和胃、温中散寒、补气益肾的功效。《韩氏医通》中记载:“黄牛肉,补气与绵黄芪同功。”《医林纂要》记载,“牛肉味甘,专补脾土,脾胃者,后天气血之本,补此则无不补矣”。说明牛肉补脾益气,胜过其他诸品,只要吃了牛肉其他补脾之品就不需要了。其实,牛的各个部分都有很好的保健作用,现简述如下:
①牛肉。健脾和胃,益气养血。凡脾胃虚寒,腹痛腹胀,食欲缺乏,用牛肉150克(切块),砂仁10克(布包),生姜10克(切片),加适量调味品,加1500毫升水,煮1小时去砂仁、生姜,食肉和汤,每日1次。
②牛心。补心安神,养血益气。凡心悸不寐,夜间不宁,心血不足,面色苍白,用牛心1只,洗净后,加茯苓10克,丹参30克(纱布包)同炖,熟后去丹参,食牛心喝汤。每日1次。
③牛肺。补肺养血,止咳止血。凡肺虚咳嗽,痰中带血,或咯血时作者,用牛肺1只,洗去肺内白沫,切块,加白及10克(纱布包)同煮,分餐服用,食时加适量盐以调味。
④牛血。补气养血。凡血痢之后,气血两虚,或血虚经闭,用牛血做膳,如牛血菠菜汤,或牛血羹汤。
⑤牛鞭。牛鞭,为牛的外生殖器,补肾壮阳,益气养血。男子阳痿早泄,腰酸背痛,面色苍白,用牛鞭1具,加酱油、花椒、茴香同炖,熟后吃牛鞭饮汤。
8.冬季取暖防中毒 冬季取暖在北方多用煤炭,或用天然气,往往在使用中不当引起煤气中毒而出现伤亡事故。自改革开放以来,许多在农村的劳动力往城市进军,形成打工潮,他们到了城市之后,生活极其艰难困苦,同时又不懂一般的科学常识,经常会出现煤气中毒的死亡事故,2007年12月,曾见一则本地媒体报道:一对中年的河南夫妇,来绍兴开早餐的小吃店,做烤馒头之类,用简陋的煤饼炉来制作食品。由于早上要做买卖,所以夜间工作,生煤饼炉过夜,而居住的是租赁的车棚,通风极差,又很窄小,天气又已很冷,所以夜间把生火的煤饼炉关上通风门,放入住房中。两人即在房中睡觉了……第二天,悲剧发生了,这对夫妇已经僵硬死亡。经警方调查取证,非他杀和自杀,而是煤气中毒身亡。这是血的教训,屡见不鲜,时见报道。所以,冬季取暖防中毒,珍惜生命!
如何防止煤气中毒,在冬季取暖时尤其重要。煤气中毒主要是一氧化碳中毒,为此必须注意以下几条:
①全民关注,做好宣传,科学预防。入冬之后,各地各单位,尤其农村、社区人群集居的住宅小区的宣传栏中,要提醒大家防止煤气中毒。必要时社区最好有夜间打更的,提醒大家关好煤气,防止火灾及煤气中毒。
②关心外来打工者,用原煤取暖,严禁与人在一起。用燃烧的煤炭取暖,夜间绝对不能放入室内,最好熄灭,或放置室外。
③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防止煤气污染空气。目前有煤气泄漏报警器,有条件的要在室内,尤其厨房里装上这种仪器。平日经常检测煤气炉灶,一旦漏气马上修理。
④在使用煤气工作或取暖时,若有不适,如头晕、恶心等,就要首先想到是否煤气泄漏,或煤气中毒;若一旦中毒及时救治。
⑤发现煤气中毒,第一要给予新鲜空气,打开窗户,把人抬出室外,并打120急救电话,迅速由医院进行急救处理,越快越好。
⑥冬季尽量少用或不用天然气取暖。多用电能、太阳能,或其他能源取暖,如用热水袋、电热器、热空调等。
冬季取暖是最常见和普遍的防寒措施,在农村过去用木炭或柴草燃烧取暖,虽然听到中毒事件很少,但不等于不会中毒,若空气不流通,不充分燃烧也会产生一氧化碳,引起中毒。在燃烧时的有毒、有害物质也可引起中毒,如有的把油漆、废塑料当作燃料,也可导致中毒事件。尤其当今时代,科技发展,许多电器和各种塑料橡胶制品的更新换代,而由于某些人科学知识较少,往往用来燃烧取暖,其实它的危害非浅,大气污染,水资源污染,人吸收后慢性中毒。目前国家环保部门已引起重视。作为普通人要响应政府号召,严禁用有毒物进行燃烧,或取暖。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都用煤炭取暖,《帝京岁时纪胜》:“西山煤为京师之宝,取之不竭,最为便利。时当冬月,炕火初燃,直令寒冬生春,犹胜红炉暖阁。人力极易,所弗费无多。”它比“江南柴灶闽楚竹炉”显得优越得多了。
我国是利用煤炭最早的国家,在河南巩县,山东平陵,郑州古荥镇的汉代遗址中就发现过煤块和煤土制成的煤饼。利用煤炭冶炼可追溯到原始社会晚期。夏朝己有“石范铸造”的技术,各种铜器的铸造,都是以煤炭为能源的。我国对煤炭资源的利用和开发比西欧国家要早3000多年,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元代来到中国,见到我国普遍使用煤炭取暖感到很新鲜。他在游记中说,中国有一种黑色的石头可以燃烧,火力比木柴要大得多,可燃到次日不熄。由此可见,到13世纪,欧洲人还不知道煤炭是重要能源。欧洲人正式把煤炭用在冶炼方面是18世纪的事了。