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大地牵龙
9791900000026

第26章 开天辟地人自立(26)

1972年从部队转业后,正赶上共和国石油管道建设史上“八三”会战的高峰期,他成了一名石油工人,参加了著名的秦(皇岛)(北)京输油管线的施工会战。1975年调到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电力通讯工程公司,他曾在工程师朱镕基的带领下参加了北京供电局、上海华通开关厂近八个月的专业学习。并在有关电力施工技术的学习与实践中,与“朱工”(那时工人们都热情地称朱镕基为朱工)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并深得“朱工”的赏识。很快,张新民就被提拔为电力安装队的分队长、队长。在参加了任京线、沧临线、马惠线等石油管道会战后,又调到管道局秦皇岛输油公司,先后担任维修大队队长、劳资科副科长、实业公司总经理和中外合资企业执行董事、总经理等职务。在此期间,张新民曾连年被评为各类先进个人,三次获得生产标兵,两次荣获管道局劳动模范称号。

1997年初,张新民被调到参与塔里木石油会战的管道局维修抢修中心工作,从此便开始了以开发建设大西北为己任的“新疆管道人”的生涯……这是我初识的张新民,之所以给他确定“新疆管道人”这个题目,是我不想用更多的笔墨写他这个人的过去,更主要的是写他在新疆塔里木的故事,让读者更全面的了解新疆,了解塔克拉玛干,了解石油,了解输油管道,了解一个全新的张新民。

二、新疆塔里木管道公司

共和国的西部,广阔无垠。新疆塔里木,是未经开垦的处女地。浩瀚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地下蕴藏着黑色石油和天然气。石油人来到了这里,让钻塔高耸,机器轰鸣;管道人来到这里,让地火入长龙,瀚海添生机。早在塔里木油田会战初始,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就回师参战,并把开发西部摆在了企业发展的战略位置。为全面落实石油发展要“稳定东部,发展西部”的战略部署,管道人以塔里木管道公司为龙头,立足塔里木,抢占和拓宽西部大市场。

20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沉寂的塔里木被石油人的脚步惊醒。随着石油勘探的成果显示,塔里木是一个储量很大的油气田。于是,新疆塔里木石油勘探开发指挥部宣告成立,无数的石油专家、技术人员被召唤在石油会战的大旗之下。1990年,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作为塔里木石油会战的参战单位,带着在东部石油管道建设会战的征尘,挥师西进,在塔里木石油会战的大军里树起了“管道人”的旗帜。塔里木管道公司被称为塔里木石油勘探开发指挥部(简称塔指)的乙方八大公司之一。

塔里木管道公司之所以被称为塔指的乙方八大公司之一,是因为塔指借鉴了西方石油会战的经验,实行了甲乙方合同管理的新体制,凡是来塔里木参加石油会战的,都被称为乙方。塔里木管道公司具有双方的职能,既是管道局进入塔里木石油会战的直接参战单位,又是管道局各直属单位进疆队伍的指挥机关和统帅部。到张新民这届班子,塔里木管道公司已经更换了四次人马。近十二年来,长驻新疆的塔里木管道公司,率领着所属21个二级单位的职工队伍,汗洒新疆,鏖战天山南北,征服浩瀚大漠,用青春、用智慧、用胆量,靠理想、靠精神、靠团结克服了重重困难,创造了彪炳日月的惊人业绩,在新疆的开发建设上,留下了管道人一串串真实的足迹……。

1998年,在石油管道人进疆8周年的时候,我曾经奉命进疆,第三次来到了塔里木,进入被人们称为“死亡之海”的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采访。那些日子里我每天都被那些称为“新疆管道人”的工人师傅们感染着,也被他们那些很平凡很朴实的故事感动着。在浩瀚无边的大沙漠里,我看到了人的渺小,也看到了人的伟大。记得我曾经在《石油管道报》上发表了一篇长篇报告文学,题目是“翘首看新疆”,重点描写了塔里木管道公司的动人故事和创业事迹。今天翻看这篇报告文学,仍使我心潮澎湃,激动不已。下面摘抄部分选段,与大家共品从塔克拉玛干大沙漠里喷发出来的沙海油香。

