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碧水蓝天畅想曲
9785400000035

第35章 城乡一体赛画廊——鄂州市环保工作纪实(1)

【杨卫平】

发展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和人命为代价。

——胡锦涛

引子

从浩瀚太空,遥望地球,地球像一个白里透蓝的玻璃球。

它用几十亿年的时间孕育了千姿百态的生命,它是所有生命共同的,也是唯一的家园。

地球是美丽,但同时又是脆弱的。

咱们算一算地球一天的污染账吧!

有资料显示:地球上城市居民约有70%(15亿人)呼吸受污染的空气,每天至少有800人因此过早死亡。每天有1。5万人死于饮用污染的水,其中大部分是儿童。工业设备、各种喷雾罐、冰箱、空调机等每天把1500多吨氯氟烃排入大气层,它是造成臭氧层空洞的罪魁祸首。每天进入大气层的二氧化碳为5600万吨,“温室效应”与此密切相关。每天有5。5万公顷森林被毁,161平方公里土地荒漠化。每天有14万辆新汽车驶上公路,各国400多座核电站产生26吨核废料,还有1。2万桶石油泻入海洋。

环境日益恶化的警钟早已敲响,大自然已向人类亮起了红灯。

为了自己,也为了下一代,我们究竟应该怎样善待和保护我们这个美丽而脆弱的地球?

在中国中部一座叫做鄂州的城市,人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对这个问题做出了回答。

吹响“创模”号角

在有“千湖之省”之称的中国湖北省,有一座闻名遐迩的“百湖之市”——鄂州,她襟江抱湖枕名山,被誉为长江南岸一颗璀璨的明珠。

30年前,鄂州只是一个被人们揶揄为“光灰的城市”的小县城,现在,历经30年改革开放的烈火烁金,她焕发了勃勃生机,铸就了辉煌业绩。尤其是城市的面貌,可以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的鄂州城,旧貌换新颜,古城展新姿,街道整洁,纤尘不染;绿地花坛,星罗棋布;高楼林立,蓝天如洗;繁花似锦,流光溢彩……她是中部最适宜人居、创业的城市,已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生态示范市”“中国中部最佳投资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等多种称号……城市面貌的变化是怎样产生的?鄂州人都知道,这应得益于“四城”创建工作。

正是在三年多轰轰烈烈的“四城”创建运动中,鄂州催生了生态文明,真正打造了一座环保模范城。

“四城”创建工作不是凭空想象产生的,它有着极其沉重的历史背景。

教训是惨重的!

改革开放以来,鄂州百业兴旺,欣欣向荣,但也带来巨大的环境压力。特别是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地方企业日益发展壮大,但同时是以高耗能、高污染、高投入为代价的。鄂州市环境保护形势十分严峻:城东武钢球团厂、城北鄂城钢铁厂等使鄂州陷入工业粉尘的包围之中。西山街道办周边小水泥厂,汀祖镇、碧石渡镇的小选矿等群起而立,让鄂州的天空笼罩在一片废气浓烟之中。市区内建筑物、车辆成倍增加,废水、废气、废渣任意排放,乌烟瘴气。汽笛声、机器轰鸣声形成了一个严重的噪声污染源,搅得市民日夜不得安宁。还有来自乡村的化肥、农药残余排放,让城乡的湖、港、池、塘,都不同程度受到污染。就连明净如镜的洋澜湖水也受到城市工业排污的影响,变得混浊不堪,臭气熏天。面对鄂州好山好水,人们发出感叹:绿地少了,污染重了,环境差了。

回首过去,环境问题成为百湖之市人难以摆脱的梦魇,成为制约鄂州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顽固瓶颈。鄂州市的决策层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两大问题摆放在经济社会的天平上考量,孰轻孰重,他们岂能不知?如何解决发展与环境、人与自然的矛盾,进一步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和质量,成为考验鄂州市各级党政领导乃至全市人民良知与智慧的一道难题。

