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中国人一定要知道的科学常识
9791700000013

第13章 科技常识(13)

病历,又称病史、病案,是医务人员对病人患病经过和治疗情况所作的文字记录,也是医生诊断和治疗疾病的依据,它是医学科学研究的很有价值的资料。

临床医师及护理人员实现根据问诊、体格检查、辅助检查、诊断、治疗、护理等医疗活动所获得的资料,经过归纳、分析、整理而完成病历。病历不仅要记录病情,而且也记录医师对病情的分析、诊断、治疗、护理的过程,对预后的估计,以及各级医师查房和会诊的意见。因此,病历既是病情的实际记录,也是医疗、护理质量和学术水平的体现。

卫生部对病历的书写有详细的要求和规范,医务人员在写病历的时候都会根据有关规定做好各项记录,以备后用。

常见医疗仪器

心电图机是专门用来显示人体心电图波形运动的仪器,人体心电运动情况会清晰地显示在显示屏上,屏幕上的触摸键可以根据不同需要操作,医务人员可以根据它的记录信息检查人体异常状况。

CT机是“计算机x线断层摄影机”的英文简称,是近代飞速发展的电子计算机控制技术和x线检查摄影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它最先用于颅脑疾病诊断,后于又扩大到全身检查,是x线在放射学中的一大革命,为此CT机的发明造就了三位诺贝尔奖获得者。

听诊器是医生用来倾听人体心脏跳动情况的工具,据说古代一位害羞的医生不好意思直接将耳朵贴在女病人的胸部,日思夜想就发明出来这种听诊工具。

血压计是医生用来测量人们血压的工具,现代血压计一般有一个能充气的袖带,用于阻断血液的流动,医生用一个听诊器听脉搏的跳动,同时在刻度表上读出血压数。

常见的医疗仪器还有体温计、显微镜、电泳仪等。

听诊器的发明

200多年前,法国有一位名叫雷奈?利奈克斯的青年医生正在为挽救一个心脏病患者伤透脑筋,因为这个妇女很胖,当时又没有听诊器,根本听不清心脏的跳动情况。

有一天,他领着小女儿在公园里玩,看到一群孩子在做游戏,一个孩子在翘翘板的一头用钉子敲打,另一端的孩子把耳朵贴在板上倾听,“听见了!听见了!”孩子们喊叫着。利奈克斯走上前去,学着孩子们的姿势,跪下一条腿,把耳朵贴在木头上。果然,一阵清脆的敲打声传入耳中。为什么几米长的木头会把声音清晰地传过来呢?整天为“听不见”而苦恼的利奈克斯突然受到启发,从而成功地进行了一次创造性的思维。

后来,利奈克斯在一根细长的用洋杉木制成的空心直管的两端各安一个喇叭形的听筒,一头贴在病人的胸部,另一头贴在自己的耳朵里。经过反复试验,他终于听到了病人心脏跳动的声音。利奈克斯高兴极了,把它称为“胸部检查器”——这就是世界上最早的听诊器。

维生素常识

维生素是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它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必需的一类有机物质,也是保持人体健康的重要活性物质,在人体生长、代谢、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目前世界上已经发现20多种维生素,它们共同的特点是:1.均以维生素原的形式存在于食物中;2.维生素不是构成机体组织和细胞的组成成分,它也不会产生能量,它的作用主要是参与机体代谢的调节;3.大多数的维生素,机体不能合成或合成量不足,不能满足机体的需要,必须经常通过食物中获得;4.人体对维生素的需要量很小,日需要量常以毫克(mg)或微克(ug)计算,但一旦缺乏就会引发相应的维生素缺乏症,对人体健康造成损害。

抗生素使用常识

抗生素是由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属)产生、能抑制或杀灭其他微生物的物质,对细菌引起的疾病有特效,不仅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家庭备一些抗生素可以用来治疗和预防感冒。

