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研究
9802700000067

第67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5)

其次,精神文化方面。(1)受教育程度提高,但人民的文化水平总体上还比较落后,还有一定数量的文盲和半文盲。(2)人民的文化需求日益增长,但文化事业的发展尚不能适应。(3)思想道德水平明显提高,特别是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先进思想和观念树立起来,但腐朽、落后思想对人们的影响依然不小。(4)人民健康水平在提高,但还存在着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系在城乡发展不均衡等问题,急需加以改进和健全。

再次,民主政治方面。(1)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制度已经建立起来,但还需不断完善。(2)法治进程加快,但实现依法治国的任务仍十分艰巨。(3)基层民主得到发展,人民的参政意识增强,但总体讲起点还比较低,小生产意识和封建残余思想的影响依然存在。(3)社会监督机制不断完善,监督的力度不断加大,但仍然有待加强。

最后,社会生活方面。(1)社会关系不断丰富和扩展,但人们交往的广度和深度受到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还很有限。(2)社会保障体系正在建立。(3)社会公平的原则得到确立,但要落到实处还需多方努力。

2我国现阶段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主要任务

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在我国现阶段,人的全面发展的具体历史内容和主要任务是:

第一,“尽快地使全国人民都过上殷实的小康生活,并不断向更高水平前进。”江泽民在庆祝建党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这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性和前提性条件。物质生活质量日益提高,主要指物质生活更加方便和高效,居住环境不断美化和改善,公共服务设施和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等。

第二,“充分发挥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和伟大创造精神,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管理好自己的事情,实现自己的愿望和利益。”江泽民在庆祝建党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这是人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只有人民当家作主,享有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广泛权利和自由,才能从政治上保证自身获得全面发展。

第三,“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实现人们思想和精神生活的全面发展。”江泽民在庆祝建党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们思想和精神生活的全面发展,包括人们的品德与知识、素质与才能、心理与生理等方面的全面、协调发展。

第四,“促进人和自然的协调与和谐,使人们在优美的生态环境中工作和生活。” 江泽民在庆祝建党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这是人得到全面发展的又一个重要条件。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与自然的关系的体现,也是人的全面发展不可缺少的物质条件和重要保证。没有良好的生态和居住环境,人就没有实现全面发展的自然基础。没有好的自然基础,人的生存都有困难,更不要谈全面发展了。

这四个方面的要求,构成了我国现阶段人的全面发展的整体目标。这一发展目标,充分地体现和反映了中国在小康社会发展阶段的现实要求,以及实现这一要求的可能性。

(四)加强政治文明建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最终要为了人的发展,着眼于人的发展。在现阶段,我们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一步加大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力度,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1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观,推动政治文明健康发展

推动政治文明健康发展,必须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观。 “以人为本”,就是把人作为社会主体和中心,一切以人为目的,摒弃传统的把人作为工具和手段的物本主义倾向,在社会发展中以满足人的需要、提升人的素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最高目标。

以往我们也讲人的发展,但常常把人的发展包含于经济社会发展之中,以为经济社会发展了,人就会自然而然得到发展,从而自觉不自觉地将人的发展归结为经济社会的发展,这就使我们的经济社会发展观,包括政治发展观不够全面、不够科学。正是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我们党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正式写入党章。

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并以此为指导推动政治文明建设,是由人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决定的。人是“历史的剧中人”,又是“历史的剧作者”;“历史什么事情也没有做,……创造这一切、拥有这一切并为这一切而斗争的,不是"历史",而正是人,现实的、活生生的人。‘历史’并不是把人当作达到自己目的的工具来利用的某种特殊的人格。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118-119页。