“新疆塔里木石油勘探开发指挥部邱中健指挥在接见管道公司领导时曾十分形象地打过一个比喻,来说明管道在油田开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邱中健说:物探好比一双眼睛,把地下的东西(指石油和天然气)找到;管道好比一双手,把开发出来的油气产品变成商品,形成资金再投入到油田勘探开发良性循环中。”

“市场是广阔的,只有了解市场规律的人,才能去占领市场;只有占领市场的人,才能去开拓新的市场。塔里木管道公司在新疆聚集了一大批精英和骨干,他们有思想、会管理、懂技术、能算计、肯奉献、敢负责。他们不仅为管道局打开了市场,揽到了工程建设项目,而且创造了经济效益,带出了过硬的职工队伍,为管道局整体经济效益增长出了力、尽了心,也为新疆的石油工业和经济建设做出了贡献。”

“天山南北,塔河两岸,胡杨林丛,大漠腹地,身穿红色和天蓝色信号服的管道大军纵横驰骋,汗水尽洒,脚印逼真。他们施工管理一条线,沿途宣传一大片。干一项工程,创一方信誉,交一方朋友,占一块阵地,管道雄师这支特别能战斗的队伍,靠大庆和管道精神,在祖国的西部边疆为新疆的经济建设作贡献,为石油会战立新功,为管道腾飞唱赞歌。”

“新疆,地处祖国边疆,是少数民族聚集地。塔里木管道公司的队伍分布在南疆、北疆和东疆,下属单位管理着塔里木输油管线、输气管线及站库、400万吨原油稳定装置厂区、油田开发作业区及管道沿线重要设备。他们既要搞好正常的施工生产,还要保护这些重要地区部位设备的安全。为应付突发事件,他们及时申报当地公安部门,把鄯乌线和轮库线油库列为重点保护目标,成立了指挥部,组织了以(管道)二公司队伍为主体的管道油库抢险队伍和以电信公司队伍为主体的电力、通信抢险队,对管道巡线人员配备了器械和移动通讯电话,加强了对要害部位的设防和巡逻,确保输油气管线、油库等重要设施万无一失。管道职工不仅是施工生产的主力军,而且也成了维护边疆稳定的不可忽视的力量。”

……

读着这些熟悉的文字,那些新疆管道人熟悉的面孔一个又一个的浮现在我的眼前,楚良言、汤亚利、李和、董毅、常延奎、刘伟、李斗、王建、王文彦,还有张新民,他们一代接一代一茬接一茬地奋战在新疆,贡献在新疆。

是他们组织起千军万马,以建设者的姿态和创业者的精神,手牵油龙跨塔河越天山,使塔里木的石油和天然气通过地下管道输送到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的首府——乌鲁木齐,给沿线的新疆人民送去了福音。据可靠资料统计,塔里木管道公司作为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在新疆树立起的一面旗帜,已经有了很强的号召力和凝聚力。随着党中央国务院“开发大西北”的一声号令,塔里木管道公司所属的创业将士们更加心潮激荡热血沸腾了。几代新疆管道人为祖国的经济建设,为新疆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在他们的手里,绘制出了一道道彩虹,地下管道运输线在他们的脚步下延伸。十几年来,他们建成了轮(南)库(尔勒)输油输气管线,库(尔勒)鄯(善)输油管线,鄯(善)乌(鲁木齐)输油气管线,更值得一提的是这些穿着红色信号服的管道人,征服了死亡之海,铺设了一条沙漠输油气管线和一条沙漠光缆通信线。能创造这个奇迹,不仅仅是中国石油工人的光荣,同样也是新疆管道人的光荣,是我们中国人的光荣。这条沙漠管道,全长315公里,从塔克拉玛干的腹地塔中四(石油工人自己命名的地方,因塔中四号井位而得名。)油田沿沙海前行,直到塔里木油田的轮南首站,然后将塔中四输出的油气通过轮库管道输往新疆鄯善油田,再由鄯乌管道将油气源源不断地输送到乌鲁木齐。

