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提示“我是一只蜜蜂,这是我的标志。我是狮子座,守护星是太阳。这种星座的女人天生的勤劳、勇敢、不服输。我就是这性格,我就是一只狮子座的蜜蜂。”香奈儿说。】
1953年,香奈儿70岁,正式从瑞士洛桑返回巴黎,重归她的时尚事业。
当时,时装界的巨星迪奥正以他轰动一时的“原子装”成功地控制着欧美大陆。而夏帕瑞丽则在第二年关闭了自己的时装公司。
早在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时,香奈儿关掉店面,就已经选择了一种近乎退休的生活。
香奈儿回到了巴黎,回到了这个曾经被战争摧残的城市,回到了给她很多温馨记忆的丽兹大酒店。香奈儿重新打开了康邦街31号的工作室,拂去了镜子上的灰尘,擦亮了那些镀金的椅子。另外,还新添了母鹿和狮子的雕塑,还有精美的漆器和金器,让人感到时尚与奢华的味道又回来了。
这些装饰与装饰师杰拉尔的创意有关。在三十年代,香奈儿结识了杰拉尔,并发展了一段恋情。尽管这段恋情没有什么结果,但香奈儿还是接受了他在装修方面的美学观。比如采用特罗曼德尔的屏风、硕大的中国瓷瓶、令室内空间陡然增大的壁镜设计、像真鹿一样的雕塑……香奈儿亲自打电话召回以前最优秀的员工。她们没有想到香奈儿这么大年龄还会卷土重来,荒废多年的手艺已经生疏了。香奈儿说:“我们还有十年的时间,可以证明我们是最优秀的,你们在公司走向成功时也将获得丰厚的待遇。”
赚多少钱,对香奈儿来说,已经是次要的。
她雇了两个领班,一个试样裁缝,一个名叫阿诺德的模特儿——她是社交界的新秀,长相清纯,家底富实,在年轻人中间很有气场。香奈儿可不想将自己的服装只定位在老年人。
香奈儿选择在这个年龄复出,立即成为巴黎街头的一大热门话题。夏帕瑞丽差不多偃旗息鼓了,年已七十的香奈儿,能够与风头正劲的迪奥对垒吗?迪奥可是众多女人的梦中情人。
香奈儿将他复出的第一场时装发布会定在1954年2月5日,地点就在康邦街31号香奈儿总店。“5”是她的幸运数字。她的首份香水也是以5号命名。
“巴黎的设计师,已经让巴黎和巴黎的时尚丢尽了脸,现在最时尚的地方已经不是巴黎,而是美国了。”香奈儿发出了自己的复出宣言,她要重新引领巴黎时尚。
很多巴黎人不知道,已经有3家巴黎的时装公司被美国人一股脑儿买走了。
香奈儿能带来什么样的全新时尚?香奈儿已经沉寂14年了,时尚的年轮早已转过了一轮又一轮,对这个“睡美人”的苏醒,全世界都在拭目以待。
好奇的,看笑话的,期待的,都有。
香奈儿总店有一组螺旋镜梯,无数面的镜子沿着楼梯组成一面棱镜。香奈儿坐在四楼的镜梯旁就可以看到一楼发布会现场的情形,连每个人的表情都逃不到她的眼睛。据说,镜梯设计受到了毕加索立体主义绘画的影响。
发布会这天,香奈儿早早地来了,她抢在客人到来之前上了楼,好让别人看不到她在哪。
这是香奈儿首次复出,时装发布会现场一票难求。
希望这是一个好的开头。坐在镜梯旁的香奈儿默念着。
都是谁来了呢?新闻记者洛克莱克、插图画家莫佩斯、文艺家的资助人帕斯特莱伯爵夫人、著名模特丽特瓦克、时装杂志的拉扎列夫,还有一大群上流社会的女士们。
香奈儿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不久就离开了时装江湖,至今已经十余年了,人也换了一茬又一茬,来的客人中大都不认识了。她对着嘉宾名单,听着楼下的招呼声,来辨别是谁来了。
一件黑色西服短大衣,配着既非筒裙也非宽裙的套裙,还配了件白色小衬衣。当第一套样装登上舞台时,台下鸦雀无声。这次走秀活动延续了香奈儿一贯的风格。模特们拿着号牌走上舞台,没有背景音乐,完全凭借模特的感觉和服装的韵味,来吸引在场的观众。
模特们身形玲珑优雅,有的身穿深色针织套装,有的穿学生套装,还有的穿着活泼的短外套。每个人的下半身都搭配了与外衣同花色的及膝裙,还有穿着与外套搭配的洋装。在日装展示之后,接着展示晚装:暗色系的针织布料或平纹薄绸礼服、滚红边的白蕾丝礼服或滚黑边的红蕾丝礼服、滚金边的绸缎套装……香奈儿坐在棱镜前,夹在指间的香烟时明时灭,观众的表情通过棱镜一一传来,她的眉头时而舒展,时而皱起。她仔细观察着每个人的表情,她看到现场不断有人交头接耳,叽叽喳喳。他们有空讲小话,这可不是什么好事情。
有人提前退场了,一个,又一个,两个,又两个……这是香奈儿从未有过的经历。让她十分意外。
就像染上了瘟疫一样,有近半人提前退场。秀场上的座位显得疏疏落落。
在随后举行的答谢酒会上,香奈儿没有出席。她沮丧地对员工连声说着抱歉,然后坐在棱镜前,像一尊雕像一样,直到烟头烫伤了她的手。
难道是自己的这一套失灵了?难道自己早就到了退场的时候?难道这次复出是个错误?香奈儿陷入了沉思。她很想把发布会再看一遍,可惜这次没有找人进行全程摄像,无法进行分析。
