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就注意培养孩子的记忆力
无论是读书,思考,演讲,写作,科学研究,文艺创作,总结汇报,交涉洽谈,还是处理日常事务等等,都离不开记忆能力。记忆能力越强,从事上述活动的效率就会越高。可以说,记忆力是智慧的基础,效率的前提。
从小就注意培养孩子的记忆力,是孩子发展智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假如一个人没有记忆能力,今天记的事明天就忘了,那他就不可能获得任何知识,更别提获得智慧了。人们通过观察获得的知识,依靠记忆力把它储存起来,需要的时候,马上就可以拿出来使用。记忆的知识越多,反应就会越快,处理事情的能力就越强。遇到问题就可出现“眉头一动,计上心来”的灵感。所以说,孩子记得知识越多,其智慧也就越多,也就会越聪明。
父母想要提高孩子的记忆力,下面的这些建议可供参考:
一,给孩子一个安静的环境
良好的环境对于培养孩子记忆力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年幼的孩子。
环境是促进记忆的一个重要方面。安静的环境包括父母在孩子学习的时候,不要去干扰孩子,不要在孩子旁边走动,也不要大声说话,看电视等,以免使孩子分神。同时,父母要注意孩子学习环境的布置。房间内东西的摆放要整齐,杂乱无章容易干扰视线,影响记忆。因此,孩子学习的房间不要摆放过多漫画,玩具等容易吸引孩子注意力的东西;墙壁上不要张贴过多与学习无关的东西,以免孩子的注意力被周围的东西所吸引。
二,激发孩子对记忆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老师,孩子对有兴趣的东西能表现出很强的记忆力。因此,要激发孩子对记忆的兴趣,父母首先要给孩子创设一个轻松温馨的氛围,让孩子在心情舒畅中来记忆。孩子在精神放松的状态下进行记忆不仅记得快,而且记得牢。因此,父母应该想办法诱导孩子高高兴兴地去学习,而不要一边责骂孩子,一边呵斥孩子去学习,这时的记忆效果肯定是不好的。同时,父母也可以教育孩子运用一些方法,把枯燥无味的知识进行特殊的加工,从而变成让孩子感兴趣的东西来记。
三,让孩子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
在积极思考,达到深刻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材料的方法,叫做理解记忆法。理解记忆的基本条件是对材料进行思维加工。
有些材料,如科学概念,范畴,定理,法则和规律,历史事件,文艺作品等,都是有意义的。人们记忆这类材料时,一般都不采取逐字逐句强记硬背的方式,而是首先理解其基本含义,即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思维进行分析综合,把握材料各部分的特点和内在的逻辑联系,使之纳入已有的知识结构,以便保持在记忆中。
理解记忆的全面性,牢固性,精确性及迅速有效性,依赖于孩子对材料理解的程度。理解记忆的效果优于机械记忆。
德国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在做记忆的实验中发现:为了记住12个无意义音节,平均需要重复5次;为了记住36个无意义音节,需重复54次;而记忆六首诗中的48·个音节,平均只需要重复8次!这个实验告诉我们:凡是理解了的知识,就能记得迅速,全面而牢固。不然,愣是死记硬背,那真是费力不讨好。
理解记忆是以理解材料内容为前提的。这种理解不仅指看懂了材料,而且包括搞懂了材料各部分之间的逻辑联系,以及该材料和以前的知识经验之间的关系。因此,在记忆材料的时候,我们要尽可能向孩子强调“先理解,后记忆”的要求,而不要从一开始就逐字逐句地死记。
四,让孩子掌握记忆的规律
记忆的过程是识记,保持,理解,再认,再现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识记是记忆的开始,保持是记忆的中心环节,理解是保持的基本条件,再认和再现是记忆水平和质量的反映。