明代政治家于谦在《咏煤炭》诗中写道:“凿开混沌得乌金,藏蓄阳和意最深,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鼎彝元赖生成力,铁石尤存死后心,但愿苍生俱温饱,不辞辛苦出山林。”这是一首对煤炭的真实写照,以煤喻己的佳作,值得后人颂扬。我们的祖先在魏晋时期,不仅利用开发煤炭为人类生活、生产服务,而那时已经知道煤炭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一种有毒的气体,可以置人于死地。在《水经注》中记载了东汉汉献帝建安15年(公元210年)曹操在邺县(今河南临漳县)建造了铜雀台、金虎台、冰井台,以贮藏煤炭,规模很大。在书中描写煤炭特点时指出,“燃之难尽,烟气中人”。这里所说的“烟气中人”就是今天所说的煤气中毒。
煤炭古称石涅,又称乌金石、黑丹、石墨、石炭。它在燃烧中产生一种混合气体,主要有一氧化碳、甲烷、乙烯、硫化氢等。使人中毒的是一氧化碳,即俗称煤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无刺激性的气体,故而不易被人所觉察。中毒的发生也表现为突然出现症状,或夜间不知不觉中中毒身亡。煤炭燃烧时在燃烧不全的情况下,如生火、熄火、封火时产生的一氧化碳就更多。这时如果烟筒不通气、漏烟,一氧化碳就会进入室内引起中毒。有些人错误地认为,反正炉子快熄灭了,不必拿出室外。殊不知,熄火时由于燃烧不全产生的一氧化碳更多;一念之差,一觉之后,发生全家中毒。一氧化碳的毒性很强,在空气中的浓度达到0.5%,几分钟可致人死亡。如果一氧化碳的浓度达到0.01%,就会出现中毒症状。
一氧化碳进入人体后,把血红蛋白携带的氧气赶跑,独霸一方。一氧化碳进入血红蛋白后,和血红蛋白结合在一起,使其变成碳氧血红蛋白,血液中的碳氧血红蛋白越多,中毒症状越严重,达到10%~20%时出现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心慌、乏力,甚至昏厥。这时需立即离开中毒环境,吸收新鲜空气,症状会逐渐消失。如果碳氧血红蛋白达到30%~40%人就会进入昏迷状态,口唇、面容、胸部、大腿内侧变成樱红色,这是一氧化碳中毒的症候特点。如果见到如此症状,就应当知道这是煤气中毒了,立即进行急救。如果碳氧血红蛋白达到50%时会导致死亡。目前一氧化碳中毒用高压氧舱治疗有很好的效果,能很快使血中的碳氧血红蛋白分离,加速一氧化碳排出,所以遇到严重中毒的病人一定要送到有高压氧舱设备的医院进行救治。
9.冬季窗户宜常开 开窗户似乎是一件小事,也是一般常识,但冬季闭门塞户,窗门常关是人们的习惯,目的是防风寒,达到保暖增温的作用。殊不知,冬季开窗户是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所以劝君冬季常开窗。为什么要冬季常开窗呢?
(1)污浊的空气需要排放:冬天由于风大寒盛,北风呼啸,沙尘满天,风沙袭人,近年来由于植保工作的薄弱,环保意识的淡漠,沙尘暴这个自然灾害时时袭击人类。所以,一到冬季人们纷纷关紧门窗,有的还封得严严实实,不留一点空隙。这样室内通风换气成了一个大问题,几个人长久禁锢在室内,呼吸时排出的浊气,皮肤蒸发的汗气,食物、杂物散发出的异味……使细菌在温暖的环境中繁殖孳生,给健康带来一定影响。为此,必须要把它排放出去,使室内空气得到改善。
(2)建立良好的室内气候:室内的微小气候,应当保持与外界的环境基本一致。它由一定的温度、湿度、气流等构成。良好的室内小气候,能保证人体各系统正常生理功能,尤其有利于儿童、老人的健康,减少疾病的发生,保持心情舒畅,尤其能防止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或复发。所以,室内空气一定要与外界相通,建立良好的室内小气候。
(3)消除二氧化碳的影响:一个人在安静的情况下每小时呼出二氧化碳20多升,冬季大部分时间在室内,再加上其他生物排出的二氧化碳,以及生活燃烧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所以在室内的二氧化碳相当可观。二氧化碳对人体有不良刺激,清洁的空气,其含量仅为0.03%~0.04%。如果通风不好,其含量达到0.07%时,就会感到不舒服;二氧化碳达到0.1%时,会产生恶心疲劳、头晕等不良反应。长期处于这样的环境下生活,造成氧气不足,出现呼吸道感染,降低抗病力。
(4)清除致病菌的孳生地:空气不流通的、污浊的、湿热内蕴的环境是细菌、病毒产生的优越孳生地,许多微生物飘浮在空气中,就是在氧气不足的情况下,厌氧菌也就迅速繁衍,导致疾病的发生。在整个家庭中如果有的患有传染病,如肺结核病,在这样的环境中会迅速的传播开来,尤其青少年最容易传染。
如何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一般有以下几种方法:
