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墨子原来这样说
10139300000046

第46章 谨慎交友,莫与恶人者居

“原典”

墨子曰:“其友皆好仁义,淳谨畏令,则家日益,身日安,名日荣,处官得其理矣。”

“古句新解”

墨子说:“如果一个人所结交的朋友都爱好仁义、淳朴谨慎、小心守法,那么他的家道就会日益兴旺,身体就会日益安康,名声就会日益荣显,居官治政就会合乎正道了。”

墨子在此强调,如果交到一个好的朋友,不仅可以使自己的身心愉悦,而且还会家道兴旺、名声显赫及事业有成。“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这便告诫我们在日常交友的时候,一定要结交一些道德高尚、能推心置腹、患难与共的诤友,而不是一些乱七八糟的酒肉朋友。跟着好人学好事,跟着坏人学不良,与好的朋友相处就像进入了香气扑鼻的花丛,沁人心脾,时间久了就会使自己身上带有香气,与其一样了;如果与不良的人在一起,就像进入了臭气熏天的烂鱼铺子,长此以往,也会使自己变污浊。总之,为人处世一定要慎重交友,要交益友、交贤友、交有德之友,而不要交损友、交不肖之友、交缺德之友。

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个道理古今皆然。人的一生如果交上好的朋友,不仅可以得到情感的慰藉,而且朋友之间可以互相鼓励、互相激发、患难与共、互相扶持。朋友之间,无论志趣上,还是品德上、事业上,总是互相影响的。一个人一生的道德素养与事业成败,都不可避免地会受到身边人的影响。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选择朋友就是选择命运。

墨子看见别人染丝时感慨地说,丝用青色的染料去染就变成青色,用黄色染料去染就变成黄色。所用的染料不同,它的颜色也随之改变。所以染东西时不能不慎重地使用染料。

接着,墨子又指出,不仅染丝是这样,国君也与染丝类似。舜被许由、伯阳所感染,禹被皋陶、伯益所感染,汤被伊尹、仲虺所感染,武王被太公、周公所感染。这四位君王因为所染得当,所以能称王于天下,立为天子,功盖四方,名扬天下。而夏桀被干辛、推哆所感染,殷纣被崇侯、恶来所感染,周厉王被厉公长父、荣夷终所感染,周幽王被傅公夷、蔡公毂所感染。这四位君王因为所染不当,结果身死国亡,被天下人嘲笑。

墨子还指出,不仅国君会受熏染的影响,士人也有受影响不当的情况。如“其友皆好矜奋,创作比周,则家日损,身日危,名日辱,处官失其理矣,则子西、易牙、竖刁之徒是也。”即有些人交的朋友喜欢骄傲自大,结党营私,那么他们的家道会日益衰落,自身日益危险,名声日益受损,居官治政也丧失了理性,如子西、易牙、竖刁等就是这样的人。

受好的朋友的影响可以兴家道、王天下、名扬四方,受坏的朋友的影响可以败家道、亡国家,为天下人耻笑。人们常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社会环境中朋友是最重要的。那么怎样才能交到好的朋友呢?

结交朋友要有诚心和真心。朋友之交若失去真情,变成相互依附、相互利用的关系,那就不是真正的朋友了。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从你朋友的身上可以照见自己的影子。因此在交友时,应选择一些真善美的、积极的、志同道合的朋友。

另外,在朋友最需要你的时候,不要袖手旁观,不顾情义,就此疏远。真正的朋友不会在你有困难时离开你,即使有,你也不必懊恼,因为你可以进一步认清:什么才是真正的朋友,谁才是你真正的朋友。

朱熹把朋友分为益友和损友两种:“大凡敦厚忠信、能攻吾过者,益友也:其谄媚轻薄、傲慢亵狎、导人为恶者,损友也。”明代学者苏浚在其《鸡鸣偶记》中把朋友分为四类:“道义相砥、过失相规,畏友也;缓急可共、生死可托,密友也;其言如饴、游戏征逐,昵友也;利则相攘、患财相倾,贼友也。”志同道合、直言规劝的是畏友;患难与共、生死相依的是密友;以甜言蜜语相奉承、以吃喝玩乐相往来的是昵友,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酒肉朋友;明争暗斗、相互倾轧的是贼友。

人不怕交不到益友,而是怕交到损友。一个人要交朋友,交友之道必须明确。“益友”,是第二个自己;“损友”,是一失足成千古恨。如果交的朋友都是在德性和品质、学问方面超过我们的人,那么我们在耳濡目染和熏陶之中,一定会有所收获的。俗话说,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一个人没有朋友,也就差不多无路可走,寂寞一生,何况有时尽管我心扉紧闭,但还是有人主动来敲。当他人主动与你接触时,你难道不去作出一点回应?应的话,可能那是个坏朋友;不应的话,可能失去一个好的朋友。怎样做才不令你两难?

一个人一生的成功,与自己所交的朋友密切相关,有些人因朋友相助而获得成功,也有人因受“朋友”之害而遭致失败,甚至倾家荡产,妻离子散!也许你会说,既然如此,那不交朋友不就行了吗?朋友有两种:一种是所谓的“酒肉朋友”,一种确是“志同道合”,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前者以利害关系而结合。在你得志地位显赫时,他就和你处得很好;反之,在你一旦发生穷困祸患而有利害关系时,他便充耳不闻,这就是“小人之交甜如蜜”了。然而,后者是敬诚相待,忧乐相共,平时互相尊重,遇到有逆境时,便能挺身而出,相互帮助,这就是“君子之交淡如水”了。并不是说君子之交平淡如水,而是人与人之间,应该保持一定限度的距离,太亲密了,可能还会招来友谊的破裂。

按照现代人的处世原则,一般人都会尽量不去得罪他人,大都宁可说好听的话让人高兴,也不说一些属于实情却让人讨厌的真话。当然,那些说好听之言的人不一定都是坏人,而且这也是一种交际的手段。但如果从交友的角度来看,只说好听的话,就失去了做朋友的义务。明知你有缺点而不说,还偏偏说些动听的话,这算什么朋友?如果他还进而“赞扬”你的缺点,则更是别有居心了!这种朋友就算不害你,对你也没有任何好处,何必还浪费时间与其交往。现实生活中之所以有很多这种只说好话之人,也是因为有很多人喜欢他们如此。碰到光说好话的人便乐得不得了,不辨是非;如果他人之言稍有不顺,就觉得别人不怀好意,心术不正,或者有意给自己难堪。如果细加思索,你就不难明白,这两种人孰优孰劣了。

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一个人的道德与事业,都不可避免地受到身边人的影响。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选择朋友就是选择命运。朋友有好坏之分,结交了好的朋友,可以互相促进、互相理解、互相支持;而结交了坏的朋友,则无异于丧失正确的判断标准,使自己一步步走向消极和反面。故此,要谨慎交友,莫与恶人者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