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大地牵龙
9791900000061

第61章 情洒管道足迹真(2)

这段话语,足以看出朱镕基对石油管道的关心。《朱镕基在电信公司》这篇报告文学交给朱镕基审阅后,很快就给作者回函批示:“杨德勇同志,我不赞成发表任何宣传我的文章,请谅解。朱镕基4.17”。这篇报告文学虽未公开发表,但已被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收存。

“一提起1970年那场东北‘八三’石油管道大会战,现在那些自称是‘中国石油管道人’的人们,都有一股子发自内心的自豪感。他们说,那是毛主席圈阅、周总理指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第一次管道建设大会战。大地牵龙,也就从此开始了。”这是报告文学《中华大地牵龙人》开篇“大地牵龙”中的一段话。这篇报告文学第一章写的就是情系东“八三”。大地牵龙,描写的是管道局的发展史,颂扬的是一个艰苦创业的英雄群体。尤其是近几年来,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在苏士峰局长的率领下,戮力同心,努力拼搏,创造了骄人的业绩。所以,大地牵龙是国家行为,是组织的力量,是团队的智慧和精神。《中华大地牵龙人》已于2005年1月18日在《石油管道报》摘要发表并由石油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历史将记住中华大地牵龙人的贡献。

文学创作,是一件苦差事儿。所以,光靠个人的力量是不行的。从两年前开始,我有意识的寻找合作伙伴,让更多的文学爱好者行动起来。现在,我与杨方武、何志丹、荆淑英、杨洁、黄海民等进行了很好的合作,并在报告文学创作上小有收获。

我曾多次说过,东“八三”给了我们无比丰厚的创作资源。所以,我想用《中华大地牵龙人》中的情系东“八三”里的几句话作为本文的结尾。

凡是参加过中国管道建设的人,都清楚地记得东“八三”。

凡是知道中国管道建设发展史的人,都知道东“八三”。

凡是想了解中国管道光荣传统的人,都必须先了解东“八三”。

有人说,东“八三”是中国管道的诞生地;有人说,东“八三”是中国人改天换地的大手笔;有人说,东“八三”是中国的管道魂……。的确,东“八三”给我们留下了很多很多值得记忆和值得总结的东西。除了那实实在在的东北管道网,还有那永不磨灭的东“八三”精神。

为中国管道鼓与呼

——我与《石油管道报》

《石油管道报》原始名为《管道工人报》,是一本小册子样式的合订本,属管道局政治部的内部刊物。转瞬间,这个小册子摇身一变,成为中国石油管道行业的唯一的新闻媒体,成为数万石油管道系统职工家属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三十年的风雨历程,《石油管道报》如一条亮丽的风景,让石油管道人引以自豪。

《石油管道报》三十而立,有多少专业记者,业余通讯员在《石油管道报》这块沃土上茁壮成长,走向成功。想当年,我也是怀着当一名记者的梦想开始写新闻的。那时候思想单纯,总认为当记者可以为老百姓说话。所以,我把当记者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机会来了,《管道工人报》第一次在全局范围内招考记者,在廊坊和江苏徐州设立了考场。我报了名,并参加了考试,成绩相当不错,而且是前三名。但由于单位领导的干涉,我失去了当一名专业记者的机会。没能当上专业的就当业余的吧。由于我写新闻稿来得快,基本上是一稿成,所以成了特约记者。《石油管道报》还是小报的时候,我写的新闻稿就已经很成熟了,稿件寄送到报社,编辑基本上不用改就刊发出来了。有些稿件还经常上头版头条,尤其抓的典型能在全局内有一定的影响力。《石油管道报》变成四开大版后,其社会影响力大幅度提升。所以,管道企业都暗中较劲,在新闻报道工作上竞赛争雄。我所在的电信公司也不甘落后,建立报道组,培训通讯员,上稿量突飞猛进,直追管道系统的第一名管道二公司。西气东输工程开始后,我在公司党委的领导和支持下,策划了以《石油管道报》为主阵地的对外宣传“三大战役”,西气东输“特种兵”的牌子一下叫响,电信公司的社会知名度与日俱增,“特种兵”的品牌在中国石油系统越叫越响。