因此,从根本上说,历史过程中的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都是由现实的个人的活动构成的,决不是什么离开人而运转的独立的客观物质过程。生产力不过是现实的个人的本质力量的体现,各种工具和生产手段不过是现实的个人本质力量的物化形式。而“生产力与交往形式的关系就是交往形式与个人的行动或活动的关系”;交往形式(生产关系)只不过“是个人自主活动的条件,而且是由这种自主活动创造出来的”,“社会结构和国家经常是从一定的个人的生活过程中产生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80、29页。。因此,“人们的社会历史始终只是他们的个体发展的历史,而不管他们是否意识到这一点。他们的物质关系形成他们的一切关系的基础。这些物质关系不过是他们的物质的和个体的活动所借以实现的必然形式罢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32页。社会历史的全部发展是如此,我国政治文明的发展也是如此。

树立以为人本的发展观,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蕴含着对人的尊严和价值的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核心内容就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通过民主和法制建设,在社会制度和政治体制等方面真正体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确保人民的价值尊严和在国家中的主体地位。因此,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方面必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观,推进政治文明建设,是实现共产党人奋斗目标的要求。对我们执政的中国共产党来说,以人为本就是以民为本,就是要把执政为民作为最高价值取向,把人民群众作为最高价值主体,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作为最高价值追求,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最高价值理想。为此,必须坚定地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为了群众,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就必须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而这一切,都要通过推进政治文明的发展来实现。

要努力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要积极推进整个社会生活的民主化,切实提高人民有序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管理、依法保障自己公民合法权益。要加快建设服务型政府、法治政府,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健全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和行政监督机制,努力使各项工作更好地体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2积极推进政治文明建设,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

第一,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人民当家作主是全方位、多层次的。其中主要是: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行使国家权利,自己掌握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有序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实行基层民主、群众自治,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管理好自己的事情,实现自己的愿望和利益;公民的人权得到充分的尊重和保障。为此,十六大报告强调指出:必须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尊重和保障人权。这就要求:首先,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证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各项职能,保证立法和决策更好地体现人民的意志。其次,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加强同民主党派合作共事,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再次,扩大基层民主。进一步健全基层自治组织和民主管理制度,完善公开办事制度,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对干部实行民主监督。具体而言,在农村,要进一步完善村民自治,健全村民直接选举制度、村民议事制度、村务公开制度; 在城市,要进一步完善以社区为载体的城市居民自治;在企业,要继续坚持和完善职工代表大会和其他形式的企业民主管理制度,保证职工的合法权益。第四,要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巩固、发展平等互助团结的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

必须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通过制度设计和制度创新来保证人民充分行使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利,特别是要落实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并通过加强党内监督、法律监督和群众监督,建立健全依法行使权力的制约机制和监督机制。

第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保证人民群众依照宪法和法律,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就必须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坚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首先,要进一步加强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形成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必须全面贯彻“三个代表”要求,深入把握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规律性,从执政为民、执政兴国的高度,进一步健全社会主义法律制度,维护宪法和法律的尊严。其次,加强执法,提高执法水平,确保法律得到严格实施。法是要靠人来实行的,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道德观念状况同他们的法律意识、法制观念密切相关,决定着他们遵纪守法的水平和执行法律的程度。这就要求:一是要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法律素质,尤其要增强公职人员的法制观念和依法办事的能力;二是要切实加强执法制度建设,真正让群众掌握法律武器,使宪法、法律的制约和监督机制在现实生活中全面、有效地启动起来;三是要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切实提高执法队伍素质。

第三,加强民主政治教育,强化公民政治意识,提高公民政治素质。加强民主政治教育,提高公民政治素质,强化公民政治意识,应当从三方面进行:其一,提高社会教育水平。只有社会教育水平提高了,才会使公民文化素质得到提高,从而促进公民认识和分析能力的提高,为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实现政治权利提供必要的文化素养。其二,对公民进行必要的政治知识、法令、制度、规则、程序和技能教育、传授和训练,使公民熟悉政治生活,了解民主规则和程序,掌握民主生活技能,从而直接参与民主政治过程。其三,使公民政治权利的实现真正与其自身利益紧密相联系,认识政治权利的实现对于自身长远利益和当前利益的重要意义,从而切实感受到参与政治生活,实现政治权利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执笔人:刘阳,中共北京市委党校副校长,教授;张福云,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委党校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