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研究
9802700000066

第66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4)

第二,促进人的发展是当今时代的要求。20世纪 70年代以来,国际社会纷纷探讨新的发展观,提出诸多理论和观点。这些理论和观点都强调社会发展要以“人”为中心。突出人的主体地位和作用的理论认为,在知识经济时代,人的主体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了。它指出,在农业时代,占据主导地位的资源是土地;在工业时代,是资金、设备和自然资源;而在知识经济时代,则是人本身,人的知识、智力、技能,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成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成为社会发展的主导因素。综合发展观认为,对经济发展成果的最终检验,不是物的指标,而是人的发展程度。增长不等于发展。发展是经济社会各方面综合协调发展的系统工程。美国学者发起了一场“社会指标运动”,提出建立包括经济、社会、环境、生活、文化等各项指标在内的新的发展价值体系。1983年联合国委托法国学者佩鲁所写的《新发展观》一书,描述了发展的新内涵,即发展应致力于满足人的基本需要,促进人的发展;最终检验经济发展成果的,不是物的指标,而是人的发展程度。再如,以1998年度诺贝尔奖获得者A·K森为代表的发展经济学家们认为,发展是一个与“个人自由和社会承诺”紧密联系的过程,也是一个扩大人们所真正享有的经济自由和各种权利的过程。这些理论反映了时代发展的要求,揭示了社会进步的趋势,是我们将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目标和任务的重要依据。

第三,人的全面发展是我国现阶段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2002年党的十六大指出:“我们党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发展中大国领导人民进行现代化建设,能不能解决好发展问题,直接关系人心向背、事业兴衰。党要承担起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历史责任,必须始终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坚持党的先进性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落实到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又阐述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些重要论述表明,在我国现阶段,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有现实紧迫性。

其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人的全面发展。人的温饱问题解决后,人的自身发展问题突出出来。解决人的发展问题就成为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人本身又是建设小康社会的主体。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并需要全面发展的人。

其二,贯彻科学发展观离不开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要求以人为本,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所谓以人为本,就是要以人的发展为本,摈弃重物轻人的传统发展观,辨证地认识物质财富增长和人的发展的关系,始终把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作为出发点和归宿,这正是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关键在人,在于具有全面发展观和全面发展能力的人。当然,这是一个过程。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与培育具有全面发展观和全面发展能力的人,是这同一过程的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我国人民将在实现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形成新的观念和全面发展的能力。

其三,构建和谐社会需要人的全面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和重要保障。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是,使我们的社会实现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对于作为社会建设者的人提出了很高要求,为此,必须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当前特别要解决好就业、社会保障、扶贫、教育、医疗、环保和安全问题,这是现阶段影响人的全面发展的主要问题。解决好这些问题,就会为我国人的发展提供新的条件。构建和谐社会,核心在于人与社会和谐,人与自然和谐,而是否能够实现这两个和谐,又取决于人的身心是否和谐,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使人的身心和谐统一,必将有力推动和谐社会的建设。

(二)政治文明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

1政治文明与人的全面发展的辨证统一关系

人的全面发展与政治文明建设是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一方面,人是政治制度、政治行为和政治意识的能动主体,是政治文明发展的最终目的和根本动力,政治文明是人的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人又是一定政治环境和政治制度中的人,人的发展程度受政治文明发展程度的影响。政治文明与人的全面发展互相促进,辨证统一。人的全面发展程度越高,对政治文明发展的影响就越大;同样,政治文明越发达,对于人的全面发展的促进作用也就越明显。

政治文明与人的全面发展的辨证统一关系,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

第一,人的全面发展是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目标。政治文明是人类社会的政治文明。政治文明的一切成果,只有通过人才能体现出来,才是真实的、有生命力的。作为政治文明主体的人,其全面协调发展的程度和水平,也在本质上反映出政治文明的发展水平。追求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是政治文明的最高价值目标。

第二,人的全面发展程度决定着政治文明的发展程度。人是社会发展的主体,也是政治文明建设的主体。政治文明的发展,取决于其主体即人的发展状况和水平,特别是人的政治素质状况和水平。政治素质状况和水平,主要指政治意识状况、政治行为水准和政治参与度等。

人的政治意识制约着政治文明的水平。政治意识如公民意识、法治意识、权利义务意识等,是人的政治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着人全面发展的程度。所谓政治意识,是指人们在政治生活中所形成的独特的内心体验和感受,以及在此基础上系统化、理论化后的政治思想和理论。它有三种表现形态:一种是不系统的、感性的政治认识,即政治心理;一种是较高级的,但仍是非理性的政治认知,即政治观念;再一种是最高级的、系统的、理性的政治认识,即政治理论或思想。人的政治意识决定或影响其政治行为,从而影响整个社会的政治文明状况和发展水平。