沙漠管道和沙漠光缆通信线的铺设投产,填补了我国管道建设史上和我国沙漠通信建设施工史上的空白,当时的各大媒体都进行了宣传报道。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能创造出奇迹的人是可敬的,是伟大的。我深为新疆管道人创造的奇迹而高兴和自豪。在创造这些奇迹的管道人当中,有我熟悉的,也有我不熟悉的,可他们付出的辛苦和做出的贡献,却印在了我的心中。

还是把我比较熟悉的新疆管道人说一说吧。有关张新民的故事,我在三次进疆采访中了解了不少,下面就筛选几个介绍一下……。

三、张新民的故事

故事之一,我爱大漠胡杨林。

谈起大漠胡杨林,张新民感慨万千。他喜爱胡杨林那倔强的性格和顽强的精神。他告诉我,在新疆塔里木河畔有一片原始的胡杨林,当你走向塔里木河,走进“死亡之海”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时,会看到那具有惊人的抗干旱、御风沙、耐盐碱能力的“沙漠英雄树”。据传说,这种胡杨树能活一千年,而且死后一千年不倒,倒下一千年不腐烂。我曾三次进疆,也曾三次看过胡杨林,也有同张新民一样的感慨。

记得《石油管道报》和《中国石油报》在1996年12月和1997年3月分别发表了我写的赞美胡杨林的一首诗。当我把这首诗送给张新民看时,他当时高兴地跳了起来。张新民说,我不会写诗,但对你诗中描写的胡杨林,我很有同感,你写出了我心里想说的话。这首题为《胡杨林》的诗,分为三段,现摘录如下:

千里大漠

没有人的欢歌

只有那胡杨林

挺直的躯干

粗壮的胳膊

远古的西域

曾是经商的大河

那悦耳的驼铃声

唤醒了沉睡的大地

走进了东西方的合作

丝绸之路的壮阔

胡杨林的绿波

三千年的印痕

美化了塔克拉玛干

塑造了胡杨林的人格

在塔里木河畔,在原始的胡杨林中,让人们感触到的是大自然那神奇的力量。那胡杨树庞大的根系如同坚实的筋骨,形成网状牢牢地扎进沙石里。只要有胡杨,就会出现绿色,看到那些千年不倒的胡杨树,更令人肃然起敬。

那破裂的树皮,斑驳的躯干,像雕塑一样记载着历史的沧桑和岁月的苍凉。张新民对那些倒下千年不烂的胡杨树更是感慨颇多。“当胡杨们的生命走向终极时,他们仍然傲然挺立,铁骨铮铮,展示着不屈的风采,展示着倔强的灵魂,展示着生命虽然燃烧殆尽却有着永不熄灭的情感,与大漠同在”。张新民来到新疆后,主动来到塔克拉玛干腹地的塔中四油田,承担起维修抢修中心塔中项目部项目经理的重任。他制定了一系列的工作方案,在野外宿营房里,他给职工们讲起了胡杨树的精神。“胡杨精神就是大庆铁人精神在西部的体现,我们要像胡杨忠实于大地一样热爱石油热爱管道,忠实于我们伟大的祖国……”。张新民不善于演讲,但一激动起来,还是谈头极盛。

在一个很平常的日子里,张新民亲自带着几个职工,从倒下的胡杨树中很认真地挑选了一棵,他们用铁锹挖去浮沙,一点儿一点儿地清理胡杨树的躯干,小心翼翼地刨出还没腐烂的根系,十分虔诚地把这棵胡杨树抬到了卡车上,运到了四百公里以外的塔中项目部所在地。在院子里,张新民和大家一起把这棵已经倒下的胡杨树重新栽立起来。这棵胡杨树虽然没有绿色,可它却有了新的生命。它雕塑般地屹立着,挺着胸昂着头,注视着远方的大漠,注视着这群穿着红色信号服的石油管道人。张新民他们从工作的站场归来,一进项目部大院,就看到了这棵挺立的胡杨,浑身一下子就充满了力量,一天的劳累顿时烟消云散。这就是大漠胡杨的感染力,这就是张新民数百里移栽胡杨的故事。

