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这样说别人才会愿意听 这样做别人才会重视你
9929300000026

第26章 头脑要冷静,心态须良好(1)

坚持内心的反省

做事不用心,总是错误叠加错误,然后再去改正。事实证明,世上没有完人,任何人都会犯错误、说错话、做错事。能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加以改正的行为是修行品质的原动力。反省能够明白自己的错误,悔悟能够加以改变。因此反省当是我们每日的必修课。

你今天学到了什么?在晚上睡觉之前反问一下自己,若觉得自己当天学到了点什么东西,就上床睡觉,养成这样一个习惯能刺激我们不断地吸取新知识,产生新思想,不断进步。

我们常说的反省其实就是一种自我审查的行为,曾子曾说:“吾日三省吾身。”意思是每天考察自己三次,也就是反省三次。检讨自己的言行,看一看有没有要改进的地方。反省是一个人认识自我的过程,是修正自身行为轨迹的行为,是进步的动力。因为人无完人,人总会犯错误,所以人就必须学会反省自己。通过反省,知晓自己的缺陷,弥补自己的不足,向着完美靠近。

“吾日三省吾身”,这不是一般人都能做到的境界,但时时提醒自己反省是我们每个人都能做到的,而且我们要从如下几个方面反省我们的自身:

首先是要正确对待反省这一问题,认识到这是有利于自身的行为。反省是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和实现自我价值的最佳方法。

其次是心灵盘点,给自己做个总结,吸取精华,去掉糟粕,改进不足,加强长处。

最后是反省方法,认识到自身的问题,或者扪心自问,或者面壁自责,这是很好的反省方法。

反省的方式多种多样,个人有个人的方法。只要我们都关注自身的发展,认知自身的缺陷,修养自身的正义,我们的成功之路就会越走越宽广。

冷静面对不如意

古龙先生有句名言是:“人生几许失意,何必偏偏选中我!”人生就是这样,不如意事十有八九,在生活和工作中,总是会碰到各种各样的变态之人,比如无事生非的人、嫉贤妒能的人等,还会碰见各种黑暗的事情,像以权谋私、以势压人、阴谋诡计、欺骗虚伪等。也许你很善良,一生谨守着自己的信条和良心,但是你的行为没有给你应当的回报,面对这些,你该怎么办呢?是一如既往地坚持自己的准则和善行,还是随波逐流加入虚伪的变态大军?这确实是一个难办的问题。但我们应当知道,这个世界就是这样,人性本来如此,破坏先于建设,平庸攻击创造,愚蠢陷害精明。你在工作岗位上表现出色,伤害的是小人的自尊心,他们认为你鄙视他们,就会千方百计的陷害你,面对这些,我们只有坦然处之,以不变应万变。

一般情况下我们碰到不尽如人意的人和事后总会慨叹世情的险恶,慨叹之后,我们应该如何对付这种险恶呢?

有的人采取以暴易暴的做法,即痛恨险恶,仇恨相向,认为自己是出淤泥而不染的青莲,整天咬牙切齿,诅咒谩骂。这样做是不可取的,因为这样的话自己本身就陷入恶的行为了,和邪恶无异。

有的人满腹疑惑,开始愤世嫉俗,总以为别人会时刻陷害自己,开始患得患失,犹豫不决,生怕吃亏上当,其结果很可能造成多次吃亏,而且还丧失友谊和机会。

我们怎么做才能保持自己的正义不变,同时应对险恶呢?这就取决于你的态度和行为了。我们可以努力做到心平气和,冷静理智,对那些对你心怀敌意或者陷害你的人,你要反躬自问,考察自身的毛病,想办法化解这种仇恨和陷害,设身处地地解决问题。

有句话叫见怪不怪,其怪自败。一切个人的嫉恨怨毒,一切鼓噪生事,一切签名告状,流言飞语在一个相对稳定的形势下不会有太大的作用。你的应对之法就是正常动作,平稳反应,保持美好心态,不受干扰,让各种事务按部就班地进行。这样你就能平稳的面对一切,战胜一切,获得成功。

