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不打不骂教孩子的100种方法
9785200000011

第11章 细节11

帮助你的孩子走出自闭心理

所谓自闭就是自我封闭,自我限制。凡有自闭心理的孩子,在与人交往中往往处于惶恐,矛盾,徘徊的心态中不能自拔,十分痛苦。他们不能与人交谈,交流,沟通,更不能被人理解,整日把自己封闭在狭小的空间里。这种行为正好与当今社会群体人员互动,交流,互励互助的现实格格不入。

一位母亲忧心忡忡地说:“我家孩子上小学时就拥有了自己的房间。

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越来越喜欢一回家就关上房门,而且还把门反锁上。开始我们认为孩子独自在房间里会安心看书,没想到她的成绩一天天下滑。我们一气之下,干脆把孩子房门上的锁给撬掉了。谁知孩子更绝,一回到家,照样关上门,然后再用凳子把房门堵上。我们家里买了电脑,我们说什么也不敢让孩子上网。但孩子干脆借了一大堆碟片,关了房门独自欣赏,任凭我们在门外喊破喉咙也不开门。我们给了孩子独处的空间,但却使孩子和我们越来越疏远,这孩子到底怎么了?”

其实,导致这个孩子出现上述行为的原因就是自闭心理。自闭心理必然会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因此,父母不可忽视这一问题。有自闭心理的孩子具体有那些特点呢?一般来说,这些孩子在有人的场合(特别是有生人的场合)会感到心理紧张,甚至恐惧。仔细观察不难发现,他们与人交往时普遍出现心慌,不安,脸红,手足无措,出汗,语无伦次等症状。这些现象严重的妨碍了他们与人正常的交流,阻断了心灵沟通的渠道,呈现出令人尴尬的窘相,从而产生自卑的心理。

自闭心理产生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

主观原因是:孩子自身的性格弱点。例如,腼腆,内向,害羞,不善言谈,不喜欢与人交往;即使是与人来交往,也表现得心胸狭窄,度量很小,容不下别人;更有甚者自恃清高,鄙视来客;或是心理上与人交往产生恐惧。这些都不利于与别人建立很好的人际关系,长此以往,必然走向自我封闭的深渊,陷入深深的痛苦困境之中。

客观原因是:家庭教育中,家庭的客观环境就不具备与人交往的条件。例如:独门独院,也没有与人交往的机会;父母长期忙碌在外,无暇引领孩子去结交朋友。

对于孩子的自闭心理,父母应该抱有正确的态度:一方面要高度重视它带来的危害,要尽力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另一方面,又不可夸大它的负面影响,给孩子心理上带来阴影和创伤。以下建议可供参考:

第一,消除孩子对社会的恐惧心理,鼓励孩子多接触社会随着孩子年龄的长大,必然要接触社会,如果心理自闭,必然给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带来很多烦恼。只有适应社会的变化,才能获得社会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和知识技能,从而走向成熟。因此,努力参加一些公益活动很有必要,逐渐让孩子学会当众讲话,锻炼他的心理承受能力;训练他的说话能力,消除对社会的恐惧心理。

第二,接纳孩子的朋友

要孩子学会交往,首先父母就要垂范。父母在接纳孩子朋友的过程中,让孩子学会与人沟通,交往的技巧和艺术,接纳不同性格,不同爱好的朋友,拓展交往的领域,从中受到启发。

第三,正确看待孩子在交往中的挫折

不同性格的孩子交往,发生矛盾是难免的。有了挫折,要正确面对,辩证地看待与人相处的关系,这种方法十分重要。面对困难,毫不退缩,坚定自己的信念不动摇,以宽宏大量的心态去面对一切。

第四,带着孩子到大自然中,放松精神

孩子的天性是热爱大自然的。在自然中,可以释放压抑的心情,使孩子变得豁达,开朗。要学会在自然中,改变单调,乏味的都市生活,调整生活的节率,忘情地感受自然,放飞思想。只有这样才能彻底改变自闭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