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大地牵龙
9791900000025

第25章 开天辟地人自立(25)

一个人的成长,与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息息相关,密不可分。薛振奎感觉这两方面都挺好。因为家庭的熏陶,特别是受父亲的影响,薛振奎在学习上狠下工夫。上大学的时候在班里担任团支部书记,承担了一些社会工作,对他今后的工作很有影响。毛泽东的词《沁园春·雪》是他最喜欢的一首词。他说:“从思想感情上说,我是东北长大的,哈尔滨是北国的雪城,跟雪有关系;我姓薛,笔名雪昆,下雪的雪,昆仑的昆,和薛振奎这几个字谐音,去掉中间这个字,两个字谐音调;另外雪的风格拟人化,非常高洁,它在冬季覆盖着大地,到春天融化了,又滋润禾苗,是这么一种晶莹剔透的东西。这种品格很高尚。我们做人,就应该是这么一种精神风貌。所以与雪有关的我都很喜欢。1970年国庆节的时候,我在哈尔滨中学生诗歌朗诵大赛上朗诵过北国风光《沁园春·雪》,还获了奖。后来,有些场合别人拉我唱歌,我说歌我唱不好,我给你朗诵词。这首词我从小就很喜欢,写得好,气势磅礴,内涵很深,与雪与我有很多联系。多少年来,我一直要求自己像雪一样做人。”他办公室的墙壁上,悬挂着装裱讲究的镜框,里面镶嵌的就是《沁园春·雪》。这首词与他的办公桌侧目相对,距离很近。他用这首词时时激励鞭策自己。

上学的引导是因为父母亲。到了大学以后,有两位老师对他的影响很大,至今还有联系。尤其对他影响比较大的是徐宏文教授,教力学的,已经去世。他以治学严谨著称,讲课非常生动,举例子。他说中国人的大砍刀,上面宽,下面窄,打仗的时候两个手都拿着刀,砍。日本人只能是劈。中国人这个刀重心在上,可以砍。日本人那个刀上下一样粗,只能是劈。他说中国人更聪明。他特别喜欢薛振奎,薛振奎留校当老师,跟徐教授有关,主要是他推荐的。他觉得薛振奎这个学生有点像他,像他年轻的时候。严谨,认真,好学,肯钻研,有一股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劲头。他请他到他家看他上高中的作业本,都存得好好的。薛振奎上大学的作业,至今都留着,一道题也不少。那时候他爸爸说他笨,数叨他说哪有这么学习的呀,抠死书本。他说因为我笨,我的工夫就得比别人下得多一点。多才多艺、博学谦逊的徐老师对薛振奎的影响非常大,他的钢笔尖用油石磨得很细,写出的字工工整整。薛振奎的第一个笔尖还是徐老师给他磨的。徐老师还会微雕,拿着放大镜在石头上刻章子。薛振奎也喜欢书法、篆刻。篆刻书法是姐妹艺术,写书法就要学篆刻。他喜欢这个得益于徐老师。绘画薛振奎也学过一段,是个爱好广泛,充满情趣的人。薛振奎感叹:“遇到一个好老师,将使学生终身受益。”

薛振奎虽出生于书香门第,家庭生活一直比较优越,但他非常简朴,多少年来始终以节俭而著称。他用过的肥皂头,不舍得扔,都是团成团一点点地全部用完。他把这种艰苦朴素的好传统好作风也带到了他的队伍里,每到一个新的工作岗位,这种作风就会伴随他出现在那里。他带着科研人员出差,有一次竟然是乘坐硬座去的。虽然旅途辛苦点,但院长跟他们一起娱乐,一起吃喝,他们一点也不感觉苦,反倒有了一次无比美好愉快的记忆。

薛振奎的家庭很简单,父母、姐姐、姐夫和他,都在管道,堪称管道世家。原来都在管道三公司,后来他调出来了。在管道三公司的时候,父亲、姐夫和他常年在野外工地上奔忙;母亲、姐姐和爱人,几个女士带着孩子在家里,边工作边生活。为了建设管道,长期忍受着家人难得一聚的分离生活。因为工作需要,薛振奎离开了父母,孝心虽重,却难得有太多的时间回去看望或陪伴老人。薛振奎常常为此感到愧疚,只能写信或在电话里表达歉意。老人总是对他说:“别担心惦记我们,好好干工作。”

现在虽然把年迈的父母接到了身边,但薛振奎经常出差开会,说近却并不真的近,父母还是难得见到他。父母说,原来远,你回不来,现在住在一个院儿了,还三天五天见不着你。虽然不是指责只是做些微抱怨,但还是让薛振奎感到愧疚万分!有时候是出差不在家,有时候晚上一忙回去很晚了,也不能去打搅老人。后来他母亲想了一个办法,说振奎我早晨起得早,你必须上我这儿来吃早饭,这样你饭也吃了,我跟你爸也能看看你,一举两得!

从那以后,薛振奎只要不离开廊坊,就每天早晨到家里去吃早饭,实际上是过去看看老人。薛振奎习惯早起,早点去办公室做事。母亲非常理解他,说你几点来我都给你做饭!