①推广百叶窗,保持室内外空气流通。百叶窗有固定与活动两种,在室内外装修时,做几只固定的,如客厅、卫生间等公共场所安装;在卧室可装活动的,可以随时随地调整。但目前百叶窗很少见到,但百叶窗能保持空气流通,而又不会受到风寒的侵袭,所以,值得再重新推广和应用。
②定时开窗户,使新鲜空气得到交换。一般每天早上起床后,或人外出后打开窗户,使污浊的空气得以清除,一般起床前飘浮物较少,起床后随着人的活动和劳作增加,飞扬起来的灰尘和细菌可提高平日的4倍;下班或放学之后随着室内人群的增加,飘浮物又形成一个高潮,这时要适当打开窗户。晚上睡觉前也要换气,待室内空气清洁后再关上门窗。若室内有取暖的炉子一定要拿到室外,或彻底熄灭炉中之火,防止“炉烟虽熄,灰中有火”。
③开天地窗洞,使冷热空气达到对流。在房子墙壁上下各打直径15~30厘米的窗洞,上下距离一般在2~3米,但必须根据所住房子的实际高度而定,一般房子的层高在2.8米左右。天上地下,污浊的热空气从天上的窗洞排出,新鲜空气从地下的窗洞进入,这样能达到冷热空气的交换,使室内空气变得清新。在所开的上下窗洞口,最好装一个能活动的、可调节的、带百叶窗式的盖子。
④摆绿色植物,减少二氧化碳增加氧气。绿色植物不仅能美化环境,同时它能净化空气,达到室内空气的新鲜。在诸多的植物中,许多花卉有净化空气的作用,如时尚花卉——龟背竹,是一种非常适合室内养殖的绿色观叶花卉,它终年常绿,叶似龟版,象征着“龟鹤延年益寿”,所以有许多人把它作为祝寿的礼花送给长辈。更重要的是它与其他花卉有一个最大的区别,在夜间不与人争氧气,而照样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所以在室内摆放若干盆龟背竹,其作用好似冬季开窗户,吸收新鲜空气一样。其他还有仙人掌、吊兰等,也同样能净化空气。
10.柑橘飘香正当时 柑橘是芸香科植物的泛称。实际上是深秋上市的水果,但真正在市场上充盈的季节在秋末冬初,所以是冬季最常见的水果。柑橘皆为芸香科的植物的果实,每到冬季,那时一片金黄色的水果中,它独占鳌头。它们的兄弟姐妹最多,品种繁多,形态各异,是冬季大宗水果之一,其中主要的有橘、橙、金橘、柚子、佛手柑、柠檬等。这些都是药食兼优的水果,都有很好的保健作用。现逐一介绍如下:
(1)橘:为芸香科植物福橘等多种橘类的果实。橘树为常绿的灌木或小乔木。其性耐寒,果实扁圆形,色呈红色或橙黄色,果皮薄,易剥落,味酸甘。大部分分布在江南各省。汉代司马相如《上林赋》有“黄柑橙楱”的记载,在《广雅》中注“楱,小橘也”。说明食橘的历史非常悠久。各地都有优良的品种,红橘,又称川红橘,为四川的特产;蜜橘,皮薄、肉质细脆、蜜甜、汁多、无核,主要产在湖南、湖北、广西、江西、浙江等地;其中浙江的黄岩蜜橘,不仅质量好,而且品种多。其他还有金钱橘、福橘、三湖橘、歙县金橘。
橘子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及各种微量元素,11月成熟上市,可贮藏到来年4~5月,所以为冬季常见果实。性味甘酸而平,有开胃理气、止咳化痰、生津解渴之功效。其食用部分是橘子的果肉,即果瓤;其他部分多作药用,常用的有橘汁、橘络、橘皮、橘红、橘核及橘叶等。
①橘汁。养阴和胃,生津止渴。热病烦渴,口干舌燥,或食后饱胀,消化不良,或饮酒过量,酒醉者,取鲜橘1~2只,去皮食肉,或绞汁饮用。橘子2只,连橘皮、冰糖适量同煎服,有润肺化痰、止咳平喘之功效,对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有辅助治疗的作用;或用鲜橘子1只,炭火中煨熟后,食用橘瓤,同样有化痰止咳的效果,民间多用之。
②橘皮。中药称为陈皮,或称广陈皮、新会皮等,为常用的、古老的传统中药。其性味苦辛温,有理气化痰、和胃化湿之功效。痰湿咳嗽,胸闷多痰,胃纳不佳者,可用二陈汤(《和剂局方》):陈皮10克,姜半夏12克,茯苓12克,甘草5克,水煎服。痰多脘胀,舌苔浊腻,用陈皮10克泡茶代饮,或加豆蔻5克其效更好。
③橘络。橘络,为橘瓤外面的络脉,色白如网络,故名橘络。性味甘平微苦,有通络化痰、理气宽胸之功效。凡痰气入络,胸胁作痛,咳嗽更甚者,用橘络6克,绛香5克,全瓜蒌10克,白芍15克,炙甘草5克,水煎服。
④橘红。橘红,为橘子的表皮,目前中药饮片中很少单独应用,常用陈皮代之。其性味辛苦温,有利气化痰、宽中和胃之功效。凡慢性咳嗽,胃中胀满者,用橘红5~10克泡茶代饮,或加代代花2克泡茶更好。
⑤橘核。橘核,为橘子的种子。其性味苦平,有理气止痛之功效,常用于疝气作痛,可用橘核10克,荔枝核15克,小茴香8克,乌药10克,升麻10克,枳壳15克,黄芪30克,甘草6克,水煎服。