抗生素能杀灭和抑制细菌但并不能提高人体抵抗细菌的能力,只有体内有大量细菌繁殖时抗生素才能发挥作用;如果没有细菌,抗生素留在体内没什么用很快就被排泄出去了。

抗生素有很多种,每一种抗生素只能对某些特定的细菌发挥作用,因此不能盲目地用抗生素,更不能滥用。人们在应用的抗生素的同时也锻炼了细菌的耐药能力,这些细菌及微生物再次传染给其他病人的时候,就对原来应用的抗生素产生了一定的耐药性。如此反复传播,它们对这种抗生素也许不再敏感。因此说,滥用抗生素最终将导致人们对于那些耐药的细菌及微生物毫无办法。

另外滥用抗生素也容易导致人体内菌群失调。正常人类的肌体中都含有一定量的有益菌群,他们参与人身体的正常代谢,这些有益菌群的存在,也会抑制有害的菌群是生长和繁殖。如果滥用抗生素同时也会杀灭一些有益菌类,其他一些有害菌类也会趁机繁殖。

因此,一般情况下不要随便乱用抗生素。

青霉素

青霉素是指分子中含有青霉烷,能破坏细菌的细胞壁并在细菌细胞的繁殖期起杀菌作用的一类抗生素,它是一种高效、低毒、临床应用广泛的重要抗生素,它的出现极大地改善了人类抗病的能力,是人类医药史上一场重大的革命。

青霉素的发现纯属偶然,英国伦敦大学教授亚历山大?弗莱明有一次他外出度假时,误留下实验室生长着细菌培养皿,3周后他回来发现个培养皿中长了一个霉菌斑,并且霉菌斑周围的细菌都死了。经此启发,牛津大学弗罗瑞和钱恩两位教授经过反复的研究和试验终于提炼出青霉素结晶,很快拿给制药公司进行批量生产。

青霉素的即时发现挽救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大量美英盟军的伤病员的性命,弗莱明、弗洛里和钱恩因“发现青霉素及其临床效用”而共同荣获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人体激素

激素(Hormone),又称荷尔蒙,它是由内分泌细胞合成的并直接分泌进入血液的化学信息物质,通过调节各种组织细胞的代谢活动来影响人体的生理活动,它是人体中的重要物质。

激素是调节机体正常活动的重要物质,它们直接或间接地促进或减慢体内原有的代谢过程。如生长激素是加速蛋白质合成,造成骨骼和肌肉的生长,加速脂肪和醇类物质的代谢。激素对人类的繁殖、生长、发育、各种其他生理功能、行为变化以及适应内外环境等,都能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一旦激素分泌失衡,便会带来疾病。

激素的分泌量极微,为毫微克(十亿分之一克)水平,但其调节作用均极明显。激素的作用机制是通过与细胞膜上或细胞质中的专一性受体蛋白结合而将信息传入细胞,引起细胞内发生一系列相应的连锁变化,最后表达出激素的生理效应。

研究激素不仅可了解某些激素对动物和人体的生长、发育、生殖的影响及致病的机理,还可利用测定激素来诊断疾病。许多激素制剂及其人工合成的产物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及农业生产。利用遗传工程的方法使细菌生产某些激素,如生长激素、胰岛素等已经成为现实,并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上。

遗传工程

遗传工程又叫基因工程,它是借助生物化学的手段,将一种生物细胞中的遗传物质取出来,在体外进行切割和重新组合,然后引入另一种生物的活细胞内,目的是改变另一种生物的遗传性状或创造新的生物品种。

遗传工程成功后将会给人们带来诸多好处:

利用遗传工程可以人工创造生物新品种。举例说,目前的粮食作物都要靠氮施肥才能更好的生长,通过遗传工程把豆科作物的根瘤菌里能固氮的基因取出来,移植其他粮食作物的细菌里去,使这些细菌也有固氮的本领,这样就人工创造出不用施肥也能很好生长的粮食作物。

利用遗传工程还可以细菌给人类制药。如果把能产生胰岛素的基因移植到繁殖能力极强的大肠杆菌里去,那么得到胰岛素的产量将大为增加,人类治疗糖尿病就不用花费那么高的代价了。

