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大地牵龙
9791900000046

第46章 开天辟地人自立(46)

兰成渝管道以它长距离、大口径、高压力、高落差的突出特点,雄居中国成品油管道“华夏第一”。这条管道自2002年投产以来,已为我国西部地区的三省一市(甘肃、陕西、四川、重庆)累计输送成品油近1680万吨,对促进西部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仅2006年前9个月就实现输油利润1.2亿元,成为石油管道公司最大的利润大户。在企业文化建设上,兰成渝输油分公司同样以其独特的创举,成为让人们仰慕的一面旗帜。

目标:打造国际一流成品油管道品牌线,率先实现与国际一流管道技术与管理接轨。这个目标,对于兰成渝输油分公司的全体员工来说,不能不算远大和高深。公司经理、党委书记杜景水曾多次在不同类型的会议上阐述确定这个目标的重大意义。在采访时,他也不无自豪地告诉我,兰成渝这条成品油管道从建设到投产,硬件建设已达到或部分超过世界先进水平。所以,各类管理必须敢于与世界标准对接,要在世界“一盘棋”的大格局中检验兰成渝。这个目标,给杜景水和他的员工们增加了许多压力,而这些压力都是他们自找的。“人无压力轻飘飘,井无压力不出油”,压力就是动力。这些硬道理指引着杜景水率领全体员工朝着这个目标勇敢地迈出了三大步。第一步,全员培训。在保证兰成渝输油工作正常运转的情况下,杜景水一下子就抽调60名骨干送到石油大学进行脱产两年的学习培训。这个举措,在整个石油管道行业都是前所未有的。这一点,就足以证明杜景水“争雄管道、为国争光”的雄心大志。杜景水宣称,要把兰成渝建成“成品油管道人才培训基地”,让更多的管道人从兰成渝走向全国。目前,他们已向外输送骨干50多人,为西南石油大学培训300多人。兰成渝正在成为中国成品油管道的“黄埔军校”,更多的兰成渝管道人都将成为管道建设长征路上的“红军战士”。第二步,是打牢基础。常言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打牢基础靠什么?一流企业靠文化,二流企业靠制度,三流企业靠人治。杜景水说兰成渝输油分公司目前正处在三流与二流之间,所以还是靠制度来管企业。兰成渝输油分公司制定了许多制度,这些制度已经体现出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如司机开车限速制度,不论在任何情况下,车速不能超过道路规定的速度。否则,犯规的司机以及所有与这个司机有关的人员(包括直接领导和间接领导)都要受罚,而这个处罚还是非常严厉的。这种类似于“连坐法”的处罚,让司机从个人情理上不能也不敢开快车。第三步,与世界接轨。兰成渝向着“一流企业靠文化”的目标朝前走,要与国际一流成品油管道企业争个高低。2006年10月29日,挪威船级社派员来到了兰成渝。他们将对兰成渝输油分公司的安全文化给予权威审核。挪威船级社是世界知名的权威评价机构,他们的评价是世界级的。他们的到来,表明兰成渝的安全文化已经在和世界对接。

行动:创造大和谐。和谐,已成为当今世界使用频率最高的一个词。同样,和谐也是全世界共同追求的共同目标。兰成渝管道人提出了创造大和谐的理念。他们的这个创举,无疑又成为我们大家共同关注的焦点。在采访杜景水和他周围的员工时,他们都没有大谈创造大和谐的理论,而更多地是介绍在这个理念的指导下,他们所做的一些具体事。这些具体事,让人听后不由得就会为杜景水他们竖起大拇指。这里仅举几例:

社会和谐,宣传管道。为了使兰成渝管道沿线的老百姓了解这条成品油管道,杜景水他们创建了“三体一网”体系。这个体系之一是建立了企业与地方政府的管道保护体系,取得了管道沿线三省一市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重视程度的标志是这些地方政府都制定并下发了“关于加强兰成渝输油管道过境段安全保护工作的通知”。仅此一举,在共和国的历史上都是绝无仅有,可以说是独树一帜。二是与沿线各级公安机关制定了联防体系。对保卫兰成渝管道有功单位和个人给予重奖。三是建立企业内部的自保体系,增加管道巡线力量,加大科学监管。一个网络是指建立庞大的群众安全保护网络。他们不仅向沿线人民群众发放保护管道的宣传册,还不惜代价请上海电影厂拍摄了兰成渝管道宣传电影片,在三省一市管道沿线的人民群众中广泛放映,使这条成品油管道得到了很好的宣传,让更多的老百姓知道了这条管道的重要性。

