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墨子原来这样说
10139300000048

第48章 坚持自我,勿随波逐流

“原典”

墨子曰:“好美、欲富贵者,不视人犹强为之。夫义,天下之大器也,何以视人?必强为之。”

“古句新解”

墨子说:“真要是爱美,真是希望富贵,就不要管他人的行事如何,自己仍然要努力追求获取它。义是天下最伟大的东西,何必要去看他人的行事呢?关键是自己一定要努力追求实行它。

有一个人来到墨子门下,墨子问他为什么不学习,他说:“我的族人中没有求学的。”墨子认为这个人不学习的原因极为荒谬,因此讲了上面这番话。墨子这段话的核心意思就是告诫世人,只要是正义之事,做事情一定要坚持自己正确的观点和主张,切不可随波逐流。

然而,现实生活中就是有这样一种人,他们一听到不同的意见,就惶惶然不知所措,随便放弃自己的立场,毫无主见可言。

有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

爷孙俩骑驴外出,开始时爷爷骑在驴上,孙子徒步,这时遇见几个少年,他们立即指责这位爷爷,怎么能只图自己享受,让自己那么小的孙子走路呢?爷爷一想也对,孩子那么小,是不宜跋涉辛苦的。于是爷爷下驴,换孙子坐了上去。

孙子坐上去还没一会儿,又遇到几个年纪大的人,他们异口同声地责备骑在驴上的孙子,怎么能让胡子已经白了的爷爷走路,而自己却悠哉悠哉地安享快乐呢?孙子一想,也觉得自己不对,自己年纪轻轻的,却让年迈的爷爷劳累,真是过意不去。于是孙子也从驴上下来,他们干脆两人都不骑驴,一起徒步赶路。

没走一会儿,又遇见几个人,他们嘲笑着说,这爷孙俩真是糊涂,有驴不去骑,却用两条腿赶路,真是蠢笨如驴。这爷孙俩想了想,不无道理。怎么能让人走路,却让天生驮物的畜牲闲着呢?于是,这爷孙俩全都骑上了驴。

还没走多远,又遇到一群人,他们又批评道,你看这爷孙俩真不像话,两人都骑在驴背上,不怕把驴压死了吗?驴子虽是畜牲,好歹也是条命啊!这爷孙俩一听,也觉得没有说错,他们只好又从驴背上下来。然而,这一次他们犯难了,到底该怎么办呢?

一头驴,爷爷骑,孙子骑不成,别人批评爷爷;孙子骑,爷爷骑不成,别人指责孙子;爷孙都不骑,别人说他们蠢得要命;爷孙都骑,别人又说他们糟蹋动物。有驴骑也不是,不骑也不是,这真是莫衷一是,叫人哭笑不得。由此可见,人们对同一件事的看法和态度是多么的不同啊!

事实也的确如此,生活中每个人的知识、教养、经验、所处位置等各不相同,他们也完全会有不同的情感和取向。在这众口难调的世界里,如果一个人没有主心骨,人云亦云,亦步亦趋,没有自己的衡量取舍标准,他将无所适从。

所以,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自己的主见。当我们认定了一件事,就不能太在意别人的说法和看法。

墨子指出既然你喜欢学习,就不应该因为别人不喜欢,而就不去做。不要受他人影响。正所谓“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现在有许多人不能坚持自己正确的想法,受他人的影响而摇摆不定,对成功人生是非常致命的。所以,在做任何事之前,你不能受他人影响,要相信自己,相信“我”很重要。

希腊的柏拉图学园里,有个30多岁的年轻人在院子里走来走去,他低着头,嘴里不停地嘟囔着,一边嘟囔,还一边摇头。看上去,有个重大问题正困扰着他。

这个年轻人叫亚里士多德,他17岁的时候就被父亲送到当时最著名的大学问家柏拉图那里学习了。亚里士多德学习非常勤奋,人也很聪明,很喜欢钻研,他从老师那里学到很多知识,还看了很多书,有些书连柏拉图都没有看过。很快,他就成为柏拉图学园里学问最渊博的人,大家都说,有什么问题不懂,就去问亚里士多德吧,他肯定知道。所以,其他同学都很敬佩他,老师柏拉图也很喜欢他。

但是最近一段时间,聪明渊博的亚里士多德被一个问题困惑住了,而且整个柏拉图学园里没有人能帮助他。这究竟是一个什么问题让亚里士多德这么困惑呢?

原来,自从亚里士多德一进柏拉图学园,老师柏拉图就把自己的理论教授给了他。柏拉图认为人的理念才是最真实的存在,我们看见的树木、花草啊,只不过是我们脑子里想象的树木、花草的模仿,而我们制造出的房子、车子,更是模仿的模仿。所有柏拉图的学生都把老师的理论当做真理,从来都没有人怀疑过。随着看的书越来越多,思考的问题越来越深入。亚里士多德就越来越怀疑老师说得是不是正确。一棵树就是一棵树,是实实在在存在的一棵树,看得见、摸得着,怎么就不是真实的呢?应该先有现实世界中的树,才有思想中的树啊,现实的怎么会反成为思想的模仿呢?

亚里士多德认真地思考着这个问题,终于有一天,他向老师柏拉图提出了自己的疑问。柏拉图想了一下,没有回答亚里士多德的问题,反而说:“我看啊,要给你的思想套上缰绳,不然,你会越跑越远,思想不受控制啦,很危险!”

亚里士多德见老师这样回答,就没有再追问。旁边的同学指责他说:“亚里士多德,你怎么能怀疑老师的观点呢,要知道,老师是绝对正确的!你这样对老师非常不尊敬!”

亚里士多德摇摇头,坚定地说:“我爱老师,但我更爱真理!”

后来,亚里士多德就凭着这样的精神,成为举世闻名的大学问家。

做人要有原则。这是为人处世、立身社会的根本。

“我爱老师,但我更爱真理!”这是亚里士多德的为学态度。也是他做人的原则。老师与真理孰轻孰重,在他心中泾渭分明,是绝不能颠倒混淆的。而这坚定的做人原则。也成就了他一代哲学大师的伟名。

一个人要想成就一番功业,就要努力克服这种人性的弱点,具备一种不怕违逆众人和流俗偏见的勇气,而始终坚持自己正确的观点和看法。当然,坚持自己正确的观点和看法不等于自以为是,深明大义也不等于刚愎自用,但要想有所成就,就需要对自己满怀信心,需要做自己的主人和生活的强者,永远向着自己追求的理想和目标勇往直前。正如我国大文学家鲁迅先生所说:“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有了路。”地上从无路到有路,都是人走出来的,因此,重要的是我们应该勇于走自己的路,决不轻言放弃自己的人生理想和目标,而盲目追求和别人保持高度一致。

古人云:“成大功者,不谋于众;论至德者,不合于俗。”其实,在很多时候,人往往受一种从众心理的影响和支配,故而不能坚持自己正确的观点和看法,这是人性的弱点。做人不能没有原则。没有原则,也就没有了衡量对与错的尺度,如果自己都不知道哪些事该做,哪些事不该做,那么,就很容易走入歧途。所以说,一定要坚持自我,莫要人云亦云,随波逐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