不要在失败后倒下

人生就好像杯水,一杯是苦水,一杯是甜水,这两杯水选择了我们,因此我们不得不喝。唯一不同的是不同的人选择喝苦水或者甜水的先后顺序不同。一般情况下,成功人士大都是先苦后甜,大多数平凡的人先甜后苦。

苦,也就是挫折和磨难;甜,也就是成功和快乐。这个世界上的任何一个人在走向成功的路上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都难免要走些弯路,遇到些苦难和挫折,甚至要付出很多痛苦的代价,那就是彻底的失败。

失败是每个人都要经历的,成功者之所以叫成功者就因为他们在失败后能迅速的站起来,并总结经验开始新的征程,并取得成功。而普通人则就此失败,一蹶不振,再无东山再起的斗志。

有些炒股的人开始的时候总是赚个盆满钵满,可经历一次失败之后,就产生了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想法,从此远离股市,不再参与。可当时的股票环境非常好,可以说是买什么赚什么,但就因为他的心理造成了他不敢再次出手的结果,导致自己的生活一天不如一天。

人生在世,失败在所难免,只要在失败中吸取教训,抱定大不了从头再来的信念就可以成功,而且每个人都会成功。

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是在无数次失败后才成功地发明了电灯。事实证明,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败后怨天尤人,不思进取。俗话说:“失败是成功之母。”没有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就不会有成功的出现。

只要是人,那他在发展的过程中,就会犯错误,都会遭遇某种程度上的失败。一个真正渴望自己在人生事业方面有所发展的人,就会从失败中找出原因。不再犯同样的错误,他就会成为一个成功的人。

人要有自知之明

人的劣根性之一就是不能正确给自己一个定位。有人眼高手低,有人好高骛远,有人刚愎自用,有人自暴自弃。古时的先贤曾说过一句至理名言:人,贵有自知之明。

老子曾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这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做人的道理:首先,做人必须有自知之明。其次,对自己要有个正确的定位。不要妄自菲薄,也不要骄傲自大。

有个故事叫邹忌比美,说战国时,邹忌身高八尺,长得玉树临风。他是齐威王的“左右手”,威名满天下。

有一天,邹忌要和城北的徐公比美。一大早,他就梳妆打扮,然后对着镜子自照。他欣赏着镜子中的自己,问自己的妻子说:“如何?我帅吗?”他妻子满脸温柔地说:“帅,迷死人了。”邹忌又问他的妾说:“你说,我好看吗?”妾一脸平静地说:“好看。”不一会,有人来拜访邹忌,邹忌前去接待,趁机问客人说:“您看我长的如何?”那人一脸媚笑地说:“您是当世的第一美男子。”邹忌很是高兴,一人说自己漂亮也许是假的,但三人都是假的吗?于是他觉得自己肯定比徐公漂亮。晚上时,徐公到了邹忌的家,邹忌一见之下,大吃一惊。那徐公无论是身段、长相,还有气度都比自己高出一截。送走徐公后,邹忌陷入了沉思,最后他醒悟到:自己的长相也就那样,妻子说自己漂亮是因为爱,妾说自己漂亮是因为怕,而客人说自己好看是因为势利。自己真的漂亮与否,还要看自己的态度,见到徐公后,知道了自己并非漂亮。做人要知人自知,才能不受蒙蔽啊。

第二天,他把这番明悟告诉了齐威王,齐威王当时就表示赞同,并开会表示以后要自知自明,不再轻易受人蒙蔽。

不自知就会遭人蒙蔽,不自明就难以明白真相,这是血的教训。我们要自知自明。知道无论你的成就有多高,一定要清楚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小不忍则乱大谋