鄂州环保工作者和热爱家园的普通鄂州人,都在苦苦思索破解这一难题的有效办法,经过一番困惑、痛苦、彷徨、求索、觉醒的过程,他们下定决心,要以集思广益的智慧和锲而不舍的精神,开展一场环保行动,描绘一幅山水葱茏、湖泊吐翠的美好蓝图。

给山水园林城市美容,还市民一片碧水蓝天,这是环保工作者的追求,更是时代的期盼。

鄂州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钟灵秀丽的山水风景、出类拔萃的古今人物,激活了“创模”的灵感。2007年4月24日,鄂州市“四城”创建工作动员大会召开,动员全市上下迅速行动起来,全面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共建共享美好家园。

2007年8月1日,鄂州市正式向国家环保总局递交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申请,得到了国家环保部门的大力支持。

“创模”的号角已吹响。绿化鄂州、美化鄂州、净化鄂州、亮化鄂州的全民行动像东风推进、像春潮涌动。“四城”创建是民心所向,掀起了“环保风暴”,带动了“创模”工作的开展。

鄂州环保部门先后组织开展了“创绿色文明,建模范新城”大型倡议活动、“全国青少年迎奥运,争做节能减排明星”环保系列比赛活动、“创节能先进家庭和社区”活动、“节能减排,全民行动”主题宣传活动、环保主题演讲比赛活动。一位环保卫士讲得多好:中华民族历来提倡“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我们不能贪图眼前利益,贪图当下的物质享受而牺牲子孙后代的幸福呀!人类生存的家园需要守望,心灵的家园更需要呵护!为了强化环境意识,环保部门还向市民发放环保科普手册2000余册,编印了3万余册创模宣传手册和5000份倡议书。

强大的宣传攻势,如春风化雨,渗透人心,得到了广大市民的拥护和支持,化作了一股巨大的“创模”力量。环保志愿者队伍在不断壮大,公众参与创模的意识日益增强。在亲民热线中,“先发展后治理”的模式是得不偿失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于是,尊重自然、崇尚环保之风在鄂州悄然兴起。

一时间,西山有声,澜湖有语,长江有情,那些松柏、亭台、楼榭,那些车船、道路、桥梁,仿佛都在传递着全新的春天的信息。一缕缕清新之风扑面而来,一幅幅生机盎然的绿色画卷次第展开,市民们心系家园、心系环保,他们正携手走进一种更高的精神境界。

2007年度,全省“城市环境保护考核”,鄂州市居全省第五位。两大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下降,区域环境噪声和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达到正常水平。万元工业增加值主要工业污染物排放强度逐年下降。三年来,全市未发生重大、特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得到落实。全市上下形成了创建环保模范城的良好氛围,环保工作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

严格执法显身手

温家宝总理曾多次在国家环保工作会上强调,执法要像钢铁一样硬,不要像豆腐一样软。

鄂州自申报“创模”以来,重拳出击,严格执法,“蓝天、碧水、安静、生态、减排”五大工程一起亮剑。

有人说触法者“牛筋”,执法者“一根筋”。“一根筋”和“牛筋”是一对孪生的矛盾体,它们谁能占据上风决定了环保执法的成功与失败。

这是一支特别能战斗,敢于硬碰硬的执法队伍——鄂州市环境监察支队。他们开展环保“三查”工作,做到审批和监管并重。他们建立了建设项目违法、违规报告制度和建设项目环保“三同时”监督检查制度,全市大中型建设项目“环评”执行率和“三同时”执行率逐年提高。与此同时,他们坚持以建设项目环境违法行为为重点,大力查处典型环境违法案例。2008年以来,共下达行政处罚决定书79份,有力地震慑了环境违法者,维护了环保法律法规的严肃性。

他们会同有关部门对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进行了联合清查。鄂州市总投资500万以上政府项目有87个,投资3000万以上非政府投资项目有50个,共计137个项目。通过依法查处,大部分企业能积极行动,补办环保审批手续。纳入清查范围的137个项目,通过环保审批的项目有90个。2009年长江执法行动中发现的主要环境违法问题是鄂州发电公司废水排污口未进行规范化整治,在省厅、市局的督办下,鄂州电厂经过6个月的整改,2009年12月通过验收。