遗传工程还能发挥治疗遗传病的作用。医生用正常基因取代病人体内致病的基因,使病人产生正常的表现性状。

我国在遗传工程研究发面是比较早的,1965年就首次合成了结晶牛胰岛素,人们期待遗传工程给生活带来更多有益的变化。

血型与遗传

人类红细胞有15个主要的血型系统,主要是ABO血型系统,临床上常把人类血型分为A、B、O、AB四种。

血型是由遗传决定的,子代的血型取决于父亲和母亲的血型。

“滴血认亲”

古代讲的滴血认亲,就是小孩的血跟大人的血如能够溶在一块,就是父母亲生的,否则就不是。在一些武侠小说和电视剧里经常会看到。

“滴血认亲”最早出现于三国时代,认为“血相溶者即为亲”。《南史》记载着南朝梁武帝萧衍之子萧综滴骨认亲的故事:萧综的母亲吴淑媛原来是齐宫东昏候的妃子,因其貌美又有才学,被武帝看中,入宫后七月即生下萧综,宫中都怀疑非武帝亲生,萧综长大以后,去盗掘东昏候的坟墓,刨出尸骨,用自己的血液滴在尸骨上,见其果真能渗入尸骨中,萧综半信半疑,后又杀了自己的亲生儿子,用自己的血在儿子的尸骨进行试验,血液仍能渗入骨中;于是深信不疑。宋代的法医名著《洗冤录》记载过将子女血液滴在父母尸骨上,以血液能否渗入骨中来认定亲子关系的案例。

“滴血认亲”按现代医学的观点分析,这种方法缺乏科学性。无论是不是有血缘关系,血液滴在骨骼上都不会渗入。但由于当时人们认识的局限性和科学手段的缺乏,只能这样做。到目前为止,血缘关系的准确认定还只能通过DNA鉴定。

“杏林”

“杏林”是中医界的代称。人们常常使用“杏林春满”、“誉满杏林”等成语来赞颂医生医术高明和医德高尚。

为什么人们都将医者称作“杏林”呢?据说三国时代有位名医叫董奉,他医道高明,技术精湛。他看病时从不收取病人的报酬,但是一旦得重病被治好了,就按照要求在他的园子里栽5棵杏树;轻病被治好则栽种1棵。由于他治好的病人很多,时光飞跃,一年年过去了,他园子里的杏树早已经成了杏林。每到杏子成熟的季节,累累红杏挂满枝头甚是惹人,董奉就告诉人们,凡是想吃杏的人只要拿一些粮谷放在他仓中就可以了。于是,每年董奉用杏换来的粮食都堆满了仓库,最后他又拿这些粮食救济穷人。

董奉去世后,有关“杏林”的佳话就流传下来了。“杏林”的典故不仅成为民间美谈,而且历代医家借此激励、鞭策自己要努力提高医技医德,解除病人痛苦。

叩诊常识

叩诊是西医诊断疾病时常用的一种检查方法,医生用手叩击患者身体某表部位,根据震动和音响的特点来判断被检查部位有无异常的诊断方法。

叩诊又分为直接叩诊和间接叩诊。直接叩诊法是用并拢的食指、中指和无名指的掌面轻轻叩打被检查部位体表,借助拍击后的声音和手感震动来判断该部深层组织或器官的病变,常用于胸、腹部面积较广泛的病变。间接叩诊法是临床最常用的叩诊法,以左手中指末稍两指节紧贴于被检部位,其余手指拾起不与体表接触;右手各指自然弯曲,以中指的指端垂直叩击左手中指第二指节背面。叩击时应以掌指关节及腕关节用力为主,要灵活而富有弹性,不要将右手中指停留在左手中指指背上。每一次用力均匀地连续叩击2~3下,同时在相应部位左右对比以便正确判断叩诊音的变化。

中草药之乡

中国是中草药的发源地,目前我国大约有12000种药用植物,中草药资源很丰富,甚至个别地区盛产某种中药材:

人参之乡——吉林省抚松县

三七之乡——云南文山县

党参之乡——山西省平顺县

肚倍之乡——湖北竹山县

田七之乡——广西靖西县

天麻之乡——河南省新县

当归之乡——甘肃岷县

枳壳之乡——江西靖安县

银花之乡——山东省平邑县

菊花之乡——浙江省桐乡县

银耳之乡——四川省通江县

山药之乡——山西省平遥县

枳壳之乡——江西省靖安县

木瓜之乡——安徽省宜城县

黄连之乡——河北省利川县

黄芪之乡——内蒙古自治区武川县

甘草之乡——宁夏回族自治区盐池县

阿胶之乡——山东省东阿县

蜈蚣之乡——浙江省岱山县

茯苓之乡——湖北省罗田县

蟾蜍之乡——江苏省****县

茯苓之乡——湖北罗田县

泽泻之乡——福建省建瓯县

银杏之乡——河南省新县

枸杞之乡——宁夏中宁县

药材之乡——江西省清江县樟树镇

黄连之乡——湖北利川市

灵芝妙用

灵芝往往被人认为是仙丹妙药,有仙人专门看管灵芝,由此可见灵芝的珍贵。其实灵芝只是一种中药材,因富含锗及多种有机酸而对人体有补益作用。我国灵芝主要分布在华东、西南及吉林、河北、山西、江西、广东、广西等地,现在已经实现人工栽培。

灵芝性味甘、平,能治虚劳、咳嗽、气喘、失眠、消化不良,恶性肿瘤等疾病,专家研究还发现灵芝对神经系统有抑制作用,循环系统有降压和加强心脏收缩力的作用,对呼吸系统有祛痰作用,此外,还有护肝、提高免疫功能,抗菌等作用。

灵芝根据颜色不同也分几种,不同的灵芝有不同的医疗效果,如白芝味辛、平,能止咳益肺,安神,亦能增强体力;青芝味酸、平,能明目、补肝、安神、增强记忆力;紫芝:味甘、温,有利于积聚精气,使筋骨坚硬,利关节,能补虚劳。此外还有赤芝、黄芝、黑芝等都各有药理作用。

何首乌

何首乌成为药材在我国已经有1300多年的历史了,药用价值极高,分布在我国华北、西北、西南一带。

“何首乌”这个名称据说来自于唐代姓何的人家。户主何田儿自幼体弱多病,年逾五十仍没有儿女。一天他醉卧田野,朦胧中看到一白胡子老翁,指引找到两株树藤,并交代以藤为药可治好他的病。醒来后他依梦而寻找到那两根树藤并连根一起挖回家。按照梦中老人的提示,削下两片放在木勺捣碎,第二天清晨用温酒冲服,每次一钱,连服数月,不仅旧病痊愈而且经历旺盛,花白的头发也变得一头乌黑,妻子还给他生了一个白胖小子,十年内两人生了五个孩子,他因此把自己的名字改为“能嗣”,活到了100多岁。长子延秀和孙子首乌也常服用,都健康长寿。亲友们得知后也都仿效起来,由于这个秘密是何首乌传出去的,“何首乌”便由人名人变成了药名。

中医中药认为,何首乌具有补肝、益肾、养血、祛风等功效,适用于肝肾阴亏、须发早白、血虚头晕、腰膝酸软、筋骨酸痛、遗精、崩带、久痢、慢性肝炎、痈肿、瘰疬、肠风、痔疮等病症。现代医学还发现:何首乌具有降低胆固醇、降血糖、抗病毒、强心、促进胃肠蠕动等作用,还有促进纤维蛋白溶解活性作用,对心脑血管疾病有一定的防治作用。因此,经常服用何首乌可延缓衰老、强身健体、保健心脏。

趣味人参

人参也是名贵补药,久服健身延年,有很大的医疗价值和经济价值,在我国药用历史约四千年,主要分布在东北三省,但是由于长期过度采挖应经成了频危物种,现在是国家一级保护物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