⑥橘叶。橘叶,为橘树的叶子。其性味辛苦平,有疏肝理气、散结消肿之功效,常用于妇人经前乳胀,或有肿块者,用橘叶15克,白芷10克,象贝10克,红花6克,柴胡10克,山慈姑30克,甘草5克,水煎服。
(2)橙:又称黄橙、全橙、金球、鹄壳等,为芸香科香橙的果实。它与橘为同科果品,是南方重要的大宗水果之一。橙子形如球,色金黄,皮厚不易剥离,吃时需用刀切开,这是与橘子的最大区别。橙有酸、甜之分,甜橙多作食用,富有香味;酸橙多以作药,味酸带苦,不堪食用。橙子,性味酸甘而凉,有行气开胃、利尿通便、解酒醒酒、化痰止咳之功效。其保健作用大致如下:
①生用橙子清热养阴。橙子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橙皮苷、橙檬酸、苹果酸、果胶、糖类,生食能养阴生津,和胃消食,化痰止咳,如口干舌燥,烦热不止,大便干结,用橙子取汁50~100毫升,每日2次,开水冲服;或取大的新鲜橙子食之。
②橙皮药用方法甚多。橙皮又称理陈皮,说明有陈皮样的作用。它除了有果肉的成分外,还含丰富的胡萝卜素。它可作健胃剂、芳香调味剂。所以,其皮药用方法甚多。一是通便排浊。皮中的果胶有通便作用,促使类脂质及胆固醇从大便中排出,所以凡老年性习惯性便秘又兼高脂血症、高胆固醇者,可用橙子皮泡茶代饮,长期服用,有辅助治疗的作用。二是止咳化痰。皮中的橙皮油,有止咳化痰的作用,对慢性支气管炎有很好的防治作用。它的止咳化痰作用比陈皮要强,而健脾和胃之功效不及陈皮,故凡慢性咳嗽多痰者,可用橙皮与姜半夏、茯苓、甘草同用。三是理气和中。用橙皮1000克,生姜250克,甘草50克,檀香末25克,共为细末,制成小饼,每嚼一饼,用开水加盐后送服,此名香橙汤,专治胃中不和,脘腹胀痛之症。同时也能解酒毒,酒醉后生食橙子1只即可。
③橙核专疗挫闪腰痛。橙子中核不可丢弃,可用于腰部突然挫伤疼痛不止者:橙核10克炒后研末,用黄酒10毫升送服,每日2次,3日为度,3日不愈,需去医院进一步检查治疗。
④鲜橙叶子外用解毒。在农村或自植橙子树,若皮肤红肿热痛,可取新鲜橙叶,加盐捣烂外敷患处,有消肿止痛的作用。
(3)金橘:又称卢橘、金弹、给客橘,为芸香科植物金橘的果实。主要产于浙江、两广及长江两岸。秋末冬初果实成熟,为冬季的常见水果,色泽金黄,清香可口,小巧玲珑,形如弹子,全果可食,甘甜爽口。《本草纲目》中记载,“下气快膈,止渴解醒,辟秽。皮尤佳”。在《随息居饮食谱》中记载:“醒脾,辟秽,化痰,消食。”其性味辛甘而微温,有理气解郁、化痰醒酒之功效。它是以食用为主,药食兼优之品。其保健作用如下:
①消食导滞,和胃快膈。食积不消,嗳腐吞酸,脘腹胀痛,舌苔浊腻者,用金橘3~5粒,剖成4开,加茶叶少许,沸水冲泡,稍凉后饮用。小儿消化不良,厌食、饱食,每在饭后吃新鲜金橘1~2粒,慢慢咀嚼。老年人消化力弱者,可用金橘每天泡茶代饮;或饭后吃鲜金橘数粒。
②理气解郁,宽胸解闷。妇人经前情志郁闷,闷闷不乐,唉声叹气,或肝胆不舒,胸胁胀满,常用金橘10克,代代花2克,玫瑰花5克,六梅花5克,水煎服。金橘加糖干燥后,制成金橘饼,在没有新鲜金橘时,用金橘饼代之。金橘饼目前一般食品店或超市可以买到,过去的中药房也可以买到,当今已很少可以配到了。
③化痰清肺,止咳良药。慢性咳嗽,痰多纳差,舌苔浊腻的支气管炎及肺气肿,用鲜金橘5~10粒,切开后挤出核后放入锅里,加适量冰糖,文火煎20分钟,饮汤食金橘,每日1次。或用金橘饼加水煎服,也有同样的效果。
④益肾缩尿,可治遗尿。小儿尿床,为小儿遗尿症。民间验方可以试用:金橘49枚,洗净晾晒49天,再焙干研粉备用。每次6克,每日2次,连续服完。此金橘粉有益肾止遗的功效,专治小儿遗尿症,系民间常用单方。
(4)柚子:又称柚、香栾、雷柚、沙田、文旦、胡柑等,为芸香科柑橘属。原产我国及印度、马来西亚,以我国栽培历史最为悠久,为南方重要水果之一。柚子是秋冬季的重头水果,每当金风送爽,玉露生凉的中秋时节,柚子开始上市,秋末冬初之际,即大量堆放在各地的水果市场上。其形如梨,其大如人头,金色光亮,深受人们的喜爱。在《日华子本草》中记载,“治妊孕人食少并口淡,去胃中恶气,消食,去肠胃气,解酒毒,治饮酒人口气”。《增补食物秘书》记载:“皮化痰,消食快膈,白皮良,烧灰调粥食治气膨胀。”柚子性味甘酸寒,有消食和胃、化痰理气、养阴生津、解酒醒酒的功效。其保健作用如下:
①健脾理气,消食和胃。柚子1只,绿茶100克,将柚子顶部切下,取出柚子肉,装入绿茶,然后包扎好盖顶,置阴凉处1年以上,可取绿茶开水冲泡。此茶有健脾理气、消食和胃的功效。凡腹痛腹泻,食滞不化,嗳腐吞酸,脘腹胀满,舌苔浊腻者,随时取用,每次10克左右,3次为度。
②清肺化痰,止咳平喘。柚子1只去白,留表皮,取瓤肉,切碎,加蜂蜜60克,再加适量黄酒,隔水炖烂。早晚分服,每次服10克。有清肺化痰、止咳平喘之功效。对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及肺气肿有很好的化痰作用。若久咳不止,可用柚子表皮,加冰糖共煎,也有很好的止咳作用。一般取干皮10克,加30克冰糖,或用蜂蜜也可。笔者用之疗效很好。