观众提前退场的负面效应被媒体放大了。
媒体上的标题触目惊心,比如——“一场忧伤的回顾”、“70岁的香奈儿:一次完败”、“时光还在1925年吗?”、“香奈儿还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当时的《震旦报》是这样描述的:“相继亮相的西服上衣均以略显生硬的毛料制成,单调的黑色令人乏味,搭配的印花阴郁伤感。模特的体型酷似30年代,没有胸部,没有线条,没有腰身。被腰带系得皱皱巴巴的连衣裙鼓着灯笼袖,开着低圆领,毫无新意可言。要说时尚,那也只是某个令人十分厌恶的伤感时代转瞬即逝的短命时尚。也许这还是1929年到1930年的时尚吧。其实,每一位来宾期待的那种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氛围,在这场时装展示会上已经荡然无存。这仿佛是一场回顾展,带着几分凄凉的味道。”
战斗报的专栏作家吕西安具有很浓厚的老巴黎情结。服装师们将其视若神明。他对这场时装展是这样说的:“我们看到的只是对过去的一种令人失望的写照……15年了,时装业的发展已经今非昔比。而今,对那些在平纹布片上镶着花边的破衣烂衫,我们还有什么可说的呢?……连1938年的衣服都算不上。整个就是1930年服装的幽灵再现。”
香奈儿本来对巴黎新闻界充满着期望,没想到这些媒体争先恐后地落井下石,像痛打“落水狗”一样地扔来了棍棒。
香奈儿高估了自己的这场复出。在这样一场商业活动中,她对媒体的这些记者没有任何安排,她还以为自己处于事业的峰巅,记者们都来求她呢!
还有一点,她没有想到,一个不透露姓名的竞争对手通过一家公关公司,在这场发布会之前,邀请记者们了小聚了一下,希望记者们不要给香奈儿“捧场”,然后给了每人一笔润笔费。结果,一场本来就不完美的时装汇报演出,出现在媒体的版面上是什么样子,可想而知。
香奈儿的名字和声望,似乎已成过去。公司的员工一个个垂头丧气,有的甚至准备好了离职。
然而,复出的惨败却激发起了香奈儿的斗志,她召集起公司所有的员工开会,她说:“只要我们坚持下去,我们会找到新的出路,香奈儿的未来还很光明!”
香奈儿将个人的积蓄拿出了一部分,用来补贴员工。公司员工抖擞精神重新战斗。他们不想让人们看到香奈儿脸上的屈辱表情。
这是一个七十岁的老人了。
很多老朋友想来安慰一下香奈儿,都被她婉言谢绝了。她谁也不想见,她在想着今后该怎么办?
皮埃尔来了。香奈儿和他见了面。他是这次活动的投资方,也是香奈儿复出事件的坚定支持者。
“你做得没错,只要稍做改变,我们还有机会。”对于这一次失败,皮埃尔及时送上了自己的拥抱。
“可是,这些钱都打了水漂。”香奈儿歉意地说。
“我们只花了1500万法郎,我还给你准备了一笔备用金,你随时都可以支取。”皮埃尔故作轻松的说。
傍晚时分,香奈儿和皮埃尔一起下楼。“谢谢你给予这么大的支持。”香奈儿在楼梯上挽起了皮埃尔的臂弯。
这以后,皮埃尔和香奈儿之间的关系活泛多了。皮埃尔对他的合伙人说,以后,香奈儿小姐需要多少钱,就给她多少钱。如果股东们不同意,就从自己的股份中支取。
晚年的香奈儿像小孩一样,有些喜怒无常。皮埃尔每次去见香奈儿之前,总会事先给店员打电话询问:小姐今天的心情怎么样?如果得知香奈儿的心情很好,皮埃尔才会相约共进午餐。
皮埃尔毕竟也是上了年纪的人,两个人在品尝了精致的菜肴和美酒之后,再聊会儿天,他就会打起瞌睡来。香奈儿便很不高兴地抱怨:“你到底在不在听啊?”皮埃尔立即擦擦眼睛说:“您说吧,我正在听着呢!”
他们从生意上的好搭档,变成了生活中的好朋友。
“时尚毕竟属于年轻人,如果不知道年轻人喜好什么,那么无论怎样设计,可能都是枉然。”香奈儿用了一年时间,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风格。
布料还是针织料、粗呢、天鹅绒,颜色还是黑色、白色、米色、深蓝及一点金色和红色,但风格上有了变化。其中,最受外界关注的是她的双色系列套装,外套采用的是针织布或苏格兰粗呢,颜色则根据不同材质进行组合,扣眼滚边,口袋翻边。配件有金色的腰链,让衣服更有质感。
这一全新形象,让香奈儿服装品牌迎来了市场的热烈回响。
香奈儿在法兰西获得了成功。这个时候,迪奥的“新面貌”老了,而香奈儿回归了。大批时尚人士再次成为她的粉丝,比如格蕾丝·凯利、伊丽莎白·泰勒、丽塔·海华斯等人穿的都是香奈儿时装。
更重要的是美国市场向她敞开大门,她的设计虽然是直线造型的继续,但依然获得了妇女们的青睐。这个时候,法国人还没有明白,世界时尚的话语权已经不在被战争侵蚀的巴黎,而在纽约了。几次到过美国的香奈儿却清清楚楚地知道,占据了二战之后经济最繁荣的美国市场,会意味着什么。
在巴黎,几乎所有的女孩子都梦想着拥有一套香奈儿的粉彩色系或格子花呢的招牌套装。