记忆有自身的规律,这是由遗忘规律所决定的。专门研究记忆的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实验的结果是:熟记13个无意义的音节后,仅过一个小时,就遗忘了七个;两天后,又遗忘了一个;六天后,虽然遗忘还在进行,但是速度更慢了。可见,当记忆过程一结束,遗忘就开始了。遗忘的速度是先快后慢,记忆刚结束,在短时间内就会遗忘很多,越往后则遗忘越少。
正是因为已经记住的东西在遗忘的时候有先快后慢的特点,所以父母要教育孩子掌握记忆的规律,针对遗忘的特点来进行复习。一般来说,刚学过的东西要多复习,以后的次数可以逐渐减少,时间间隔可以逐渐延长。对于年级较低的孩子来说,最好间隔一天。如果孩子要准备考试,则父母要强调平时经常复习,多熟悉教材,进行有意识的背诵,这样可以提高孩子的记忆效果和对记忆的信心。
五,让孩子明确近期记忆目标
人不管做什么事都要有目标,这个目标诱惑着人,引导着人,使人步入更高的境界。同样,家长必须使孩子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学习总是有一定的目标的,这是成功地改进记忆效能的一个前提和基础。
那么,如何确立记忆的近期目标呢?关键是要学会安排记忆进程,把长远目标划分成若干不同的近期目标,一个一个地实现,一个一个地跨跃。每当达到了一个近期目标,就能增强信心,改进记忆效能,提高记忆速度。当达到了所有的近期目标后,苦心积虑所要追求的长远目标也就胜利在望了。而长远目标的靠近,无疑会更强有力地刺激记忆效能,从而更有效地提高记忆能力。
例如,一个小学生要学习英语,倘若笼统地确立一个目标,将来出国深造---他会感到前途渺茫;如果确定不同的近期目标,先完成容易的部分,如每天学习1·个名词,进而掌握动词,形容词,副词等---他就会感到信心十足,感到学习语言不再是枯燥乏味的工作。
每一次克服了困难,每一次获得了成功,自信心便会随之增长,而自信心同时又鼓舞他去争取更大的成功。各种各样的学习和记忆活动,都可以运用这种方法,化整为零,使长远目标分解成若干不同的近期目标,由易而难,由浅入深,不断地刺激学习兴趣,增强记忆力。在学习过程中,小学生给自己提出一个记忆目标,充分利用有意记忆,可以使记忆效果大大提高。
六,丰富孩子的生活环境
有生活经历才有记忆,由于“见多识广”,孩子能记住和讲出很多见闻,需对自己的记忆充满信心。要想树立起这种信心,就要在耳濡目染中培养,孩子们对形象鲜明的,感兴趣的或引起他们高兴或惊奇的事物,都会留下深刻的印象,较长时间保持在记忆中,这些印象在遇到新的事物时会引起联想,更容易记住新的东西。能增强记忆力12种食品:牛奶,鸡蛋,鱼类,味精,花生,小米,玉米,黄花菜,辣椒,菠菜,橘子,菠萝。
七,增强孩子记忆的信心
记忆力的好与差不完全是天生的,是可以训练的,记忆力是可以提高的。但对自己的记忆能力失去信心,就很难提高了。只有有了信心,才能集中注意力,开动脑筋,想方设法把它记住。因此,家长切忌打击孩子记忆的信心。如有的家长骂孩子“你什么都记不住,一点记性也没有,对你说了也是白说”等等,是很不妥当的。家长要了解其记忆的不足之处,了解其记不牢或记不正确的原因,耐心帮助他,要多给予鼓励。从小培养起对自己记忆力的信心。
八,练习,练习,再练习
不妨和孩子一起不断大声重复一些他们要背诵的东西,多重复几遍之后,孩子就会觉得背诵非常简单。经常考一考孩子他新学的字或者加减法,越多的练习,孩子就越熟练。在考完孩子简单的字以后,应该很快把程度加深,考他一些更难一点的字,孩子慢慢会意识到记忆是一个积极的过程,他会因为越来越努力而感到自己是聪明的,他会因为自己能机智地应对那么多的问题而越来越自信。
九,指导孩子记忆的方法
善于运用各种记忆方法能提高记忆力。家长要针对孩子的不同年龄阶段,进行记忆方法的指导。年幼的孩子记忆保持时间短,记忆的主要方法是机械识记,要他们记住某种内容就要不断重复,可教他们背诵一些儿歌,诗歌,记住一些简单的科学常识。入学前的儿童已会运用意义识记,可以教他们运用顺序记忆,归类记忆,联想记忆等识记方法。入学后要记住一篇课文,可用整体记忆和分段记忆等方法。
关于记忆的方法还有很多,这里不可能一一的详述,还需要父母在实践中发现并教给孩子。总的说来,将孩子引入记忆方法之门,让他知道用有效的记忆方法可以提高记忆力,促使他去探索,交流,创造适合自己的记忆方法,以达到提高记忆力的目的。这些都是孩子提高学习成绩的必要因素,父母有必要切实有效地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