企业和谐,热爱管道。“以人为本,团结协作。”这是兰成渝管道人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杜景水说,企业和谐,必须突出以人为本。因为,人是企业的主体,没有人也就没有了企业。企业怎么样才能以人为本呢?杜景水说,以人为本涉及到员工个人就是“以职业为本”。同样也是在满足员工个性成长需求的同时激发企业的活力和潜能。员工职业素质的提高,反映出自身价值的提高。所以,必须培养员工走“全员职业化发展之路。”兰成渝持续不断地开展为员工“送智力、送健康”活动,使企业与员工的关系由利益共同体向命运共同体快速转变。在兰成渝,只要你想学习,企业就会给你开启一路绿灯。要看书也可以,每人每年可以买100元的书自己看,而且买什么书都行。只是把看完的书上交图书室,然后写一篇读书体会,就可以报销购书费用并可以再买100元的书自己看。这种滚动购书的做法叫“每人百元购书增智力”活动。目前,兰成渝管道已有藏书二万多册,管道沿线各基层站都有了自己的图书室。此举虽不算创新,但他们让员工按照自己的爱好和习惯购书,确实是一个创新。当然,他们还有许多很好的用人制度,比如员工的个人职业生涯设计,“一、二、一”人才培训滚动计划等,都充满了以人为本的内涵。

家庭和谐,献身管道。采访兰成渝以后,我给他们总结了一道公式:企业——人——家——企业。这个公式代表着企业的良性循环。企业由人组成,人必须有家,家即是企业。就像杜景水所说,我把企业当家,企业领导人就是家长,员工就是家里人,家里人就是亲人。正因为这样,兰成渝才显现出了家庭的和谐。他们不仅给员工送智力,还同时送健康。他们每年为员工进行体检,已经早就超出了检验疾病的范畴,而是对每位员工的体能进行高端检验,看你哪个部位的体能有缺陷,就给你制定提高体能的措施和目标,加强体质锻炼与修养,使员工体能增强杜绝疾病,变治疗疾病为提前预防。兰成渝还制定了“帮扶政策”,把惠泽员工延伸到了员工的家属和子女。

如子女考上大学,父母老人重病住院或去世,他们都以企业组织的名义送去慰问金或慰问品,使员工们都能感到家庭般的温暖。10月29日,兰成渝输油分公司的员工孙强和徐丽结婚。由于新人双方的父母都不在成都,杜景水就吩咐团委和工会为他们组织举办婚礼,经理杜景水当主婚人,副书记、工会主席肖滨当证婚人。婚礼办得既隆重又热烈,而且很简朴,让两位新人倍受感动。由于我到成都采访,正巧赶上这件喜事。除向两位新人道喜以外,还谈了一番感受:我们的企业如果都像兰成渝,员工把企业当成了自己的家,他们能不为这个企业献身吗?反过来说,一个值得员工为这个企业献身的企业,它能不健康快速的发展吗?

管道旗帜兰成渝,旗手当属杜景水;脚踏实地朝前走,创造和谐敢耕耘。采访结束时,我不由得发出上述感慨。杜景水正在筹划明年的和谐企业创新步骤,因时间关系,他仅向我透露了一点,明年要把党员为人民服务落实到具体事上,体现中国共产党人在创建和谐社会、和谐企业中的重大作用。他说到那时,还欢迎我去采访。我答应了杜景水,并从心里祝福兰成渝管道人,正因为有杜景水这样优秀的企业管理者,才有了兰成渝的今天和明天……。

茫茫戈壁战风沙

来自西气东输伴行公路工程最前线的报道(之一)《人民日报》4月18日消息:一场罕见的大风从16日下午开始突袭新疆,素有“百里风区”之称的兰新铁路山草湖至红层区段,瞬间风力达到17级,碗口粗的树木被拦腰吹断,拳头大小的石块在空中嗖嗖狂飞,致使吐乌大变,等级公路、312国道上超过千辆的汽车受损。

这场大风所经之处,正是西气东输第四标段所在地。管道通信电力工程总公司路桥分公司已在这个标段的35公里处安营扎寨,为西气东输管道建设铺设伴行公路。新疆哈密西南走向200多公里处,已是罗布泊的边缘,属万里无人区。4月16日,这群孤军深入的西气东输“特种兵”经受了一场与飓风抗衡严峻考验。

千里戈壁,万里风沙,多少年来荒无人烟的戈壁滩,以它不变的沉寂静静容纳着自然的变迁。在哈密市东南200公里外,就有一片这样的戈壁滩,但它的沉寂现在已被建设者们的欢声笑语打破,这里就是我们中油管道通信电力工程总公司在国家重点项目西气东输工程中承担的建设项目所在地,自今年3月份我们进驻到这片戈壁之后,它就以无数次的狂风、漫天的黄沙和广袤的荒凉考验着我们的意志,而我们也以冲天的斗志、满腔的豪情和乐观的笑容与它沉着面对,义无反顾地投身到管道建设的第一线,在风沙中生活,在风沙中施工。

也许是我们的无畏激怒了这片亘古以来就渺无人烟的戈壁滩,4月16日下午,它以一场撼天动地的狂风袭击了我们的营地,尽管早在4月14日我们就已接到了西气东输协调组《做好防风御寒工作的紧急通知》,得知在14日至18日,我们标段所处位置将有最大风力可达12级的大风天气,也立即做好了一切防范措施,但16日下午这场大风袭来的瞬间,我们还是被它的威力震呆了片刻。