人的政治行为直接影响着政治文明的状况。政治行为是指人们现实的政治活动,是人们为了达到或实现某种特定的政治目的或利益的现实行为。政治、统治、政治管理、政治参与、政治斗争都属于政治行为的范畴。政治行为影响政治文明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人们的政治参与。政治参与是指公民等政治主体为了争取、实现和维护自己的利益而参与社会政治过程,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去影响政治决策的行为。政治参与是发展民主政治的重要方面,也是衡量一个社会政治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尺。

第三,政治文明是人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首先,政治文明为人的发展提供稳定的政治环境。“中国的主要目标是发展,要摆脱落后,使国家的力量增强起来,人民的生活逐步得到改善。要做这样的事,必须有安定的政治环境。没有安定的政治环境,什么事情都干不成。”《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 1993年版,第244页。 “中国发展的条件,关键是要政局稳定。” 《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 1993年版,第216页。 稳定的政治环境是人获得生存保障及其发展的基本条件。其次,政治文明为人的发展提供可靠的制度保障。人不仅要生存,而且要发展。为了满足人的发展需要,就要使其政治、经济、文化等权益得到切实的尊重和保障,就要为之提供一个公正、合理、具有个人尊严的社会环境,就要把人的主体性从旧制度的束缚下解放出来,最大限度地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这就需要加强政治文明建设,完善民主和法制,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再次,政治文明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内在要素。人的全面发展必然表现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以及社会和谐在人身上的完美统一。因此,政治文明不仅为人的发展提供环境和制度保障,而且,将内化为人的政治文明素养和能力。

2政治文明与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

政治文明与人的全面发展的辨证统一关系是具体的、历史的。追溯和探究其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原始社会阶段。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依靠集体劳动获得有限的生活资料,按平均原则在公社全体成员间分配。没有剩余产品,因而没有私有制和剥削。生产资料为原始公社成员共同占有,氏族成员处于平等地位,公社重大事务由氏族成员的全体会议决定。人的交往范围极为狭小,自然界作为一种外部神秘力量主宰着人的精神世界及其命运。在这种状况下,人的整体发展水平是极其低下的,但同时又表现出一种原始的“圆满性”。

第二阶段,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阶段。社会分工和生产力水平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封闭的自然经济把人限制在狭窄的天地内,个人的生产能力依然局限于孤独的领域。生产资料为奴隶主和地主所占有,奴隶只不过是奴隶主会说话的工具;农民完全依附于地主。君主专制和等级特权制度是政治上的特征。只有在欧洲的少数城邦国家,才实行古代民主制度。在专制制度下生活的广大奴隶和农民连人身自由都没有,更谈不上个人身心和能力的全面发展。

第三阶段,资本主义社会阶段。生产力得到极大发展,商品经济形态取代了自然经济形态。人获得了人身自由,活动范围扩大,生产积极性被刺激起来。同时人对人的依赖关系被人对物的依赖关系所取代。政治上,实行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在表面的平等下面,掩盖着事实上的不平等。人类总体能力发展了,但个人则处于畸形和片面的发展之中。

第四阶段,共产主义社会阶段。在共产主义社会,生产力获得极大发展,社会财富涌流。旧式分工被消灭,劳动成为人的一种需要。劳动效率大大提高,劳动时间缩短,从而有充分的闲暇的时间来从事多方面的活动,并获得多样性的发展。民主不再只具有形式意义,而真正成为人们自己管理社会事务的工具。在未来社会的这个自由人联合体中,每个人都能得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三)我国现阶段人的发展状况及其主要任务

1我国现阶段人的发展状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迅速,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自身也获得了极大发展。但是,由于我国社会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政治、文化还不发达,因此,人的自身发展受到种种限制。概括地说,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生产生活方面。(1)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但劳动的方式仍然比较落后。劳动的科学性低,人员流动和劳动变换程度低,分工具有强制性,劳动的多样性弱。(2)经济快速发展,劳动者的能力普遍提高,但由于生产力发展不平衡,脑体差别、城乡差别、地区差别、贫富差别仍然十分明显。就业还不充分。(3)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但还处在低水平的小康阶段,还有相当数量的贫困人口。(4)生态环境得到改造,但环境污染问题依然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