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不打不骂教孩子的100种方法
9785200000062

第62章 细节62

对孩子不要一厢情愿

对孩子的前途和未来,每个家长都是满怀希望和憧憬的,不仅希望孩子身体健康,聪明伶俐,更希望孩子出人头地,甚至有些家长将自己未实现的梦想转移到孩子身上。

梦想能够实现固然是好事,但是家长如果将自己的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就会成为一种无形胜有形的力量,孩子稚嫩的肩膀早晚会有一天支撑不住!

某高三孩子在高考之后便服毒自杀了,父母在他的遗书中看到这样一段话:“亲爱的爸爸妈妈,儿子对不起你们,愧对你们的养育之恩,也辜负了你们对我的期望。看着你们日渐憔悴的脸,我真的很难过,我想那张通知书也许永远都不会寄到了。我不希望看见你们伤心的面孔,同时也无颜面对你们的栽培,所以,我走了,永远地走了。在我走了之后,请你们不要伤心,更不要为我痛苦,忘掉我这个不争气的儿子吧!因为我不配享受你们为我做的一切。”但几天之后,那张名牌大学的通知书不期而至地寄到了孩子家中。

事情还要从头说起。孩子从学龄前就接受了最好的教育,父母在他上幼稚园的第一天起就为他定下了目标,考取某大学的研究生。因为这是父母童年时候的梦想,但是因为某些原因没能实现。天资聪明的孩子也很争气,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从上学起,他就是老师眼中的三好学生,父母眼中的乖儿子,邻居孩子们学习的榜样。

孩子不仅功课好,业余时间还参加了各种各样的兴趣班,并且多次获得演讲比赛的一等奖,而父母怕他因此分心,就经常劝解他少参加一些活动,以免耽误考试。孩子不想放弃自己的兴趣,也不愿看见父母不高兴,所以他一直瞒着家长继续参加一些活动。孩子本以为高考成绩会不错,但是看见同学们都拿到了录取通知书,而他的却音信全无,看着父母哀怨的表情,孩子觉得自己让父母失望了,就自寻短见了。

不可否认,孩子的心理确实很脆弱,但是对他年轻生命的殇逝,家长们还是要做理性思考的。父母之爱和期望本身没有什么错,但是如果父母的爱没有起到强大的动力,反而产生了巨大的压力,就会使孩子因爱生怨,因爱生恨。于是,爱得越深,发生悲剧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试问,家长都没能实现的愿望,又凭什么指望孩子实现呢?每个人的能力都是有限的,你不能做成功的事情,孩子也未必能够完成。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指出:“我们对儿童有两种极端的做法都对他们有害:一是忽视;二是希望太切。忽视则任其像茅草一样自生自灭;期望太切不免揠苗助长,反而促其夭折。”

家长的梦想无非是让孩子有一个好前途,但是为了实现这个梦想,家长就会给孩子过大的压力,结果使孩子不堪重负而走向极端。因此,家长不要将一些不切合实际的目标或愿望强加在孩子身上,更不要在心中存有这样的想法:“我没有实现的梦想一定要在孩子身上实现,不管他喜不喜欢,愿不愿意,有没有天分。”

要知道,太高的目标或不合理的梦想只会增加孩子的压力,让孩子对父母产生负罪感和愧疚感。因此,家长不要把孩子的学习成绩看得太重,只要孩子有进步就可以了。如果非要让孩子抱有远大的理想,那就要从实际出发,注意以下几点:

(1)全方面了解孩子,根据孩子的热情和特长给予孩子建议性的意见。

(2)客观地承认孩子天生智能和潜能方面存在的优势。(3)对孩子的期望值既不能过高,也不能太低。

(4)根据孩子的实际发展情况,及时地调整期望目标。目前社会上普遍存在“盼女成凤,望子成龙”的心态,但是,很多家长没有意识到,子女是否能够成龙,成凤,不是家长一厢情愿的事情。面对现实,针对孩子的情况,家长也要实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的政策,家教也才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