薛振奎父亲给他的评价是,与他姐姐比,不是很聪明,但很勤奋,有韧性,善于学习。他自制的第一枚篆刻处女作是孺子牛。牛很勤奋,他非常敬重。所以第一件作品就创作了牛。他酷爱书法,经常写“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一类的诗词或警句激励自己,或与他人共勉。

父亲从小给他的启蒙教育是工科。记得三四岁的时候,就喜欢让他背欧姆定律什么的。那时候他不懂,父亲就叫他硬背。常常对他说,今天你写字,写好了,给你买一个冰棍,算奖励……后来他确实感受到了父亲当时的匠心。包括他读研究生,也是父亲逼着他读的。他说别以为你学的那点儿就够用了,还得学!薛振奎说那么辛苦的工作,东奔西走的,怕没时间,也怕坚持不下来。他说你给自己点儿压力,没有不行的!父亲鼓励他,让他趁年轻有精力多充充电,以后会用得着。学下来以后薛振奎回想一下,确实还是一咬牙就过去了。你要不当回事,一含糊时间也就过去了。现在想想引导很重要。

薛振奎既是管道科研工作的领路人,又是一个爱好广泛人,业余生活情趣极为丰富,篆刻、书法、阅读、养花、吟诗赋词、收藏等等,都跟随了他一年又一年。他的个人资料和工作笔记等资料,非常齐全,而且装订整理得极为规矩。他搜集管道特种机具模型和制品,已到了如醉如痴的地步。走进他的办公室,你就仿佛步入了管道发展的博物馆、展览室,那些模型和制品,很容易就可以把你带到管道建设各个时期的真实场景里,使你不用爬山涉水,就能领略管道建设事业的脉络和足迹。“一片冰心在玉壶”。薛振奎热爱管道,献身管道,一生与管道相亲相爱的真实情结,在这个小小的博物馆展览室里可见一斑。了解他的人更愿意相信,他不是在搜集收藏管道施工机具,他是在珍藏与管道一生一世一世一生的浓情啊!

薛振奎的爱人是他的大学同学,来自洛阳摩托车厂。后来他回管道三公司,爱人也跟着他来到小县城中牟。是什么神奇的力量使这个洛阳姑娘舍弃大城市的优越生活,义无返顾地甘愿跟着一个管道人来到小城吃苦?还用说吗?当然是伟大神圣的爱情!别人都跟薛振奎开玩笑,说咱三公司挺合适啊,送你一个去上学,你可倒好,一箭双雕,给公司拽回个大学生,咱们公司可赚啦,合适合适!爱人教了很多年书,带出好多焊接人才。后来买断了。

儿子高考的时候,薛振奎都顾不上管,都是爱人一个人忙前忙后。现在儿子上大学了,爱人边做监理边照顾老人。其实,他们在大学学的都是焊接专业,爱人本来也能大有作为一番,因为家庭重任都落在她肩上,事业没有薛振奎那么写意那么辉煌,她虽感遗憾但并不后悔。“他是个做事的人,做点牺牲让他更高远的去飞,我心甘情愿。”

不是尾声

公元2002年7月4日10点30分,举世瞩目的西气东输工程开工典礼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局长苏士峰代表全体参建单位向党中央、国务院和全国人民郑重承诺:“请党中央国务院放心,请全国人民放心,我们管道建设者一定全力以赴建设好西气东输工程,决不辜负党和国家的期望、全国人民的重托,以辉煌的业绩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为祖国争光,为中国石油争光,为中国管道争光。”这是中国管道人的铮铮誓言,同样代表了薛振奎的心声。作为中国管道科研单位的举旗人,薛振奎早就把自己溶进了西气东输这个世界级的工程,他率领科研人员自行研制的全自动管道焊机,已经在西气东输工程第一、第二标段中大显身手。2002年8月27日,吴邦国在管道局局长苏士峰的陪同下,来到新疆西气东输自动焊现场视察,参观了由管道科学研究院研制的管道全位置自动焊机。吴邦国对自动焊机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感到非常高兴,并对中国石油集团公司和管道局在“国际性工程实施装备、技术、材料等国产化”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据《石油商报》2003年5月30日第8版报道: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依托重点工程大打科技攻关仗,为西气东输工程搭建科技平台。记者石卫在《科技星光》栏目中写到:“在管道施工装备方面,管道局自行研制的PAW——2000型管道全位置自动焊机、PFM3640管端坡口整形机、PPC3640管道气动内对口器、大口径高强度钢管管口预热设备等科技成果,技术性能指标达到国外同类产品水平,填补了国内空白。目前,这些自行研制的设备已进行了批量生产,共创设备生产产值近4000万元,在西气东输等工程施工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打破了西方发达国家对技术的垄断,解决了管道局此类工程设备和机具只能依赖进口的被动局面。由于这些设备的研制成功,并及时投入到管道工程中,有效地平抑了国外设备订货价格,为管道局西气东输工程的设备引进节省了大量的资金。”管道科学研究院为西气东输工程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薛振奎他们所做的,不仅仅是为管道科学做出了努力,更重要的是他们的奋斗目标,要赶超世界管道科研的先进水平。