中国有句古语叫:“小不忍则乱大谋。”而清代的傅山却说:“当愤怒达到限度时,就很无法克制,除非‘天下大勇者’便不能做到。”那么面对激怒我们的人和事情,我们该怎么办呢?是大吼一声,该出手时就出手,还是忍下来等待胜利后再报仇呢?其实二者都不对,我们讲“小不忍则乱大谋”,我们的目的无非是获得成功,为了这个目的我们必须要忍,而且要忍得住,等到了成功了也不能去报复,因为学会了忍的人在成功后更懂得“和为贵”的道理,那才是真正的成功者。傅山所说的“天下大勇者”就是这个成功者,所以我们都要努力让自己变成“天下大勇者”。

秦时,张良外出,一天走到下邳桥上,看见一个老人坐在那里,他见张良过来,故意把鞋子扔到桥下,然后对张良说:“你去把我的鞋子捡回来!”张良一听就怒了,心想:“老子做了你。”可是他再琢磨一下觉得事情不对劲,自己不认识这个老人,兴许他有什么阴谋要激怒我,我偏不遂你的意。于是他很自然地走到桥下捡回了老人的鞋子。不料老人又把鞋子扔到了桥下,依旧让张良去捡,张良耐住火气,捡了回来。这样扔捡了三次,老人满意地点了点头,对张良说:“你是个可教的孩子。我传你救世的学问,你要拯救苍生。”接着教授了张良《太公兵法》,张良借此成就了一番伟业。

张良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能忍者能得天下,忍就是一种自我克制的修养,可以压制愤怒和欲望,从而变得冷静。人都有七情六欲,遇到外界的不良刺激时就难免情绪激动,使我们丧失冷静和理智,使我们不计后果地行事。因此,我们在遇到事情时,在面对人际矛盾时,要学会克制,学会忍耐,不要像炮捻子,一点就着,而应该像俗话说的那样:忍一忍心平气和,退一步海阔天空。

掌握“刺猬理论”

西方有一种“刺猬理论”讲的是,天冷时,两只刺猬就会彼此依靠,凑在一块取暖。但它们却总是保持着一定的距离。因为,它们要是靠得太近的话,它们身上的刺就会刺伤对方。只有保持这种若即若离的尺寸,双方才能感受到温暖而不被伤害。

如果双方距离太近,那就会刺伤对方,可在我们的意识里,人与人密切相处不是一件坏事,朋友就应该亲密无间。但我们却也能经常看到这样一种情况,两个亲密无间的朋友,在经历了过分的亲密后翻脸为敌了,而且是绝交,誓死不相往来。这是怎么一回事呢?俗话说:“过俭则吝,过让则卑”,任何事情太过分了就会向相反的方向发展。男女之间感情过于浓烈就会分手,朋友间的关系过于亲密就会疏远,这是定理。在现实生活中,这种“亲则疏”的现象是较为普遍的,越是亲近的人,被伤害的可能性就越大,由此产生的怨恨就越深,历史上兄弟相残、父子交兵的事件屡见不鲜。中国有句古话叫“亲善防谗”,讲的是和君子结交就不能太过于亲近他,否则会引起小人的嫉妒和诽谤。因此,朋友之间不可以过密,上下级之间不可以过亲,否则就会造成彼此的伤害。

保持距离不是让我们和朋友疏远,正所谓君子之交淡如水。如果和朋友的距离太远了,那就会造成彼此情感的割裂,所以控制好距离是最关键的,距离所产生的美是无可比拟的。

凡事都要有个“度”,任何事物走向极端就会向相反的方向发展。“刺猬理论”中的相处适度原则就表明了这个道理,也是交际的真谛。在人际交往中,亲密一旦达到过分的程度就意味着疏远的开始。所以,为了避免这种过分亲密而带来的危机,就必须在心理上保持一定的距离,在经济上保持相对独立,在行动上不形影相随,要把握“刺猬理论”中的相处适度原则,保持一种“若即若离”的状态。这样就能保持住朋友间的友谊,情人间的亲密,获得最大的快乐。