这天上午就已有大风将来的迹象,在施工现场,极低的能见度迫使所有车辆都打开雾灯作业,远远看去,只能模糊见到车的影子在黄色的风沙中爬行。中午3点多职工们吃完午饭就休息了,但屋外的狂风却愈刮愈烈,几可达到12级,突然只听得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当职工们反应过来冲到门口时,屋门前已经堆满了房子的彩板,北面5间彩板房已被狂风全部拔起并抛出数米外,只剩下失去了房子庇护的几十张高低床暴露在狂风中,脸盆、水桶、衣物随风急散,矗立在西面厨房、浴室旁边的锅炉和高架水塔也已斜倒在水箱基础上,锅炉拉线和钢钎都被拔出地面,营地现场刹那间满目狼藉。

危急之时方显英雄本色,最先从那声巨响中反应过来的是供配电负责人王利英,他在听到那声房屋被连根拔起时的巨响时,第一反应就是马上冲到发电机房,断开所有电源,想想真有些后怕,当时房子被掀起来,电线都不知道被风刮到什么地方,如果断电不及时,其严重后果将不堪设想。片刻的惊慌过后,职工们已在李旭东经理和马俊友书记的镇定指挥下开始了现场抢险,随着一项项任务迅速落实到人,抢险工作有条不紊地展开:程彦同志带领几名大车司机,顶着狂风到达了离营地18公里外的施工现场,对现场的所有车辆进行检查后,考虑到撤离人员数量问题,挑选了几辆车况最好的自卸翻斗车返回营地,为我们最后的撤离准备好了交通工具。走到半路上碰到了正在指挥洒水车洒水的许建卫同志。原来许建卫中午还没有吃饭,一直在工作,等着其他人来换班,对营地发生的事情一无所知。于是他和程彦副经理一同返回营地,参加到抢险自救的人潮中去;营地现场技术负责人田卫拿起照相机,对营地发生的一切进行了现场实录,为这场我们与狂风急沙的鏖战留下了珍贵的记实资料;马书记则指挥几个司机把在营地附近施工的几个翻斗车开到了营地北面上风口,首尾相接形成一道挡风屏障,这一措施立竿见影,高低床处的风力立刻明显减小;现场监理胡工几乎是和我们的职工同时冲出房间,顶着狂风,与我们的职工一起抬着厚厚的板材艰难行进,加入到抢险的队伍中。

狂风在呼啸,抢险在继续,王利英同志意识到此刻在风中摇摇欲坠的几间办公室的危险,马上命令现场的管理人员立刻到办公室:“快!快!办公室这几套房子也可能保不住了,先收拾文件、资料,个人物品先不要考虑!”说着率先冲进办公室,几个人排成一排,一个一个传递,把资料、笔记本电脑和电台放到了三菱吉普车上,就迅速离开房间,而所有同志的个人物品此刻还在随时可能倒塌的办公室里,却没有一个人想起要将它装车带走。在整个抢险过程中营地所有共产党员冲锋在前,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每一名职工也不甘落后,奋勇抗灾,没有一个人没有顾及个人安危和个人物品。人性的自我超越在这里得到了最好的彰显。

共产党员郎宏罡是一名普通机手,在人人做好了撤离准备的时刻,他却和高振海、黄纪良、徐庆辉等四位同志主动提出,留下来看守工地,面对越来越猛烈的狂风,李经理、马书记果断决定,人员全部撤离营地,不留任何留守人员,所有人员马上上车,所有已经集中的司机,仔细检查车况,准备出发。这时的项目部已经不再是一支单纯的筑路队伍,俨然是一支斗志高昂、训练有素的正规现代化部队。由14台车辆组成的车队,随着一声令下,在狂风中浩浩荡荡缓缓行驶起来,奔向200公里外的哈密市,此时已是下午5点30分。

来自西气东输伴行公路工程最前线的报道(之二)我们的车队缓慢的行驶着,这是一条罗布泊通往哈密市的简易低等级公路。由于路况极差,一路上坑坑洼洼,更有许多岔路口,所幸在3月份我单位建营地之初,就在各岔路口做好了路标,才使这次大撤退不至于有迷路之虞。

天色渐晚,浓浓的黑暗包围着我们,无垠的戈壁滩上狂风依然呼啸,不知何时又有小雨绵绵不绝地飘落,只有我们这一列车队缓缓行驶在戈壁无边的荒凉中,我们的视野被局限在车灯照射的地方。为了保证安全,每辆车上已事先配备了两名司机轮流驾驶,并在车队的前、中、后位置配备了三部对讲机,以随时保持联系,有时公路中途弯道多,车队又长,信号被丘陵阻断,处于中间位置的程彦副经理便起到了信号中传的作用,实践证明,中间位置的这一部对讲机起到了关键性作用,正是这样有序的安排才使我们这次撤退虽然紧张却不至于仓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