薛振奎是一个志向远大的人,曾经飞得多远也不会对自己满意。永不满足是他自己设定的人生目标。所以,他永远在路上,永远在拼搏,永远在征战。31年的管道建设历程洗炼了他的身心,更锻造了他永不停歇的个性。沉睡千万年的塔里木盆地气龙正在被唤醒。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正在给西部大开发,新疆大发展带来历史性的机遇。十万石油建设大军全线展开施工,八千里长摆战场,十万精兵塑长龙,万众一心铺就绿色大动脉,众志成城建设能源大动脉……这气势何等雄伟何等壮观何等催人奋进!仿佛使人回到了烈火硝烟的古战场,仿佛使人回到了当年享誉全国的“八三”管道会战的火热年代。1970年8月3日,一个寻常而又不寻常的伟大日子,异常声势浩大的人民战争打响了!“八三”管道工程就是那一天正式揭开了宏伟壮观的管线施工序幕。“八三”人怀着早日建成输油管线的雄心壮志,开始了与天斗、与地斗的艰苦拼搏,那种排山倒海的气势,那种气吞山河的雄威,简直就是在谱写新兴管道运输业创建者的英雄史诗。管道人战天斗地,舞出了为中国经济“输血”的石油大动脉——地下千里油龙。每一次回首往事,薛振奎都要发出一番感慨:那是多么锻炼人、鼓舞人、激励人的奋战岁月啊!

那是一种感天动地的精神,催人奋进的精神,震撼人心的精神,还是一种影响感染鼓舞后人扬鞭奋蹄的精神。山会消失,水会干涸,生灵会自生自灭,惟有精神永存。“八三”精神尤是。虽然时光流逝,世事巨变,“八三”人又走过了三十多年的漫长征程,但“八三”工程创立的那种野战为乐,艰苦为荣的精神,哪一日离开过中国管道人?“八三”精神哪一刻不是在鼓舞和鞭策着管道人一如既往地向前英勇挺进?“八三”精神已经深深注入管道人的整个身心,渗透到了整个管道大军的魂灵之中,成为管道建设史诗的永久佳句,成为管道建设之歌的永久音符,成为支撑管道建设事业蓬勃发展的不朽脊梁……作为第二代中国管道人,在第二次管道工程建设高潮之际,在国内外管道建设浪潮此起彼伏的今天,薛振奎心里想的依然不是自己,依然不是家,依然不是亲人,依然是管道。在管道建设大发展的崭新时期,他还想再为管道事业奋力拼搏一番,有所作为一番……薛振奎在管道建设大军里是个名副其实的“老兵”,这个“老兵”感念管道事业对他的培养、洗炼和锻造,暗下决心要以更新更美的语句、更精彩更感天动地的人生故事片段,书写更辉煌的篇章和更加感人肺腑的管道人的“老兵”新传。他感到自己肩上的担子很重,不单要自己奋力拼搏,还要带好队伍,培养新人,力争把第三代管道人的接力棒传到最佳位置,还要规划管道科学事业更宏伟更壮观的蓝图……薛振奎依然在路上,依然在拼搏,依然不断朝着更高远的目标,像鲲鹏展翅那样奋力翱翔。这篇文章虽然即将结尾了,但有关他的故事,却仍在继续。

在薛振奎的奋斗历程中,只有起始,只有开篇,只有出征,永远没有尾声。我们很愿意听到薛振奎传递给我们的有关第二代中国管道人的好消息,我们也愿意再一次把这些好消息报告给所有关心中国管道建设的人们。

写在后面的话

在此文的创作过程中,我们曾得到中国管道专家潘家华和薛振奎本人、研究院办公室人员的大力支持,特表示诚挚的谢意!

此文与荆淑英共同创作

2003年6月于河北廊坊

新疆管道人

马年初春,我应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之邀,准备写一篇反映西部石油工人的报告文学。在办公室里,我拿出了有关的名片,一张一张地浏览着,我想找一个有代表性的人物,这个人起码的条件应该有这么几条:第一是石油管道人;第二是热爱新疆,为新疆的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第三是要有代表性,还必须有感人的故事……。于是,我在摆满一桌的名片中锁定了这样一个长驻新疆塔里木的石油管道人。

一、初识张新民

我手中的名片这样写着:中国石油CNPC标识,(人们俗称为西红柿炒鸡蛋)右侧横贯塔里木管道公司,下面张新民,再下面是他的职务常务副总经理,再下面是通信地址和联系电话。这张名片很一般,可通过这张名片,我回忆起了当年的张新民。

张新民出生在美丽的海滨城市秦皇岛,父母亲是革命干部,他紧追着共和国诞生的礼炮声,仅晚了一个节拍没能成为共和国的同龄人。张新民当过兵,在人民军队这座大学校里练就了刚强坚毅的意志和敢于挑战自我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