③养阴生津,消渴可食。消渴病,泛指糖尿病。一般认为不能吃水果,主要原因是水果中含糖量高。其实不然,关键的是吃什么水果,吃的量和时间。柚子是糖尿病患者可以吃的一种理想水果,据分析发现,柚子中有一种类胰岛素成分,能降低血糖。所以,它是糖尿病患者可以吃的水果之一。同时,中医学认为,柚子能养阴生津,止渴消热,对糖尿病的阴虚燥热病机十分适宜。但要吃得适当,每日吃1~2次,每次60~100克,时间在上午10时,或下午3时左右为宜。
④妊娠口淡,是为良果。妇人怀孕之后出现肝脾不调,脾虚肝旺之象,常见症状为口淡无味,纳食不佳。所以,民间常以食用柚子肉进行调治,其效果很好。它既能养胃阴,又能调肝脾,酸甘化阴,常食之对母子都有好处。
(5)佛手柑:又称佛手、五指柑、佛指香橼、飞瓤,为芸香科枸橼的变种。清代李琴夫的《佛手》诗:“白业堂前几树黄,摘来犹似带星霜,自从散得天花后,空手归来总是香。”这首诗袁枚在《随园诗话》中有很高的评价:“咏佛手至此,可谓空前绝后矣!”佛手不仅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同时也可以食用和药用。它性味苦微辛温,有理气解郁、和胃化痰的功效。其保健作用如下:
①化痰止咳,清肺宽胸。慢性咳嗽,动则气喘,晨起痰多,咳吐不爽,用佛手片10克,加黄酒适量同煎服(《本草纲目》)。也可鲜佛手切片,蜜渍后,取3~5片,开水泡饮,也能化痰止咳。所以,凡支气管炎及肺气肿者可常服用。
②理气和胃,消胀止痛。肝胃气滞,脘腹胀痛,嗳气不舒,用佛手片60克,代代花2克,甘草5克,泡茶代饮。或配吴茱萸2克,姜半夏10克,茯苓10克,水煎服。每日1次,连服3~5天。
③清理湿热,止痢治带。妇人带下,腰酸背痛,带下黄白相兼,质清稀或有腥味者,用佛手片30克,猪大肠30厘米,共炖,服汤及大肠。此为民间单方,用之有效。若痢下赤白,里急后重:佛手片10克,广木香10克,黄连5克,白芍15克,炙甘草5克,水煎服。
(6)柠檬:又称柠果、宜濛子、宜母子、药果、棃檬子等,为芸香科植物洋柠檬的果实。原产亚洲热带,分布我国台湾、广东、四川等地。柠檬主要有两个品种:油立加柠檬是1924年由美国加州传入台湾等地;麦欧柠檬又称北京柠檬,是1908年麦欧由我国北京盆栽株中发现并带到美国后广泛种植。柠檬其味酸,可提取柠檬酸,制取香料,也常作烹饪用。其性味酸平,有生津止渴、祛暑安胎之功效。其保健作用如下:
①解毒杀菌,常作外用。柠檬汁其味很酸,有很强的杀菌作用。实验证明,用柠檬汁能把海鲜类贝壳内的细菌在15分钟内全部杀死,所以,在吃生海鲜时用柠檬汁洒一点,有杀菌解毒的作用。柠檬连皮捣烂带汁擦涂癣、色斑,有较好的作用,每日3~4次,外涂患处。若室内放几只成熟的柠檬,不仅能观赏,而且能调节空气,杀菌消毒。
②滋养冲任,调理月经。用鲜柠檬6只,洗净柠檬后榨汁,加适量蜂蜜,加水至1500毫升,每日代茶饮服,1日喝完。它具有调节内分泌的作用,可治疗经前乳胀,月经过多,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等冲任失调之证。
③清暑消渴,养阴生津。新鲜柠檬1只,去皮、核后榨汁,再加白糖15克,加适量冷开水,调和后分2~3次饮服。在夏日有清暑止渴作用,平时饮用有养阴生津、止渴除烦的作用,凡口干舌燥,咽喉干痛者可常饮用。
④妊娠恶阻,安胎止呕。柠檬味酸而著名,早孕肝旺犯胃,嗜酸而欲吐,用柠檬有养肝和胃之功效,所以适宜妊娠早期食用,故人们称其为“宜母子”,说明柠檬能治疗妊娠恶阻。一般取柠檬汁10毫升,加适量白糖,加凉开水,调和成酸甘适口的液汁,每日1次,分次饮用。
⑤化痰祛浊,软化血管。柠檬1只,洗净,连皮切片,加蜜或白糖适量,腌制1个月,食时取3~5片(10~15克),开水泡饮,每日1次。具有化痰活血的作用,可用于支气管炎、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的辅助治疗。