塔里木维修抢修中心塔中项目部的职工们都知道张新民的良苦用心,他们把这棵胡杨树当成了自己的战友和同志,对它呵护有加,敬重有加。在塔中四采访时,张新民很深沉地跟我说,有这棵“英雄树”站岗,我夜里睡觉都很踏实……。

故事之二:塔中项目部的升国旗仪式。

天安门前的升国旗仪式,已经成为首都北京的一道风景线。在西部边疆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举行升国旗仪式,更会给人们一种特殊的感受。张新民带领着项目部的近百名员工鏖战在“死亡之海”,靠爱国主义的精神鼓舞着员工的工作热情。他们制定的每周一升国旗制度,足以让人们了解这支特别能战斗的管道职工队伍的爱国情怀。

我到塔中项目部采访,有幸目睹和参加了一次周一早晨举行的升国旗仪式。

这天清晨,大沙漠里静得出奇。塔中项目部的员工们迎着东方泛红的朝霞,分两队迅速站好,面向旗杆,升旗手严阵以待,奏国歌的是一个小号手、鼓手和手风琴手。随着鼓乐手弹奏的国歌乐曲响起,升旗手拉动了挂有五星红旗的尼龙绳。五星红旗冉冉升起,鼓手、小号手、手风琴手精神专注,两队员工向五星红旗致注目礼。这时候,浩瀚的大沙漠好像刚刚醒来,国歌乐曲的鼓点,如同企盼新生命到来的催生婆,把一轮红日从沙漠中慢慢托起,朝霞映红了沙海,映红了整个东方,映红了这群身着红色信号服的沙海精英。我站在左侧队伍的排尾,凝视着那面经风沙洗礼而变得有点儿旧的五星红旗,心情格外的激动。这场面,令人见景生情,对这些敢于鏖战大沙漠的勇士们充满了敬意。是五星红旗给他们规定了目标,指明了方向,增加了信心,凝聚了力量。我看到了那棵旗杆,虽然不太直有点弯,可它却像英雄一样挺直了脊梁,肩负了重担。

国歌奏完了,五星红旗生起来了,清晨的风让国旗飘了起来,大沙漠的一天正式开始了。升旗仪式结束,张新民开始给员工们上早课,内容是坚守各自的岗位,安全第一,并再三强调不允许一个人单独行动。员工们开始吃早饭了,张新民在职工食堂里告诉我,他规定的升国旗制度,目的是让大家从心里别忘了祖国,大沙漠里很苦,生活十分单调,通过每周一次的升国旗活动,能激发员工的精神头儿,克服沙漠综合症。当我问到从哪找来的乐队时,他爽朗地笑了。张新民坦诚地说,这哪叫什么乐队呀,就三个人,三件乐器,光练习国歌曲子,这三个人就练了一个多月,当然都是晚上业余时间练了。听了这些话儿,我对这三名鼓乐手顿时产生了敬佩感。不容易,的确不容易!在大沙漠里,他们牺牲了自己的休息时间,练习配乐,把欢乐无私地贡献给大家,这种精神能不让人敬佩吗?!后来,我还专门找这三位国歌的伴奏者进行了座谈,得知他们三人中有一位是从廊坊基地来的职工,一位是在新疆库尔勒招聘的合同工,还有一位是新分配来的大学生。这样三个人能组合在一起,的确不容易。张新民曾告诉我,升国旗仪式原来是放录音带,有了这三位鼓乐手后,就不用录音带了。

这次沙漠腹地的升国旗仪式,显示了中国石油工人的爱国情怀,说是石油思想政治工作的有形化,好像还真值得去认真的总结总结。

简朴庄严的升国旗仪式虽然结束了,可张新民的故事还没有讲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