节能减排是当今执政的关键词、企业的高压线、社会的流行语。市政府高度重视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为打好污染治理攻坚战,综合运用法律、经济、行政、司法等多种手段,严厉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让环境违法者付出高昂的代价。经过全面排查,鄂州市涉及重金属排放的企业有湖北长海新能源有限公司(712所)、富晶电子科技有限公司、鄂城龟山铜铁矿公司、湖北宏盛矿业公司、湖北陈盛矿业公司等五家企业。在污染减排这个战场上,鄂州环保执法人员与排污企业面对面交锋,打的是阵地战。为切实从源头上防治重金属污染,他们着力从决策源头控制污染源,提高环境准入标准,严格实行环评制度,把牢“控制闸”。深圳某公司计划在鄂城区燕矶镇投资500万元,新建工业烙铁头制造项目,在环境影响评价阶段,发现该项目生产流程中有电镀处理工艺,环保部门坚决予以否决。

在治理过程中,阻力是不可避免的,激烈的冲突和交锋经常会发生。在农村,为了关停一些污染大的小厂,面对村民的不理解,环保执法人员一次次和村民们做工作,讲道理。有的村虽然反复做过工作,今天答应关停,等环保执法人员一离开,又接着开工。即使是这样,他们毫不气馁,仍然耐心细致地上门沟通、协商。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一个个“难剃的头”,一块块难啃的“硬骨头”,都被他们攻克。即便是最难缠的“钉子户”,在他们锲而不舍的劝说下,也终于被说服了。一个个的小厂终于关闭了,油烟和噪声问题得到了有效的遏制和解决。

市环保局结合环保专项治理,关停了一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群众反映强烈,污染严重,治理无望的中小型企业,为有发展潜力的大项目腾出了环境容量和发展空间,增强了全市经济发展后劲。

破坏环境的是人,保护环境的也只能是人。

市环保局提出的口号是:宁愿现在得罪人,也绝不做历史的罪人。

在环保第一线,涌现出了一支支不同凡响的团队,只要你留心,就会发现一个个动人的故事,一串串闪光的足迹。

这是一支素质过硬、具有青春活力的青年队伍,打造出一个优秀的集体——“省级青年文明号”,这就是鄂州市环境监测站。他们充当了改善环境的“耳目”和“哨兵”。为确保鄂州市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的污水能稳定达标排放,不给长江水质带来环境污染隐患,他们每月进行一次连续24小时的比对、监督、监测。做好突发污染事故监测,更是对他们应变处置能力的考验。2009年11月1日5时,长江鄂州段发生两船相撞,造成装载100吨工业盐酸泄漏污染长江的事故。他们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连续几天在长江驳船上,顶着七级寒风,每天一干就是十多个小时。他们经常攀爬几十米高的烟囱,对一些钢铁、电力企业烟尘排放进行监测,有时现场高温作业,烤得人手脸生疼,连皮鞋底都烤得变软了。这不仅需要胆量,更需要一份献身精神。

2009年6月30日,一场“文化惠民工程”专场演出,在鄂州大剧院举行。其中有一曲舞蹈《清晨协奏曲》,表演者均为来自鄂州市环卫局一线的女职工。这曲舞蹈真实地抒写了环卫女工的大爱情怀,演绎着现代女性不让须眉的时代风采。这是一支不怕苦累的团队,一个乐于奉献的集体。她们有一个叫人肃然起敬的名字——城市美容师。每天清晨,她们迎着朝霞,挥洒着汗水,清扫大街小巷的污垢,消灭脏乱差,迎来净洁美。她们任劳任怨,常年坚守在“苦脏累险”的岗位上,用无悔的奉献装扮洁净的城市。她们之中有全国“巾帼文明示范岗”杨银珍班组、余凤仙班组,“巾帼建功标兵”王美荣、王贤六、王友英,三八红旗手陶冬姣,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建功湖北十佳农民工王海青……正是因为有了她们,市民们才能够安居乐业,享受优美的城市环境和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