11.冬梅报春药用多 在百花凋零之际,惟有冬梅在寒冬腊月中争相怒放。冬梅有梅花与腊梅。腊梅迎霜破雪,斗寒迎风而放,因十二月称为腊月,而其形如梅,故称为腊梅。它在苍劲的枝干上,缀满金色的花苞,形神俊逸,冷蕊飘香,正是“二十四番花信转,春魁还自让君先”。它抢先把春韵送到人间。宋代陈与义的《腊梅》诗云:“奕奕金仙面,排行立晓晴,殷勤夜来雪,少住作珠璎。”诗中把腊梅比作金佛面在晴朗的早晨排行怒放,夜雪落在花蕾上,犹如粒粒晶莹珍珠。陈后山的诗云:“一花香十里,更值满枝开,承恩不在貌,谁敢斗香来。”这些都是咏梅的佳句。腊梅的品种很多,但总的分为两种,即荤心腊梅与素心腊梅。荤心腊梅,花小,香淡;素心腊梅,花大如磬,香浓,开花时间长,所以是腊梅中的上品,又称磬口腊梅。若形如荷花的称为荷花腊梅,都是腊梅中的上品。所以,腊梅是冬季重头的观赏花卉,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然而,腊梅除了观赏外,也有许多治病疗疾的药用价值。其花中的芳香油主要成分为桉叶素、龙脑、芳樟醇等。其中含有22%的饱和脂肪酸,25%的亚油酸,46%的单烯脂肪酸;另外还含有胡萝卜素和腊梅碱等。这些有效成分使它有很好的保健作用。①外用解毒,专疗烫伤。民间把腊梅花浸入食用的植物油中,使其有效成分溶解在植物油中,这就是“腊梅油”。它有很好的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效果,是一种很有效的烫伤药,凡烧伤、烫伤,外用涂于患处。其清热解毒作用,除了外用,内服也同样有此作用,广东民间,常用腊梅花煎水,给小儿饮用,作为清热解毒的保健饮料,以防止疮毒。②解暑生津,食疗香浓。腊梅花干燥后保存在密闭的容器中,在夏季可与茶叶一起品配成花茶,这种花茶有清暑生津的作用。一般品配比例为100:5(即腊梅花在茶叶中的含量为5%)。夏天用腊梅花茶5克,开水冲泡,每日1次饮用。若夏日中暑,口渴烦躁,食欲缺乏者,配以石斛30克,刘寄奴5克,这样清暑养阴、生津止渴的作用更好。③止咳透疹,小儿更宜。小儿麻疹或百日咳,江、浙民间用腊梅花3~5朵,水煎服。若麻疹不透,配观音柳(又称柽柳)30克,同煎,则效果更好;百日咳,久咳不止,配僵蚕6克,地龙8克,胆南星5克,川贝5克,水煎服。
梅花,它与腊梅是冬季两大名贵的花卉。自古以来我们的祖先把它作为食物和祭祀之物。其又是观赏价值极高的名花,色、香、姿、韵俱全,色冷艳而“天赐胭脂一抹腮”;香淡雅而“暗吐幽香穿别院”;姿怪奇,大树铁干虬枝,绿苔封身,却老当益壮,争荣竞秀。所谓“疏影横斜”、“暗香浮动”、“雪后园林才半树”,恰是梅花风姿的绝妙写真。梅花孕育冰中,开在雪里,玉白米红,在漫天飞雪“已是悬崖百丈冰”的季节里,万花凋零,惟有它凌霜傲雪,“一树独先天下春”。它傲干奇枝,喷红吐艳,热烈绽放,仿佛告诉人们:严冬即将过去,新春马上来临!
古人对梅是情有独钟,形成了梅文化,爱梅、赏梅、画梅、写梅,造就了一大批爱梅的文人墨客,如“梅妻鹤子”的北宋林和靖,成了千古佳话,其《山园小梅》诗中的名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更成为千古绝唱。王安石的《梅花》诗:“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元代浙江诸暨的王冕是一位爱梅、咏梅、艺梅、画梅成癖的文人。他隐居诸暨九里山,植梅千株,题居室为“梅花屋”,其《墨梅》的画和诗,名扬九州。他诗云:“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所以,梅花是一种观赏名花,同时也是食用和药用的佳品。梅分两大类:果梅与花梅。它们各有许多品种,花梅即观赏用的梅花;果梅是食用和药用的梅树。不论何种梅都有很好的保健作用。现简述如下:①花能理气,疏肝解郁。梅花入药取其含苞待放的花蕾,中药称为六梅花、绿梅花、绿萼梅。一般用白梅花,有舒肝理气、养阴生津、和胃化痰的功效。若咽中梗阻吞吐不得的梅核气症,用绿梅花10克,金橘饼2只,水煎服。若头目不清,胃脘痞塞,可用绿梅花5~10克,粳米适量煮粥食用。②果善养阴,健康食品。梅子,即梅的果实,其味甚酸,常加工成各种梅制品,如咸梅干、乌梅、甘草梅、陈皮梅、话梅、梅酱、青梅汁、青梅酒等。这些梅制品是人们喜爱的食品,具有良好的食疗保健作用,所以素来称梅制品为健康食品。它有养阴生津、解渴润燥的作用。如口干舌燥,渴欲饮水者,用青梅5粒(打碎),白糖10克开水冲泡,饮汤吃梅子。或用开水冲饮青梅汁30毫升。胃阴不足,食欲缺乏,消化不良,用梅酱作菜肴,或作调味品食用。③乌梅入药,内外兼用。乌梅,由青梅熏制而成,一般中药房有售,有收敛生津、安蛔止痛、祛腐平胬的功效。既可内服又能外用。内服:治疗久咳不止,用乌梅、御米壳(即罂粟壳)各等量,为细末,睡前用蜜汤调服5~10克。若久痢不止,黄连、乌梅等量为丸,每次6克,每日2次开水送服。若蛔厥腹痛,用《伤寒论》中乌梅丸(市上有售)。妇人月经过多,经来如崩,乌梅为炭,1次10克,乌梅汤送服,每日3次,3天为度。