向着美好前进

一位知名的心理学家曾这样教导自己的学生:“如果有一位美女在这里,她长得国色天香,而我给你们每个人一个500倍的放大镜去观察她,你们看到的一定不是她的美。因为你们拿着500倍的放大镜去观察美女,你们看到的只会是坑坑洼洼、凹凸不平的一张难看的脸;放大镜不是用来看美女的,是用来看远处的一座高山的,那山看上去绿葱葱,仿佛人间仙境。这告诉我们,向着美好的东西看,才是获得快乐的正途。”

正如心理学家所言,在我们平时的人际关系中,总是有人拿着放大镜看人,看得对方原形毕露、一无是处,这样一来自己也就交不到朋友。如果我们能够拿着放大镜,但始终都能欣赏到别人的美好一面,那么我们的性格在别人看来就是不拘小节,这样就会知交满天下,从而无往不胜。放大镜这个东西并非没有作用,拿在手里应该时刻看清自己。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不是一句空话,一个人,只有懂得如何欣赏和赞美别人,才不会被别人冷落,才能够有足够多的朋友和尽可能少的敌人。

唐代时有一个木匠出身的人,技能极差。他连床都修不好,可他却到处声称自己能造屋。一次大诗人柳宗元把他找到家里,让他造屋,为的是看看他到底能不能造屋。那位老兄开始了工作,只见他找来工人若干,然后发号施令,指挥若定,众多工匠在他的指挥下奋力做事,屋子很快就造好了,柳宗元对此大为惊叹。

唐朝这个木匠的手艺不好,按说应该是个没有本事的废物,可他的团结能力和实际指挥能力又让他成了一个能人。我们该怎么看待这个人呢?常言说:“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意思是看一个人要看其长处,不能光看其短处,如果你能够始终以欣赏的眼光来看待身边的每一个人,那么人们就会因为受到你的尊重而备感振奋。

别把自己太当回事

有这么一则故事,讲的是两只大雁和一只青蛙成了莫逆之交,好得无可名状,可美好的时光总是过得太快,转眼间春去秋来,大雁耐不住寒冷要南飞了。这可怎么办,三个家伙在那哭啊,因为分离多痛苦啊。只听青蛙哭着说:“都怪我,我要是能长了翅膀多好,就和你们一起上天。”两只大雁听后也是黯然神伤。突然,青蛙说:“有办法了,你们每个嘴里衔住一根树枝,然后我自己咬住树枝,这样不就能随你们高飞了吗?”

三个家伙说干就干,青蛙真的随着大雁飞了起来。它们飞啊飞啊,快乐得无可名状。有一天,一只小鸟看见了它们,惊讶地问:“这是谁想出的方法啊,真聪明。”青蛙一听就激动了,当即张大了嘴巴说:“当然是我。”可它话没说完,就掉下去摔成了青蛙饼,空留下两只傻雁在那哀伤,最后无奈地南飞去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人要抱着一颗平常心,别把自己放在风口浪尖上,也就是说,别把自己太当回事。把自己太当回事了,最后就会像青蛙一样,死得很惨,而且别人还像大雁似的展翅飞去,自己什么都得不到,还得损失很多。

中国处世学问里有中庸思想,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别把自己太当回事。古代的唐太宗是个践行这一思想的人。

魏徵敢于直谏,是唐太宗的得力助手。魏徵的直言敢谏是出了名的,连太宗都害怕。魏徵特别关心太宗的私人生活问题,总是抓住这点进行劝谏,弄得太宗好不难受。你想啊,身为一个皇帝想包个二奶都有下属管着,谁不恼火?

话说有一次,唐太宗外出巡游,走到洛阳,因为接待的官员的供奉差了一点儿,他便对其大加斥责。魏徵听说后,就来了气,心说:“看我不谏死你。”他当即晓之以情,动之以理,说得太宗是无地自容,可巧太宗这人本身就是低调做人的典型,被魏徵一说就改正了。他还表扬魏徵,并说:“人啊,不能把自己太当回事,否则就会犯下大错,亏了我有魏徵时刻提醒,否则有多少好官会含冤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