说句心里话,我从内心里感谢《石油管道报》这块沃土,它给了我采写刊发新闻稿件的平台,使我的笔力得到了锤炼。所以,我写的新闻稿件越过了管道,攀高至《中国石油报》、《工人日报》、《人民日报》等国家级新闻报刊。我始终以在《石油管道报》上刊发稿件为荣,很注意维护《石油管道报》的社会形象,经常给报社的编辑及领导提一些合理化建议,有时尽管言辞激烈,可我对《石油管道报》的热爱之情没有任何人怀疑。做为《石油管道报》的特约记者,我一直战斗在采访一线,刊发的稿件足以整编成书,至于有多少篇幅多少字,获过多少奖,我已经记不清了。我还将继续写下去,目的就是一个:为中国管道鼓与呼。

多少年来,《石油管道报》报道我获奖的新闻没少登,可直接宣传我的稿件只有两篇。一篇是在2003年《石油管道报》刊发的《我以管道鼓与呼》——记中国石油管道通信电力工程总公司党群工作部长杨德勇,一篇是在2006年1月24日《石油管道报》刊发的《让中国管道和管道人在报告文学界占有一席之地》——记管道系统报告文学作家杨德勇。这两篇稿件并不是什么表扬稿,而是记者采访的真实记录。三十年来,《石油管道报》不仅发表了我采访的新闻稿,而且还经常整版刊发我创作的中国管道系统的报告文学。能在《石油管道报》整版刊发报告文学作品,不是任何人都能做到的。从这一点,我也深刻地体会到了《石油管道报》对自己的厚爱和激励。自从涉猎报告文学创作以来,我以宣传中国管道为己任,先后创作了近三十篇反映管道系统生活工作的报告文学。这些作品除在《石油管道报》刊发以外,还在《地火》杂志和《报告文学》杂志上发表,为宣传中国管道和石油管道人做出了积极贡献。正如管道局长党委书记苏士峰在我出版的《中国管道专家潘家华》一书的序言中所说:“本书的作者杨德勇同志是管道局的一名职工,是管道系统的一位业余作家,是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近几年来,他深入实际,深入管道建设前线,贴近生活,创作了大量反映管道人创业、拼搏、奋进的报告文学,在《报告文学》杂志上发表。作品在讴歌管道人的同时,也向世人展示和宣传了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作为石油管道建设国家队的形象和风采。”苏士峰局长的鼓励,使我坚定了报告文学创作的方向。我会用我手中的笔,努力为中国管道鼓与呼。

最近,我已经把自己在《石油管道报》和《报告文学》杂志上公开发表及获奖的报告文学作品汇集成册,准备出一本书,书名叫《大地牵龙》。我已经和管道系统的文学爱好者进行了很好的合作,发表了《中华大地牵龙人》

、《问鼎中原》、《永不腿色的红旗》、《新疆管道人》、《第二代中国管道人》、《西气东输一条龙》、《当代“土行孙”》等报告文学作品,使苏士峰、陈兵剑、朱洪昌、潘家华、薛振奎、张新民、高建国等一大批管道英模在中国社会舞台上亮相,收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近期创作的反映兰成渝成品油管道打孔盗油惊天大案的报告文学《保卫“兰成渝”》,也将在《石油管道报》和《报告文学》杂志2007第4期上与读者见面。

为更好地宣传中国管道,我准备与孙兆光同志合作,对中国管道科技的发明创造进行采访。还与张新武、林培军同志合作,对中国管道“119”及“120”的品牌进行形象包装和宣传。还准备对管道系统的重点人物和重大事件进行跟踪,为使中国管道扬名天下而辛勤耕耘,呕心沥血。

愿《石油管道报》青春永驻,使更多的管道新人在这片沃土上锻炼成才,盼望着中国管道走向辉煌。

二○○七年三月二十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