12.老弱病残善度冬 我国地大域广,气候多变,每到冬季,北方隆冬,气温一般在零度以下,有的达到零下20℃~40℃,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给生活和身体带来很大的影响,尤其是老、弱、病、残者往往难以度冬。所以,每到冬季来临,更要关怀他(她)们,使得他(她)们能安全、舒适、健康、幸福地过冬。老者,为老年人。一般年龄在65岁以上的老人为老年人。但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65岁以前算中年人,65~74岁才算老年人,75~90岁算年青的老年人,90~120岁才算高龄老年人。弱者,为弱势群体,它还指身体羸弱。这些弱者,除身体羸弱外,在工作、学习、生活等方面都有一定困难,虽一时查不出明显的疾病,但人体各脏腑组织的功能都很差,表现出亚健康状态,整天无精打采,四肢无力,纳食无味,注意力不集中,全身酸痛,入冬之后比常人怕冷,面色苍白,或皮肤干燥等。病者,为患有明确诊断的疾病,包括急、慢性各种疾病,如常见的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常见多发病,如糖尿病、心脑血管病、高血压、高脂血症,以及急性传染病,如目前世界上流行的甲型流感(H1N1)、非典等,即一切患病者。残者,为身体某一方面残疾或缺陷的人群。这些人群中有的属于肢体残疾,有的属于五官残疾,我国对残疾人非常重视和关爱。在国内,从中央到地方,从农村到城市,凡残疾者,都会得到政府部门规定的照顾,在全国成立“残联”,这些人群都会得到适当的帮助。但残疾的程度和确定,必须有政府相关部门进行鉴定。老、弱、病、残者,对冬季的适应程度比正常人要低和差,所以要妥善地度过冬季是一个需要关注的问题。如何使他(她)们度过寒冬,需要做好以下几点:
(1)天寒地冻,保暖增温:在低温的情况下,人体与外界的温差越大越引起人体的生理与病理的变化,人的皮肤温度一般为33℃,如果外界温度为——10℃,人体与外界温差为43℃,这时如果御寒不当,不保温增暖,体热就会向外散失,再加上呼吸道的散热,大小便的热量散失,人体的散热量超过产热量,致使人体的热平衡受到破坏,从而引起一系列的病变,最常见的是呼吸道感染、心脑血管病的发生等。所以,必须要做好保暖增温的各项措施。一是住房的保暖,要给予有一定保暖的住宅。不能住漏风,或漏洞百出的房子,若房子破旧一定要提前修缮。有暖气设备的住宅,在气温低于18℃时要及时开启暖气,或使用暖空调增温。二是全身的保暖,要给予有保暖作用的衣服。衣服、睡被要选用导热系数最小的纺织品,如羊绒、羊毛、鸭绒、鹅绒、驼毛、丝棉、棉花、皮革制品等,在经济条件不许可的情况下,也可用人造制品,这种制品的保暖效果还可以,就是保健作用稍差些,所以也可选择使用。如在合成纤维中,丙纶和氯纶的保暖性也很好,用氯纶制成的膨体纱,保暖性能比棉花高约50%,所以是人们喜爱的毛织代用品。一般纤维原料中固有的死腔空气多、蓬松、柔软、轻盈,隔热值(隔热值是反映服装隔热性能的通用指标。单位为克罗,或clo。人在室温20℃~21℃,湿度小于50%,风速不超过每秒0.1米的环境中静坐,感到所着的服装合适而舒服,服装的隔热值定为1克罗)就高。三是肢体的保暖,尤其是肢体残疾或行动不便的老弱病者,必须佩戴手套之类的保暖物。手是肢体的末梢,手的皮下脂肪少,血液循环较差,手的温度在寒冷的环境下很容易受外界温度影响而下降,如果手的温度下降到10℃~13℃时,手的触觉就会减退,手会变得僵硬、疼痛,失去正常功能;如果手的温度下降到2℃,手就会感到冻痛。所以,应根据本地区的气温特点和自己生活、工作的需要,选择保温性能好而又灵活方便的手套。如常用的纯羊毛线的手套,它的隔热值为0.6克罗,不宜用尼龙手套,它的隔热值只有0.35克罗。同时,两指手套比五指手套保温性能要好,因为四个指头在一起可以互相保暖,手套内的空间也大可以保留更多的静止空气。所以,外出或气温很低的时候一定要佩戴手套,尤其肢体残疾者,各方面功能受到影响,御寒能力下降,更显得重要。
(2)避忌风邪,深居简出:冬季气温下降明显外,主要是风大而急骤,所以有“冷天冷在风里”的民谚,尤其西北地区,大量的冷空气形成的大风,使温度变得很低,风速越大相对温度越低。风速在每秒0.5~1.0米时,风力3级左右,服装的隔热值可下降0.1~0.8克罗;风速在每秒8.0~10.7米时,风力约5级,服装的隔热值可下降1.5克罗。由于风大而又有大量的寒风在风压的作用下迅速进入服装内,使体温下降,所以服装的面料致密度要好。
风大也常影响到住房,对老弱病残者的住宅,必须是既保温又防寒,透气又通风的室内环境,严防风寒直接进入住房或室内,做好窗户的玻璃及帘子,必要的要用双层玻璃,这样能起到保暖保温的作用。若经济条件比较困难者,如农村农民,最好住草房并加厚草料,或住土窑洞、泥墙叠成的土房,这样房子保温功能好,冬暖夏凉。为了避免风邪的袭击,对人体减少影响,要做到少外出,即深居简出,外出一定要做好防风寒的措施。
(3)保持体能,增加营养:老弱病残者,大部分是消化吸收功能不良,平日饮食不多,因此营养相对不足。同时,冬天天气寒冷需要大量的能量补充,为此要增加营养,除了足够的糖类外,即粮食一类;还需要大量的蛋白质及一部分脂肪,因此冬季可多进食一些肉类、禽蛋类食品。在肉品的选择中以性温、高热能的肉类为好,如羊肉、狗肉、牛肉、猪肉、鸡肉、甲鱼、乌龟等;蛋类以鸡、鸭、鹅蛋为主;也可吃一些奶及奶制品,如牛奶、羊奶等,但非人人皆宜,有些人不能喝奶,如有的会过敏、有的会腹泻等。在补充食物的能量中,要添加适当的蔬菜、水果,以补充必要的维生素及微量元素。还要注意适当的增加水分,要知道冬季室内空气干燥,补充水分也十分必要,但一定要饮热的,虽然冬天当今市场上也有冷饮供应,但不要去吃冷的,甚至冰的饮食,因为冷饮耗损热量,对胃有一定刺激,会引起胃痛。
有条件的要选用一些营养滋补品,冬令进补是几千年流传的习俗,从入冬(即立冬节气开始,一般在11月上旬)之后即可进补,它不仅能增加营养,保持体能,而且还有很好的保健作用。进补方式有两种,一是食补;二是药补。食补,即服用有滋补作用的食物,如植物性的有核桃、桂圆、荔枝、大枣、百合、糯米等,动物性的有牛肉、鹿肉、羊肉、奶及奶制品、乌龟、甲鱼、鳗鱼、淡菜、海参等。药补,用中药中的一类滋补药,如补气、补血、补阴、补阳、补脏腑的一类中药,由中医师辨证施补,立法处方,进行量体裁衣的进补。如补气的党参、黄芪等,补血的当归、阿胶等,补阴的龟版、熟地黄等,补阳的附子、肉桂等,补脏腑的以补五脏为主,内容散布在各类补药中,如补肝血的当归、白芍,补肾阴的龟版、杜仲,补脾气的山药、白术等,在立冬之后,可请中医师开冬令膏方。
有许多既是食物又可作药的药食兼优的食物,这些食品更要多吃,如山药、芡实、莲藕、龙眼肉、大枣、薏苡仁、木瓜、核桃仁、白果等。
至于市场上或媒体广告上的补养剂或保健品,笔者一般不主张按广告盲目跟进,任意服用。最好的办法是咨询医生(千万不能相信托儿),在医生指导下购买或服用。笔者还认为,要吃原汁原味的,不主张用复制品,或包装精美的同类产品,如核桃有核桃粉之类的核桃产品,因此认为,还是吃新上市的核桃为好。桂圆有桂圆肉、桂圆酱、桂圆汁等,还不如吃鲜桂圆或带壳的桂圆干。
(4)无病早防,有病早治:老弱病残者,其实都是带病的人,所以“无病早防,有病早治”的意义是“防微杜渐,见微知著”,以防止疾病的复发、发生、变重、转化。老年人体质弱,不任风寒、劳累,抗病力差,要做好保护自己,谨防风寒,注意休息,保持乐观心态;羸弱之体,注意扶正保养,适当运动,调整营养,适时进补,有人护养;带病之人,要经常检查,按时服药,听从医生的指导,积极参加康复锻炼,遵循“三分治疗,七分养”的治病原则,不盲目听信别人的秘方、偏方,防止身财两伤;残疾之人,注意保护自己的健全部分,不要再有第二或更多次残疾,如足残疾,要保护好手,失明者,要保护好耳、鼻、口等。所以,一定要做好“防未病”,“先安未受邪之地”。
(5)实行群居,防止意外:老弱病残者有的散居在一家一户之中,有的孤寡孑身无人照料,有的由慈善机构群居。现在我们的国家关照这些弱势群体,在各地有敬老院、托老所、疗养院,国家有老龄委、慈善机构等。这些专门负责老年人的有关事项的政府部门,关注弱势群体。对老弱病残者,为使他们能安全过冬,要实行群居,以得到旁人的帮助和照看。在一些媒体上报道,每在冬季总有一些弱势群体的个人,因得不到旁人的照顾而死亡,也无人知晓,待若干日或十几日,甚至数月才被发现。所以,只有群居才能避免这种悲剧的发生。
对这些弱势群体,除了有亲人或志愿者的照顾外,实行群居,并有专人负责管理,安排好他们的起居、生活、活动,使他们在精神上也会得到快乐,因此也能促进他们的健康和长寿。许多空巢老人由于精神上的抑郁,久而久之,出现精神障碍,有的提早出现老年性痴呆症,给生活带来更大的麻烦。有的残疾人,生活上无人关心,经济上又十分困难,出现自杀……而群居之后,可以相互进行思想交流,搞些力所能及的文体活动,使日常生活充实又快乐,这样许多意外的事情就不易发生。在敬老院或养老院、托老所,要提供必要的文娱设施和体育用品,一方面使他们有活动的兴趣,同时也对某些慢性病有所帮助,如步行机、按摩器、跳绳及各种球类,在节假日定时开展文艺晚会,可自编、自导、自演,或种花养草、观鱼养鸟、水边垂钓,也可就近参观、游览等。总之,一句话,生活得开心!每天有个好心情!
(6)候鸟生活,随时迁徙:候鸟是随着气候变化,随时随地迁徙到适合自己生活的地方的一类飞禽称为候鸟,如雁、燕子之属。所谓候鸟生活,也就是像候鸟那样过随时迁徙的生活。但这需要有一定的经济条件,因为费用支出大,时间长,所以对一些高薪阶层是合适的。但有的家庭子女在外地工作,而又适合自己的需要,也可以过候鸟生活,如有的老慢支病人,每到冬季就咳喘不止,而儿子或女儿在南方,如海南、广州等地,那里冬天温暖,气候适宜,就可去他们那里生活。没有这样的条件,就要去租房或住旅馆,如每到入冬,有一些老人就去海南岛避寒过冬,待春暖花开时再回原地。有的甚至在那里购房,定期去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